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的冥想智慧:积极的无为


这是轻松冥想的第『36』篇推送,

后台回复荔枝可收听全部原创音频


为什么我们一次比一次努力地想要做成某事,却感到更加挫败? 


在这个一天24小时给人打鸡血,狂飙着肾上腺素,鼓励更大的欲望,和更多的自我折磨的世界,我们可能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做成事情的智慧中,看得见的辛苦努力,流血流汗,可能并不是成败的关键。 


当我们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学习《心经》和佛法的时候,许多人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惑:《道德经》让人要无为,要事无事。这样不是鼓励人懒散,不上进吗?《心经》和佛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空的,那么我们的努力追求,人类文明的发展,岂不是无意义的吗?如果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人不就会变得非常懒惰,丧失动力,最后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吗? 


我曾经也被深深的困扰过,打坐的时候太痛苦了,甚至想说不要再过问这些佛里佛气的事情,好好在红尘中挣钱享乐就好。有意思的是,即便我们只是想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些世俗事情,我们的心,仍然似乎是一个阻碍——总是会涌起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情绪,头脑中有太多的噪音,一会儿会担心,我自己失败了怎么办,一会儿又想到了乱七八糟的感情,财务的状况,家庭的压力。想要简单专注地把事情做好,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首先承认一个现实:人活着,都是由基本的欲望驱动的。生存的欲望始终存在,人需要食物果腹,需要衣服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一样,人需要被认可,被尊重,需要爱,更需要自我实现。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现实。 


那么,为什么那些叫人要无为,叫人要放空的智慧,却在数千年来都被当做是最高智慧呢? 


有一天,我灵光一闪,画了这样的一张图,突然就明白了: 




我们将横坐标定义为,无为和有为,两个层面。纵坐标是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通过对态度和行为的匹配,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地了解,到底怎么做,才算是符合“道”层面的“无为”。 


第一个象限是:积极的有为。我们总希望自己一天24小时,都在积极的做事情。 


第二个象限是:积极的无为。也就是那些重要的,但看不见的事情,比如休息放松,冥想睡觉,也包括反思、决策 。


第三个象限是:消极的无为。我们总有些时候状态很差,什么都不想做,懒癌,拖延症一起犯病。 


第四个象限是:消极的有为。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做出的事情,还不如不要做。怀着消极的心态,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破坏。 


由此,我们将四个象限里所做的事情画成一张图: 



在这张图中,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积极的有为,可能为我们提供了99%的努力工作,而那关键一笔的灵感,和方向,往往必须来自于“积极的有为”。这就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灵光忽然闪现的时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一个感受:决定做什么,比怎么去做,更重要。 


而往往我们迷茫的,都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去做什么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了方向和动力,都能在“积极地有为”这个层面做得很好。然而,似乎当前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并不能指明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方向。我们究竟要怎么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呢? 


在《道德经》开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欲望,正是欲望像火焰一样,推动着我们不断产生行为。欲望,就像是“有”,当我们被过多的“有”占据,太强烈地渴望某事时,我们往往会失去平衡,不能找到理性正确的方式,最终难以达到最佳的结果。做事情的最好状态,永远是从“有”开始,却懂得用“无”的心态,来平衡它。少一点执拗,少一点使命必达的苦大仇深,多一点游戏般的心态,多一点举重若轻的从容。 




刚开始练习冥想的我们,总会刻意地想:我一定要进入冥想状态,我现在的呼吸状态对不对呢,我现在要扫描腿部是不是做对了呢。种种念头升起,明明是非常想要好好冥想,这种欲望越强烈,却越把我们带离了冥想原本应该有的轻松愉悦的状态。 


在冥想中,我们要学习的,恰恰就是那种不追求结果,却能达到最好结果的智慧。只是去做,不带任何期待,也不带任何紧张焦虑地去做,如果能达到好的状态,那很好,享受它。如果今天没能达到很好的状态,也没关系,仍然学会享受整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能一直呆在喜悦、平和与轻松的状态中。而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最好的结果。 


改变我们生活的念头和灵感,往往都是在这种“无为而平和”的状态中产生。那时候,我们不再试图死死地抓住什么,我们也不再对生活充满评判与焦虑。我们只是坐着,观察生活,观察自己,然后,那个正确的答案就自己浮现出了水面。 


学会用“无”的心态,去化解我们已经过于强烈的“有”的愿望,让自己轻装上阵,让自己能够全情投入。 


只是在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结果从来不会辜负我们。

希望这个来自《道德经》的智慧,能对你有所帮助。


像不需要钱那样去工作。 

像没有人看那样去跳舞。 

像没有受过伤那样去爱。 

像只是发呆那样去冥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合理的控制欲望,用平和的心态生活,才是大道的智慧
如何养成自律的习惯?
为而不争,你我共勉 | 读者来稿
保持年轻的心态
人生最完美的状态,需要一点“刚刚好”的智慧
这本轰动全球的国学巨著,值得一读再读!(强烈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