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边的颜色正在剥离,“大一统”时刻还远吗?





走的快靠风口,走的远靠内功。



小蓝和酷骑单车的押金退还问题还没解决,11 月 23 日,小鸣单车又被曝出公司大量员工被裁,工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拖欠。


仔细想想,好像行业里二线的共享单车玩家都一下子就进入了“倒闭潮”,而相反的头部玩家 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依然在海外市场打得火热。


大城市街头慢慢只剩下了ofo的黄和摩拜的橙红,新的一批泡沫终究要破了,还是我们即将会迎来资本助推下的垄断型单车企业?


目睹了这两天单车行业所发生的事,总感觉这个分水岭就要来了。


2016 年 4 月,摩拜单车率先在上海上线,走入城市化运营;6 个月后,ofo 小黄车也走出校园,中国单车的共享之风由此刮起。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二三线玩家的涌入。根据公开报道,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中,陆续有超过几十家的共享单车企业入局,不过,大都是从二三线城市切入,并没有在大城市与头部玩家形成直接抗衡。


大量的入局者,引发了巨头之间的融资战,尤其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更甚。踩在 ofo、摩拜之上的投资人坚定的认为自己投下的就是下一个出行帝国,打量着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在搭上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这班车的投资人也势必要在自己的生态和赛道上布下天罗地网。



腾讯和滴滴的入局把共享单车带入了一个小高潮。而随后蜂拥而入的各路资本,则将共享单车推向了疯狂的巅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达70亿人民币。


随着资本的疯狂涌入,各个共享单车开始了疯狂的造车和扩张。整个行业也被快速催熟,一年时间相当于就走过了其他行业要用好几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以摩拜单车为例:截至2017年1月底,摩拜单车估值超过100亿元。这意味着,摩拜只用了2年时间(2015-2017),就实现了滴滴用了3年(2010年-2013年),阿里巴巴用了6年(1998年-2004年)才实现的目标。


据说,去年下半年,ofo和摩拜融资都不需要BP。就连二、三线的共享单车的融资份额也要靠抢。


而最终,这些资本的出口就是铺车,占领更多的用户,短时间内通过资金形成行业壁垒。


公开资料显示,2016 年底,ofo、摩拜共计投放量分别为 80 万、50 万辆;而截止目前,ofo、摩拜投放量已分别超过 1000 万、800 万辆。在一年的时间,从 130 万辆,达到 1800 万辆,看起来是实实在在的拯救了单车工厂。



更多的车辆意味着更多的城市,摩拜单车刚刚宣布,他们已经进入了全球范围内的第 200 个城市。而最近的 ofo 消息显示,ofo 已连接超过 1000 万辆共享单车,为全球 18 个国家超 200 座城市 2 亿用户提供了超 40 亿次出行服务。


共享单车行业一点不输 Uber 滴滴的疯狂,除去口水战、公关战,还有红包战、价格战。


不管市场活动的名字怎么变,终究是拿钱补贴,让更多的用户全部涌入到自家平台,并持续使用下去。共享单车行业逐渐显现的问题是,他们并不能在产品、策略甚至模式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就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用钱耗死对方。


ofo 背后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摩拜单车背后是腾讯。而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竞争,就是神仙打架,殃及池鱼。第一耗不死第二,第三第四迟早得死。


说白了,二线玩家的理想出口,其实是摩拜、ofo 或是滴滴——以一种行业第二三梯队的姿态进入市场,只要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站住脚跟,最后以一个高价格卖给 ofo、摩拜似乎是这些企业的最优解。


可是,在整个单车行业,头部企业迅速集结了大量资金,并且背后站上了腾讯阿里,两巨头旗鼓相当,铸造了一定的行业门槛。而那些背后没有「金主爸爸」的单车企业举步维艰,甚至连被收购的命运都没有了。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的原因,就是资金匮乏



总体上来看,二三线玩家都过得不好,共享单车本身的业务并不赚钱,而如果没有后续资金,即将迎来的就是倒闭潮。


据了解,很多企业都是抱着被收购的心态进入市场。只不过行业巨变之快,最后 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要么冷静不收,要么是感觉到收购这样没有构建任何壁垒的公司也毫无意义——


既然可以在第一第二的比拼中用钱清场,我为什么要拿一个巨额数字终结你呢?


股市上有一个著名的规律:“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犹豫中成长,自信中膨胀,疯狂中灭亡。”


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到的正是从疯狂走向灭亡的故事。


其实,制造泡沫,根本就没有一二级市场之分,也没有初次创业者和成熟创业者之分,更没有专业投资人和炒股大妈之分。


在财富的神话面前,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理性。当雪崩发生时,也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当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对共享单车的追捧也并非毫无理由。


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一句类似的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关于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向来有很多争论。


看好的人认为共享单车是3年来最好的商业模式。


首先,共享单车找到了“最后一公里”短距离出行的刚需。


其次,对比我国“网络预约专车”1.68亿的用户规模,共享单车的空间巨大。


再者,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土豪”的利益,市场拓展阻力较小。


而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数额巨大的押金。以摩拜为例,若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高达240亿。


除此之外,用户在注册账号时留下的海量数据,同样价值连城。


而看衰的人则认为,共享单车不过是又一个俗套的互联网故事,必然走不出这样的套路:创造模式-吸引流量-招来风投-疯狂扩张-继续融资-上市或破产。


如今,虽然大战未休,但占据了90%以上市场份额的ofo和摩拜,已经显露出王者风范。


对比美团和饿了么,滴滴和uber,大多数人都认为共享单车行业最终也会是这样的剧情:资本疯狂进场-两家巨头拼的头破血流-撑不下去的以微弱的劣势被对手收购。


不管谁更胜一筹,很多人都坚定都认为:ofo和摩拜一定会走向大一统。


其实,投资人已有意将两家企业合并。ofo 投资人朱啸虎再度就 ofo 与摩拜是否合并表态,朱啸虎又一次强调“必须合并”,而 ofo 和滴滴的另一投资人王刚说,合并是最好的选择,摩拜应该做国际市场,ofo 做中国市场。


不过,两家企业确实是向着两条路径发展的,这同时也被解读为基因不同,合并困难。


今年 4 月,ofo 接入滴滴出行,并打通了业务线;在两周前的 APEC 演讲中,ofo 小黄车戴威还继续宣传自己出行平台的定位,目标是连接 20 亿用户;


而摩拜则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成立出行服务部门,打造网约车业务,并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对接出行服务,同时与新特电动汽车的合作也已达成,定制版摩拜共享汽车或将上线。


11 月 23 日,交通部举行发布会,针对近期出现的共享单车平台倒闭、用户押金难退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回应称,交通运输部正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



而随着市场、政策的反馈以及投资人的抉择,这个决战的时间点好像真的要提前了。


朱啸虎曾说:


最终的成功者,未必能力有多强,很多时候成功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点上站在了正确的风口上。


这句看似无懈可击的话,却无法回答,两个都在正确的时间都站在风口上的人,究竟谁会胜出。


共享单车的癫狂和死亡,正好证明了:走得快靠风口,走得远靠内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享单车腾讯暗战阿里 融资竞赛加速洗牌升级
无论小黄车是否要黄,阿里已是共享单车的最大赢家
互联网出行各路选手已冲向“决战圈”,谁能吃鸡?
共享单车并购第一案背后:摩拜ofo成双寡头,老三们快撑不住了
OFO宣布订单破千万 未来还会持续光明?
火花绽放!摩拜单车创始人和ofo创始人合影曝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