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贴图】“梅恒裕”百年世博情

▲ 梅恒裕第三代传人梅履正

  ▲ 1915年梅恒裕在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 1911年梅恒裕在意大利工业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 一九二一年中国丝业代表团赴美参展 前右一是梅仲泩

自一八五一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起,评奖成为了世博会的传统,直至在一九五八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被中止。经国际展览局大力推动,评奖终在二○○五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被恢复。在等待今年上海世博会大赢家时,让我们回到上世纪初,看看当时的得奖大户。

壹 世博会得奖大户“梅恒裕”

过去靠近外滩有个地方叫二洋泾桥,就是现在延安东路四川路路口。当延安东路还是一条洋泾浜(河)时,河上有好几座桥。这座桥从外滩往西数是第二座,所以叫二洋泾桥。1915年,上海租界当局把洋泾浜填埋了,桥也拆了,但地名还活在老上海记忆中。偶尔跟八九十岁的老人聊天,还能听到这个名称。由于那个地方靠近外滩和黄浦江,外国商船总在那里卸货和装货,所以沿街货栈、商行、店铺非常多,生意兴隆。

这些货栈中,当年有一家很大的丝栈叫振泰丝栈,里面有很多家丝行(经营蚕丝的公司或店铺),老板十有八九来自离上海不远的湖州地区,他们乘着帆船,满载着家乡大包大包的辑里丝,经过两三天水路,穿运河、过太湖、再进入苏州河、黄浦江,云集上海外滩,跟外国人做生意。

辑里丝是湖州地区最棒的特产,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蚕丝,也是中国自明朝以来出口贸易的主打产品之一。辑里是南浔镇附近的一个村庄,因其特有的水土而产出一种特优的蚕丝,名辑里丝,举世闻名,数百年前就行销海外。晚清“五口通商”前,欧美商人和买办不惜千里迢迢,从广州到上海和南浔来“办货”;“五口通商”后,上海开埠,蚕丝买卖可以直接公开在上海交易了,省去了十分之九水路的运费,无论是上海洋行还是二洋泾桥的丝行,都大大地“发”了,美美地享用了半个世纪的黄金岁月。

振泰丝栈中有一家丝行叫“梅恒裕丝经行”,是上百家南浔籍丝行中的一个。梅家并不是做辑里丝生意的老祖宗,南浔“四象”(家有千万两资财的财主)中没有他们的份;在南浔“八牛”(家财在五百万两左右的富户)中,他家的名次也不在前茅。但到了二十世纪初,这个“梅恒裕”却接连大爆冷门——在很多丝业老手已放弃丝业时,他们仍坚守丝业阵地;在日本的厂丝(用机器缫的丝)已经崛起并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他们居然成了世博会和国内博览会的得奖大户:

■ 1910年 “梅恒裕”的产品在清廷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夺得头奖;

■ 1911年 “梅恒裕”的丝经产品在国际工业与劳动博览会(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获金奖;

■ 1915年 “梅恒裕”多个品牌的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 1929年 “梅恒裕”的产品在中国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贰 四代人做大做强“辑里丝”

梅家是湖州南浔人,发家却在上海。“梅恒裕”的创办人叫梅鸿吉(1831-1893),字月槎,幼年读过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不得不跟从姑丈学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历尽艰辛。上海开埠前,他还曾跟船飘洋过海到广州,贩运或贩卖辑里丝,渐渐学会了与洋行买办打交道的“门道”。成年后的梅鸿吉已经熟悉了生意经,渐渐积累了资金,也仿照前辈人的样子,在南浔的丝行埭和上海的二洋泾桥办起了自己的丝行,即“梅恒裕丝经行”,并把全家带到了上海。

梅鸿吉有3个儿子。长子梅少槎早卒无后。次子梅福墉(字石庵),是梅家的大知识分子,1888年考中举人,按说可以走读书做官的道路,且已经被推荐为大桃县的知县。可梅鸿吉不愿意,说是“知县为亲民之官,一或不慎造孽无穷,博升斗以荣亲,吾不愿汝曹为也”。实际上是有意要他回来继承家业,梅福墉只得遵从父命,弃官返乡。三子梅福培(字峩卿),子承父志,一直随父上海、南浔两头跑,经营丝业。

梅鸿吉的孙子中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即梅福墉的儿子梅履中和梅履正,他们兄弟没有墨守上一代的成规,而是精心研究辑里丝的改良,注重新产品的开发,而且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调研,使传统辑里丝的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十世纪初,上海很多丝行都转业做房地产和金融业,“梅恒裕”却一家独秀,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所赢得的几项国内外大奖,都是梅氏兄弟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结果,他们把“梅恒裕”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市场历来是凭实力说话的,民国后南浔成立商会,梅履中被推为首任会长。上海丝业公会成立时,他被推为董事,是公认的丝界领军人物。

梅家第四代中的代表人物是梅仲泩,他是梅福培的孙子、梅履泰的大儿子,曾在1921年作为中国丝业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纽约举行的万国丝业博览会,并考察欧美生丝市场,为辑里丝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蓝图。

叁 重改良和调研成“传家宝”

梅家赢得成功的法宝是,不断研究新技术、市场新情况,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改良传统产品,在中国的机器缫丝时代尚未到来时,在辑里丝的改良上做大文章。

最初他们从农户家里收上来的蚕丝,都是蚕农手工缫的“土丝”,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织物的均匀度。为保证质量,他们将这些“土丝”按粗细、色泽、均匀度等分成若干个等级,再分别交给有缫丝经验的农户按出口规格作第二次加工处理,即复摇整理、除杂摘糙、接好断头,并按各种规格精心包装,然后运到上海,供洋行选购、订货。这些农户又叫摇经户,实际上已类似专业的手工业者了,梅家最兴旺时拥有固定的摇经户达四五百户,并指派专人监督指导,奖励质量优秀者,有效地保证蚕丝的质量。经过这样加工的蚕丝又叫“干经”“丝经”。所以“梅恒裕”的丝经以色白、经匀、质韧闻名天下,深受海外商家信赖,生意常年兴旺。1883年,中国的丝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丝灾”,包括“南浔四象”在内的很多丝界巨商都不再做生丝买卖了,而梅家子孙仍继续坚守在阵地上。

梅履中、梅履正兄弟在经营上很有现代眼光,不断向现代商业靠拢。他们非常重视品牌的塑造,先后推出了“绣麟”“飞马”“蓝龙”“黑狮”“荷花”“梅月”“梅石”等十几个品牌的辑里丝经,这在中国丝业史上是罕见的。为此,梅履中还获得了清廷“三品顶戴”的赏赐。1915年,他们在巴拿马世博会获得金奖之后仍不断进取,在原先丝行的基础上尝试办厂,办起了梅恒裕缫丝厂,这是南浔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逐步形成了收丝、缫丝(机器缫丝)、运输、贸易、调研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这使得“梅恒裕”的事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

肆 丝行开到了纽约“第57街”

两次世博会得奖的梅家人,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们明白,时代在前进,市场在不断变化,而且,他们的国际对手日本人已经开始采用机器缫丝,新技术的采用,使丝业局面为之一变,日本人逐年增大了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中国的传统生丝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在湖州市图书馆古籍部里收藏着一份珍贵的“世博”记录,那是1921年,“梅恒裕”丝行的经理张鹤卿和梅家的后代梅仲泩,作为中国丝业代表团(该团总共10人)成员,参加在纽约举行的万国丝绸博览会后,写下的《纽约第一次万国丝绸博览会辑里丝业代表团调查报告汇录》。从这份报告汇录中可以看出,这个代表团中属于湖州籍的有三人,除了张鹤卿、梅仲泩,还有震泽人毕康侯。他们临行之前,梅履中特地两次把他们叫到上海梅恒裕丝行长谈,再三关照这次赴美的任务,除了以产品参加展览,最重要的是要调查海外市场,听取海外商家对辑里丝的意见反映。梅履中还不失时机地印制了梅恒裕的宣传册,翻成英文,寄到美国,在博览会期间作宣传广告。张鹤卿和梅仲泩等人不辱使命,参加完纽约的万国丝绸博览会后又去法国,参加了在里昂举办的丝绸展览会并考察了里昂国际丝绸市场,写出了翔实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改手缫为机缫,迅速办厂,引进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辑里丝条纹不匀的缺陷的建议。

辑里丝长期以来是国际生丝市场的主打品牌,美国不晓得多少商家长期以来是靠中国的辑里丝吃饭的,所以当中国代表团出现在万国丝绸博览会会场,美国丝业总会会长钦纳(美国钦纳兄弟丝绸公司董事长)向大家介绍中国代表团时,与会的千余丝绸厂商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迎。钦纳先生和另外一名美国丝业巨商培尔定,多年来都是辑里丝的大买主、都是因经营辑里丝而致富的商界巨头,因而对中国代表团特别热情。1924年,美国丝商代表团第一次访华时,钦纳先生亲任团长,到了上海又去南浔,对于辑里丝的发展再次指出机器缫丝是必然的方向。几年后,不仅是梅家,南浔的庞家和庄家都相继开始投资现代缫丝厂了。

1927年,梅家的“梅恒裕”在纽约57街5号设立了“梅恒裕生丝公司”,接受外商的咨询洽谈,直接销售辑里丝和自家生产的厂丝,梅履正任总经理。他们还特地印制了英文版的公司介绍,用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梅恒裕生丝的历史。这样,梅恒裕顺应国际潮流,在万商云集的纽约街头占据了一席领地。据当时该公司印行的英文版的宣传资料称,梅恒裕出品的厂丝和辑里干经每年的总量达3200包,价格最高的是“双金(银)鹰钟”牌,每包1200两银,最低的是“黑狮”牌干经,每包700两银,即便按其平均值(每包950两)计算,年产值也达到了300余万两。难怪《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徐新吾著)中说:“梅氏辑里丝经最受欧美信任,营业旺盛,执浙江丝经之牛耳,其最盛时期,有现款千百万。”

可惜世风转变得太快,国际市场风云瞬息万变,梅家的“厂丝”并没有维持多少年。1929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开始影响上海,日本和意大利的厂丝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大大超过了辑里丝,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欧美列强重新打回中国市场,致使尚在起步和完善阶段的丝厂,大多走向了衰败。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梅恒裕的衰落也是必然的了。

从1911年“梅恒裕”在意大利国际工业展览会上获得金奖至今,转眼近100年过去了。当人们研究世博会与中国的渊源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获得金奖的产品,居然也是辑里丝,金奖的得主是上海洋行里买办商人徐荣村。

如今人们走进位于上海图书馆四楼的“世博阅览室”,会看到几张古色古香的、被放大了的外国奖状照片,其中有两张就是“梅恒裕”梅家的,一张是1911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国际工业展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奖状,另一张是191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的奖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万国丝绸博览会与中国丝绸业(上)
沪浔·文化寻根丨“浔”流入“海”,从丝行埭到十六铺码头
中国最早参加世博会的产品,获首届伦敦世博会金奖,为它专门建馆
辑里湖丝馆
湖丝PK茅台,同拿巴拿马金奖,一个成牛股,一个村民盼搬迁
震泽“怡泰祥”丝行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