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新风堂堂主
2017年6月20日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用 兵 有 言 :“ 吾 不 敢 为 主 而 为 客 ,不 敢 进 寸 而 退 尺 ” 。是 谓 行 无 行 , 攘 无 臂 ,执 无 兵 ,扔 无 敌 。 祸 莫 大 于 轻 敌 , 轻 敌 几 丧 吾 宝 。故 抗 兵 相 若 , 哀 者 胜 矣 。


到了德的层面,政治原则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军事了。

第三十、三十一章是道经中对于军事的直接描述章节。到了德经部分,老子引用上古时代的军事名言来表述对于军事的德。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是老子的引用,所以说是“用兵有言”。也有可能是老子总结了上古时代留下来的军事理论。不管出自何处,这两句话蕴含了中国兵法中的几层重要思想。

“不敢为主而为客”。这里应该有几层意思:

第一,“不以兵强天下”,所以军事的基础不是主动去侵略别人,而是永远居于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善胜者不与”,“不自见”,善战者,对于战争的把握,是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做决定的,而是根据敌方的动作来做出合适的判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就是对这个理论的完美演绎;

第三,“不敢为天下先”,敌不动我不动。不会轻易的出击,而是要在掌握了很多的情报、信息之后,再做出顺应大势的判断。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千古留名的经典军事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司马懿对于自身政治生命的考虑,这个空城就只是个空城。司马懿几起几落,就是因为他的军事天才,已经强大的政治对手的存在。如果灭了诸葛亮,司马懿的存在意义也就没有了,所以司马懿为了自身的政治生命,才配合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计”。“空城计”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个人的高明遇到了一起才上演;上方谷天救司马,则是真如诸葛亮自己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不敢进寸而退尺”:

第一,进与退,成为军事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以退为进”是后世对于这一思想的及至演绎。“大踏步的后退,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收起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第二,骄兵必败,每次让你都感觉得胜了,每次都让你觉得自己的军队无坚不摧,慢慢的引诱你放松警惕,最后被一举歼灭,这样的军事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第三,不轻易出击,别贪小便宜。表面上看起来,可以通过一场小的战役得到一点胜利,所谓“得寸”。但是如果没有做全面的分析,轻易冒进,看似得到了一点点的小利益,最后却陷入了更大的危机,所以“退尺”。下象棋的人知道,当对手给你很明显的送上一个棋子或者留下一个漏洞的时候,你就得提高警惕了,你也许轻易吃到了一个“马”,可是转眼丢掉的就是“车”甚至是“帅”。

军事也好,企业也好,做人也好,这其中的道理都是通用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仔细领会,认真去奉行。

“是谓行不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前面引用的这段“用兵有言”,如果做到了,就是“行无行”,跟“为无为”是一个意思,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备,那么在对手看来好像什么也没干,没有行动;“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太高明了,所以看不到你动手的胳膊,看不到你手中的武器,一旦打出去却是无敌的。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骄兵必败”,现在人喜欢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军事上也好,做人也好,最大的祸患就是“轻敌”,一轻敌,就真的感觉“老子天下第一”了,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不再去注重任何客观的、对立的事情,会完全的违背第二十二章所说的“四不原则”——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距离失败也就很近很近了。

“轻敌几丧吾宝”。轻敌,便会丢失严格遵从以上原则的“三宝”。“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就真正的死翘翘了。

理解了以上的军事原则,再结合“不以兵强天下”的道。就能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当两个军队相战的时候,“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被侵略的一方,只是出于抵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不会主动侵略别国,而是“抗倭”“抗日”“抗击匈奴”……这是中华民资历史以来的军事思想。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被侵略,被蹂躏,随着战争的深入,引发了所有人的悲伤愤怒,于是群起而抗之。所以历史上中国人在外来侵略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狼狈,汉奸卖国贼的一大堆,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和屈辱之后,群起反抗,所有人都愤怒到了极点,外来侵略者也就必定失败了。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关系,“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之后,必胜。所以纵观人类历史,唯一没有被灭掉的古国,只有中国。


一个民族的性格,成因太多,但是《道德经》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影响太多太多了。不管是因为理解错误带来的自私、懦弱也好;还是博大精深的民族自尊和哲学体系也好,都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不可忽略。

有人说“中国人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好像有些道理,至少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考虑的极为多面的。几乎每个人都有那么几点自认为适合自己的“处世哲学”。《白鹿原》中的两大主角,哪个不是虑事周全,处处算计,充满了市民智慧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 司马懿真的没有看穿诸葛亮的空城计吗?
空城计
司马懿之所以在空城计时撤走, 并不是上了诸葛亮的当, 而是看到了他们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真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空城计是真是假?专家:假的!史料和逻辑都不支持,但有文学价值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是因为司马懿故意放水?终于有了证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