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西医思维、困惑。 - 医理求真 - 华夏中医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读《之道》---1;读书、西医思维、困惑。

本帖最后由 道学术药 于 2015-5-2 10:00 编辑

一,读书
我在1986年,读祝世讷编著的《中医学方法论研究》一书,有陆广莘的一篇文章《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临床思维方法》。觉得陆老的思想观点很是新颖,虽然是用现代语言写的,但对其中的很多基本概念,似懂非懂。直到2011年,网购了《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2009年版。其后从网上下载了2011年版的《国医大师陆广莘》一书,觉得还隔着一层面纱,好似雾里看花的感觉。近日,再次阅读,才觉得基本能够知道陆老讲些什么啦。

读陆老的书,他的学生李海玉写道:研读这些文章,正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所说:“中医界人士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陌生的‘洋味’;哲学界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新鲜的‘土气’,但它确实为中医界讲清了许多难以讲清的问题。”他的文章融合了中西医学、物理学、哲学等概念,行文表述别具韵味,从中可以感受到其跃动的思绪。
这里说的“洋味”,是指书中使用的很多哲学、物理学、科学等概念术语。而“土味”,是指引经据典的古代名词术语,又不仅限于医学典籍的内经、难经、伤寒、金匮,还涉及诸如《淮南子》《汉书》等古籍的语句。本来这些最新的和最古的概念,对于我这个基本就是高小水平底子的乡村医生来说,就够吃力的了,加之,陆老的理解和表述方式又是我读书所仅见,就更是费解的啦!

二,西医思维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费这个劲?这与我想培养一个比较好的中医临床思维习惯有关。我第一次对陆老的文章感兴趣,就是因为那个题目里有“临床思维方法”!
举两个例子,看一下我的西医临床思维方法:
例一,在1983年秋,出诊。一个60多岁的女性。两侧下肢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三年多了。中枢性瘫痪,如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所致,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恢复期、后遗症期,神经功能损害较重的,给以突然和强烈的刺激,或者刺激某个“扳机点”,会出现瘫痪肢体的抽搐、痉挛。本例是较轻微的刺激就会导致痉挛抽搐,这是下位中枢,一般是脊髓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详细询问了病史,三年前不明原因起病,双侧下肢由疼痛麻木直至瘫痪。住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恰逢别人请了省城的一位神经科专家来院会诊,也捎带给她做了拍脊椎片等多项检查,那时这里的医院还没有CT,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治疗无效后出院。我为其进行了详细的常规检查,还用缝衣针逐个脊髓神经分布平面,进行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判断神经损害大致位于胸11—腰2之间。
临床思维分析,病位:胸腰段。病理性质:肿瘤,病史三年,没有显著进展,可以排除。急性脊髓炎,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也就是出院后的三年里,应该程度不同的有所恢复,至少不应该缓慢进展,基本排除,可能性极小。剩下的就是结核,胸腰椎结核了。病人有面白颧红的结核面容和盗汗。所以建议再次去医院拍片,病家认为以前没有结果,不想去。我说,那时看不出来,现在已经有脊柱轻度后突,局部压痛,拍片应该能看出来。结果是从第11胸椎到第3腰椎,广泛性破坏,诊断为脊柱结核。因此病家相信我,请我治疗,我拒绝接手。
记住这个病例是另有原因。此前,一个湖北来的,住在邻村,很红火了一阵的“名医”!先是每天输很多很多的药,自然钱也花的很多,半个多月无效。后来说了个“偏方”,让病人每天吃半斤食盐!可是无奈病人研末、喝水怎样也吃不下去。我听了,指着圈里养的大猪说,如果你们给它灌下半斤食盐,要是死不了,我加倍赔偿,岂有此理!后来这个“名医”,又让病人每天至少喝一斤白酒,病人硬是一次喝了6两,再也喝不下去了,等到昏昏酒醉醒来,原来还可以的胃功能,从此吃东西很少了。我去看病时,听了这些,回想门里出身的我,就是《验方新编》那样的书,有人中黄、人中白,涉及二便、马粪之类,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偏方”!后来,我自己想了一个“药理”:我们这儿,儿童尿床,大人说晚饭吃的咸点儿,就不容易尿床。该病人小便失禁,这位“名医”大概是想看看让你吃半斤食盐,还尿不尿?估计这位连失禁二字怕也不知道吧!你不是下肢老抽搐吗,人喝醉酒会全身瘫软,让你喝一斤白酒,看你还抽不抽风?这当然是我瞎测人家的“药理”啦,是因此事,我才对这个病人印象如此深刻。

例二:2012年夏,邻村一40多岁男性,发作性腹胀、便秘、腹痛17年,先后多次住院,四处求诊,也曾吃过我几付中药,最后一次住院做了两次结肠镜检查,始终没有明确诊断,无非是胃肠功能紊乱之类吧。因上吐下泻来我这里输液。我每天检查一次腹部,连续一周。在右下腹有一发作性包块,足有手掌大。经过轻柔后,慢慢消失,最后只剩下阑尾区一个类似于火腿肠样,上下方向的条柱状肿物,不再消失。我问,你和县医院的某院长熟悉吗?熟悉。我说我也和他熟,这就好办了。你对他说,不要再透视、B超,让他摸一下,就说我说的可以摸到有包块。院长摸到了包块,手术切除了大约长达20多厘米的肿物,可疑肿瘤。九天后病检报告结核性肿物。肠结核,腹泻,或者腹泻便秘交替,本例只便秘,术后反而稍有饮食不慎,就出现腹泻。

说这两个病例,是想说西医的临床思维。这两个所谓不明原因的病例,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认真仔细的检查,正确逻辑的思维,是可以找到原因的。也就是说,西医的诊断,是以病因、病位、病理为依据的。或者可以说是看得见、摸的着、测得出来的,是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推理出来的,真实的“病”!

三,困惑?
说西医,是想说中医,中医的临床思维问题?假设前一例,诊断为“脊髓痨”、阴虚动风或者什么。后一例诊断为脾虚气滞、肝郁气滞、腹满等等。是依据什么来诊断的,有什么凭据,看得见、摸的着、侧得出吗?即使我相信,你凭什么也让一个西医相信?如果处方,是对症用药,是辨证论治,是方证对应,是专病专方,还是“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我们为什么在网上讨论中医基础理论问题,为什么不敢讨论西医的基础理论?面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中医流派;五花八门、奇离古怪的说法,我相信谁?中医之道在哪里?路在何方??
我算是门里出身,13岁开始背李时珍脉诀、汪昂汤头、陈修园三字经。几十年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中医的学习,但对于中医,感情归感情,效果是效果,于中医的医理,总觉得云山雾罩,没有头绪?比如,用了16个月的时间,几乎戒绝所有娱乐,每天晚上11点吃晚饭, 近于苦行僧的修炼,重新学习伤寒金匮,也写了51万字的帖子。结果是所获无几,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思维,仍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仍然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但不见“她”在何处?

我认同诸国本的判断:“它确实为中医界讲清了许多难以讲清的问题。
今天,就是它啦!陆广莘,《中医学之道》,不论这个选择正确与否,耳顺之年,不再动摇,把《之道》看做我的余生学习和实践中医,在中医道路上前进的唯一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简驭繁的中医辩证体系(3)
陆广莘的养生观(转)
中医五脏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简单的思维导图一次讲清
谈中医人才成长的问题 (邹云翔 口述)2009-09-28 13:44 中医人才成长是我国当代振兴中医事业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我想根据自己从医五十余年短暂岁月中的体会,谈谈这个问题,并希望
徐景藩教授临证心法概要
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