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语量词的修辞功能



 

    丰富的汉语量词具有多方面的修辞功能。根据特定的表述内容和表达环境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量词,能使章句增色不少。以常被人们抒写的明月为例,便可略见一斑:

    (1)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个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巴金《月》)

    (2)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娥眉,未加翠黛的样子。

                        (郁达夫《沉沦》)

    (3)东边天上只剩一钩血月,弥天黑云怒涌,分外显出一层险恶的光景。

                          (郭沫若《月蚀》)

    (4)犹未下弦,一丸鹅蛋似的月,被纤柔的云丝们簇拥上了一碧遥天。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5)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王沂孙《眉妩》)

    (6)这春节是如此宁静,一牙淡淡的冷月悬挂在天上。

               (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

    (7)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仅是描写明月,人们就根据不同的题旨和情境选用了这么多不同的量词,借用名词“轮”、“痕”、“丸”、“钩”、“牙”、“帘”临时充当量词,形象地比喻了满月之盈圆、新月之秀美、残月之惨淡……;借用形容词“曲”临时充当量词,准确地描摹了抒写银钩似的月牙。由此可见,利用量词的选用来造成特定的修辞效果,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下面,对选用汉语量词几种常见的修辞效果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比喻效果

表现为比喻效果的量词,通常都是借用名词来临时充当的,这时量词实际上就是喻体。直接用喻体来作本体的量词,把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在一个数量词组中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喻过程,使两种形象的联系更为密切。例如:

    (8)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那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那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想象啊!

                  (刘白羽《长江三日》)

    (9)在洞的深处,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窥视,可以看见一线苍天,所以名日“一线天”。

                      (于敏《西湖即景》)

    (10)崖下一带城垣,迤逦而下,终于右隅。

                    (郭沫若《题画自记》)

    (11)红砖砌成的高耸的烟囱口上,冒出了一笔灰白色的飘忽的轻烟…。

                    (郭沐若《水墨画》)

    “一叶扁舟”勾勒了一幅轻舟如浮叶搏浪飘流的明快画面;“一线苍天”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造就的险崖狭壁之间,青天如线的峻丽景象;“一带城垣”把迤逦绵延的城垣比做一条长带,客观、质朴而又雄伟、壮观;“一笔轻烟”则通过喻体“笔”的形象。十分贴切地比喻了轻烟飘忽直上的景况。如果把这几处量词变换一下,改为“一艘扁舟”、“一条城垣”、“一股轻烟”、“一条苍天”,虽然也都准确,但比起上述例句中量词所形成的修辞效果,显然要逊色得多。

    表现为比喻效果的量词,通常是借用单音节的名词来临时充当,这是由汉语量词本身的特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要求所决定的。汉语的物量词多为单音节,借用名词临时充当量词,当然也要尽量适应这一特点。同时,这种修辞方法也要求造成一种凝练、精致、贴切的情境,因此,“一叶扁舟”的说法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而“一浮叶扁舟”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这种修辞现象常见的还有“一口井”、“一眼泉窟”、“一峰骆驼”等等。其中不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被公认为是固定的物量词。

二、比拟效果

比拟是以人拟物、以物拟人或以物拟物的一种修辞方式。汉语的量词要同什么词语搭配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的修辞情境中,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打被常规,用适合于此物的量词来充当从逻辑意义和语法常规上说不适用于彼物的计量单位。实际上就是把此物当成彼物来写,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比拟手法。例如:

    (12)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上陈条的。

                   (《鲁迅全集》第五集)

    (13)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汽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

                (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14)一缕无名的惆怅掠过心头,但立刻被清新的晚风吹走了。

                                (陈一凡《初夏》)

    (15)以后较新的改革,就著著失败。改革一两,反动一斤。

                    (《鲁迅全集》第四集)

    例(l2)中的“打”是表示集体单位的物量词,即十二个。这里用来作“总长”的计量单位,含有贬斥之意,不露痕迹地收到了以人拟物的效果。“汽球”的量词通常是“只”或“个”,例(13)中却以习惯上用于花儿的量词“朵”来作汽球的计量单位,把汽球当成花儿来写。“惆怅”本是一种伤感、失意的心理状况,而例(14)却用“缕”来作它的量词,把抽象的情感当成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写,并恰到好处地配合了下文,“被清新的晚风吹走了”——只有实物,只有分量不重的“一缕”,才能被“清新的晚风”吹走。作为度量衡单位的“斤”、“两”,在例(15)中却用于不可权衡的抽象概念“改革”和“反动”,既起到了以物拟物的效果,又表明了“改革”和“反动”的“递增”关系。

    表现为比拟效果的量词,一般都是“纯量词”,但这些量词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当本体的计量单位,更重要的是,它们实际上表现了“拟体”的某些特性。就拿人们常说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来说,似乎没有明显地赋予“好汉”以任何物的特征,但一个“条”宇,却潜移默化地收到了拟物的效果。

三、夸张效果

常见的夸张格往往是对需要强调的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做扩大或缩小的渲染和描述,形式上通常是采用“言过其实”的陈述句。而选用适当的量词来造成夸张效果的修辞方法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极其简练地,不露刀痕斧迹地在一个词组中,完成了整个夸张的修辞过程.例如:

    (16)一掬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

                    (汪元量《湖州歌》)

    (17)但他钻到第三一一也许是第四——层.竟遇到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

                        (《鲁迅全集》第二卷)

    (18)一息微风吹了过来.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黑夜。

                        (丽尼《江之歌》)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江之歌》)

    例(16)把若大之吴山写成只有一捧。例(17)诙谐、幽默用量词“座”连接“背脊”,极言大汉之健壮,用以反衬其精神的麻木。人的气息之微弱是不能同大自然的气流相比的,但例(18)却用“息”作风的量词,极言风之微弱;例(19)用“丈”作白发的长度单位,又同“三千”组成了一个“言过其实”的数量词组,收到了很好的夸张效果。

由于这种方法或是把适用于大事物的量词用于小事物,或是把适用于小事物的量词用于大事物。因此,在夸张的同时,也就兼有以物拟物的效果。利用量词造成夸张效果也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用“掬”作山的计量单位,虽然属超常规的搭配,但却完全符合人们放眼远眺时的生理特征——同一体积的物体,近看时感觉大,远看时感觉小。

四、借代效果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表现为借代效果的量词往往是一些纯量词,而且通常以量词取代与之相关的本体。例如:

    (20)五大强之一究竟是有斤两的呵,老板,我的眼泪也快活得向肚里潜然。

(郭沫若《进步赞》)

(21)小伙子,不要过份了,说话办事总得有点分寸!

                   (张杰《秋收》)

(22)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

                     (《红灯记》)

“斤”和“两”是表示重量单位的量词,在例(20)中却取代了“份量”的意思。例(21)中“分”和“寸”本来都是表示长度单位的量词,但由于长期被人们借用来表示“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已经固化为一个稳定的词儿了。例(22)中的“杯”和“盏”也都是借代用法,字面上说的是两种容器,实际上代替的是容器中的“酒”,更深层的含义是“鸠山阴谋”。

这样用与本体相关的量词来充当借体,避免了直叙的平淡无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层递效果

在一定语境中,还可以利用量词构成层递格:

    (23)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江山河海呵,我爱你的每一尺,每一寸。

                  (贺敬之《十年赞歌》)

(24)不过要读者容易接受,也还得靠好的表现形式,还得在布局上、逻辑上、修辞上再花些功夫,才能使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一直到全篇,一下子打进读者的脑筋。

(何其芳《谈修改文章》)

    例(23)中作者对“江山河海”的爱从“尺”到“寸”,从字面上看是递减,在情感上是递增;例(24)从“句”到“段”,推及“全篇”,所表达的意思不断递进。

六、排比效果

利用量词可以重叠使用的语法特点,构成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排比句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

    (25)一线线淡淡的松脂的香味儿,一缕缕薄薄的青色的烟雾,一阵阵微微的蜂鸣似的声浪,一排排软软动作着的身穿白衣的姑娘们……这儿简直是个处于万花丛中的养蜂场,显得那样宁静,那样安谧,那隐约着一种繁忙,一种芬芳。

                  (冯夏熊《背兴的恋爱》)

重叠量词的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有增强语势的作用。

七、摹状效果

表现为摹状功能的量词通常是借用形容词来临时充当的,这种修辞现象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例如:“一方院落”,“一弯月镰”、“一曲清溪”、“一碧遥天”等等,这些临时量词或描形或绘色或拟态,大大增加了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利用量词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还是利用量词直接构成辞格,都说明了汉语量词具有多方面的修辞功能。上述几种修辞效果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般不需要通过陈述形式,而仅仅在一个由数量词组和本体组成的词组中就完成了某种辞格的整个修辞过程。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从汉语发展史来看,这一特点的形成同汉语修辞手法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揭示汉语量词的修辞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说明汉语量词丰富的成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有鲁迅,敢这样用量词
现代汉语中容易用错的词语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补喻」
汉语言汉字的四种造字法
【高考进行时之修辞手法】温健康:比拟修辞手法例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