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三)


二、了解同伴交往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交往特点是不同的,只有了解了他们交往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帮助他们。2—3岁孩子间的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比如对方有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交往的目的越来越倾向于同伴本身,即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使同伴与自己合作、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这个时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渴望得到同伴,渴望被同伴接受和认可,从而获得愉快的体验。

    幼儿教育专家庞丽娟研究发现,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受欢迎型,受欢迎型的孩子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能得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第二种是被拒绝型,被拒绝型的孩子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伙伴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叫喊、推打小伙伴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常常被多数同伴所排斥和拒绝,所以这类孩子往往转移交往环境,成为“窝里横”“人来疯”;第三种是被忽视型,这类孩子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既不做出友好合作行为也不做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常常被大多数同伴所忽视和冷落,其交往需求转移到成人身上,案例中的小童就是典型的这种类型,也是俗话说的“跟屁虫”;第四种是一般型,这类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有的同伴喜欢,有的不喜欢,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这种类型的孩子在人群中占大多数。

    清楚了孩子的同伴交往特点和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就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与帮助,使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培养良好的合作、合群、关心别人、遵守规则等交往品质,体验交往的喜悦。

三、对孩子的交往态度和技巧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人是群居动物,离开群体环境,人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也不知道自己的需要;离开了群体,人便无法展现自己,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人一出生就渴望与外界互动沟通,可以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而言,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发学习的过程,孩子会自发地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探索与人相处之道。

    作为父母,我们一般也不必过多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其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表达能力也不强,交往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甚至阻碍也是正常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的同伴交往也是需要我们给予帮助和指导的。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我们必要的时候要给予帮助和指导,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1.为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培养孩子交往的习惯与品质

    幼儿的同伴关系和成人之间的友谊是有区别的,在幼儿阶段,同伴之间的关系以“玩伴”为主。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通过同伴间的游戏,孩子开始模仿成人世界并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例如:孩子经常会玩的“过家家”游戏,其实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模仿,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间的互动、矛盾冲突也是训练他们为人处事的一种手段。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既要与我们的熟人和朋友的孩子玩,又要鼓励孩子与在户外碰到的任何小朋友玩。可以带孩子去小朋友比较多的公园玩;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玩;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带上各自的孩子一起外出郊游、烧烤等等。只要我们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孩子会调动“与生俱来”的交往愿望和自发的探索精神,投入交往,享受交往,孩子也就会逐渐形成合作、合群、关心别人、遵守规则等交往品质,进而成为“交往高手”。

2.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交往前需要向其他同伴发出信号,交往过程中需要合作互动来维持交往的进行,需要不断对对方的反应做出反馈。这些都需要孩子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到。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懂礼貌的孩子很受同伴欢迎,也能拥有很多朋友。因此,在众多沟通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懂礼貌有礼仪。我们要教会孩子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并告诉孩子只有懂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当孩子礼貌用语用得较好时,应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3.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生活中不少孩子不敢或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或者游离于群体之外做一个旁观者,或者封闭自己一个人独处,或者向我们请求帮助:“妈妈,小朋友不和我玩!”因此,成功地加入同伴的游戏群体是进一步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这是孩子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成功加入集体:

    (1)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可以了解到游戏的规则,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集体接受等,为孩子接下来的行为起到示范作用。

    (2)积极的评价。孩子表示喜欢这个集体或他们进行的活动并想参与进去,“这个游戏很好玩,我能不能与你们一起玩?”“我这个玩具也很好玩,你们能和我一起玩吗?”这样的“示好”行为往往会被同伴接纳。

    (3)模仿。孩子做出与集体行为相似的一个动作,以表示他(她)对这个集体活动感兴趣,并具备活动所需的技能。

    (4)直接提出请求。孩子询问同伴集体,他(她)是否可以加入他们的活动。

    以上四步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会自发掌握,一般不需要我们给予帮助,只有当孩子确实无法融入集体时,我们才需要提供指导,并且这四步并不是在一次交往中全部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其中的几步。当然,即使有了这些技术,别人也未必会立即接纳他参与活动。我们应教会孩子,当遭到拒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平静地走开,然后去寻找其他的玩伴。

4.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在家中练习交往技巧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的社交圈逐渐从家庭扩散到学校,打交道的对象也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变为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此时,他会发现家和学校的不同,在家里,大人都会让着他,在学校则不会。那么如何引导孩子适应这个转变、学会与同伴交往呢?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帮助孩子练习相应的交往技巧。

    比如,妈妈扮演买东西的顾客,孩子扮演卖东西的商人,在交易的过程中,妈妈可以尝试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并告诉他热情、亲切地对待顾客才会让顾客愿意再来等等。另外,也可以扮演一些孩子遇到困难的场景。例如,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人欺负了,我们可以先教会孩子一些应对的技巧,如大声对他说:“你别欺负我!”“再欺负我,就告诉老师!”等等,并扮演那个欺负他的小朋友,然后让孩子进行实践。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五大领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游离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之外的孩子,他的心思不难猜
期末班务总结
这6条人际交往原则尽早教孩子,他会受益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