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歌词《虎不拉诉功》
五个骆驼整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e65710100q244.html
大清一统锦疆鸿
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在前清八旗的老爷们儿多么大的乐儿啊
一心爱养活毛毛虫
这位爷爱养活虎不拉
架着鸟的桩儿就出离了大城
他出城来足够三四里地
眼前来在了柳林中
将虎不拉的架儿扦至就在流平地
抖开了脖锁往树上头扔
您说这个虎不拉够多么样的怪吧
不逮家雀儿是净吃马蜂
把马蜂吃足了十分的饱
抖开了翎毛是要“日儿嘣”
这位爷树下干跺脚
叫一声虎不拉要你是听
那你今一飞就自顾了你
想一想大爷我待你的那点儿好恩情
那我为你一连三班儿是全都没有上啊
班儿上班儿下我得罪了许多好宾朋
那我为你父母堂前我落个不孝
那我为你夫妻二人我也伤了感情
那我为你羊肉床子我也拉了些个帐
那我为你摔死了别的鸟儿损去阴功
那你今一飞就自顾了你
倒叫我竹篮打水落了一场空
虎不拉落下了伤心的泪
尊一声恩公您树下听
那您道说样样宗宗待着我的好
咱二人对景也是伤情
可也是我这南山飞到了北山了去呀
东山头儿飞到了西山峰
那也是我这嘴馋吃了那蝲蝲蛄的肉
可受了你那拍网子烟儿炮鬼吹灯
贪财之人他将我卖
将我架在了鸟市中
正赶上恩公下班儿你回家转
您看我眉不清目不秀长得机灵
没有银钱将我买
无奈何当了您的裤子蹲着走着蹭着挪着一到天黑回到了家中啊
我实指望,淡水鲜鱼我跟着您了混
可不料想,一到了家中您下了绝情
您提着我的脖子往水缸里头涮
那左一zhou啊右一zhou啊zhou的我这浑身上下骨头节儿疼
那仨制钱儿的灯油熬住了我
一熬熬到了大天明
一更熬到了二更的鼓
二更熬到了鼓打三更
鼓打三更你不睡觉
是你们两口子抽大烟不过瘾沤烟灰熏得我这脑袋仁儿疼
熬完了夜,哄着恩公出城来逛景
您倒说,逮几个家雀儿好进城
无心中你把我这柳林里放
要想我下树是万不能
我劝恩公回去了罢
那只当买鸟儿放了生
这左转三圈儿算我尽了孝
那右转三圈儿算我尽了忠
这虎不拉转罢了六圈儿把毛翎儿抖
一拧翅膀就遘奔了正东啊
这位爷树下气得是干跺脚
无奈何架着他的空架是回去了大城
这就是虎不拉诉功一个小段
我可愿诸位居家欢乐福寿康宁
郭鹤鸣演出本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OJkwQBhECQ/isRenhe=1
相声与“太平歌词”
今天,在北京的相声演员中,会演唱“太平歌词”的人,只有侯宝林、罗荣寿等少数老艺术家了。
“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一种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成的。金受申在《北京风俗曲》中指出:“莲花落和什不闲腔调相同,实有分别,一个人手敲竹板唱的为莲花落。几个人分唱、加插科打诨的为什不闲,又名拆唱莲花落,有时,还可以加锣鼓。”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艺名抓髻赵?——一九三九)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遂赐名叫“太平歌词”。并召成喜、来喜等人到宫里任专职教习,教太监们演唱。传到官外以后,艺人们也沿用了这一名称。相声演员在开场前招揽观众或中间加演时都演唱“太平歌词”,在当时这是演员们的必修课之一。他们演唱时。把两片竹板夹在右手上,运用手指、腕子的变化,发出轻重和连环点来,作为伴奏。演员们称这两块竹板为“手玉子”。一九八〇年陈柳德等在《御赐和玉子》一文中指出:因为慈禧赏给过进宫演唱的相声演员恩绪一付竹板,人们就称竹板为御赐,“玉子”是“御赐”的讹音。这种说法只能作为参考。
相声里演唱的“太平歌词”有单纯叙述的《十个字》、文字游戏及吉祥话的《饽饽阵》,《福禄寿喜》等以及唱故事的《丑妞出阁》等,基本上是七字句。最初的唱祛,每句前四个字是说,后三个字上韵演唱,这种唱法比较呆板、单调,如老调的《饽饽阵》前四句是:
这种“太平歌词”和老调莲花落基本相似,由于它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听众还能接受。
一九二〇年相声演员王兆麟、吉评三带着吉评三的女儿吉文贞(艺名荷花女)到上海“大世界”去演出,王兆麟在“太平歌词”的曲调上进行创新,每四句一反复,字字上韵,比旧调婉转动听,连演一个月,并灌制成几张唱片,由此“太平歌词”不胫而走,大为行时。王兆麟的新调《绕口令》是:
王兆麟自己能写词创腔,勇于革新。他受到天津进步戏剧家王钟声等的影响,经常根据时事新闻,即兴编成“太平歌词”演唱。如歌颂鉴湖女侠秋瑾的《女士英豪》、针贬张勋复辟的《黄粱梦》及《灯下劝夫》等。其他经营演唱的曲目还有宣扬乐天知命思想的《劝人方》及《劝世拆字》《戒拴娃娃》等;演述历史和民间传说的《太公卖面》《秦琼观阵》《韩信算卦》《阴魂阵》《小上寿》《三顾茅庐》《打黄狼》等,对趣味低级的《姐夫戏小姨》则久已放弃演唱。到了三十年代末,演唱新词“太平歌词”的相声演员有常连安、秦佩贤、袁佩楼、张杰尧等。那时,侯宝林曾在北京西单商场的相声地场上向张杰尧学唱过“太平歌词”。侯宝林嗓音清脆嘹亮,进一步在唱腔上又有所创新,听起来婉转多姿,韵味浓郁。
他演唱的《劝人方》前四句子是:
解放后,一九五〇年中央广播文工团在侯宝林演唱的基础上,曾经记谱,配伴奏,演唱过《刘老汉过年》。前四句是这样的:
当时播出后还是很受听众欢迎的。
“太平歌词”在地场上演出时有三种演出形式。第一种是边撒字边唱,有一段《十个字》唱词是:
一宇儿写出来一横长,
二字儿写出来上短下横长。
三字儿写出来横着瞧好象“川”模样,
四字儿写出来四角四方。
五宇儿写出来半边儿俏,
六字儿写出来三点一横长。
七宇儿写出来风凰单展翅,
八字儿写出来分个阴阳。
九字儿写出来是金钩独钓,
十字儿写出来一横一竖站在中央。
十字儿添笔念个“千”字儿,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宇儿添笔念个“丸”字儿,
丸散膏丹药王先尝。
八字儿添笔念个“公”字儿,
公道人儿数宋江。
七字儿添白念个“皂”字,
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灶)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字,
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添笔还念“伍”,
伍子胥保驾过长江。
四字添笔还念“泗”,
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添笔念个“王”字儿,
齐天大圣美猴王。
二字添笔念个“土”字儿,
土地爷扑蚂蚌——他着了慌。
一字添笔念个“丁”字儿,
丁郎刻木记挂着爹娘。
第二种是一个人独唱,前面提到的王兆麟演唱的曲日,都是独唱。第三种是两个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演唱整段曲目以后,为了再多向观众要些钱而加演的小段儿,有《一文钱》《世态炎凉》《文王卦》等。这些词大都失传了,仅找到两段记下可作参考,如《一文钱》,它充分反映了江湖艺人当时“一切向钱看”、卖艺挣钱养家糊口的思想境界:
甲一文钱到手难,
乙里面四方外面圆。
甲上边倒有几个字儿,
乙“中华民国”铸在上边。
甲大人为钱高官做,
乙小人为钱常见官。
甲和尚为钱把经念,
乙尼姑为钱住茅庵。
甲铁匠师傅也为钱,
乙抡锤打铁干得欢。
甲木匠师傅也为钱,
乙锛凿斧锯砍半天。
甲瓦匠师傅也为钱,
乙挑水和泥带砌砖。
甲石匠师傅也为钱,
乙风吹日晒在外边。
甲剃头的师傅也为钱,
乙整天价围着椅子转圆圈。
甲修脚的师傅也为钱,
乙天天给人把鸡眼剜。
甲拉洋车的也为钱,
乙抄起车把一溜烟,
一毛钱拉到山海关。
《世态炎凉》则是两个人合演的有故事,有人物的讽刺小段儿,它揭露了旧社会那些溜须拍马的帮闲们的丑恶嘴脸;
甲有钱的大爷去随礼,
乙“溜沟子”一见忙了个欢。
甲拉拉扯扯让在上坐,
乙又倒茶来又点烟。
甲没钱的也到红白棚①里去随扎,
乙就要受“溜沟子”的下眼观。
甲有钱的吃光了盘中菜,
乙“溜沟子”说,人家福大量大海量宽。
甲没钱的伸手夹箸子菜,
乙“溜沟子”说,二十子儿份子②吃上没完来解馋,想在这过年。
甲有钱的坐席不吃盘中菜,
乙“溜沟子”说,人家大爷吃过见过懒得餐。
甲没钱的若不吃盘中菜,
乙“溜沟子”说,装腔作势讨人嫌,你准不馋?
甲有钱的人爱说话,
乙“溜沟子”说,这位大爷高谈阔论说起话来音语甜。
甲没钱的在人前说了两句话,
乙“溜沟子”说,叨叨唠唠真讨人嫌,你说烦不烦!
甲有钱的吭吭哧哧不会讲话,
乙“溜沟子”说,贵人语迟不爱谈。
甲没钱的人站在人前不会说话,
乙“溜沟子”说,他们家爸爸傻来儿子憨。
甲没钱的张嘴把哈欠打,
乙“溜沟子”说,这股子恶味熏死咱。
甲有钱的放了一个出溜屁,
乙“溜沟子”说,嘿!这位大爷人家放出屁来崩焦酥脆扛口儿甜。
此外,还有一段《虎不拉诉功》,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它的腔调受了北京“夯歌儿”的影响。“夯歌儿”也称“打夯歌”,是瓦匠头儿(夯头儿)领唱的小曲,边劳动边演唱自娱娱人。一九四一年金受申曾在《北京风俗曲》中说:“在人家盖房时,只要够三间房地基,就可以传一槽夯。夯头单唱,壮夫合夯,也是有钱人家的点缀。夯歌也有《八扇屏》《三国志》《百花名》《马寡妇开店》《王小赶脚》等节目,都是每节两句,后和群夯,有整本大套的歌词,唱时先一节音低,次一节音高往复歌唱。”他还举个例子:第一句“五字加个人就是伍,伍子胥过昭关替父报仇。”(合夯)“夯来、夯来、夯来嗐”从这里可以印证《太平歌词》中的《十个字》是从夯歌儿歌词演变成的。夯歌儿自三十年代以来,唱的人少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以后,专业演员演唱的《太平歌词》也逐步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演员先后逝世,二是因为它已普及到劳动人民当中去,尤其是天津市,业余演唱的水平甚至超过专业演员。再加原来在地场上演出的相声演员纷纷进了戏园子演出,用不着再用它来招揽观众。结果,便没有人再演唱了。一九五二年侯宝林曾经想唱几段反映新内容的《太平歌词》在电台广播,经过尝试后,他觉得不够理想,便没有播出。从此以后,就没有人再继续进行研究和试探了。
部分曲目的来源
据老艺人回忆,传统相声最初仅有三十几段,后来从“平”(评书)“擓(莲花落)”“彩”(戏法)“挂”(练武术)当中的“春”(说的部分),和子弟票友的清门逗哏中汲取了营养,使曲目日臻丰富,在此同时,根据社会上的传闻以及曲艺演员间的口头创造,也加工成曲目进门表演。现选六则公之于后,仅供相声研究同好参考。
单口相声《抡弦子》:
这段相声的来源,是一九八〇年春天,白凤鸣同志对我讲的:著名单弦艺人德寿山,二十年代末在天津市茶楼里演出攒底、号称“单弦泰斗”。德是满族正白旗人,曾在礼部任职,学识渊博,中年患伤寒,留下身驱怄偻,胸部不能挺直的后遗症。他从幼年就喜欢自编自唱“八角鼓”很通晓音律,对昆曲,皮黄也肯于钻研,演唱时注意吐字发音和行腔的声韵,朴素醇厚、悦耳动听。每日上场一开始,先将当日的社会见闻编成六句“岔曲”,幽默滑稽堪称一绝。德很爱讲笑话,有一次他讲了一段“炸尸”的笑话,有人认为稍加工后是一段很好的单口相声,张寿臣听说以后就请德先生给他说了一遍,发生故事的那人家的姓名,张寿臣没有记住,张寿臣问我,我说我也忘了。接着,我又给张寿臣讲了一遍,张又加工补充。三个月以后张在泰康商场《歌舞楼》中场上,表演了那段《炸尸》,后来才改称《抡弦子》。这段相声不应该说是德先生亲授。此曲目又名《无鬼论》,常宝霖、白全福过去常演出。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一九六〇年郭全宝的演出录音。
对口相声《卖挂票》:
一九三一年《戏剧月刊》第五期上,刊登了一篇郑剑西写的见闻,介绍了这件事:
谭鑫培晚年,除了堂会,戏馆子是不大露的。忽然一次“广德楼”日戏贴他的《碰碑》。在午后一点钟已经把“广德楼”四周上下挤个水泄不通。好些人来不及吃饭,买了大包小裹的干点心充饥,还是不敢喝水,怕喝了得去解溲,就不能恢复老地盘儿啦!饶是这样,一张条凳挤好些人,只要有好戏听,也就不觉得苦了。我的朋友石君.那天坐在池子里,越到后来人越来的多,连外头窗户上都爬满啦!戏唱到大轴子,天也黑下来了,谭老板大概还没有来,台上就垫些个《逛灯》、《请医》一路的小戏。那会儿,却有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头子,抹着一脑门汗珠挤进小池子来找座。伙计说;“这那儿还有哇?连桌子上都没有放茶盅的地方啦!”那老头子四围看看也真没办法。可是眼看好戏快上啦!又舍不得走。没奈何就跟我的朋友石君说;“您劳驾就请抬一抬腿吧!”石君问他“干嘛?”他说:“让我就蹲在桌子底下吧。反正,有的听就得听,劳驾,劳驾!”石君瞧他这么大岁数,央告的可怜,就让出一条腿来,让他猴儿地下,他谢了又鲥的蹲下去了。好容易等到快八点,(台上)七郎的魂子上啦!台底下那么些人,立刻鸦雀无声起来。那个老头子半天不言语,这会儿拍着石君的大阻说;“劳驾,您把腿往回靠一靠。”石君以为他闷在桌子底下受不了啦,就想让他透一透气。正说着,堂鼓响啦,接着起冲头,导板头,胡琴也响啦,等到老谭唱完“……黄昏时候”的腔,台底下崭齐的一声“好”。这时,那个老头子,早从桌子底下钻出个脑袋来,用嘶哑的声音,喊了一声“好”字,又缩进去了。当时,把石君吓了一跳。以后,凡是老谭使一个好腔,他钻出来喊一声,一直到戏打住散了座,他才颤微微的从桌子底下出来,对石君咂咂嘴说:“真过瘾哪!”石君问他;“累吗?”他说:“不累,听这个好戏,委屈着蹲一下子,也算不得受罪,可是您刚才要不让我把那儿声‘好’喊出来,那可真憋得我肚子疼昵!”
五十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张庆森在天津市曲艺团台作演出时,《卖挂票》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存着当时的演出实况录音。
对口相声《文昭关》:
它是根据生活中的小故事加工成的。据大弓在《梨曰话旧录》③里说:
清末,谭应上天仙之聘来津,配演名伶赴站迎接,谭漫不为礼,且谓当面恭维人者,暗地必骂人,因颇拓怨谤。群思有以扳之。会谭之跟包未至,暂由该园代备。群蹦金贿跟包,嘱检理一切道具时,设法挫之。是晚谭演“文昭关”,伍子胥例应配剑,而跟包反挂以刀。谭出场时已侦知为刀,然犹从容登场,其子小培操琴,见状大窘。及谭唱至“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时,改为“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熬,腰中空挂二尺刀,眼前的仇人杀不了。”台下采声雷动。
此曲目解放初期侯宝林经常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侯和郭启儒一九五六年演出的实况录音,经常播出。
对口相声《武松打虎》:
这是根据吴妍人《滑稽谈》中的一段加工成的,原文说:
剧场上掮旗抢扮兵卒者,俗谓之跑龙套。某甲业此,而赌博无赖。屡向小生某乙乞贷。乙久厌之。会甲博负,又向乙贷百二文,乙不应。是日剧场演景阳冈故事,乙扮武松,甲扮虎。往来扑跌虎终不死。乙初莫名其妙,既而顿悟借贷事,因执虎耳而言日:“畜生,借给你罢!”拳起语出,语毕拳落,虎乃死。
此曲目解放初期侯宝林、郭全宝在京、津两地经常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他们两位一九五六年合作演出的实况录音,经常广播。
对口相声《关公战秦琼》:
这是根据张杰尧编的《笑海》第一集④中的一段笑话整理成的,原笑话是:
豫省洛阳城西四十里,某富翁八旬寿辰,由上海约京戏两班,演员共六百余名,每日两餐需白米数石。迎寿之期,开戏跳加官毕,演《大赐福》。翁见各角色行头一新,翁喜。次演《双投唐》,翁不解京戏,大怒,唤班主至,令速换一出,再不合意当下逐客令。班主恐另出再不满意,随请翁自选之。翁又问曰:“汝班中有唱红脸的吗?”班主回答;“有”。翁又问“叫何名?”班主误答:“红脸的即是关公。”翁令速演《关公战秦琼》。班主恐翁怒,速至后台商之某红净扮演关公,某武生之秦琼。各带四下手。临上场时,嘱打鼓老开“急急风”上,四下手跑过场,红净走过场同下,武生率下手如之。班主恐翁怒,急将二人推出外场,净哼,生哈。打鼓老嘲之曰;“你瞧哼路二将。”随打唱。生净无法。净唱:“你在唐朝我在汉!”生接唱;“咱俩打仗为哪般?”净唱:“教你打来你就打!”生唱:“我要不打谁管饭?”
从这段笑话发展成的相声,原是张杰尧擅演的曲目,一九六二年侯宝林向张学习后,进行整理修改。前边加上一段介绍北京解放前旧戏园子的喧嚣景况,接着转到唱堂会戏。在人物上将张虚拟的张宗昌督军的老父,改成了山隶省长韩复榘的父亲。摹拟人物时用胶东话来表演。实际上韩复榘是河北霸县人,他父亲怎么能讲胶东话呢?但由于这段相声思想性、艺术性比较高,已成为侯宝林的代表怍.风行国内外,人们也就没有再从历史真实性上去苛求它了。
相声《同仁堂》(又名《数来宝》);
这段相声是四十年代初享名京、津的相声演员戴少甫(?一一九四三)学习天桥的数来宝,加工成相声来演出的。他扮演数来宝艺人,于俊波扮演大掌柜,表演对增添了很多“包袱”和趣味。如:
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
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
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
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字叫“放睡”。
东三省,三宗宝,人参、貂皮、靰鞡草。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当阁(读“搞”)。
北京城,三宗宝,人情、势力、脑袋好。
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多了不怕咬。
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
早知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
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拾大粪,
拾大粪,得起早,这才学会了教来宝。
这段相声《数来宝》五十年代末北京曲艺团高德亮等人经常演出,广播电台存有实况录音,它虽然在个别词句上还存在一些低级趣味,但却为相声的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自高德亮逝世后已经没有人表演了。
①旧时代搭席棚办喜事、丧事称红白棚。
②二十个铜子儿的礼金的意思。
③载193B年8月6日《北洋画报》三版
④载《中国稽语促进社》1937年4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连载2】侯宝林自传(节选)
卖艺生涯(第2部分)
旧京掌故之侯宝林回忆卖艺生涯(三)
盛世传唱太平词,非遗歌出正能量
听了那么多太平歌词,你真的了解太平歌词吗?
【酒家*说文】小议相声中的太平歌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