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庚子书法札记之五:师白记

文刊载于《书法导报》“经典精临”专栏

师   白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头陀按:某于书法,晋唐以来,民国以上,多所染指,而徘徊于复翁白蕉门下最久,所获亦最多。仰慕之忱,一如李刚田先生所云,“口诵其文,手楷其书,想见其人风采。”作为三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帖学巨子,白蕉先生的书理念至今仍未广为人知,而嘉惠于我,有足多者。某不敢私藏,今特撰《师白记》一篇,以明心志,以立指归。

曾见白蕉有一小简云:“聪明人必须有笨相,若满面孔聪明人,比愚者更愚。”移此意于书史,则“笨”与“聪明”实为书学之两大津梁。揆诸历代书家,有“聪明字”,苏轼、董其昌、八大是也。有“笨字”,蔡襄、文徵明、沈尹默是也,“大致天分尚少,用力甚多者,往往如此”。复翁之书,可谓聪明字中有笨功夫者。然此意又不可偏执一端。无功夫,徒有性情,则如水上浮萍,终无根基。无聪明,徒具功夫,则如老驴拉磨,终乏灵性。然则学白当如何?某笨人,学白不成,不揣愚陋,撮其要者,略缀于下。

一、穷源

沙孟海先生评价复翁书法曰,“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竹堂夫子孟会祥先生云:“帖学史上,二王之后,颜真卿一大变,宋四家一变,赵子昂一变,王铎一变,白蕉则庶几称得上一小变。”这两段话,便都是把白蕉放在皇皇书史的大背景下做考察,学白蕉者,如果就白学白,当然不成,只有把二王以来的帖学源流作一广泛学习,方才能够领会白蕉的技法心法,才能明了白蕉在今日帖学复兴下的意义,否则便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二、较时贤


白蕉身处的书法时代,贤者能人辈出,白蕉实际亦在与之暗暗较量,他曾评论说,康有为字如“脱节藤蛇,挣所垂毙”,吴昌硕字如“凌乱野藤,密附荒篱”,郑孝胥字如“酒后水手,佻挞无行”,沈曾植书如“古冠名士,拙处可喜”。这些嬉笑怒骂的文字中,潜藏着复翁不让时贤的雄心。今日学白蕉者,除了纵向梳理,还应当做些横向比较的功课,如白蕉书法与谢无量、沈尹默、马公愚、邓散木诸公的异同,明乎此,才能厘清书法学习中的取舍之道、得失之因。

三、明格调

米芾曾说“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白蕉也在文中反复申明“颜有俗气,柳有匠气,学者不可不知”。今日初学者,自小儿至成人,仍多有从颜柳碑拓始者,学之有年而笔法未能入门,却学得一身描头画脚的俗气,老干体、江湖体率多由此而生。颜柳并非不好,只是学之不当,俗气易得,匠气难去,所以学书取法亦有高下,明格调,辨雅俗,斯得取法乎上之旨。

四、筑根基

竹堂夫子《读白蕉》云:“今人写行书者,多乏根基。”此语切中时弊。白蕉多以行书行世,其架子却来自楷书。所以要学白蕉行书,先当有楷书打底。循白蕉之路径,以唐人欧虞为基,得聚散伸缩之法,再加学钟繇小楷,得散淡飘逸之神,如此再来写白蕉行书,自当别有一番境界矣。

五、不同弊

今日时弊,“展览体”其一也。白蕉有一段妙语,恰可移来评价“展览体”:“作书力在内者王,力在外者霸。若过于鼓努为力,肆为雄强,则张脉偾兴,将如泼妇骂街,成何书道。”今日学白者,当以“展览体”为戒。竹堂夫子亦云:“艺事以含蓄为上,不独书法为然。”身处网络时代,交流便宜,信息畅达,学书不可能不受时人影响,此不必讳言者,但得“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意,庶几免矣。

六、重看背


白蕉云:“摹得形质,临在形质与情性,看、背则情性兼形质。”此话实开一方便法门。今人学书,多倡导“精准临摹”,好事者每每以临摹炫技示人,而自运多大失水准。此便是摹太多,而看、背功夫不足之故。学白者,当兼重看帖、背帖功夫,方可食髓知味,登堂入室,得临创转换之妙。

七、究技法

对今人念兹在兹、敲骨吸髓式的技法学习内容,似未见复翁作过长篇大论,但其留下三言两语,亦可见其多有用功会心之处:晋人书牍,行法似疏实密。学者注意于此,可以悟人。今人书牍无可观者,于此等处正复少用心。”“作书分间布白,行法章法,魏晋人最妙。宋人尚多置意。明以来鲜究心。此实有关气味者。”学白者,当步步为营,扎扎实实,从笔法到字法、从行法到章法,反复推进,步步用心,技进乎道。

八、追气韵

与世俗所传《兰亭》等帖相比,复翁书法,绝少长尖长丝之缠绕,粗看似退笔颓唐,实则杀纸甚安,其气韵大抵在《伯远》《丧乱》之间。所以复翁书法,是以气韵为第一要义,便是用一根柴火棍,也能写出一番晋人气韵。“祖太保见卫玠,谓此儿有异;谢公许褚期生以必佳;和峤有栋梁之用;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此莫非是一种气象。气象最紧要,亦是无假借。书亦是如此。”说的便是此意。因此在技法过关之后,追寻气韵便是学白的无等等咒。

九、扩眼界

白蕉的书法视阈,不独中土墨迹,对异域资料亦多搜罗。“我初学王羲之书,久久律徊于门外,后得《丧乱》《二谢》等唐摹本照片习之,稍得其意。”“日人藤原书气息在晋唐五代间。”“日人于我国碑帖书画,颇下整理功夫,如《南画大成》《法帖大系》种种,仍不失为参考要籍。”可见白蕉当时对藏诸日本的二王摹本照片、法帖图书、日本书家作品,都曾下过一番功夫,并有过“吾道其东”的感慨。我们今天学白,更应该广见闻,扩眼界,如此才能不囿于门户种族之见,免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之讥。

迈克尔·桑德尔说:“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愚笨如我,对白蕉并未学得一鳞半爪,但偶尔有些体会,便作野人献曝,贡献于上,乞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说明:本文所引白蕉先生文字,均出自《白蕉文集》,并参见竹堂夫子孟会祥先生著《读白蕉》,特此鸣谢。)

晚年的白蕉先生

摄于1965年,在华东医院养病期间

美人迟暮,英雄白发,最是令人动容

以上图片为旧作

约在2018-2019年间

二马头陀学白之留痕也

作者简介:冯华,号二马头陀,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2014年开始临帖,2020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100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前50名。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学习白蕉书法的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究竟过渡的什么
胡问遂书简体行书字帖(精品),推荐收藏
袖带如飞 气韵自然——走进书法家陈庆亮的行书世界
海南师范大学书法系2021级1班《书法技法原理与训练二》结课作业展
【视频】书法—行书技法
行书梦游天姥吟留别,很精美的行书书法,气韵生动,雅俗共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