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所当然的谬误


工作中,有些大家都认可的所谓的“正确”的观点和理由,其实是错的,对工作的推进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大,有时候甚至起到的是负作用或者反作用。只是它的谬误实质被隐藏在了义正言辞和理所当然的漂亮外衣下,很难被人觉察到,因此,其破坏性就更大。今天,我就三种类似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1、过分寻求工作意义。


怎么说?比如,做一件事情,或者工作,我们总是在意义上纠缠。有些人总是在不停追问:意义是什么?意义有多大?搞不请意义,或者觉得意义不大,他就总是磨磨蹭蹭,或者说不愿尽全力去做,或者应付着去做。他总是认为要搞得清楚意义的,意义大的,才值得去做,或者才值得全力以赴去做。而那些其实很宝贵的时间,便在这种自我的纠缠中无声溜去,而坏的习惯,消极的想法,懒散的作风,以及那些几乎伴随和坑害我们一生的各种坏毛病,也便在这种纠缠中养成。但实质是,一件事情你都还没有去做,你怎可能体会出其中的意义呢?实际上,有些工作,有些事情,去做它,是不需要意义的,因为它就是一种需要,一种需求,一种常识,一种理所当然,必需要做。犹如吃饭,喝水,上厕所,上班按时到,下班后再走,桌净窗明,穿戴整齐,谈话要有礼貌,错了要改正。而另外一些你不曾有经验,不曾经历过的工作和事情呢,即使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事情,也要去做。它的意义,就在于你要有行动力,你要懂得立即去做,只有做过,你才能感受得到,才能体会得出来,做前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但总有些人,不乏一些所谓的名人,也陷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怪圈里不能自拔。我常常在一些比赛节目,和真人秀的节目里看到一些主持人,一些明星,总是像头猪一样问选手:“你觉得有什么意义吗?”“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凡事过分追求意义,绝对是个坏毛病。在人生成长历程中,在工作中,在我们还没有具备足够的沉淀和积累之前,行动其实是第一重要的。有些东西,其实是常识。但在没有足够基础积累去理解它的时候,自以为是地思考,它就会变得不合理。其实它未必不合理,只不过是你还不知道它合理而已。怎样知道它是不是常识,它是不是我们必须了解的知识?答案就是多做,边做边思考,做过,再总结,意义和体会自然就会来。而且,还有些,更本就不需要意义,做过,体验过,体会过,开心过,痛苦过,紧张过,刺激过,放松过,幸福过,挫折过,足矣。有些事,经历过就是价值。

 

2、凡事寻找动力


动力这个词,听起来很是义正辞严,也很是价值丰富,但却实在是一个让我深恶痛绝的词。在工作中,我常常会碰到一些做不好工作的人,理由是:“动力不足。”我真想爆周星驰电影中那句著名的粗口,你以为你过个人生,做份工作,是火箭上天呢?要7.9公里/秒,或者11.2公里/秒才能冲破大气层?实际上,大部分所谓的动力不足,是热情不足,自我发掘和感受兴趣的能力不足。他缺乏的不动力,是热情,是内心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调整。说做不好工作是因为动力不足,这犹如在家,没能培老婆逛好街,老婆抱怨个没完,没有跟小孩一起经历欢乐和成长,小孩概念里根本就没有我的好爸爸,而将其理由怪到他们的吸引力和可爱力不够,导致自己的动力不足一样荒唐。

 

实际上,对自己有信心的人,做事是从不唠叨动力不足、意义大小之类这些词的。郑渊洁一个人写一本《童话大王》月刊,一写30年,30年来,一期不落,一个人写的杂志,30年发行量超过一亿册,竖着堆起来,据说超过了8座珠穆朗玛峰。但我看他的演讲,他的文章,从没有见过他提动力,也没有见过他提意义何在。理由呢?倒是有一个,他说之所以想一个人写一本杂志是因为嫌稿费低。那时候是百字两元,他想涨成两块一,杂志社不干,于是他为了多赚稿费,又不至于有人跟自己讨价还价,就自己写了一本杂志。如果当初主编给他涨一毛,就可能没有童话大王郑渊洁了。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非要给他寻求个意义,那意义就是:为了一毛钱。如果非要给他找个动力,那动力,也就是:为了一毛钱。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我觉得他是找到了他的兴趣点,他就是喜欢写作,他就是认真,他就是对他喜欢干的事充满了热情。

 

3、做事总是衡量值与不值的问题


这种人的典型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前,总在问:“值不值?”,换言之,就是他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循环里。这明明得不出答案,但得不出答案他就不干。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为什么总不离口。他的为什么不是像丰田所倡导的那样,为了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他的为什么,其实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想做。或者说,给不出我想要的答案,我就不干。这是一种典型的失败型思维陷阱。例如,最典型的,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工作?薪水那么低。薪水高了,我的工作自然就做得好。你到网上去看看,浩浩荡荡,漫无际涯,全是这种言论。当然,这种思维陷阱,不是说只有替别人当雇员的才有,有些企业家、老板或者管理者,也是这种思维模式。他们的表现形式是:工作做得这么烂,还想加薪?做好了,再考虑吧!扩而大之,企业经营,难题功课,人生挫折的超越,其实都面临这种难题。

 

问题是,大家的思维如果就只有这么一套,其结果是,大家都陷入到二律背反里去了,无解了。但生活和工作是不能无解的,否则那日子还怎么过?但其实呢,在现实中,不管是工作中,还是人生问题,这是个破解起来容易得不得了的小问题。有人可能会问我,怎么破解?很简单嘛,管它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一个就行了。有蛋,就会由鸡,有鸡,自然就会有蛋。先干,就有机会有高薪;有高薪,也可能会吸引到你需要的人才。我们要解决的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打破僵局,跳出思维的陷阱找到新的突破点。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康德在职场上一定混不好。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楞是被他整成了人类思想无法摆脱的困境。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我要说的真正的意思是,行动第一。很多迷思,往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造成的。所谓过犹不及,过分的思考,其实也是一种累赘,它往往会拖慢我们的行动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觉得将这句话改成:“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似乎也一样有道理。


- the end -


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

微信号:xllx01

想100%成功,须200%努力。

管理 职场 | 阅读

学习 | 生活 | 休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惕思维陷阱
滑坡谬误:投资逻辑推演中的陷阱
顺炮陷阱怎么布?几乎无解的一套走法,谁用谁赢!
弃双车!精彩套路,十六招绝杀无解!布局陷阱快速取胜
【每日哲学辞典】歧义谬误
思维黑洞——谁在控制我们生活中的思维谬误 - 北大心理教育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