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橡树 | 春节起源说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突围前夜……》

《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那个时代,记忆可真是一座好《桥》
与八十年代告别:佐罗,我们的佐罗
南京大屠杀到底有多少中国人遇难?
最新:
许昌战役与吕公良将军殉国记(上中下)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迟到》的故事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你好,张之洞!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春节,即农历大年初一,华夏文明圈最重要节日。

然而,在辛亥革命以前,大年初一有着上日、元日、正日、元辰、新正、元旦、大年、新岁等等称谓,却偏偏没有春节一称。

那么,春节如何来的?

民俗的、传统的春节,其实并非大年初一这一天。而是包括了由昨年农历腊月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间的,前后十余日甚至二十日余日的全套年节日的组合统称

在这些组合日子里,天天都是让人惊喜的节日。

从农历腊月初的腊祭日开始,直至腊月后期的灶祭日,再到腊月最后一日的除夕,以及新年的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等等节日,人们无休无止地叩头,没完没了地祭祀各路鬼神、祭祀自家祖先。

如此忙碌除旧迎禧,布新纳福,祈求丰年,等到全套过完这些日子,这是过上了最传统、最正经原汁原味的中国农历春节。

因此,要说春节的来历,就得从新年第一天的元旦和昨年最后一个月腊月说起。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古代的元旦,并非现代的公历的1月1日的元旦。

民间传说,元旦最早源出《山海经》传说的颛顼在公元前2342年缔造的《颛顼历》。这一传说太过久远,因而人们普遍相信另外一个传说:

古代元旦相传源自公元前2000多年的混沌某日。

那天,传说中的尧天子死去,舜即天子位。舜领导臣属们祭拜天地登上帝位,就将当天当作了一年岁首,称为元旦

中国文文字记的开端是周朝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在这之前的事情,无论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如何口吐莲花,所有的故事也就只能当做传说、神话和吹牛。

可见,元旦无论是颛顼或者舜的发明,实则都是源自民间传说。

然而,自周朝以降秦汉、唐宋、明清,随着新的族群、文明沿欧亚大陆桥东渐,再沿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汾河谷地、辽西走廊进入中原,传统华夏文明受外来文明影响、融合,多次断代,重生,使得传统历法节庆和民俗也就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然而,无论华夏传统文明或者外来文明,总是在鬼神文化框架下发展。

因而,传统节庆和民俗传统无论如何发展,总是有着强烈的鬼神文化气息。

比如春节在民间传说里面,就有了世俗的、朴素的关于年的神鬼传说。

远古有怪兽,本性凶残,其名为年。

每到腊月三十,年便窜村挨户,寻良民,人们血流成河,却又无可奈何。

某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觅食到某个村庄,正逢村民高举火把正在聚会。

火光中,年猛然看到村民舞动红布,吃惊瞬间,碰巧火把燃烧爆出噼里啪啦声响。

惊惶之下,年转身逃窜,于是,人们得以幸免……

就此,年怕响,怕红,怕光的消息普遍传开,人们也就定期挂红、点火、燃爆竹,以保万全。

于是,人们如此这般地儿子孙子地传下去,传到现在,过年,也就成为了风俗

根据这一神鬼传奇蓝本,各朝各代各地方各族群的人们纷纷别出心裁,各自编出了更加缤纷的更多传说。

比如,关于吓跑年的那一声巨大声响,后来既有人们避寒烤火取暖,燃松节、燃竹节、燃木材等等声响,以及顽童抽陀螺、甩牛鞭子等等声响……

这些民间传说荒诞离奇、稀里糊涂,既无记载,甚至连野史都无心顾及。

古人迎新点爆竹。

然而,到了如今互联网时代,这类荒诞说法却又因为很多热衷“传统国学”的媒体、自媒体的推广,成为最普及的春节来历的定式说法。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那么春节到底如何出现的呢?

且让我们再回到“舜即天子位的岁首”的元旦那天。

中国古代文化并没有演进产生成熟的、体系化的宗教,因而鬼神文化历来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内容。信奉鬼神,感恩祖先,因而往往选择岁首前后日子,祭祀各路鬼神和自家祖先。

因而,原始的元旦,对于不同族群、家庭等等,各不相同。

随着传说中的舜即天子位,以即位日当作一年岁首,以权力规范元旦以后,到秦汉时期,皇权集中,编修历法和明确元旦也就成为皇权专享。

于是,因为古代各朝各代的天子皇帝生辰、登基日子都是不同,不仅古代流传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古六历法的元旦各不同,甚至后来王朝修订的历法,也因为皇帝更替,或者皇帝心情好坏,变化不定,并非相同。

因此,元旦作为一个大日子,往往充满了极大的变数。

到了西汉汉武年间,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运用天干地支推演制订了《太初历》,确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太初历》基本确定了农历框架,于是,每年的岁首元旦终于得到大致的、基本的稳定。

有了岁首元旦的确定,也就有了围绕岁首元旦的腊月、正月。

因而,说起春节的习俗和来历,就免不了说起腊月。

腊,肉干。

腊月,自然是与肉干关联的月份

古代缺肉,能够吃肉,就是眼下能够在北京、上海市区买房的档次的事情。

不过,古代没冰箱,人们得到来之不易的肉食品,一顿吃不完,就算馊了,臭了,因为肉品珍贵,那也舍不得丢。

于是,人们灵机一动,也就将肉和盐、香料捏吧捏吧,晒干风干,制成珍贵的肉干。

逢年过节,还可以摸出老肉干嚼嚼。用肉干解馋,那也是当今住在后海一大杂院的10平方蜗居的上等人的专享。

古人孝顺啊。

老肉感这样的好东西,当然首先要拿来祭天祭地祭祖先。

于是,腊,一岁之大祭。

腊月横空出世。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就这样,因为老肉干的原因,农历岁首元旦也就与腊、与腊月关联起来。

人类文明演进以来,春夏忙碌,秋季收获,冬季相对清闲。农耕文明尤其如此。因而,在新春即将来临的冬季,自然就是腊祭的首选时期。

腊祭核心自然是天地祖宗。

这时,腊月与腊祭也是并非统一的日子。

史书记载,两汉直至三国、魏晋期间,因为不同国家,不同集团,甚至于不同的乡镇、村庄,人们靠着自己运气打猎得到肉食,然后再去腊祭。

如是运气不佳,没有猎物,腊祭只好推迟,甚至取消。

所以,当时的腊祭随着各自运气编排,史书记载是“择日举行”

——所谓择日举行,其实就是走到那天黑,就在那歇夜。可见,直至魏晋时期,中国历法尚未健全。

永嘉南渡,这是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当时,相比中原农耕土著族更擅长狩猎、吃肉的游牧族群挤入江淮之北,鏖战、残杀近百年,中原地域饱受摧残,沦为牧场,猎场。

这一时期,中原农耕族群被挤压在江淮之南的尚未开发的边远地区。他们既要警惕北方游牧族群的继续入侵,还得抓紧时间,在蛮荒新世界开辟更多的农田,寻求生存与发展。

那时的江淮之几乎没有经过开发,茂林泽田,枯枝腐叶,再加上中原农耕族群集体南迁,水土不服,于是,在长达百年之间,江南疾病流行。

中原农耕族群移民们惶惶不安,以为瘴气遍生,山神作怪。

如此披荆斩棘数百年,移民成为土著,江南也日渐繁华。为怀念先人们当初烧山开荒,苦熬瘴气的激情岁月,南迁的农耕族群便选择岁首元旦、春秋端月等等特殊日子,专等第一声鸡鸣以后起床,“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爆竹,成为一种习俗。

岁月荏苒,等到隋帝国一统江淮南北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扬州地区,更是成为当时极度繁华、时尚的大都市。

虽然武力征服了南方,但是,尚武的北方人对南方的经济、文化尤其好奇、崇拜。尤其隋炀帝期间,隋朝开挖通济渠、永济渠,疏浚邗沟和江南运河,首次以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使得南北方文化得到了空前规模的、顺畅的交流。

这时,南方人烧竹子整出噼里啪啦的好玩的声响开始流行北方,于是,大家都学会砍竹子燃着听声响玩。砍竹子玩爆竹也就成为当时流行的时尚玩什。

——至于课本传说的靠硫、硝、碳混合火药做炮仗、焰火,那和春节发源没半毛钱的关系。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知道了神鬼文化、肉干、腊祭、烧山开荒燃爆竹等等往事,也就大致知道了春节的来源。

文化是华夏文明极为核心的元素之一。

不过,要想更进一步了解春节文化与神鬼文化的关系,还得认识一个生僻字:

。这个字读作nuó。

《诗经》的“竹竿”一诗即有关于“傩”的形象描述。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就是人在手舞足蹈的样子。

在华夏文明传承的神鬼文化范畴,傩的手舞足蹈即巫者为驱傩、跳傩、傩舞的意思。

在古代,驱傩、跳傩、傩舞等行为都是垄断了意识形态的职业巫师,宫廷巫师的专长和特权。

他们呓语起舞,既要引导人们去信奉天地、鬼神、祖宗,还要承担通灵天、地、人的重责。他们手舞足蹈,用骨头龟甲做成神符,再搭配草根、树皮、昆虫等等当做灵丹妙药,居高临下守护那些苦熬人生的芸芸众生……

后来,人们称谓他们为巫医。

传统的巫医,即是中医的前身。

古代,虽然巫医治病很不靠谱,不过,和现在先收钱,才治病,满心希望生意兴隆的医院全不一样,古代有良相良医一说,医更是悬壶济世情操。

古代人类生活环境艰苦,尤其每年冬季,更是人类生命最难熬的生死季节。

这个季节,自然也是巫师巫医们夜以继日忙碌着以驱傩、跳傩、傩舞拯救生命的季节

古代环境恶劣,寒冬腊月每一次气温突降,都是对生命的严峻考验。

姑且不说驱傩、跳傩、傩舞是否真有疗效。反正能够熬过寒冬,安然无恙的人们,巫师医们和他们的驱傩跳傩傩舞等等,自然是深信不疑,敬畏交加。

在每年岁末岁首期间,巫师医们驱傩跳傩傩舞等等,既是治病救人,也是祭祀天地祖先,祈求来年无病无灾。

就此,祭祀即成为春节文化的核心内容。

们拿出最好的物品祭祀天地祖先,可谓贿赂与收买的文化的滥觞。

我用最好的物品给你祭祀,你则需要保佑我传宗接代、升官发财、出人头地。

就此,春节文化薪火相传,不仅传宗接代、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等等成为传统春节文化的最核心价值符号。同时,因为祭祀而产生了祈求和跪礼,也使得人们一旦处于弱势,遇到困难,往往就会情不自禁下跪、祈求,对人对神都是满脸虔诚。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卧床的病人,和为之治病的女巫医。

中国古代文明史其实就是外来文明自河西走廊、地区及汾河谷地、辽西走廊进入中原,然后传统、土著的中原文明形成缠史、融合史。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明其实并非课本强调的纯粹的农耕文明。

周王东迁、永嘉南渡,以至后来突厥、契丹、女真、沙陀、回纥、蒙古、满人先后自中亚、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等地区东渐、南下,涌进中原,改朝换代,使得来自北方的萨满鬼神文化和中原传统的鬼神文化多次融合,形成了更有特色的神鬼文化。

受此影响,于是,农历新年也就有了更有趣的传说。

唐、宋以后,随着萨满文化强势注入中原,进入千家万户,腊月时节的五祀的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等神像,也就不断换成了各种强势民族人物。

后来,随着萨满文化与传统中原傩文化完全交融,使得中原文化虽然经过三千年演进,但是神文化并没有发展升级为宗教。这是一种文化发育上的缺憾。也因为这个缺憾,深远影响着各代国人非常热衷塑造新的偶像,新的鬼神

翻阅历史书即可发现,无论秦汉、唐宋,或者明清,民国,各个时代总有很多偶像和鬼神,不断为群众创造、翻新、脱胎、层出不穷……

鬼神文化的往返、画圈、重复复制式的特性,既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育,也影响历法,影响岁首及农历新年年节等等,总是往来摇摆、飘忽,虽然经历数千年,却终于无法最终定型。

南怀仁在1660年往北京协助汤若,汤若望去世后,1669年,南怀仁接替汤若望,任钦天监监副。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于是,阴差阳错之间,来自葡萄牙的汤若望和来自比利时的南怀仁,成为这一尴尬文化现象的解铃人。

曾经,央视在《探索发现》栏目2009年第81期《他与帝国同行》节目里,奉汤若望为神明,直接定义了汤若望为中国农历编撰人。

实则,汤若望并非中国农历编撰人。

汤若望和南怀仁最大业绩,就在于他们在明清之交和康熙年间,参考和按照西历,搬用了中国传统说辞,修撰且定义了摇摆、飘忽、模糊的传统农历。

他们较为精确地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二十四节气。

于是,农历相伴西历,开始稳定下来。

就此,满清的农历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特殊日子都有西历作为参考,使得全国各地首次终于有了相对稳固的、精确的、统一的日子。

稳定的农历,实为代春节的基础。

无疑,就纯粹的物理条件而言,汤若望和南怀仁就是现代春节的名副其实的奠基人。

时间一晃,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国终于放弃了沿袭数千年的皇帝纪年,迎来了第一个西历新年岁首元旦。

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布大总统宣言书。

在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即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与此同时,农历也为民国政府废除。

正处万象更新之际,农历突然废除,使得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重大日子也就随之风中凌乱,乱七八糟。

为此,袁世凯在1912年正式就任大总统后,民国政府决定继续推广公历,接轨世界历法。同时,民国政府还重新发布命令,宣布从1913年起,将端午重阳、元宵、除夕、大年等等传统农历节日,统统配套公历过节。

除夕改到公历的12月31日,岁首元旦就改成公历1月1日。

————橡树向各位朋友拜年!————

现代春节之父,民国内务部总长朱启钤

然而,传承腊月、正月的习俗,岂有说改就改的道

正逢国家新旧鼎革,再加上公历农历纠缠不清,因而在1913年的公历元旦和农历除夕、大年期间,放假上班乱作一团,各类公职人员更是为此魂不守舍。

新旧历法混用,公职人员拜年的拜年,上班的上班。国家行政因此乱套,国家运营一塌糊涂。

为此,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起见”,就“农历四时令节事项”,专门上书大总统袁世凯: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1913年7月,袁世凯鉴核施行朱启钤的农历四时令节提议。

就此,民国政府确定公历岁首为元旦,农历岁首正月初一为春节

于是,农历新年岁首第一天正式易名春节。

随后,在元旦和农历春节终于并存的1914年,现代春节终于横空出世。

至此,1914年1月26日即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节。

中国春节文化固然源远流长,但是现代春节从出现到如今,却仅是一百单八年而已。

谨借此文,向各位朋友拜年!

2022年2月2日20时,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日本当年要废除春节?难道原因真的只是因为能够少发工资?
正月十五说元宵节,古代时像西方的狂欢节
【春节文化主题】2014年元宵节撞上情人节 约19年一次
鸡年到底从哪一天开始?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周人翦商成功令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利簋”与“何尊”的铭文告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