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易博客欢迎您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皇家的演剧场所: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左)、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戏楼(右)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北京民间的戏楼、戏院

《中国京剧史》

第七章 促使京剧成熟的历史诸因素 

 

  

第七章 促使京剧成熟的历史诸因素

 

 

第一节 观众与剧场、票友和科班

 

一 观众群的扩大

 

比起上一个历史时期来,京剧的观众面扩大了,包括的阶层多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居民有所增长。新的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商人、新的资本家等,比过去有所增加,过去的贵族官僚,有些没落了,成为遗老、遗少,也有些转为新的官僚。科举废除了,过去进京赶考的举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消失了,但是举办了学校,出现了大批的教师、学生,他们之中,有了新的文化意识、审美观念,但基本上没有摆脱原来文士的范畴。

一直在北京剧坛占重要比重,为人们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昆腔戏,观众面进一步缩小,原昆曲观众转到京剧方面来了。

梆子当然还有相当阵地,但也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当年那种辉煌局面,观众也大见减少了。

这样,北京京剧的观众比起前一个时期来就有了发展。

从京剧形成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头10年左右,京剧已在北京的舞台上活跃了半个世纪,京剧是北京观众培育起来的。而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演出,反过来也培育着北京的观众,培育了他们的兴趣、口味,也积淀成相对固定的审美标准,给了京剧一定的美学规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正乙祠(正乙祠戏楼)
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旅游景点介绍及攻略
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正乙祠戏楼--张本瀛
“风雷”版京剧《溪皇庄》即将唱响湖广会馆
闲话“湖广会馆”--老骥伏枥
无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