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成武道断手(七)

第十节:断手之战略与战术

  大成拳技击方法繁多不一,可根据每个人根器、性格、习惯、爱好、趋向的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断手中周身无点不弹簧,无处不击打,头、手、肘、肩、胯、臀、膝、脚还包括臂、腹、胫等等均无不可,甚至还有掌、指、抓等等。可根据自身习惯和特长的特点进行选择而断手施用,做到得机、得势、得位、得体、得时、得手应对手攻击行为而相应作拳。不要使用程式固定的技术招法。在很多习练大成拳的人员喜欢苦练所谓的绝招和绝技,例如穿裆脚、半步崩拳、后手栽拳等一拳一式,而忽略了拳法、腿法、手法、步法、身法、战略和战术的综合配备而用,总以主观意识而用忽略客方的存在,不从客观角度研究。断手是双方关系的结合物,是空间和时机应感的调整。空间性是间架、角度、位置、拳式、作用点、站位综合调整;时机性是快慢、动静、虚实、战略、战术、战机、应感、得机、得势、得手的应激的能力的调整。在断手中只有把空间性和时机性有机的连接,配合天时、地利、人和与(与对手的合律)以及双方心理环境,方可达到制胜的目的。大成拳的断手的完成是大成拳的各项功法练与用综合能力的培植,更重要的是战略与战术的应用。战略与战术的应用断层也是传统武术练与用脱节的所在,导致传统武术不能实战,没有虚实、快慢、节奏导致被现代搏击击败。战略与战术有两个不同的概念。战略揭示武学境界的修为,是精神素养和心理世界的完美的统一,不管什么方法应敌,无机而用,得势不进;身手脱节;心烦意乱;精神不聚集;心神发愣;犹豫不决;心慈手软;神经发木等等现象均为战略思想失策,心理素质不笃实。在应敌时,从心理上有壮大自我的气质即精神放大,藐视对手,视对手如弹丸;而从战术上要重视对手,根据对手战略和击打方法对症下药。战略思想的提高首先从个人修养即武德开始,例如尊老爱幼、宽人严己,舍己为人等,王芗斋老先生曾言“习拳悟道必须具备侠古佛心舍己从人之志”!这样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做人的良知和阳刚正气的气质。通过拳道修习养成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气魄、果敢的判断力、审时度势的知觉(应感)和沉着冷静的定力,重视自己藐视对手,重视对手发挥自我的潜能。战术与战略不同,战略是预敌思想,战术是应敌方法。战术要重视对手,根据对手的身高、体重、力量的不同审时度势选择应敌的对策。总之在应强敌的制胜的法宝就是战略与战术的综合调整和完美的结合,方能达其妙!

孙子兵法》历经了两千多年而不衰,古今中外的军事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西汉初的名将韩信曾以此书对部将教导谆谆,指挥其军队“举之不断、行而不迷、进退有据”,使他的军队攻无不克、风靡南北。老子哲学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均有影响,但对兵家的影响尤大。在老子的主要著作《道德经》五千言中,谈兵的字眼就有268字。全书有一部分内容是直接谈兵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哲理来喻兵的,其他内容也贯穿着战略战术思想。我们通过比较、评析,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对老子哲学在论兵方面的全面承续关系,以及老子哲学对孙武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的深刻影响。 
    一、不战而胜思想老子反对轻率的战争,认为“佳兵不祥”,即好战者不能得到吉祥,“兵者,不祥之器”,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主张“无为而治”。孙子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他指出:“凡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他强调:“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由此可见自古知兵非好战。
 
    二、出奇制胜思想“无”和“有”是《道德经》中一对很重要的哲学范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孙武对此发挥得十分巧妙,他指出:“战势不过奇正,以正合,以奇胜”,在军事上,“无”的具体应用就是“奇”,“有”的具体应用就是“正”,“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些宏论同《老子》哲学中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和“有无相生”的原理是一致的。
 
     三、柔弱胜刚强老子贵柔,认为“物壮则老”,物极必反,所以柔弱胜刚强。他指出:“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军事上“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矣”。孙武继承了这些思想精华,他在兵书中写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奚谷者,形也”。并把兵形如水的理论阐述得淋漓尽致。例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中的“不意”、“不备”,就是“虚”,水常居高临下,避实击虚,兵也是如此。又如:“声东击西”之类的战略战术,就是要造成兵势的高低差,以便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如何以弱胜强、化害为利?孙武主张:“陷之死地而后生,投入亡地而后存”。老子说:“进道若退”,也是这个道理。通过主动陷于绝境来促使矛盾的转化。历史上项羽率领的楚军“破釜沉舟”、韩信的汉军“背水一战”,都是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
 
    四、贵“无”思想贵“无”也是老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孙子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只有达到“无”的境界,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他也希望君王处于“无为而治”的地位,指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他要求将帅要有“形人而吾无形”的战略战术思想,主张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机动灵活,以便造成“我专而敌分”的战场态势,这样一来,“敌虽众,可使无斗,则胜可为也”。孙武大力宣扬“无形”的好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他认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老子、孙子这些“贵无”的战略战术思想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洞察先机、超越平凡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由小到大,由盛而衰,物极而反,貌似强大完美的事物,其实潜伏着危机或困难。老子深刻地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好的事物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运动和变化,当人们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时,那它已经在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就“不善”、不美了。《孙子兵法》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论述:“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这里体现了道家以奇用兵的军事思想。 

    六、后发制人人的行为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老子不主张直接探求,而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他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孙武在军事学里具体地发挥了这一思想,他在《军争篇》中写道:“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充分利用各种制约因素和各种假象来牵制、迷惑敌人,使敌方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假道伐虢和楚汉战争中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是著名的战例,体现了“以迂为直”和“后其身而身先”的战略思想。 
    七、游刃有余在老子看来,“有无相生”,物极必反,因此,处于正面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反面。他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保持“道”的人,他不要求饱满,正因为他不要求饱满、留有余地,虽然有缺点(蔽通弊),却能取得新的成功。《孙子兵法》中的“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思想是同老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他的这种思想也符合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之间作战的实际情况,当时的作战是称霸和外交的重要手段,并不一定要把敌方灭掉,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了。

    十、《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中都有朴素的总体战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中指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高明的统帅可以通过战争以外的手段赢得胜利,这里面已经有总体战思想的雏形。孙武则继承和发展了总体战思想,他明确地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认为,对敌作战首要的是政治手段与谋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次是外交手段,主要是指纵横捭阖方面的手段;再次才是军事手段,攻城则是下策了。战争只是政治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是政治的延伸,而又归宗于政治,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些基本原理,看来老子和孙武早就发现了。 
     十一、知己知彼。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武则引伸到军事领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自己的弱点,克服自身的不足,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克敌制胜的前提,然后利用敌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弱点,举而胜之,这也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和孙武也有精辟的见解。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孙武讲得更具体,他认为善战者应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全面认识和比较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与分布情况,积极创造我强敌弱的形势,相机败敌。南宋名将岳飞在总结其军事生涯时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清代的曾国藩也说:“先求稳当,次求变化”。这些论述,这些拳道的战术的基本法则。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为春秋时期孙武所撰,有13篇,共669字。它总结春秋及其以前作战经验,将战争之战略、武术、情报等军事原理、原则,萃集无遗,并含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向为古今中外军事家和武术家所推崇。值得注意的是其关于战争的唯物论述以及战术上的辩证见解,对于武术技击也很有指导意义,故常为古今武术家所引用。拳谚有“古来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习拳”,即道明了拳法与孙子兵法的密切关系。现就以大成拳为例,对《孙子兵法》影响下的大成拳技击战术略谈一二。 《孙子兵法?6?1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提出正确指导战争的最为重要的先决原则,大成拳亦极为重视这一原则,强调“知己知彼”在技击中的极端重要性。技击时,干扰对方,以观其防守;有意退却,以察其进攻;对进退如初、攻守自如者,须谨慎应变,伺机出手,寻其短,用己长,以长欺短可胜。故攻有虚实、松紧、动静、刚柔,借假修真,以假乱真。虚攻时,投石问路,识彼长短;既知则化虚为实,手发必中,故攻以知彼为先。其守者,封住门户,察其动向,既知则变真为假,以长袭之,故守以知己为本。大成拳有云“松紧,紧松,松紧勿过正;虚实,实虚,虚实得中平”。在大成拳断手中,拳打、脚踢、足锛、肘击、膝顶、胯挤、肩靠等等,往来纵横,疾风骤雨,可谓血肉之搏,硬打硬要,迂回闪进,打顾合一。但必须是气习定神怡,集中思想临机发力。精神要专注,察其动机,明其来路,明其虚实,定中爆发。为了有效地做到“知彼”,还有一种与敌交手时不知敌劲意如何,以搭手之艺利用身法、步法、手法脱身化影击打对手。用不停身法、步法、手法调动对手,与其寻找进攻时机,一旦得机得势,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快动制慢动,从而才能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这一用兵之道,体现在大成拳上,便有了这一战术:即大成拳在交手时,为了麻痹对方,通过身步先把自己的长处与自己最有效地招法隐藏不露,待对手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后,使用其进攻对手,以期取得胜利,所以王芗斋老先生大成拳称做“践拳”。敌方刚触及我身尚未着力时,我方突然闪化并随即出击敌方。此时,敌方招术“旧力已过,新力未生,身步转换皆不便,于是便有了顺势进击的大好时机。大成拳讲迂回闪进,硬打硬要,闪化为上,即闪便打,使用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见门就进、硬打硬要直摧敌方的重心和中心,敌闻之气势而丧胆,败而不知其所败。 
  《孙子兵法?6?1军争篇》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大成拳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战术,强调在实战技击中,击中对方的进攻路线固然以直为近,但由于双方均处于不断移动的变化之中,我若正面出击,路线虽最短,似易于击中对方,可这也正好处于对方易于防守的范围之内,故我进攻路线虽近,却不能达到攻击目的。此时,只有通过不停地走转、变势、变劲。避开对手的正面攻击,向对手的侧方绕步,攻敌侧面,虽然路线远了,但由于不在敌易于防守的范围内,就有可能获得对方直线攻击无效,而我侧方反击已中的效果。故大成拳的特点之一是“践”,脚踏中门,眼看中线,以迂为直,打击对手的侧面而胜人,直出而侧入,侧入而直击。
古之军事,从明里正面进攻或御敌谓之正,从暗里或侧面出其不意地袭击谓之奇。故《孙子兵法?6?1势篇》有:“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大成拳中奇正的用法很普遍,如明攻为正,暗袭为奇;直取为正,佯攻为奇等。如我在进攻时,要同时左右换步,使己不在彼正面,始终在侧面进攻;而一旦我被彼困,处于彼正面时,我须手随步换,步跟手变,偏离中门,位置定点,定点即发,从而容易在敌我双方的正与斜,圆与直等相互克制关系中掌握主动。若敌方正出,我则侧入(奇);大成拳技击过程是正与奇的虚实、松紧、动静、刚柔的转化,以奇为主,变化无穷。 《孙子兵法?6?1军争篇》说:“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当敌方进攻时,气足力强,就应避其锐气,在外形上则表现为“敌进我退”的假象。其目的是为了既泄其劲,又伺其隙,乘隙抢攻。出招指向敌人的要害之处,行动出乎敌人的意料,战而胜之。《孙子兵法?6?1形篇》所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6?1虚实篇》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木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法无定法,忽高忽下,左右闪打,用术诡诈。要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守常规、必须善于化弊为利,反客为主,以主动制被动。给对手一个假动作,对手必以为我欲击此而因守,而我则趁机击其他部位。因此指上打下,意左击右,闪展腾挪,攻前取后,无正不能用奇,无奇不会用正。一正一奇,一明一暗,因人制宜,因势择机。得机则得手,得势则发力。变化无常,神在手前,意在敌背。知进退,明守攻。沾上即有,碰上即发。
  孙子兵法绵延二千余年,长盛不衰,在于其深刻的战略思想,恒久的哲学思维。外在的物质世界在变,而人性未变,拳斗竞争的普遍规律未变,孙武子基于对人性和竞争规律的深刻洞察,著就兵法十三篇。十三篇浑然一体,形成一套竞争致胜的完整体系,对这一体系的认识和运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有所不同,而其基本原则历久弥新。孙子兵法内容丰富,根据自己体会,构建一组战略原则,有: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既然是全攻略,当然是要先分析断手的目前阵容。  。

第一部分:进攻战术

    要想赢得断手只有两个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想办法得到比别人多的击打系数,这就要提高进攻成功率和进攻次数。进攻好的实践者其进攻效率必然是很高的,而提高进攻效率主要靠三个方法,即利、快、变,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逐一看一下火箭的进攻。
    1. 利:即锋利,你纵有千般招数,无奈敌人手持倚天,透甲破盔,一剑封喉,你又有何为?    
    2. 快:即速度,兵法有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你尚立足未稳,敌剑已近咽喉,虽不甚利,但其快已足以致命。在你正断手左冲右突眼花缭乱之时,只听那厢小霸王一声大吼,爆击已经完成了,拳打一愣神。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敌人已经恢复到下次攻击状态等你进攻了,其快,直如行云流水。

    3. 变:即变化,孙子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又曰: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因此,变包括因敌而变和自身的变化,没有变化的拳术,你的剑再锋利出手再快,但你只此一招,遇到真正高手,他必会轻轻一笑挡住要害避过锋芒,你只有无奈了。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进攻战术除上面所说的效率方面的三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攻次数,也就是进攻机会和二次进攻机会的取得,这跟抢手、阻截手段和对手的进攻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敌人进攻得手后,你会取得一次被动的进攻机会,而有时战术需要,你会拖延进攻时间,降低总体进攻次数。这些跟具体对手和场上情况有关。

                     第二部分:防守战术
            
    1. 
防“利”:对付强烈的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阻击和抢手。

    2. 防“快”:同样也是阻击和抢收以及抢动中线破坏对方节奏。    
    3. 防“变”:对付多变的战术还真没有非常有效的办法,或者以不变应万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需要有超强的功力;或者与时俱进独特攻击的能力,比对手变化要更多,更重要的是应感、抢手、临机、发力的能力要比对手强。
 
    综上所述,由于防守手段很多是技击能力和技术。因此,断手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是防守的关键。而在双方胶着僵持时,充分利用好搭手的技术,听劲、的灵敏度决定技术的发挥,就成了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虚虚实实,往往有时候很不好判断,这就是所谓的障眼法,用现在的话讲就叫做心理战术.不要小看这种东西,在一场断手中如果己方可以因势利导,就会给敌方造成战机的贻误.甚至损兵折将,直接导致对方断手的失败。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战术在拳斗中的运用,因为实际断手实搏击中的情况要复杂很多,所以解释起来也会简单一点。很多练武这样的经历, 实搏时突然间,被某样突发事件困扰而短时间内手忙脚乱,这在技术不全面的人身上的体现尤其明显.举个例子,在混战时,你不小心打出误拳,导致你的整体形态度变乱.而此时对手也必定察觉到,会在瞬间加以反击,使自己不得不顾中打调整.而聪明的高手,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呢?相信只要有格斗经验的人利用战术调整。因为在习拳成长的过程之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意识,那就是攻防合一。在做到攻防合一,然后在那一瞬间反击,只有这样恰如其分地可以保存实力和体力,可以卷土重来,反击对手。但是你的对手当然也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旦你选择反击,那么对手一般作两件事1,战术性防守2.攻击性破坏你的节奏,而不会想去攻击你。所以这就是高手为什么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防守性的反击。


    
一、武技战术

大成拳断手因实战的要求,必须具备对付高手的策略方法,运用战术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预见性和勇气。良好攻防技术是战术施用战略而成功的。但仅仅靠攻防技术是难以保证作战胜利,作为一个优秀的大成拳修炼者,对敌人的运动及攻击意识准确做出理智的分析,而再施用有效的战术。

战术中有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防御是断手的一种形式。主要目的在于破坏对手进攻的行为。

实施战术有效的几点:1、内功的知觉能力和本能反应;2、准确判断力及时分析尽力找到对方的间隙缺点所在;3、具有扬长避短,避实就虚,作战的能力;4、尽力控制主动权,由局部到整体。

战术是欺骗性、威协性、多变性为主的思想策略,《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以及“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自以为防备周到就易松懈麻痹。平时看惯了的东西往往不再怀疑,秘计藏在暴露的事物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越公开的往往隐藏最为机密的。一切行动都无例外地要以出敌不意为基础, 每个人的骗术风格也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做到出其不意。  

a、只要有可能,就要采取欺骗措施进攻或暗击,暗击的价值比明击的强50%。好的棋手,往往懂得如何把棋调动做得更隐蔽更不为人察觉。如一个看似挡格的动作,却暗中把重击的能力调动转换出来,或者针对高手反其道而行之。
    b、要利用敌人的心理盲点欺骗敌人。如:假击性的攻击对敌人直取。敌人势必作出响应的反应,再敌人作出反映时候必须当机立断新的攻击战术,假击性的直取虽然是假动作但是必须是真实的攻击行为,大成拳的假动作不是许晃而是点力的松紧变化。这种假动作能一般情况能骗过敌人。   
    c
、利用敌人的心理弱点威吓敌人。敌人越怕攻击越不攻击利用气势威慑敌人,在敌人想攻击有预兆动作时候发起反击,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d
、不要装过头。该简化攻击时候不要做高雅的装饰攻击行为,不要掉以轻心,小心弄巧成拙,往往越简单的攻击越有效。攻击行为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保守。实际的攻击己方不能太主张,要因客方行为而产生响应预应行为。

  e、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就越需要使用诡诈,意思是说在作拳时实力越处于劣势情况,越需要使用诡诈。劣势下再硬碰那肯定死路一条,必须反复的用诈,诱骗,恐吓,无所不用其极。   
       f
、根据敌人的水平来使用诈术。高手不会随便去拿装饰性的动作攻击你的身体,因为装饰性的攻击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除非是朋友或师徒。低手总会拿所谓的绝技试图与高手轰炸式攻击结果死在高手变化当中。真实的断手不是公平对等格斗。所以对于低手不能在他装饰性的攻击做文章,装饰性的攻击,对于高手无所谓,高手同样也是力求简捷的攻击,不要粗心大意掉在低手欺诈的圈套当中。对于高手要想有效用欺诈,必须使他左右为难,造成险峻的形势或利用他对自己判断的过于自信。 以上即大成拳断手之战术。

(一)假动作

假动作用来欺炸对手,迫使对方的反应而做出相应错误反应,为实施进攻做出了取胜的条件。

大成拳主张积极的进攻,但并非盲目无头脑的进攻,利用假运动开路迫使对手判断错误,露出破绽,然后以迅速攻击。

1、利用假动作缩短距离。

2、利用假动作使对手产生疑惑。

3、利用假动作使对手判断产生错误。

4、利用假动作使对手露出破绽。

5、利用假动作破坏对手进攻的路线。

(二)诱敌

透敌比假动作更复杂。一、故意露出破绽引敌深入,给予有效的一击。二、用眼神控制法即精神的转换。

大成拳断手拥有战术但还不完全,还要懂得双方运动结构。攻击的结构轨迹是断手必胜根本。大成拳学认为在什么时候对手处于劣势或不得机时,才能做出有效的一击。

一、从静止到动态果断机智无任可预兆动作做出有效的击打;

二、当对手移动时发起强烈的进攻,如同篮球手快速在运动状态,快速断球即破坏对方的攻击行为或节奏;

三、当对手失去协调时发起进攻;

四、当对手动作不连贯和精神分散时发起进攻;

五、对手失去战斗力和斗志时发起进攻。

总之,只有准确把握击打时机,以良好的功夫和技术为原则,则能以最小的消耗而获得最大的胜利。

(三)距离

距离指与对手之间的间隔纵横的空间。必须懂得距离的重要性及变化作用,利于步法的改变距离。由对手速度和力量决定我方运动速度和灵敏性。

1、远距离:对不了解对手时尽量保持远距离,并做出准确判断力。

2、中距离:移动是接近对手并极积的准备进攻,但仍注意防守有进有退。

3、近距离:近距离指与对手形成实战的状态。

4、近身:近身指贴身实战发力结束阶段。

(四)角度

大成拳在实战攻击变化中,攻击方向及变位而避其锋芒而击打重心。

大成拳主动积极进攻及由战略、战术、速度、时机、角度、位置、变位、击打点、欺骗性、敏锐性和流动性而有效的有机结合综合而为之。

所以说大成拳没有盲目的进攻,主要实施间接打法即二次击打。

二、有效的打击条件

一、通过假借强化心理上、精神上产生超常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发掘出体内的潜在的能量,才会产生拳斗中产生难以预料的效果。

二、必须利用整体运动产生强大惯性松紧的力量,即靠后足蹬地弹爆,前脚的下踩蹉顿,推动整体产生的争力,这就像机动车骤然刹车的那种惯性力。

三、发力时躯干、躯体各部分瞬间互争而产生的争力,特别是上下脊椎的争力最为最要,产生体整如铸的撞击力。

四、周身肌肉的收放即弹性力的运用,这种发力的一瞬间,配合腹膈肌一松即紧,一紧即松产生鼓荡,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产生弹性力,这一过程瞬间释放某种能量,就是把对方击重时产生的那种电击感觉,(这种能力只有功夫高深者才能做到,称瞬电力)。

三、功力形成三个方面

一、身体方面:(包括骨架),将僵硬的身体练的柔软灵活协调。

二、心理方面:(包括智能),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是必要的。

三、技术方面:(包括战术),技术是最大限度发挥劲力的保证。

 四、进攻

提高命中力的途径:1、进攻出手使对方难以预料,让对方难以预测及来不急变化。2、提高在快速运动中进攻的准备性和精确度,然而提高有效方法,尽量把较大的劲力击打对方较大的薄弱部位。

攻其不备:1、缩短进攻时间(快捷简单)。2、提高进攻的突变性(起止、转向和变速)。3、进攻的突变性表现为:起动——停止、转向和变速换位突然急起急停。

五、防御

1、能更明确的摸清对手击打的规律。2、使求胜心切的对手造成麻痹的心理。3、使自己的打法隐而不露。4、造成对手的防守空虚,5、造成对手的疲惫或心理压力。

防御(防守)专业训练:步法移动跳腾挪步;身法上的俯仰回旋翻转;手法的吸化控制;腿法拦截。不要在防守失败后气馁,要善于总结和教训自我,夺取最后的胜力。

六、击打方式

一、   强击:让对手防不住的猛烈攻击叫做强击。

二、   快击:让对手来不及的防守攻击叫快击。

三、   钻击:以身法做基础钻打掀挑对方间架,施于有效打击。

四、   阻击:堵住对方的进攻路线及力量有效的打击称阻打。

五、   闪击:以步法做基础,闪身击打的方法,叫闪打(横步打)。

六、   游击:以步法做基础,迂回闪动的攻击方法叫游击。

 七、实 战 技 巧

实战技巧与战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致分为几种形式:

A、突击:突击指在与客方反应之前,对于客方进行袭击,其要点出其不易,动作的突变性。1、精神集中。2、动作放松。3、攻击组合动作的流畅。注意意念的变化(直接打法)。

B、截击:截击是打顾合一。截击是快速简单,攻防合一,要求攻抢对手中线及中心,防护自身的中线。注意,节奏速度路线及得手的配合应用此法必须具备警觉心,及时运用灵活的步法,控制有效时机(间接打法)。

C、反击:反击是与客方进攻后做出反应而后进行攻击的方法,最佳的反击时机在客方尚未完全击中或恢复的状态而做出瞬间攻击。

D、诱击:大成拳诱击并非用假动作进行诱导,而是用自我培植的精神(目光)引诱对方的意识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

真正的战技巧,经过长期系统严格艰苦训练而得,而非一些内家拳传人的说的站桩所得到的,站桩只不过是功力训练的一种。

在实战中必须具备必胜信心,一个无自信心无法创造制胜的奇迹,要有勇敢的精神,但不能盲目而动,勇敢是人的欲望基点,也是人的一种品质,在我们实战中保持着坚毅、沉着、冷静和机警的心态,这是大成拳精神的品质,有着沉着的冷静,是抗干扰的表现。实战技巧积极配合战术获得制胜,所谓的内家拳“搭手飞人,一桩问天下”的神话即将破灭。

 八、实作八大素质

1、力量素质;2、速度素质;3、耐力素质;4、柔韧素质;5、协调素质;

6、反应素质  7、灵敏素质;8、心理素质;9、灵感素质;10、应感素质

九、实作三大因素

1、精神      2、力量     3、技术 

十、实作三感

1、距离感    2、时机感    3、空间感

 十一、实作三不打

1、打不着不打(距离)   2、打不狠不打(力量)   3、打不死不打(意识)

 十二、先发制人

一、    闪电般的速度。

二、    手法和步法多变

三、    整体运动和整体发力的运用。

四、    虚实互变。

五、    手中用中取中入中之原则。

十三、后发先制

一、 头脑清醒(冷静)

二、 快速反击、敏捷的动作

三、 要有攻击意识及欲望

四、 切忌局部动作和局部发力

总之,1、是否抓住对方弱点2、是否抓住对方弱点,大胆攻击3、在攻击中是否能巧妙的掌握主动权。

十四、近身实战

一、 完全控制对方的力量,乏其不能转动。

二、 卸掉对方力量,抓住对方失重的一刹那。

三、 避开其锋芒及力量,找准虚实之弱点。

十五、有效打击点

1、头部:大脑、小脑、脑动脉等组织构成,受重击后轻则残废,重则毙命,耳门、太阳穴、哑门等。

2、颈部:颈部有主动脉、食管、脊骨等构成,结构薄弱。

3、锁骨:由胸锁骨和肩锁骨等购成。

4、肋骨:肋骨间隙较大,易断、易裂,受力过重脏腑也相应受到刺激。

5、裆部:组织软弱。

6、胸腹部:胸部有脏腑构成,受击后呼吸系统遭到破坏及刺激太阳神经中枢。

注:角度、方向、位置、作用点及力度的运用。

十六、致命十骨

1、天灵盖骨   2、脑后骨     3、耳根骨     4、凌云骨    5、喉骨

6、锁骨       7、蔽心骨     8、血贫骨     9、玉枕骨    10、尾闾骨

十七、不致命十骨

1、鼻梁骨     2、眉棱骨     3、眼眶骨     4、眼底骨    5、玉堂骨

6、臂骨       7、膝盖骨     8、足趾骨     9、前胫骨    10、手指骨

十八、要害六部

1、双睛    2、后脑    3、腋窝    4、浮肋    5、阴束  6、 腰眼

十九、速度训练

速度以质量作载体,进行有效的发挥,速度的好坏与自身协调性、灵敏性及神经系统的有序性有关,是一个综合性训练。

1视觉速度:眼球对目标移动的转换能力,眼睛是否可以在运动中发现对手漏出空档的观察能力。

2反应速度:指思维判断能力。对对手身体及运用瞬间处理能力。运动生理学称,人体神精系统的本能反射速度,是人体受外界事务刺激中枢神精系统而产生反射的行为快慢。

3运动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时间),动作由静止到运动,身体及某个动作,改变频率的快慢。

4变化速度:肌体在运动时由一个动作转换到另一个动作的路线的改变及适应能力的改变。

二十、感觉能力

1、距离:搭手间的距离最佳。

2、时机:空间、时间、时机的得机得势的范围。

3、角度:曲折变化叫人的转换位置变化。

4、空档: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

5、警觉心:即时刻保持警惕,敏锐的反应。

6、野性:要学会如何刺激心灵深处的野性,从而产生生死决斗的倾向。

7、知觉:即直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后内在感觉能力。

             第十一节:断手之战术应用

徒手格斗不外乎远腿、近拳、贴身靠、肘顶、膝点、胯打;上挑、下按、五指戳;腕击、头撞、脚跺(下踩之意)。至于直拳、钻拳、鞭拳、踢、蹬、踹。

一、斜中取正:敌若发勾拳、摆拳、侧踢或正踹,势必拧腰、沉肩、坐胯。此时,敌进我进,正出直发,仍可后发先至;敌右正面虚晃,横步实击,我掉步横发,以斜变正,使彼落空。

二、指下打下:彼若身材高大,多有上实下虚之弊,其攻势亦多来自上盘,而攻下防下乃其弱项。所以,遇个高宜避上击下,攻其不意。连续攻击可使彼防不胜防。

三、以下打上:敌若个头矮小,五短身材,其强在下盘。我如高于对方,攻其下盘,彼顺我被动,既费劲且难奏效。因此,遇个小之敌,宜多腿击,难近我身。

四、见力巧取:敌若人高马大,体壮如牛,与其较力,多难取胜,此时,迂回闪打,令其心焦气躁,我则指上打下,右闪左打,左钻右打。

五、见巧劲取:身材高大,既有实力又身法灵活的高手。大凡身形敏捷招法灵巧者,往往劲力不足,故遇身法灵巧者宜力取。此即以力欺身,不躲不闪,不招不架,脚踏中门,硬打硬进无遮拦,一击必伤。

六、见凶毒取:敌若亡命之徒,生死攸关宜用舍身,取胜法。即将生死置之度外。全力以赴进中掏眼、挖心、击阴、打两肋,毫不留情地使毒招,下重手法,力求一招使敌丧失还击能力。

七、见众取首:在以一对三、对五,以少战多时,不宜恋战,力求一击必伤之技。一时走不脱,可迅速择一有利地势(树桩、墙角等)。以扇面应敌,寻机突围,如在这无条件的情况下,宜用败中取胜的游击打法,即我退敌,敌虽众,但体质不一,心不齐,力求各各击破。瞅准时机回身应敌,仍为一对一,至此以死相拼,擒了领头的,或制住最凶的,其余往往不战自退。

总论,人无完人,有其长必有短,实战应敌,贵在胆大、心细、冷静沉着、随机应变,较手之际,关键在于抢手与得手能力,得机得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与散打战术
实战打斗中的“迷惑性”步法
五行通背拳技战术
成吉思汗的十大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十大经典名句,古老而不过气的中华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