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杨振铎老师学太极——杨氏太极拳拳理要点拾萃(4)——王白玄 ——中国武术在线 武艺交流
要点十:心令为要诀,松柔是灵魂
所谓心令为要诀:即“十三势行功心解”:“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郑曼青解释为:“心为令,乃太极拳惟一之要诀。”意思是说,手足决不可自动,非待腰能便利从心之后,手足方得随腰而动。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予以推动矣。故太极拳之动作,真所谓牵动一发则全身俱动。又拳论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即心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如手足开时,心意与之俱开;合时,心意与之倶合,内外一起浑然无间。如没有内气供给的外形动作叫“妄动”,那只是抡胳膊踢腿,不是打太极拳。故盘架之时,应使每一式动作都切实体现“意在先,身在后”,“打拳心是主”,即以心意为主,以思想命令腰脊,由腰脊来领动四肢,有系统、有主动、有被动的一个整体的如江河之水势的一个动荡样子的行拳要诀。望拳友体验之,自有得也。
松柔是灵魂:太极拳,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那就是一个“松”字。下面我们看一看前辈及大师们是怎样论述“松”的功用的。
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又说:“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并对郑曼青说,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说:“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②李雅轩说:“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太极拳的要求是要放松,并且要松的很松,完全以意识鼓励着身势来动,丝毫不用一点力。如这样的练法,走出劲来,味道才厚,如不是这样,就做不出太极拳的味来。”并又讲述:“以前有人问,杨澄甫老师,未见你用多大劲,何以将人打出去那么远,打得那么脆呢?”杨老师答曰:“我是松着劲打的。”有人问杨少侯先生,你发劲时看着是很松软的,如这样子松软还能有力吗?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为松着劲,软软的,打出劲去才大的很咧。”③王新午说:“太极者,内功也,其旨在引劲导气,故其体也主柔,其动也主缓。柔则劲不滞,缓则气可均。发于内而动于外,脏腑、神经、五官百骸动则皆动,静则皆静,神意气劲相与为用,感而遂通,内外合一者也。故曰:极柔软,然后极坚硬。”④杨振铎老师谈到:“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垂肘、坐腕舒指,放展它,松开它,越松越有劲。”又说:“希望做时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松跨。放松,内劲就贯穿,意念就集中。练太极拳的一个基础就是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以上前辈大师们说的“松”,可见无论是在练拳还是在推手中松的重要性。所以“松”是练太极拳内功的基本要求,是太极拳的灵魂,决不可掉以轻心。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松呢?杨振铎老师讲:“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意念方面的放松,一个是肢体上的放松。”首先,要心气放松,即以心意相守于丹田,神意内含,以存静养,然后在思想意识的引导下,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输,久之自能达到真正的放松。其次,肢体肌肉放松,九大关节(即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节节松开贯穿,一直松到足心的涌泉穴。做到陈微明前辈所讲的:“推其手,腕松开;推其腕,肘松开;推其肘,肩松开;推其肩,腰松开,所有关节如互不相关的链子串在一起,节节松开,对方之力便不能达于己身,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则必为对方牵动或推出。”第三,用意不用力用意不用力是近一二百年来,先贤宗师不断在实践中演练,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是真理性拳艺。如练来练去,内功不上身,究其原因,是把握“用意不用力”的认识不够准确。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得很清楚:“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丝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功,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故太极拳重在锻炼精神,是神意气的运行,纵然是意,也要出-于自然。多在动作上沉着的想象,毫不造作,不拘谨,不张狂,不追不贪不过不散。不要刻意的去做一些动作,切忌用拙力,用意则养,用力则伤。所以,用意不用力是非常准确的练法。第四,杨氏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之太极下乘武事解:“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也,所以千万不能失去自身的绵软,因周身运动往复,皆精神意气之运动往复,用功日久自能出真功。第五,杨振铎老师说:“要松,要松,但不能空。”因“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不能软塌塌的松,不是松懈的松,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惟自尾闾至百会要意气一贯,所谓“满身轻利顶头悬”也。第六,克服一些不松的现象:揪着心,拿着劲,端着架,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如有这类毛病是放不松的,也就练不出真功夫。
杨氏太极拳内家拳,要注重太极拳内功的培育,非松不可。太极拳的特性就是要求凡练太极拳者“一举动,俱要轻灵”。“口腹不可闭气,腰腿四肢不可起强劲”。练到内动不令人知,“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柔腰百折若无骨”,松到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这样高标准的松,太极拳特有的好处自能体现。体用兼备,用之修身则延年益寿,用之自卫则防身御侮。
总之,练习太极拳者,必须先明体用之要义,而论致用,必先在体上下功夫,体为本,用为末,体全则用备。若论养生之道,则更无论矣。过去,传统杨氏太极拳授拳分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进行,而且内外有别,尤其心法更是严格。而“五大拳论”、“太极拳术十要”、“太极拳之练习谈”更有“杨门传抄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则是我们今天练习太极拳的体用大全,心法指南,秘法要诀。但非得有师承、有悟性、有恒练,三者缺一不可。如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后越练越精,进而阶及神明,英雄所向无敌。
我自2002年列杨师门墙后,十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意上进,但也仅有一些粗浅体会,今天以此篇杨振铎老师拳理之要点及自己习拳之所感,愿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切磋。同时以《太极拳体用全书》等为楷模,痛下苦功,练真太极拳。也是杨振铎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看杨澄甫之拳架,潜心临摹,细心揣摩,再做每一拳每一式,看与杨师拳架有什么差距,看是否和拳论哪一句能对上,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而练太极拳,难就难在自己的意识挡住,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
由于水平所限,所述难免有缺憾之处,敬请同仁拳友指正。
王白玄:1952年4月生,从小酷爱武术,特别对太极拳情有独钟。1984年开始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1985年有幸结识杨振铎老师,并于2002年被纳为入室弟子。现为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武术六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郑曼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氏太极【全集】
杨振铎讲解杨氏太极拳的要点
太极追梦人——记杨澄浦太极拳汾阳中心斌儒堂主管宋斌
强!跟着太极“杨家将” 全世界去练太极!
杨氏太极拳,花落昆明;太极英雄谱,共贺今朝
【特别纪念】振铎精神:正和谦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