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漂读书记25 色诺芬的乡愁

听过几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后,少年时代,有一段时间我立志成为一名哲学家,以为做一名知识渊博又能滔滔不绝的人一定受人敬仰,是天底下最智慧最幸福的人,然而,稍大后,大学时代,我渐渐失去了对宏大艰深的哲学的兴趣,原来试图想系统读的哲学书籍,因味同嚼蜡无一不被我打入冷宫——我得承认,感性的我没有一丁点儿哲学家思维,逻辑的密林里我从来都会迷路——以为,我再也不会和哲学家的书有缘了,但有一天,我渐渐爱上的卡尔维诺在一本书里竟然提到了色诺芬的《长征记》,说读这本书就像“观看电视或者电影中不断重播的古老战争记录片一样。”,而且“有一种悲戚的感染力。”——哲学家能写出这样的书来?我是否该相信卡尔维诺?这个春天,我决定读读同孔子《论语》一样古老的《长征记》。

 

图书馆里的《长征记》很孤独,我取下她的时候还看到阳光下她身上飘散的灰尘,公交车上,又用纸巾擦拭了一下她满是尘污的书脊——色诺芬就在我的膝上,我们无声地望着彼此,我仿佛看到了他咄咄逼人却又绝望无比的眼睛。你的老师苏格拉底我不喜欢,你恐怕也不是我的知音,我想,虽然你不以哲学家闻名,但你的文字或许也是需要硬着头皮才能读下去……我摩挲着泛黄的书页,不禁回想起高中时囫囵吞枣看过的另一本书《回忆苏格拉底》,那本书对我那做过大学学生会主席善于辩论的语文老师影响极大,可他在班里的推荐,我和另一个女同学却读不出精彩。时隔多年,色诺芬已然被我忘记,但因为卡尔维诺的牵引,他的《长征记》这样偶然地被我拥入北漂的怀中。 

拉起窗帘,这个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的春夜里,我郑重地打开《长征记》,很好,绕过不短的前言,很快我发现这不是一部学术性的书,这种带有纪传性的作品很合我口味。二个小时不来,夜已深,但我读得仍无睡意——没有什么文学底子的色诺芬为何能写出栩栩如生的书来,以至挑剔的卡尔维诺的阅读名单里有他的位置。阅读的中途,我又重温了卡尔维诺的这篇书评,以为评论此书这是最有见地的一篇。卡尔维诺在援引不少段落时,又说很难引述色诺芬,因为要找出一个能概括整部作品那令人愉悦的多样性的段落是困难的,但他又承认这一段或许可以:

 

……天气好像将要好转,于是所有的将士都驻扎到一起,不幸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积雪覆盖了他们的盔甲和牲口,士兵们在地上挤作一团。牲口的四肢因为寒冷而冻僵了以至无法站起来;而士兵们因为盖在他们身上的积雪可以保温,也迟迟不肯站起来。于是色诺芬勇敢地站起来,没有穿外衣,拿起斧头开始砍柴。看到他这么做,另一个人也起来了,接过他手中的斧头继续砍,其他的人也起来点了一堆火。所有的人都在身上涂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药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猪油制成。还用了同样成分制成的香油。

 

这当然是书中精彩的段落之一,卡尔维诺据此还承认这从一个视觉形象到另一个的迅速转换,再从这些形象转至轶事趣闻,接着又转到对异国习俗的描述,这构成了不断闪现的刺激冒险的背景,不可预见的险阻为远征军前进制造着障碍……如此有趣又带着诗化感的叙事,吸引着卡尔维诺,也让我这个夜晚过得充实而愉快。在书里,色诺芬既是一系列事件的参与者,又是事无巨细的精确记录者:一队士兵因种种困难而落在了后面,他们看到不远处,在积雪覆盖的平原的谷地里有一块黑色的区域。他们以为那是融化的积雪。事实上,积雪确实在那里融化,因为近处有一汪天然泉水,散发出的水汽袅袅升空……我学生时代的习惯是,遇到这样的好句子要抄下来,但在嘈杂的都市,寂静无人的时候,现在我通常会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公元前400年左右,色诺芬带着自己的好奇和抱负,加入到由1万名来自希腊各个城邦的精锐战士组成的远征军——如果这次远征一帆风顺,他的人生能收获的,最多只是作为波斯王子小居鲁士手下雇佣兵中普通一员的一段奇特经历,但随着小居鲁士的阵亡,随着新首领的遇害,命运因为他的才能和勇气而选择了他,于是这支陷入到越来越艰难境地中的希腊雇佣军开始接受色诺芬的领导——后来的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来自雅典的知识分子,色诺芬还算是一个军事家,至少他懂得民意,会拿他有感染力的说辞让民众跟随他,他还懂得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哪怕惟一的出路是死亡,作为人的职责就是活下去,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就这样,色诺芬和他的一帮急于回家团聚的弟兄们,在深处波斯内陆、没有给养、缺乏向导的情况下,长途跋涉,终于返回了故乡。

 

力尽艰辛,色诺芬这次长征之所以能胜利返回,我以为和他善打乡愁牌有关——每个人都有乡愁,何况在离乡别井缺衣少食的非常时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永远温馨动人。对色诺芬来说,他已和心爱的妻子菲列西娅分别得太久,两个儿子更是日夜盼着父亲凯旋。色诺芬还知道,他领导的只剩下数千人马的小军队一路上还在减少,他们人困马乏已无力应战,回家是他们此生最后的愿望。回家,必须回家,带着一种使命,为了在路上生存下来,色诺芬不得不经常带头做一些抢劫富人财物的事,其中的故事,卡尔维诺觉得像流浪汉或英雄传奇,正因为其功绩,晚年色诺芬过上了可人的奴隶主生活,于是有时间回忆和写作,写作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战争和远征频繁远古时期,我以为像《长征记》这样一出寻常的故事,完全是借色诺芬的妙笔生花才得以不朽的,一些事就这样因一个人而阴差阳错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愁最能打动人的感情,这点色诺芬的时代和现代并无二致。我时常想起以前仁慈的老板,我们都是外地人,凡工作满一年即可享受他规定的报销往返故乡车票一次,我们都努力工作想留下来,但事以愿违,我们这样的小型实体书店最后在文化之都也只勉力支撑了一年多。多年以后,那一年多的美好时光是我老爱回忆的,正是在那里,我以内部优惠价买了不少书,也读了不少书,色诺芬的作品,《希腊史》几次拿起又放下——三年前的一天,我忽然自问自己,中国历史的来龙去脉我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去关心他国的历史,于是我有限的书架上的几种外国历史图书被我塞进了床底下的书箱里——如果不是我开始系统阅读的卡尔维诺提起色诺芬,我恐怕今生也不会翻开他的书了。

 

追随色诺芬惊险刺激的长征,我仿佛看见这些远古时代先人的起死回生,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也历历在目——如此写作,在我们汗牛充栋的国学经典里也绝无仅有,这使得《长征记》价值非凡,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地理和民俗、考古学价值——为什么是色诺芬,在苏格拉底的众多学生中,色诺芬逊色于柏拉图,他虽然像老师一样爱省察自己的人生,也虽然鄙视物质,注意锻炼身体,但学术上他并没有很好地接过老师的衣钵,教书育人安分守己的事儿他从来不爱干,生性喜欢凑热闹——但功夫在诗外,色诺芬有他异于常人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危难之中愿意挺身而出,为集体的前途呼吁、奔走;他还有一定的军事家才能,在沙漠地带会根据地形、敌情等情况随时调整策略,因地制宜安排民众生活和制订行军策略案等;而且,他还是一个难得的不贪私利,以大局为重的人,知道团结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金子般闪光的品质,他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困境”——色诺芬的胜利,据说后来这深深挑拨刺激了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征服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色诺芬还是个改变了世界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色诺芬《长征记》
管子茶馆25:骑士色诺芬
拉斐尔作品赏析《雅典学院》
长征记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古代(四)
【光荣希腊】震撼来袭,风起云涌希波战争,各路哲学家相继出场,民主自由科学,火爆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