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随想

节前节后的奔波终于在正月初四结束。若是我自己选择,更喜欢找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悠闲得呆上几天就极好了,比如去年过年就是这样在昆明呆了一周。但是,父亲和妹妹在这里,再加上弟弟一家几口,那就得操心不少了。

        还是在自家的床上睡得比较安心。早上被些微的迎财神的鞭炮声震醒,醒了便难以入睡,回想春节假期的每一天做了些什么,然后就自然想到开学之后即将进入的作战状态,这么想着就更睡不着了。



今年的鞭炮声比往年少,去年的也比前年少,除夕鞭炮声的密度和频率减少很多,初五零时的鞭炮声更显得稀稀落落(羊城禁放鞭炮多年,但在城乡结合部还是有人放的)。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会怀念记忆里那份密集的鞭炮声,还有暗夜里的烟花,像怀念起儿时的年夜饭,那时候的春节,不仅仅是仪式。

当餐桌的丰盛不再成为百姓春节的追求时,春节似乎也失去了韵味,当高速便捷的交通能够把五湖四海的人在最短时间内送到目的地时,团圆似乎也失去了煽情的意义。忽然间,群体的心境在春节期间变得不再焦虑,越来越少的鞭炮声似乎意味着人们开始卸下火气,懂得人间的事说起来简单?

 还有一样东西,也少了。往年收到的春节祝福短信、微信多达上百条,现在只剩几十条,倒不是人缘差了,而是大家都有所悟:相见不如怀念。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久违而不忘挂怀,没有祝福不代表不念。念的时候,心有灵犀;不念的时候,斜阳草树而已。



于是,虽然觉得年味愈加寡淡,大家也不再吐槽春节了。好歹还有一些东西被留了下来。比如羊城的花市,比如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笼,还有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已经成为一种被植入的记忆,就算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也要等到初一的钟声敲响,也要等到“难忘今宵”响起。回看那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的春晚片段,早已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相伴。连一台晚会都将接近不惑之年时,我们还能苛求什么。

从正月初一开始,高速公路便开始挤满了车,虽然和往年一样,相当一部分人群拥挤在景区,但也相当部分人开始分流于书店,电影院,博物馆。春节看电影,成了中国人的过年新气象。新闻说全国电影票房在正月初一超过13亿元,创造了世界新记录。相信这个记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中国人不断改写。


 

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也火起来了:《经典咏流传》。其中来自乡村教师梁俊与贵州山区女孩小梁的合唱《苔》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唱的,是一首不为人注意的清诗,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歌声纯如天籁,乐曲悠扬深情,而米般苔花顽强开的生存意志,更是拨动了我的心弦。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准备收拾心情,即将开始新的工作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言 | 鞭炮声那么热闹,你却说一个人静静真好。
那喜庆的鞭炮声哟
外面响起鞭炮声,狗听到后立马用狗爪捂住耳朵,网友:狗成精了吧
可乐周五日记(七十六)
2023年,农村也禁止放鞭炮?官媒发话了
当村上鞭炮声声响起的时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