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学好中医,需要一定的“迷信”精神丨与槲寄生“信中医,不信中医教”商讨

芸菱有话说

芸菱直至这一刻,内心仍是躁动的,集结号前天推送的槲寄生的一篇文章,确切说是他和科室一位西医老师的聊天记录,本就是想单纯记录下来,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朋友们纷纷留言,而且不惜手动打字。评论没有好坏,只是代表读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借此大家不仅畅所欲言,更能静心思考历史乃至现在留给每位中医人的问题,那芸菱觉得这篇文章是精彩的。


文章刚发出的当晚,在集结号为大家讲伤寒经方的老朋友郭威师兄也发来了一篇文章,原标题是《槲先生“中医,不信中医教”论商讨》,文中郭威师兄引经据典,结合自身临床实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读来颇受鼓舞,在此也一并推出。


无论中医过去、现在、将来如何发展,芸菱觉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有必要把它学好,并尽自己的努力将其发扬光大,而在前进之路上,我们理应“和而不同”,并时刻保持宽容、开放的心态,牢记“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根”,而这个疗效不在于科研,不见诸于文章报纸,而在每个人心中。


槲先生前日在中医集结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难道把所有的西医消灭了,中医就能强大起来?”难道把所有的西医消灭了,中医就能强大起来?,且不说题目如何,文章内容本人是仔细阅读了的,虽心中亦有想法,但不想评论区如此热闹,分歧之大南辕北辙,其实就像槲先生本人说的一样,他只不过是把某老师观点如实记述,个人认同方面并未明确展开。




槲先生据我了解,算的上铁杆中医一枚,眼看着他被某老师说的哑口无言,故而本人欲在此为槲先生正名,但同时又对某老师看法提几点商榷,至于仍以槲先生为名者,一来论战之事还需尊敬,即便是同门师兄弟仍当以敬称名之,二来,蹭个热度嘛,哈哈~


首先对某老师个人不再介绍,也不过多论述,众位只需知道某老师确实是我院西医方面难得的人才,以其个人角度在中医院、首都中医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有些见解见识,但就观点而言,个人觉得稍有偏颇,而我个人之观点,恰恰相反,就认为如不“迷信”中医,不信“中医教”,是学不好中医的。现试逐条论证之。


第一,某老师曰“中医院里大夫之间存在着“文人相轻”般的“医者相轻”,引申出中医大牛不能弄出专家共识来,让学生无指南可学,故而中医要么是顶尖水平,要么是庸医水平,而西医不一样,跟着大牛们学指南,傻子都能治。


首先,中医的医者相轻,我不否认存在,但西医的医者相轻,就没有么?同行是冤家,古以有之,西医每年各种年会,中医也有,西医有了经验就报道共享,中医现在也是,至于认为中医敝帚自珍、各承家技才是老眼光、老看法,君不见胡老学术现为冯老发扬广为传播?君不见岭南经方派联合凤阳门、龙砂门共享经验如火如荼?经验报道、学术交流现今在中医界也如西医一样已成常态。


其次,专家共识问题,就体现出某老师对中医的不了解了,中医的学科特性本身就决定无法像西医一样一种病一种治法,(其实西医也在发现个体化,不见每年更新的指南越来越厚乎?),随证治之本身就是中医的根本,如果因为此特点阻碍了中医发展就要拿去他,那中医还是中医吗?况且,没有共识,就真的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吗?


我们的经典,我们的伤寒论、内经、本经、温病等,就是我们的共识,只需把这个学好了,个个能成大医。



至于中间水平的大夫真的很少?其实也不尽然,我认为大部分中医仍是中间水平,如果大部分中医都是庸医、治死了人的话,天天报道的媒体都能把中医杀死,还轮的上西医下手么?故而我虽不知道某老师评判庸医的标志如何,但如此笼统的论断,确实显得略轻薄了。如是治疗无效为准,那我也敢说,西医大部分情况下也多是庸医呢,要他们能治好高血压后才能洗脱这个恶名,哈哈~


又有人说了,即使你们中医成了大医,那治疗方子也不一样吧,一种疾病总有个最优解吧。这其实就是标准化思想在大众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后遗症,一种疾病的最优解不是一个,准确说法应该是“一种疾病在一个自然人身上出现的一段时期内,最优解只有一个”,这种时空观是西医难以理解的,西医现在也在讲求个体化治疗方案,所以这么来看这种不标准,是不是看起来就更科学更容易接受了~


第二,某老师曰中医人太过自信,只报喜不报忧,中医没有疑难病症死研讨会等,此亦有所偏颇。


所谓太过自信者,是他在观察中医圈内某些大夫所得出的结论,弄虚作假者哪都有,不见柳叶刀西医造假者又哪里少见了?西医做课题,回访的真实性就一定比中医高多少么?大哥不说二哥,呵呵就行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要不得。



既然你承认了弄虚作假坏的一面,就要同时承认起死回生、治疗好一些西医难治的疾病的好的一面。至于死亡研讨会,不得不说两句,本人也参加过多次,就个人体会而言,学术内容确实有,但有的时候也会感觉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冷漠,试想一堂之人,语调不变平铺直叙的以局外人的眼光分析结构另一个人的死亡,有没有觉得微微心凉?


当然这是西医学特性,以死亡为代价,不论是临床死亡病例也好,还是动物实验死亡的试验品也好,都是西医学进步的阶梯,美其名曰是为医学所贡献,但是咋就不能学学孙思邈老爷子治病用条水蛭都是去市场上买?用个鸡子都得诚心诚意解释一番?你们的阶梯不是我们的阶梯,就像不能用你们的学科特性要求我们一样。


中医无需用死亡做实验也一样发展了理论积累了经验,更何况,中医哪里就没有失败教训总结?我们的医案记载里一样有败案,别的不说,《伤寒论》里有多少误治后的分析?有多少误治后的警示?更别说后世诸多医案医话了。


当然从数量上讲,还是以好案为多,难道西医也整天讨论死亡病例么,诸般大会诸份杂志,也未见死亡讨论在数量上占上风啊至于自信不自信,那还是眼界问题,这个世界神奇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太多,量子纠缠已然证明在光学定理下的所有物理原理可以完全被推翻,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你一厢情愿认识到的那个世界了。



我曾亲眼见过小细胞肺癌完全用中药治愈,病理诊断准确,治后影像学肿块消失、生化检查所有指标正常,随访半年一切正常,我曾因眼见过乳腺癌治愈,同样所有指标正常,我曾见过完全中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天血小板从3恢复到130而未用激素,我曾见过天胞疮身起大片红斑以阴阳毒论治迅速缓解而停用激素,更不用说李可老的起死回生,更不用说在临床上眼见恩师仅以中药治哮喘,不加激素而被同行嘲讽但疗效反而更加突出的事实。



假如这些还不足论,那么本人的经验是不是更可信?我曾以蜘蛛散“偶中”小儿疝气,迅速缓解,至今快成年而未发;曾以乌梅丸“偶中”慢性溃结而减停患者激素,随访半年未反复;曾以肾气丸“偶中”牛皮癣而停用所用药物至今患者皮损正常而未发;曾以葛根汤“偶中”青年高血压,曾以血府逐瘀汤“偶中”不明原因发热半年。这些病例随访严谨,但你要问溃结的有没有再做肠镜?答案是没有,依靠指标活着而不依靠自身体会活着的人是最难解救的,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们中医人的自信啊,中医疗效在此,为何不自信?!


第三,关于中医优势问题,某老师算是说了句实话,但是实话呢,并不全面。我们中医不仅仅在急性传染病上有优势,我们在慢性病上的优势岂不是更明显?难道一众医界大佬们,中西医甚至包括的民众们的共识都错了么?


村头老太太都知道“慢病中医调”,到某老师这里,慢性病都被西医抢去了么不过还是要感谢某老师在慢性病的基础上给我们中医说了好话,插上双翼,这样我们中医缓急均可,岂不通吃?好了不开玩笑,严谨的来说,现在确实有一部分思潮认为,中医能治好的,西医也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中医也治不好。


此类说法,还是上文所提到的“眼界”问题,别的不提,就讨论某老师说的以糖尿病为代表性的老年病,中医就真不能治么?所谓“言不得其治者,未得其法也”,你没见过治好的糖尿病,我们见过啊高血压,眩晕,风湿痛,肿瘤,中风后遗症,就像上文所述而言,有些类型确实是能治愈的,而从逻辑上而言,一种疾病所谓的终身服药,大家就没怀疑过其正确性吗?终身能吃的是饭,绝不能是药啊~


我曾见过高血压纯中药治疗后停用所有降压药而血压正常,随访半年未发;曾见过以桂芍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变形缓解、疼痛消失,随访3月未发;曾见过以小建中汤治疗二型糖尿病让血糖降至正常上限停用降糖药,随访半年未反复;曾见过以续命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偏身麻木难持,1天后脸、手能动,更不用说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神奇疗效,且看外国人接受针灸的程度,是不是觉得连外国人都相信了我们才能信?


迷信科学迷信西方的思潮何其严重!


或有人说,为何不写病历报道?我们写了,是你们看不到而已


又有人说,写了的可信度有多少?那就没得聊了,你们西医也这么写,你们可信度有多少?假如从潜意识里就不正视、不相信,我们中医人怎么努力都白搭,先天就被盖上了“不可信”的戳子,那我们就顶着这个戳子继续看你们认为治不好的病去了,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而急性病方面,就像某老师所说,我们确实是有优势的


但是所谓什么特效药是从中药提取的云云,则又落了下乘,成分论在屠呦呦老师那里发扬广大,但真正的中医人是不用成分治病的,治疗禽流感的达菲的主要成分确实是从八角中提取的,那还不是在后期研究中发现的?真正突发疫情,还得靠辨证论治,要不就只能用西医激素冲击吊着命,等着成分研究出来,那头前儿这些人,就活该等不到?强盗逻辑嘛,所以中医的生命力及优势,就在辨证论治上,而不在成分论上。


第四,关于门诊病房问题,再次体现了某老师对于中西医的区别的不理解和疏漏。


西医确实如此,病房比门诊重的多,假如不让你去病房,技术自然退化,但中医不一样,中医院也不一样,为啥老师们愿意出门诊?理由很简单,病房用不了中医啊,一水儿西医,我们这些喜欢中医愿意用中医的大夫再不去门诊开开方子,还好意识说自己是中医么?还对得起自己的爱好么?


再者,何为开药的门诊主任出了就是跌份?这是我通篇谈话里最不满意的一句,充满了阶级狭隘性和自负,大医精诚有教导说病人能分类么,当了主任就不能再去出普通门诊了?国家是讲究分级诊疗,可没讲究分病房门诊吧?分级都分到首都这一级了,某老师就这么确定在普通门诊就诊的每个重病人?每个特殊的、值得研究的病人?那意思是只要是活着的,就不是最重的,都不值得主任来看一眼了?我院也没夸张到病房里都是要死的病号吧?据我了解就是某鞋盒也没夸张到如此程度啊。


医疗本身确实应根据大夫水平分级,但大夫本身,不应对自己有分级!


第五,某老师所谓中医有一种商人心态,依然是带着有色眼镜就着自己能看的井口瞎转悠。


就单独对这件事而言,我都不相信二位老先生在公立医院如何能在平时临床中保密做到方子一点不外传,云南白药国家保密配方又怎样,大致成分还不是早就外传了,更别说公立医院的带教、抄方、跟诊、药房等因素,真有这么几个方子,也在平时早就被人学了个七七八八,人家老了老了只不过就是个仪式而已,就被此老师过分解读成如此模样,可见其偏见有多深!还说真奉献就别开这个会啊,人家老专家辛苦一辈子,拿出经验总结的方子来,咋就不值医院自己开一个会?又没搞到国务院去!那你们西医要是真奉献,别每周去吃药代的约请啊!要是真奉献,搞诺贝尔医学奖干嘛!要是真奉献,自己掏钱做研究啊!(更难堪的事我还知道,更难听的话我还能说,要说这些道道,你们能比我们更白了?呵呵~)


当然,我不排除、不避讳中医界确实有人秘方不传,那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而且现在也逐渐有开放趋势,而所谓商人心态,难道在西医里就没有么?国家取消药品加成,药厂就在原药上动心思,加价格,家中某亲戚前两天请我帮忙打听某种术后用药(西药),原来此药20多块一盒,现在就因发现其还有抗肿瘤作用,生生被药厂升至200多块一盒,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价格一跃10倍,到底是你商人还是我商人?


最后,再说一下槲先生的反思。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槲先生是典型涉世未深,容易被人影响,被某老师几句话就套住了脑袋~比如自扇耳光的医案没看过,那是槲先生医案看的少,比如学术会议的报喜不报忧,那是槲先生参加的会议不够多,当然那个每周只出两个半天门诊的专家,确实是中医的害群之马,我希望槲先生把他举报给院长,同时,我也相信某鞋盒也会有这样的马,既然都有,那就没必要比谁更黑了~


至于槲先生的心路历程,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评价了,所谓越铁杆越偏执,我个人认为是有失偏颇的,就如红斑狼疮,我虽没亲眼见过以中药治之者,但也听说过,以我个人“偶中”过几例免疫系统疾病的经验来看,中医确实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方面是更有优势的。


而所谓中医的“无所不能”,我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坚信不疑的。而要想学好中医,我认为是需要一定的“迷信”精神的。


当然这种“迷信”精神不是真迷信,也不是排除西医,也不是否定西医疗效,而是以痴迷的“信”去体悟、体会。


举个例子,假如你一上来看到蜘蛛散就去质疑、不相信,你就真正失去了了解这个方子真实功能的机会,更不用说鸡屎白散、烧裈散了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凡我所见的自一开始就保定怀疑态度去中医的,没有一个走到最后,没有一个


至于治病之时,信则疗效更好,不信则疗效差,这确实是存在的,不管科学如何解释,假如你迷信科学的话,它都真是存在。而槲先生大姐的治疗过程以及很牛师兄的话,并不能证明“迷信”中医没有好下场,也不能证明西医疗效比中医快而靠谱,也不能证明中医失去所谓“廉”的优势,只能证明大姐找错了人,只能证明我们中医学的还不够精,只能证明我们方子还开的不够小,只能证明师兄治感冒开的方子太大或者说师兄没有了解最近的西药药价,西药药价真的下降了?中药真的涨价很多?(几毛钱几块钱的感冒灵时代早就是老黄历了,现在的品牌感冒药哪种不得几十块一盒,感康算便宜的了,一盒十多块,加个退烧的,普通对乙酰氨基酚,十多块,加个止咳化痰的,二十多块,这还是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一般这么治,不是身体底子特别好的,都有可能转为慢性呼吸道病变,一旦慢性了,多少钱花不出去?本人感冒也自己开方子治,一副药几块钱,两到三副就好,还没后遗症。PS:感觉自己像卖假药的~也就是熬药麻烦些,现在有了配方颗粒,“便”这条也算没被抢占,且临床验证效果不差)


最后,槲先生发出感叹,拿白鹿原的穷富对比来说明中西医对比,类比逻辑上对与不对暂且不说,但是这两个疑问句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嘛~消灭富人,穷人可不就富起来了嘛,我朝太祖不就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起家么~消灭西医,医疗市场全是中医的了,政策、资源、意识形态的倾斜,中医不强大都不行啊~哈哈,当然,这是开玩笑,只不过是调侃一下斛先生罢了~


最后的最后,再次重申总结一下本人观点,私以为如果想学好中医,那就得有点“迷信”精神,希望众位中医同道,多点自信,多点坚持,也正视问题,在保持坚定立场的同时保持质疑精神,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再谈发展,至于某老师说的,已经一一反驳,而对待西医的态度,也不应是针对、敌视,而是互相了解,共同发展,毕竟都是治病救人嘛!说白了,我们不求被黑就好,哪敢想太多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肚子:口服阿米卡星针+V6+病毒唑针
一个耳科的西医大夫,却让中医的一副“清心静耳”汤刷新了认知
第3篇 【中医医案】桂枝汤治长期午后汗出
《伤寒悬解》桂枝汤证——典型医案
中医诊费的利与弊
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治疗重度难愈型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