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漂读书记12 发现石川达三


     前几天,我发现了一本很切合中国当下现实的日本现代小说,《破碎的山河》,石川达三写的,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的故事,里面的故事背景,我以为放在北京也未尝不可,这里有交易,有官场,有情色,甚至还有时下热门的城市拆迁和补偿问题——中国就缺少这样大容量有历史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拿中国的茅盾文学奖我以为没问题。


       石川达三无疑是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犀利的文笔不断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揭示日本社会的现实和实质。关于《破碎的山河》的主题,石川达三说:“由于资本主义方式开发国士,因而产生了种种问题。日本山河已被弄得满身伤痕,同时也使人心伤痕累累。必须拯救人心的堕落。”——说得多好啊,这样的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能正面面对的很少,然而,这对一个作家是最重要的。


然而,对中国来说,石川达三有过一段来光彩历史。上世纪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激烈紧张的争夺不仅在硝烟弥漫的军事战场进行,同时也在另一个看不见的文化战场展开。一大批狂热的日本作家、记者紧急开赴中国前线进行“笔征”。他们既拿枪又握笔,蘸血为墨,以笔助战,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组成了一支鲜为人知的“笔部队”。这支部队中,就有著名作家石川达三。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石川达三已经是一名获得过芥川文学奖的优秀作家。他不满于日本报刊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战争报道,决心亲自前往中国战场一探究竟,以创作一部主题更为深刻的文学作品。1938年1月8日,石川达三辗转来到担任南京警备任务的第16师团,进行了为期7天的采访。回到日本后,他顾不上劳累,一口气完成了8万字的小说《活着的士兵》,作品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原本都是日本社会善良的老百姓,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这群出身底层的质朴士兵却逐渐变成了残暴冷血的杀人机器。石川达三的原意是想区别于那些只知歌功颂德的“御用文学”,从艺术的角度,深度还原日本士兵人性畸变的复杂过程。然而,由于《活着的士兵》罕见的高度真实性,却意外地使这部作品成为侵华日军的暴行写真集: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一等兵近藤是个医生,他在日益麻木冷酷中丧失了起码的同情和良知,仅仅因为怀疑一个中国年轻女子是“间谍”,就当众剥光她的衣服,“他什么也没说,使尽平生力气,将右手的匕首刺进女人乳房的下部……她经过一阵痛苦的折腾后,终于不动了,死了。围观的士兵就站在紫黑色的血泊中。”

      

我要关注这个作家,听书友说,他的《金环蚀》更值得一看,还拍成了至今被认为是经典的电影。网上,我搜了一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C_MPrSizNw/,有时间好好学习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恶女手记 (豆瓣)
日本隶书作品代表作
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京后,日本国...
历史故事1944年,7000娃娃兵血洒松山,被俘后高喊:我死了,可中国永存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十八:新戏作派文学
打扫战场时,日军给受伤士兵点烟,原来这是死亡的讯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