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地球降温的密码竟是建筑 ?!
userphoto

2023.07.29 浙江

关注

2023加拿大山火——高温“炙烤”

2023年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森林火灾最严重的一年,截至目前被烧毁的面积已相当于冰岛国土,是往年全年平均过火面积的近50倍,至今仍有几百处正在燃烧的火场。快速蔓延的山火不仅影响着加拿大民众的生活,甚至还使得美国数百万人受困于山火有毒烟雾之中,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其实近日,全球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温天气。欧洲、亚洲部分地区以及北美地区也连续多日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席卷北半球的热浪带来的危险尚未结束,极端高温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将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风险提出严峻考验。根据联合国机构最近的一份报告,尽管欧洲有强大的早期预警和健康行动计划,但去年夏天还是有约6万人死于极端高温。

不断的高温“炙烤”,不仅亮起了山火红灯,更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7月初,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也将大大增加气温纪录不断被打破的可能性,甚至海洋中,都可能出现更多极端高温。所以我们的城市该怎么办?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给地球降温”,增加城市的韧性?建筑与城市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人文故事?

清凉朝觐之路

清真寺

上个月底,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规模的聚会在沙特阿拉伯拉开帷幕,约有200万穆斯林正式开启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朝觐之旅。“朝觐”是伊斯兰教信徒最看重的宗教礼仪,每一位有经济和体力的成年穆斯林,无论男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成为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大清真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中心。朝觐期间,在麦加大清真寺内,庞大的人群绕着克尔白逆时针转圈7周。之后,他们便会离开麦加,聚集在附近沙漠的一个巨大的“帐篷城”米纳。

米纳,坐落在一处同名的山谷之内,沙特政府在此地兴建了数十万顶带空调的帐篷,可以容纳下几百万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帐篷城”,也是朝觐的重要一站。朝圣者在抵达麦加后,会集体前往米纳度过一天,之后赶往米纳的贾马拉特桥参加“投石驱魔”仪式。然而,巨大的人口流动使得米纳承受着极大的安全压力和隐患,炎热的室外天气导致许多年老体弱的朝圣者因高温、脱水摔倒。而不少人为了能把石头扔到柱子上,争相推挤,还曾发生过踩踏事故。

为了容纳更多朝圣者和增加安全性,沙特政府也对贾马拉特桥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将原本只有一层的桥完全拆除,重新建造了座有5层的新桥;并对内部布局进行了更科学的设计,增设了更多的通道、电梯和天桥,加入了顶棚和空调制冷,每小时可以应对50至60万的人流量。或许,未雨绸缪、尽可能避免这种拥堵点出现或者“过热”,能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或是让悲剧杀伤力没那么可怕。

朝圣者的遮阳伞

而同样,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的纳巴维清真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的它,为给朝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朝圣环境,以及保护常年被烈日暴晒的大理石地面,由此设计了250把“遮阳伞”,来改善广场的微气候。

遮阳伞每天早晨“绽开”,晚上闭合,不到三分钟的开合过程,也为朝圣活动增添了另一份仪式感。综合遮阳、抗风性、耐久性,伞面由高强度PTFE织物制成,阻挡紫外线的同时可使伞下温度降低至少8度,使朝圣者可以更加专注于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这些犹如一朵朵花一般的遮阳伞还具备多种功能,除了遮阳也能防雨。沙漠地区缺少雨水的气候,使得伞内还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中央可调为部分较低,雨水也就自然往中间流入。

印度避暑建筑—阶梯井

剑桥大学在今年4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长期预测表明,到2050年,印度的热浪可能会超过健康人类的生存极限。”研究人员声称,该国90%以上的地区、数百万人可能会受到热浪的严重影响。

但恰巧在这里,却存在着一种古老且兼具多种功能的独特避暑建筑——阶梯井,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

据专家考证,印度历史上曾经有过3000多座阶梯井,但随着历史变迁,多数都遭损毁或无迹可寻了,目前幸存的已经不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位于帕坦的王后井,这座建于11世纪的井仿佛一座地下宫殿,井体长65米,宽20米,深28米。它可不是一座简单的蓄水井,而是被建成了一座从地表到地下的“倒置神庙”。

传说这口井是索兰奇王朝的一位王后为纪念死去的丈夫而修建的,前后建了数十年 。王后井分6层,每一层都有巨石砌成的殿堂和无数精美的石雕,雕塑的人物与故事大都出自印度史诗。王后井的经历也很传奇。据记载,这口井建成后没过几年就被一场大洪水带来的淤泥完全淹没了,在地下尘封了几百年,直到20世纪40年代被重新发现,但也因为这样,井内的许多雕刻躲过了战乱和风雨的侵蚀,保存下来。印度政府把王后井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联合国也将它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坎儿井

其实中国的坎儿井与印度的阶梯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里是新疆吐鲁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奇怪的洞,整齐划一的散布在干燥荒凉的戈壁滩上,它们不是荒漠动物的巢穴,而是一条条人工挖掘的地下暗渠,它们相互连接,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地下水利系统——坎儿井。

暗渠始于吐鲁番以北的天山脚下,当地人利用高山与盆地之间1400米的落差,沿高山融水的水脉修建暗渠,形成地下水网引流进村,再导入明渠,灌溉农田。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这个相当于黄河长度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建成,也构成了吐鲁番的生命线和命脉,虽然这里年降水量平均只有16mm,但坎儿井却使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而由于土壤的隔热作用,在夏天,地下温度往往低于地面。因此,坎儿井中的水温要比地表的气温低得多。利用两者的温差,也就可以用坎儿井中的水来冷却地面的建筑。

阿拉伯传统建筑元素

让·努维尔的光影实践

在中东,有一种从中世纪开始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传统建筑元素马什拉比亚凸窗也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由雕刻过的木制格子包裹的凸窗,通过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孔洞,调节内部空间的温度、光强度、空气流通,甚至空气湿度,经过代代传承,形成了极具地域性的符号元素。

随着空调的普及,马什拉比亚的功能性逐渐降低,渐渐演变成了代表中东地区的装饰性语汇。而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经过一次次在阿拉伯的建筑实践,更加放大了元素的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符号语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让·努维尔在巴黎开始了第一次实践——法国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充满机械感的南立面,通过数百个光敏隔膜,由可活动金属组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遮阳系统。

而让·努维尔在2017年完工的阿布扎比卢浮宫,更是被认为是“屋面上的马什拉比亚”,八层大小不一的金属屋面,形成了和光影最极致的对话。

博物馆位于阿布扎比新区萨迪亚特岛,三侧被海水包围,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漂浮在水中似的,覆盖在博物馆上的圆顶,绝对是整个建筑最吸睛的一部分,直径达180米的巨大圆形穹顶,覆盖了博物馆之城的主体,重量为七千五百吨,与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几乎一样。

穹顶上的图案在8个重叠的层面上,以多种尺寸和角度重新排布,使射入的每一束光线,都必先经过八个层次的过滤。当阳光穿过穹顶时,光线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呈现出棕榈树林下枝叶婆娑的效果,基于建筑的自然形态和材料的固有性能,最终也成功地减少了42%的阳光辐射,27.2%的能源消耗以及27%的用水量。

而这些建筑实践,既是对马什拉比亚的转译,也是对阿拉伯文化的延续。与其说是为了“遮阳”,不如说是,因遮阳而起,引发的一场光影实践。

“颜色对建筑温度的影响”

白色真的能降温!?

其实,用于建造城市建筑物的深色材料也是城市积累热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较深色的材料会吸收高达95%的太阳光线并将直接释放回大气层,正常的白色表面则为25%。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建筑涂成白色,是否可以大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筑性能分析教授就曾表示:“希腊的建筑在设计、油漆和家具的选用方面都能减少温度波动。建筑是白色的,是混凝土的,内部也不用软装,那是因为他们想用石头来吸收热量。”

2021 年,普渡大学还研制出了一种含有硫酸钡颗粒的超白涂料,同年被收录在 2022 年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名正言顺地成为迄今为止最白的油漆。

目前,市场上的商业白色油漆反射率可达80%—90%左右,但这款涂料高达 98.1%。当它被用在屋顶、人行道等地,则可让室外表面比环境温度低 4.5°C 以上,从而减少空调需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冬天也能起效,如果你用它覆盖 1000 平方英尺(约 93 平方米)的屋顶面积,估计可以获得高达 10 千瓦的冷却功率,这比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空调更强大。

蓝色马路

其实,每年的夏季,如何推出更加环保、绿色的降温工程都是海湾城市的必修课。除了依赖高科技的建筑物以外,各地还推出了屋顶种草、停车场种菜等防暑措施。其中卡塔尔更是因推广蓝色马路登上热搜。

为了降低路面温度,卡塔尔多哈公共工程部门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将路面刷成蓝色。工程师们借助一种蓝色的热反射涂料粉刷道路,以降低路面温度。蓝色涂料含有冷却材质,能反射50%左右的紫外线。使用蓝色涂料的马路路面温度可降低大约7℃。不仅如此,蓝色的马路也为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一丝清凉。

阿联酋的“零碳之城”

距离阿布扎比市东南方向的马斯达尔城,作为一个拔地而起的新城,它的建设目标便是成为地球上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自2006年开始启动城市规划起,马斯达尔城给出了“不准驾车,只有自动驾驶汽车”、“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世界第一零碳排放城市”等多个关键词,希望在中东的极端气候中,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示范标杆。

然而,在经历了十多年举步维艰的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的6平方公里的范围,只完成了不到十分之一,人口也只有一万人左右,完工日期还将延期到2030年,大部分股东退出,部分建筑项目被搁浅,城市也只达到了约50%零碳,因为缺乏活力甚至还被认为是“鬼城”。

虽然作为展现中东“零碳野心”的马斯达尔城可能没有那么成功,失败原因也有待探讨,但在这座新城中留下的全太阳能驱动建筑群、废水利用系统、微气候营造等等,都将为全球的可持续建筑提供借鉴。

除了高温热浪,气候变暖还可能带来愈加频繁和严重的其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面对越来越多变的气候,人们也不禁开始反问,我们的建筑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城市该怎么办?如何增加气候适应性和城市韧性,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中更智慧、更有温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加朝圣盛景
【中国第一井】新疆坎儿井
吐鲁番游记(二)
西媒分析穆斯林为何要到麦加朝圣
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以重量计,但第二高
阿拉法特山朝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