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祖国辽阔的东北大地,美丽、富饶。可又有几人能说得清在白山黑水间演绎了多少动人心魄的故事?在这片肥沃的黑土下究竟埋藏着什么?笔者祖上从山东迁居东北至今已200余年,其中父子两位前辈曾于清嘉靖年间在长春做过地方官,可谓诗书传家,但在我的记忆里前辈们从未讲起过清代以前的东北史。就是历史书,对辽金的历史也不屑一顾,再往前数,就更加语焉不详了。倒是由于退休后闲暇时间增多,更缘于收藏钱币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辽金钱币的大量面世,促使我有针对性地浏览了一些历史知识。所涉问题越多,就越感到自己浅薄。神秘的东北——我的家乡,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盛世群氓大探宝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基本建设增多,东北大地时有历代文物出土,钱币是一大宗。其中以北宋钱币为主,混杂以部分汉唐五代钱币和少量辽金钱币。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一些农民已开始运用高科技手段寻找地下宝藏。据东北网2004年8月26日报道:“今年三月春耕时,五常市冲河镇北城村的一位村民在自家田间耕作,意外地挖出了几斤古货币,遂被文物贩子高价收走。村民们知道地里能挖出古货币后,便纷纷加入到挖宝的行列。许多村民从五常市购进金属探测器,探到哪里有宝就在哪里挖。北城村的孙某等人在北城村的田间挖出两大木桶古货币,估计有一千公斤,随后以100元一公斤卖到拉林镇等地。6月15日,又有人在附近村的田间探得地下埋有金属器物后在夜间进行盗掘,并在此地挖出六耳铁锅、北宋铜钱、车马具等物。自此,南北两村的部分村民做起了挖宝致富梦,并大量购进和赊买金属探测器,挖宝队伍‘气势宏大’,村民挖宝积极性都很高,一家不论男女老少都一起挖宝,田地里人流涌动,疯狂探索宝藏,人数最多时达到500人,金属探测器最多时有20多台一起工作。”消息传开,人们顿悟原来是祖辈耕耘的黑土地和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地面劳作太肤浅,地下早种钱万锺!探宝挖宝风靡东北大地,各地农民趋之若鹜,金属探测器成了畅销货。据说如今挖宝队伍更加专业,数台金属探测器齐头并进,如闻不同凡响,大家锹镐并举,顷刻便解决战斗。

    由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原来很少露面的辽金钱币异乎寻常地多了起来,原来的孤品不再孤单,原来只有几枚的大珍变得平易近人,原来未见图谱的钱币也崭露头角了。特别是金、鎏金、银、铜、铁、锡、铅等各种材质的钱币,方孔圆钱、钱树、银锭、钱牌、羊拐骨等各种形状的钱币,汉、契丹、西夏、蒙、满等各种文字的钱币纷纷面世,确实使人感到匪夷所思。

    何为其然也?

    二、千古尘沙掩遗珍

    原来,过去被史家鄙夷不屑的辽金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发达的货币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便起源于现在的内蒙赤峰一带;公元前4000年前后,肃慎族系创造了东北早期文明——新开流文化。此后肃慎后裔又有靺鞨、勿吉挹娄、女真等称谓,而其活动地域则远在辽水、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流域,直至远东滨海地带。汉唐以来,扶余、粟末靺鞨等部族先后建立了高句丽、渤海国等政权。唐朝末年,契丹族崛起于辽河上游,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后,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王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公元1113年,肃慎族系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领辽东半岛。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并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大金国最盛时疆域超过盛极一时的辽国,囊括东北平原、蒙古草原等全部肃慎族系故地,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北宋和南宋不但疆域远逊辽金,而且军事力量也不能与之抗衡。宋辽经过一番军事较量后,北宋接受了屈辱条件,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盟约缔结后,宋、辽百余年间相安无事。但宋增加了财政负担,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国势。而南宋的情况就更惨了。在金国军事侵略的压力下,宋金于天眷、皇统、隆兴、嘉定间也多次议和,但这些和议对宋来说都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除了割地赔款之外,南宋还要称臣、称侄,南宋每年向金交纳的岁币也逐步增加到银30万两,绢30万匹。而两宋向辽、金贡奉的银、绢又往往是折合成铜钱交割的,所以无怪乎当前探宝所出钱币以宋钱为主了。《辽史·食货志》载:“开泰中……每岁春秋,以官钱宴飨将士,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至清宁中始用。”

    这样看来,宋钱大量流入,辽金又地广人稀,是否没有必要自行铸钱了呢?事实恰恰相反。历代统治者从来都把钱币看做政权的象征,用以彰显国祚皇威,并通过钱币的流通教化百姓忠君爱国,所以每逢改元必铸新钱。因此我们今天能看到辽金几乎所有年号的钱币并非怪事,个别年号没有钱币流传下来,倒应认真究其原因。通过集藏钱币我们还发现,辽金钱币是有定制的。比如,各朝钱币等级虽有不同,但辽代除小平钱外必有一枚风格相类的折三型钱,而金代除小平钱外必有一枚相同风格的当十型钱。此外,辽金还铸造了大量不同用途的专用钱币,如祭祀钱、镇库钱、吉语钱、礼佛钱、各种花钱、瘗钱等等。特别是辽代,各种材质并用,汉文契丹文两铸,大小等级俱全,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

    那么,这些钱币又是如何埋入地下的呢?原因有二:其一,缘于变国战乱。辽末、金末、元末的军事角逐导致政权更迭和人民流离失所,而金属钱币沉重不便携带。公私瘗埋钱币是不难理解的。其二,缘于金代的限钱法。“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著名法则。金代发行宝钞和铜钱两种货币,而由于穷兵黩武等原因金代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宝钞的兑现能力越来越差,因而有钱人家藏匿铜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流通中铜钱减少,宝钞就更难兑现。为平抑流通领域的这种恶性循环,金章宗于明昌五年、承安三年两次颁布限钱令,超过限额的铜钱必须易物留存,否则没收入官。这无疑会导致私埋铜钱。到了宣宗年间钞窒情况更加严重,遂于贞祐三年干脆废除了铜钱,于是埋在地下的铜钱一直到当今盛世才重见天日。


当十型金代大钱



当十型金代大钱


当十型金代大钱


当十型金代大钱


当十型金代大钱


当十型金代大钱

    三、权威眚目不见宝

    通过集藏实践,我认为辽金钱币绝不是单纯意义的货币,因为其铸造大多不是为了流通而缘于政治目的。金代钱币的铸造精整、文字漂亮可谓中华钱币之冠。而辽代的非年号钱、特别是契丹文非年号钱则是其政治舞台名副其实的节目单。由于其存世稀少、所携信息量大、材质优良,更由于辽代其他文字文物的缺失,称其为国宝一点也不为过。这些钱币的重要性在于:其一,反映了辽代的政治制度,如契丹文钱币“大辽御君”、“大辽至尊”、“九五至尊”、 “八字功臣”、“八臣永贵”、“仪同三司”、“一品大夫”等等。其二,宣扬了辽代的道德标准,如契丹文钱币“尧宏舜孝”、“福禄仁圣”、“十福万德”、“德配天地”、“福德长寿”、“义和仁寿”、“仁圣两师”等等。其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宣传社会理想的钱币更为常见,如契丹文钱币“地久天长”、“千秋万代”、“万福四海”、“国泰久长”、“福伴终生”、“天禄埒国”、“清宁太平”、“咸雍太平”等等。其四,表达了与邻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如汉文钱币“宋丹宜昌”等。其五,这些钱币在整体上传达了辽代的文化信息。仅就文字而言,过去有人认为辽代汉文钱币书写欠工整,文化底蕴不深。其实这是偏见。我认为宋辽的书法都是在汉隶的基础上经过隋唐五代的培育逐步形成的,实际上是南北两个流派。南方演变成工整、纤秀的楷体;而北方则演变成质朴、自然且富于变化的带有隶书意蕴的行书。辽代的书法体现了北方民族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对后世的行、草书法都有一定影响,其简笔字甚至当今的简化汉字都有借鉴。其六,契丹文钱币的存在,对破解契丹文字大有裨益。由于契丹文钱币有些和汉文钱币并存,有些借用了汉语成语典故,因而破译钱文就容易得多了。随着更多契丹文钱币陆续面世,相信今后对契丹文字的整体破译工作定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各种材质的契丹文钱币



各种材质的契丹文钱币

    怎样认识并保护好这些钱币,使之不致损毁流失,进而充分发挥其释文证史的作用,已经成为时下的当务之急。

    那么,千古遗珍谁做主?这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至此,我想讲一个鉴宝的故事。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组来到长春,我的两位泉友一位持辽代鎏金大钱、另一位持辽金钱树参加了鉴宝的海选,却乘兴而去、败兴而返。据说排着长队在烈日下暴晒几个小时后,组织者为加快进度把大家一并放进大厅,让大家把“宝贝”放在地下,分列两行夹道欢迎专家鉴宝。大家顿生异议:专家也不是探测器,如何能左顾右盼见宝就叫唤?在大家的抗议下,又改为一字排开。只见一位负责鉴定“杂项”的专家神采奕奕步入大厅,大有“耒阳县凤雏理事”的气概,三下五除二就就鉴定完前面二十几位藏友的“宝贝”,来到我的两位朋友面前。看到地上的辽金钱树,腰也没弯一下就当即认定是假的,再也不容分说。我的另一位朋友赶紧请他看辽代大钱,专家更出惊人之语:“不用看了,我进门时就已看见了,都是陕西那边造的假,都不对。”我的朋友赶紧解释说:“这是辽代的钱币,怎么会是陕西造假呢?”专家一听如梦方醒:“啊,辽代的啊?那你再找鉴定青铜器的专家看看吧。”原来这位专家的鉴定技法是远鉴用眼、近鉴用耳。我的两位朋友赶紧又去请教鉴定青铜器的专家。这位专家比较年轻,态度谦和得多。但不需细看,仍然认定藏品都是假的,然而表示也可以请当地钱币学会的再看看。当听说我的朋友就是钱币学会会员时,专家又表示可以登个记,明天拿到节目录制现场,请几位专家共同看看。我的两位朋友想:四位专家两位都不认可,另两位是鉴定书画和瓷器的,如何看得明白?于是只好作罢。

    笔者从事人事工作多年,深知专家者何。我们的专家是论资排辈排出来的,和能力水平关系不大。有真才实学者可能被重用一些,多干点活;没啥本事的不干事你也奈何他不得。在本单位职务、职称相同的待遇也都一样,想多赚钱靠的是造名声捞外快。在这种体制下谁愿意负责任惹麻烦?单位又没派他去寻根探源研究市场,谁管他辽金钱币是怎么回事?但专家也有两条原则:一是不懂必须装懂,即使非本专业或者非本人研究范畴也千万不能说不懂,否则大庭广众之中大煞风景,下次人家还怎么请你?二是没见过的、没把握的就必须说是假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干鉴假为真、有损自家名声的蠢事。这就是专家的心态。由于没有责任追究机制,对因鉴真为假造成的文物毁弃流失专家倒是满不在乎的。我不想过多地褒贬专家,责任不清、是非不明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就拿钱币来说,谁为钱币负责?钱币学会、钱币博物馆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关心的是近现代金融体系。一本《中国钱币》杂志,一季才发行薄薄一册,涉及古钱币没有多少内容,辽金钱币就更无足挂齿了。文博单位呢?更是对钱币不屑一顾。宁可把瓷器摆弄碎了,也不会去关心辽金钱币。没有一个权威部门会为辽金钱币负责。重见天日的千古遗珍——古人身处战乱能够埋掉你,今人生当盛世仍然可以埋没你!

    四、遗产自有保护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辽金钱币真的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吗?其实从整体上看,这种结局是不会出现的。是金子总会闪光,个别专家对个别辽金钱币的否定绝不会影响一个时代钱币文物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所忧虑的只是由于社会的不认识、不负责而造成个别珍品钱币的流失损毁。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这样的损失也是无可挽回的。

    辽金钱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一是民间的乱探乱挖破坏了文物发掘的科学性,使钱币身份变得扑朔迷离。二是由于过去所出钱币图谱中收入的辽金钱币太少,凤毛麟角般的几种又都是名誉品、大珍品,致使民间收藏无所依凭,用俗话说就是不靠谱。三是专家从整体上不敢否认辽金钱币这片大森林,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具体到每棵树木他都认为是塑料的。四是过去为辽金钱币大珍付出过高昂代价的藏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现实,所以对新出珍品大呼其假。五是辽金钱币的存在具有地域性,南方泉友难得一见真品,因而容易造成误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专业人员、民间藏家共同努力,这肯定还需要过程。关键是认识问题,目前还很难形成共识。我感到一些资深收集辽金钱币的藏家应该主动承担责任,除踏踏实实地充实和拓展藏品外,还应勤研究、多交流、有条件的可多撰写一些心得体会和研讨文章以至专著,为促进相关部门、机构、人士尽快认识和接受辽金钱币尽一份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伴随着辽金钱币以崭新面貌面世,对其收藏、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果也不断涌现。2009年末,李卫的《辽金钱币》一书率先出版,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僵局。尽管这本书收入的钱币品种有限,整体上显得单薄一点,但其“辽金历朝改元即铸钱”的立论却站住了脚,为泉友拓展收藏空间、寻觅年号钱新品种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这本书整体上指导思想和观点都是正确的,许多内容前所未见,当时读来确实很有新鲜感。可以说,在辽金钱币研究领域,李卫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作为一名军人,他业余时间能做这么多调查研究工作,写出这样高质量的著作,十分令人钦敬。今年,裴元博等先生的《契丹钱树鉴赏与投资》、《契丹文珍稀钱币考释图说》和《契丹文珍稀符牌考释图说》三本书问世,又将辽金钱币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与裴先生素昧生平,但关注他的博客却有数年之久。裴先生从事钱币研究工作多年,近年在网上以“泉痴山人”网名发表了几百篇研讨钱币的文章,特别是对辽金钱币的建树颇多。他研泉从钱币实物出发,凭借丰富的文史和钱币学知识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这才是科学的治学方法,称他为钱币专家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我对裴先生热情帮助他人、坚持真理、是非分明的品格也都十分钦佩。最近,裴先生正在编撰《辽(契丹)编年钱谱》,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浩繁工程。我感到做这项工作无论从学识水平、还是从集藏实践看,担纲者都非他莫属。裴先生所做的工作,绝不仅仅关乎其个人名利,而是关系到对辽金钱币的整体认定和保护,因而无论于国家还是于藏友都具有非凡意义。这项工作也是泉友们、特别是集藏辽金钱币的泉友们共同的事业,我们有责任倾尽全力协助他把这部书编撰成最科学、最完备的辽代钱谱。

    我感到集藏辽金钱币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参加到保护千古遗珍的行列中来,担当了一份社会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说,泉友们比只考虑个人得失的专家要高尚得多。过去各类图谱中所载辽金钱币甚少,我们系统地做好实物的收集工作,就是对存在的最好证实。所以我感到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实际上是对濒危文物的抢救和保护。考古工作者动辄就讲抢救性发掘,如果泉友们讲抢救性收藏我看也并不为过。

    北国青蚨出凡尘,千年不遇我逢辰。现在正是集藏辽金钱币的大好时机。由于过去未见或罕见的辽金钱币忽然浮现市场,致使许多泉友一下子不知所措。他们不敢相信有这样的运气,所以不敢贸然出手。特别是南方的泉友,接触实物的机会更少,偶尔在网上遇到更是不知何物,加之一些辽代钱币书法率意,铸工不精,因而难免喊假。在这种形势下辽金钱币目前的价格与其存世量形不成合理的比例,普遍大大低于其应有的价值。一枚宋代的小版别钱可以卖到数百元、上千元,而一枚辽金的大珍钱币,千八百元却无人问津。我感到这样的局面肯定不会长久。谁率先研究市场,谁抢先认识辽金钱币,谁就会获得主动权。

    正确认识辽金钱币必须把握其多与少、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我感到辽金钱币具有两多两少的特点:种类多、数量少,当前略多、今后必少。由于改元必铸钱,除年号钱外还铸有多种非年号钱,所以辽金钱币的种类十分繁杂,但每种的铸量都有限,因而版别并不复杂。许多辽金钱币不但钱面的文字、轮郭完全一样,而且钱背的所有特征、甚至铸造缺陷也都完全一样。把握住这些个性特征辨伪识真就容易多了。接触实物多了,还会发现辽代和金代的钱币各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其共性特征有助于触类旁通发现新品种,识大珍、捡大漏的机遇也不是没有。近几年由于辽金钱币集中出土,集中出现于北方市场,因而与过去比略显其多。实际上辽代只有下八品、金代只有正隆、大定等少数年号钱是为流通而铸,和宋钱比也不足零头。其余年号钱的铸造只是象征性的,好比当今的纪念币。非年号钱都有专门的用途,铸量就更少了。从东北历次出土窖藏钱币看,辽金钱币连宋钱的1%都不到。窖藏钱币也已越探越少。目前的存世量如果分布到全国,辽金钱币必然仍是稀罕之物,个别品种更是罕之又罕。相信泉友们如能抓住时机致力于辽金钱币的收藏,肯定会事半功倍、取得比集藏其他钱币更为显著的成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转载】探索和认知东北地区新面世古钱币
古钱币鉴藏:辽钱粗犷金精美 西夏宝钱元宝钞
47、沪游.沪博馆.中国唐宋时期货币史
当代辽钱收藏家简介之三: 聂盈泉简介
辽代早期珍贵货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