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岁戛纳如何成为电影节之王(中篇 | 黄金三十年)

一年一度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开幕,今年戛纳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在这70年里,戛纳早已不只是法国南部度假胜地,通过几代组织者的努力经营,它已变成了电影盛宴的代名词。


昨天我们回顾了戛纳在四十年代的诞生、在战争中的停摆与重启、五十年代的艳情史和六十年代的华人身影。


今日,我们走进戛纳黄金三十年,70年代末吉尔·雅各布的走马上任,奠定了戛纳电影节之王的影响力,迎来戛纳电影节最辉煌的三十年;还有80年代布列松的收官之战,90年代的《霸王别姬》和中国“第五代们”的戛纳征程……让我们跟着时间轴,一起回顾。


温馨提示:5月18日-28日,第70届戛纳电影节时光网特别节目 《戛纳时光》和你不见不散(详情请翻到文末)


七十年代

《侠女》戛纳获奖

1971

列侬来了

列侬和大野洋子出席电影节,和毕加索一样他们也跟正装有仇。


1972

首部入围主竞赛的女导演

意大利女导演里娜·韦特缪勒的《咪咪的诱惑》是第一部由女性执导参加戛纳竞赛的影片。


1972

没有金棕榈,也没有奥斯卡……

希区柯克在1972年戛纳电影节


希区柯克的三部作品《美人计》、《忏情记》、《擒凶记》曾经先后入围过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可以均无斩获,此后他的作品只参加非竞赛展映包括《群鸟》《狂凶记》《大巧局》。


1973

最卑鄙最肮脏的《极乐大餐》

1973年,《极乐大餐》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上映,放映现场,观众们的嘘声不绝于耳,有的观众甚至对导演本人作出不够礼貌的举动。当年的评委会主席英格丽·褒曼也评价《极乐大餐》式“最卑鄙最肮脏”的影片。《极乐大餐》里四个中年男人对着空虚的生活和无望的世界,最终决定在“饕餮盛宴”中吃掉自己直至死亡。不过,把《极乐大餐》放在70年代的语境之下,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同期还有《索多玛的120天》,《感官世界》等大量如雷贯耳的同类影片。


1975

《侠女》戛纳获奖

当年整部《侠女》拍摄就历时两年,完成后分上下集上映,但票房皆不理想。1975年他剪辑了三小时的国际版送往戛纳影展(该片的英文字幕由胡金铨的助理许鞍华校对),但联邦影业拒绝再出费用,胡金铨最终自费前往。影片最终获奖,卖出了欧洲版权,最终才弥补了本片的亏损。


1975

the Palme d'Or重新回归

戛纳重新恢复了大奖名称“the Palme d'Or”(金棕榈),获奖的是讲述阿尔极利亚独立战争的《烽火岁月志》。


1976

老马丁称霸戛纳

《出租车司机》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与朱迪·福斯特出席戛纳红毯


在那一年,老马丁的《出租车司机》拿下了金棕榈大奖,当年的评委会主席是美国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在评选的过程中,田纳西·威廉姆斯成功说服了所有的评委,把大奖颁给了自己的老乡。


1978

吉尔·雅各布走马上任

这一年,吉尔·雅各布被提名为戛纳电影节电影节董事会新任主席。雅各布就是戛纳的代名词——在他掌管戛纳电影节诶的38年中,他让戛纳电影节成为了全世界全有影响力的电影节。


1978

《大理石人》来戛纳

波兰导演安德烈·瓦依达的《大理石人》在31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影评人费比西奖,但影片参与电影节的过程却相当的艰难。《大理石人》用纪实的笔调揭示出极权的意识形态机器对个体的压制与摧残。联系到当时波兰的政治氛围,影片自然难以得到来自官方的认可。然而,当时戛纳的参赛影片依然需要各国报送,《大理石人》参赛的前景堪忧。幸运的是,当时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吉尔斯·雅各布通过个人的努力,最终还是为《大理石人》赢得了在电影节期间的展映机会,而《大理石人》的遭遇,也是引发戛纳后来改变选片制度的由头之一。


1978

《艳娃传》的大尺度

波姬·小丝在戛纳


凭借着雏妓的题材和大尺度的裸露,足以让《艳娃传》成为导演路易·马勒最富话题性的作品。《艳娃传》的故事原型是11岁就裸体登上意大利版《花花公子》封面的伊娃·爱洛尼斯科。路易·马勒将其搬上荧幕,免不了涉及到雏妓和娈童的话题,再加上尚未成年的波姬·小丝在影片中裸露了身体,影片在戛纳招致了相当大的诽议。库布里克的《洛丽塔》仅有一个吻,却也让库布里克背负了骂名,尺度更大的《艳娃传》在戛纳的遭遇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但争议对于电影或者影人来说,从来都是双刃剑,童星波姬·小丝凭借此片声名大噪,影片也拿下了当年电影节的技术大奖。


1978

金摄影机奖诞生

 “金摄影机”奖(Golden Camera Awards)的前身是“最佳摄影”,1978年改成“金摄影机”奖,凡是处女作都有机会获得此奖,我们熟知的吉姆·贾木许、米拉·奈尔、伊尔蒂科·茵叶蒂、雅克·范·多梅尔、陈英雄、贾法·帕纳西、河濑直美、柯内流·波蓝波宇、史蒂夫·麦奎因等知名导演均获得过“金摄影机”奖。


1979

狂妄的科波拉

科波拉家族在1979年戛纳电影节


当年雅各布非常希望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进入1979年的戛纳主竞赛,《快报》的驻美记者秘密混进了联艺安排的电影小型试映,并报告给了雅各布。那届的戛纳电影节的阵容非常强大,《铁皮鼓》、《天堂之日》、《勃朗特姐妹》等片。科波拉的《对话》曾经拿过金棕榈,根据当年的规则,他只能去非竞赛单元,雅各布破例让它进入主竞赛。科波拉相当难搞,对组委会提出了各种要求,雅各布都满足了,最后与《铁皮鼓》分享了金棕榈,让科波拉非常不爽。


另外当年骑着爸爸肩膀参加红毯的索非亚·科波拉,今年凭着最新作品《牡丹花下》入围主竞赛。


八十年代

布列松走了,索德伯格来了

1980

黑泽明驾临戛纳


黑泽明在1980年戛纳电影节


跟1979年一样,1980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也是双蛋黄,黑泽明执导的《影子武士》与鲍勃·福斯导演的《爵士春秋》两部影片分享金棕榈大奖。年届七旬的黑泽明踏上电影节红毯,这是继《活人的记录》入围主竞赛单元后,时隔24年再次入围金棕榈大奖。


1980

中国内陆电影戛纳首秀

1982年内陆导演岑范执导的《阿Q正传》入围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代表中国内陆电影第一次参赛戛纳电影节。当年,严顺开老师连戛纳是什么都不知道,用他的话说“我去做了两套西装,当时西装还很难找到地方做,好不容易才在友谊商店做到了两套。”


1983

布列松收官之作

罗伯特·布列松与塔科夫斯基


作为罗伯特·布列松的收官之作,《钱》在戛纳的遭遇算是一波三折。导致其受到指责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是它对人们痴迷于金钱的丑陋进行了批判,让很多观众觉得脸上无光,嘘声四起。而另一方面,则是《钱》本身在艺术形态上的“极简主义”。凭借此片,布列松拿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他共享荣光的是前苏联导演塔科夫斯基,而颁奖人则是年迈的奥逊·威尔斯。戈达尔曾评价说“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犹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 


1986

人兽恋

人们对大岛渚的印象,恐怕往往与情色、先锋相关。讨论人兽恋的《马克斯我的爱》出现在1986年戛纳,一部分观众关注的是大岛渚如何在一个争议性的话题之下,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婚姻关系。但更多的观众,可能还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想要看看大岛渚到底如何在影片中呈现人兽恋。但可惜的是,大岛渚让这些人失望了,《马克斯我的爱》对性的表现相当克制,完全不是《感官世界》般的直白。但即便如此,保守派仍然找到各种理由对影片进行批驳,不过这些批评声,对大岛渚而言则是过眼云烟。


1987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一样不喜欢你们!

莫里斯·皮亚拉在戛纳电影节


1987年的金棕榈颁给了莫里斯·皮亚拉的《在撒旦的阳光下》,颁奖现场厌恶此片的记者们嘘声一片,不过特立独行的莫里斯·皮亚拉在台上也是毫不示弱,他举起右拳叫喊着“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一样不喜欢你们!”《在撒旦的阳光下》相当晦涩,充斥其间的宗教隐喻让这部影片的观赏门槛相当的高。《在撒旦的阳光下》对法国电影意义非凡,毕竟这是法国电影时隔21年之后的再度获奖。


1989

   索德伯格一鸣惊人

索德伯格擒金棕榈


在198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史蒂文·索德伯格凭借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拿下了金棕榈大奖,而且本片也并不是世界首映,影片之前已经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索德伯格仅仅26岁,评委会主席维姆·文德斯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了。



九十年代

第五代们在戛纳

1990

张艺谋亮相戛纳

张艺谋早期作品《菊豆》入围了1990年第43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也是张艺谋与巩俐首度登陆欧洲最重要的电影节。


1993

《霸王别姬》戛纳称王

  《霸王别姬》夺金


1993年,对于中国电影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年,那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勇夺金棕榈,同时获得金棕榈的还有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当年的评委会分成两派:评委主席路易·马勒、阿巴斯、两库斯图里卡喜欢《霸王别姬》,其余欧美评委则支持《钢琴课》。路易·马勒在以后回忆说“这是我的决定。因为多数评委都很喜欢《钢琴课》……几乎每一次讨论,我们都会把这两部影片提出来。既然都难以割舍,只有并列,我认为这是理想的安排。”当年张国荣在戛纳影帝上以一票之差负于《赤裸裸》中的大卫·休里斯。


1994

第一位华人影帝

张艺谋携作品《活着》再次杀入主竞赛,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凭借在影片中对于角色富贵的精彩演绎成为了第一位华人影帝。


1995

库斯图里卡再夺金棕榈

库斯图里卡与安哲罗普洛斯

  

1995年,库斯图里卡凭借《地下》再次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当年的评委会主席是让娜·莫罗,虽然她此前与希腊大导安哲罗普洛斯合作过《鹳鸟的踟躇》,却并没有把金棕榈颁给同年入围主竞赛的《尤利西斯的凝视》,肯·洛奇的名作《土地与自由》也没有获得女神的青睐,反而再次把金棕榈颁给了库斯图里卡。


1995

警察群体集体抗议

凭借着《怒火青春》,马修·卡索维茨获得了第4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影片也捧红了文森特·卡索,影片在戛纳的上映充满着轰动效应。最开始,戛纳的治安部门尝试组织《怒火青春》剧组在红毯上亮相,因为在他们看来,影片对警察的描写太过于极端,甚至是一部反警察的电影。后来,当马修 ·卡索维茨携夫人到达红毯时,治安人员选择了集体背过身去,沉默地表现了警察群体对这部影片的不满。


1997

最失败的评委会主席


主席阿佳妮


1997年的金棕榈是双蛋黄,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和今村昌平的《鳗鱼》。《樱桃的滋味》本来被伊朗官方禁了,电影节组委会是费了好大劲,才在最后时刻把胶片带到了戛纳,阿佳妮并没有按照惯常的方式进行评选,阿佳妮也在评选的过程中被逐渐架空,评委莫莱蒂耍了手腕,雅各布虽然觉得《鳗鱼》不足以拿到金棕榈,却无法干涉评委会的决定,最后只能让双蛋黄出现,而阿佳妮喜欢的阿托姆·伊戈扬的《意外的春天》只拿到了评审团大奖。


1997

首位华人评委巩俐

虽然1997年最后的评选结果并不能服众,但巩俐作为评委,是第一位成为评委的华人。


1999

罗塞塔是一名女战士


达内兄弟获金棕榈


《罗塞塔》是达内兄弟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当年人们普遍看好的是西班牙巨匠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所以,当颁奖礼上以大卫·柯南伯格为首的评审团将金棕榈奖颁给《罗塞塔》时,在场的记者们再次爆发出了嘘声,既为阿莫多瓦鸣不平,又吐槽了评审团的选择。在这样的尴尬氛围之下,达内兄弟在领奖台上也并没有示弱,说“罗塞塔是一名女战士”。《罗赛塔》当然是一名女战士,不仅带来了金棕榈,还为女主角拿到了最佳女演员奖。



(未完待续)

明天同一时间

为你们带来戛纳电影节

百花齐放的21世纪

敬请期待


时光网出品


5月18日-28日

第70届戛纳电影节时光网特别节目

《戛纳时光》

和你不见不散!


敬请锁定时光网网页端和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留存影史的时刻 让戛纳成为圣殿
蹭红毯的靠边站 在戛纳拿过奖的中国人都有谁
2012戛纳金棕榈大奖?《爱》成功斩获折桂郎
2017年第70届戛纳电影节完整获奖名单
第69届戛纳电影节完整获奖名单,我们应该尊重评委胡来的权利
贾樟柯戛纳收获最佳编剧《天注定》故事结构获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