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的论文读起来重复啰嗦,逻辑差?怎么让论文语言变得精炼?

感谢大家长期对木耶百新的支持,我的愿望就是提高大家的学术能力。我努力将木耶百新打造成一个有品质的学术平台,感谢路上一直有你的陪伴。



上一篇文章:《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点击链接可阅读。





前两天有读者对我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在盲审时因为语言逻辑差没有通过,论文写了四五万字,自己不知道怎么精简语言,问我怎么办。


这是一个通病,很多人在写论文时都会有语言逻辑差的毛病。通常语言逻辑很差的论文还会有另外一个毛病,就是论文读起来重复啰嗦。尤其是在毕业论文中,不少人为了凑字数,反复地在不同的地方说同样意思的话。


这样的论文别人读起来内心一定是拒绝的。举个例子,有一篇小论文《大气区海工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相似理论研究》的第一稿中的第1部分是这么写的:


1相似理论简介


相似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相似三定理,即相似正定理、π定理和相似逆定理。相似三定理在模型设计的指导和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上具有实际的作用。


(1)相似正定理

相似正定理,指的是单值条件相同的两个相似的系统,其相似准则的数值也相同。首先根据在原模型上得出的相似准数的数值,即可推导出二者之间的相似准则,然后在模型试验中测量与相似准则有关的数据,借助相似准则即可得到二者间的相似关系。


(2)π定理

π定理指的是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结构的定理,可表述为:“设一个物理系统由m个物理量组成,其中有n个量纲互相独立的物理量,则这个物理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物理量都能由相似准则π1,π2,…,πn表示。”


(3)相似逆定理


相似逆定理可以表述为:对于同一类物理现象,如果单值量以及由单值量组成的相似准则相同的话,则这些现象相似。

这么写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在于小论文中通常不会出现大段文字介绍一个已知理论,别人都已知的东西没必要再过多介绍,尤其是当读者没办法直接将你的介绍与数据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段文字介绍就更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典型的啰嗦。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删!对付这种啰嗦的语言表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删掉。如果这段文字非常必要,那么就用几句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总结即可。


比如上面截图中相似三定理的介绍,事实上只有相似正定理与后面的内容有关,因此你可以把π定理与相似逆定理删掉,将相似正定理的内容进行一次转变,换一种说法,比如:


1理论分析 


1.1相似理论与试验方法


试验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试验都适合用实体进行。用模型进行模拟试验不但能够低成本、有效、方便地对现象进行研究,而且能够对未创造出来的实物对象进行预测。模拟试验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模型,用模型进行相关试验。相似理论的应用步骤:


(1) 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确定模拟试验所需的相关参数;

(2) 建立相似准则;

(3) 确定模型设计相关参数比例;

(4) 按照相似准则设计模型;

(5) 利用相似准则处理试验相似数据。


如何避免语言啰嗦,核心的要点就是,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和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关,如果无关就不要写。核心内容一般指论文的理论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果你的描述与这几个部分无关,那就不用写了。


除了这种大段文字的重复啰嗦之外,很多语句的啰嗦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举个例子,我曾经改过一篇学生写的已经录用的EI初稿,有一段文字是这么写的:


论电极管距与电极极距的影响,因地连墙裂缝往往为纵向裂缝,根据施工条件,设定地连墙裂缝宽度为2cm,长度为10cm,分别在电极管距与电极极距两者其中单一变量设为50cm恒定的情况下,使相对应的电极极距或者电极管距从30cm变化至70cm,分为20组计算每种情况所对应的敏感度,并做出敏感度随电极管距与极距改变而变化的对应曲线,如图17所示。


这段文字有很多问题,今天我只说语言重复啰嗦问题,比如第一句话中“首先讨论电极管距与电极极距的影响”。通常在探讨数据或者图片表现出来的规律时,将不同的规律分成1、2、3...,不要用“首先探讨”这种很啰嗦的表达。


所以,我将这段文字修改了一下:


(1)电极管距与电极极距


地连墙裂缝往往为纵向裂缝,根据施工条件,设定地连墙裂缝宽度为2cm,长度为10cm,分别假定电极管距与电极极距为50cm,使相对应的电极极距与电极管距从30cm变化至70cm,分为20组计算每种情况所对应的敏感度,并做出敏感度随电极管距与极距改变而变化的对应曲线,如图5所示。


语言重复啰嗦通常会伴随着另外一个毛病,逻辑差。举个例子,有一篇硕士毕业论文中分析ANSYS建模得到的数据图结果是这么写的:


地表横断面位移分布的计算结果如图2-6所示。对同一地表横断面在上述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可知,在左右不同千斤顶推力下,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明显不同,由工况一可知,开挖面所受千斤顶组的推力相等是,横断面沉降槽对称分布,当千斤顶组最大,随着最小推力相差增大,地表沉降断面沉降槽不对称就越明显。工况一~工况五对应的地表中心处沉降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千斤顶左右推力相差值的增大,千斤顶作用推力较大的一侧土体受较大推力而迫使土体向上隆起,一直影响到地表;而较小一侧受另一侧的挤压作用,土体扰动范围增大,沉降值也稍有增大。

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扣了很多印象分,一方面是我一眼就看到了好几个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另一方面就是这段文字给我的感觉极其混乱,很多语句读起来有点怪异,比如第2句:“对同一地表横断面在上述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可知”,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反复研读这篇文章之后,我将这段话重新写了一遍:


地表横断面位移分布的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1. 在区间(-35, -10)内,5种工况的横向地表位移曲线部分重叠,差异性较小,说明在此区间内,推力大小对横向地表位移的影响不大。在区间(-10, 35)内,5种工况的横向地表位移差异性逐渐增大。


2. 在对称推力作用下(工况1),横断面沉降槽对称分布;


3. 由工况2至工况5的曲线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工况,左右推力差值越大,沉降值越大,沉降断面的沉降槽不对称性越明显,这是因为千斤顶推力较大一侧的土体受较大推力,迫使土体向上隆起,一直影响到地表,较小一侧受另一侧的挤压作用增大,土体扰动范围增大,导致沉降量增大。

一般有逻辑问题的论文大多犯了这些错误:


  • 语序倒装

  • 语句结构不完整

  • 内容太多时,条理不清

  • 语言表达口语化

  • ...


如果你意识到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解决你的逻辑问题:


1. 一般情况下写中文论文时不要倒装,主谓宾的语序不要调换,但是英文科技论文通常用被动语态,我们之前也讲过;


2. 语句结构要完整,但是不要出现人称代词,比如你、我、他、我们...等;


3. 如果内容太多,就分条介绍,不要把所有点放在一个段落里面;


4. 表达口语化的问题,我在前面有一期文章中写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链接阅读《「论文修改计划」第1期之如何解决论文表达口语化问题》;


5. 表达时避免前后语言出现矛盾。


读到这里你大概能理解自己的论文为什么读起来让人感觉很啰嗦,并且逻辑差了么?知道怎么修改了么?如果你还不清楚,我过段时间会在学习社群「木耶学社」中给大家进行一次直播,怎么加入学社,等我内测好了再和你们说。


今天关于让论文不啰嗦,逻辑通顺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同学们,下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某花岗岩类似土质工程滑坡治理
深圳地铁9号线盾构切削群桩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翼推力和矩推力定理
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全是最实用的现场经验!
冲击式压路机
浅谈学位论文的撰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