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能亏待了他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请,申请者是一位前国民党军统特务,在信中他说自己年纪大了,想要退下来,但希望将“退休”转成“离休”。

离休与退休仅一字之差,可待遇与背后的意义却相距甚远。当时,离休是只有在革命时期为党和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干部才能享有,它代表的不只是金钱,更是荣誉。

邓颖超在工作中

那么,为什么一位前军统特务竟然有底气去申请?缘何在中国解放三十多年后,他能让邓颖超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又和邓颖超有着怎样的交集?

少时离家 得遇贵人

《建国大业》中陈道明饰演的阎锦文

这位特殊的申请人,就是阎锦文。

阎锦文,191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祖籍重庆涪陵。少时家境贫寒,像当时很多人一样,为了生存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毫无靠山和倚仗,一个十几岁背井离乡的少年,在繁华的大上海艰难谋生。

小人物的成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更离不开引路的贵人,像当时青帮头目杜月笙,初到上海不过是水果行的学徒,后来因为攀附上黄金荣得到赏识而扬名上海滩。

纵观阎锦文的一生,也离不开贵人的提携,他遇到的第一位贵人,就是国民党元老杨虎。

杨虎

杨虎,生于1889年,原名杨德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发动肇和舰起义而得到孙中山的赏识,杨虎这个名字就是后来孙中山帮他取的。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总统府参军兼警卫总队长,被孙中山倚重,多次护卫其脱离险境。北伐期间,他曾官至军长,与士兵一起冲锋陷阵,是名副其实的悍将、猛将。

孙中山去世后,杨虎被蒋介石笼络至麾下,二人结拜为异姓兄弟,杨虎全力拥护和支持蒋介石的领导。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虎到上海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司令,成为国民党反动势力总指挥,逐步控制了整个上海,联合当地帮会势力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知识分子。

十年间,杨虎明面上担任过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淞沪警备司令等职,他与各路军阀交往频繁,私下里还与上海的三教九流过从甚密,是上海的地下皇帝。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外滩

就是在这期间,混上海帮会的阎锦文结识了杨虎,加入了杨虎发起成立的兴中社(后更名为兴中学会),因其勇猛有胆识而得到重用,成为社内骨干。

此后二十多年,阎锦文一直追随在杨虎身边,随其在国民党内官海浮沉。不管是作为帮会骨干,还是后来成为军统特务,阎锦文的表现也算兢兢业业,长久下去说不定他在国民党内会成就另一番可能,然而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另一位彻底扭转阎锦文命运的人出现了。

军统生涯 再遇贵人

在追随杨虎的过程中,阎锦文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周恩来。

年轻时的周恩来

1946年,在上海蟠龙路杨虎的寓所里,阎锦文见到了前来拜访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彼时,国共合作即将破裂,中共驻上海代表办事处马上就要撤离,周恩来在分析了未来革命形势和上海当地势力分布状况后,有意将杨虎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国民党大佬作为头号策反对象,才促成了此次拜访。

当时的上海,各方势力汇聚。阎锦文在杨虎多方运作之下,进了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明面上是军方的一个机构,实际是保密局(原来的军统)直接指挥调遣的特务组织,阎锦文作为第三警备大队的副大队长,位置不低。而杨虎,虽只担任着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的虚职,但他在上海的经营日久,弟子、门生遍布重要位置,他的女婿周立行还是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而且,他与蒋介石已渐行渐远,面和心不合。

杨虎和蒋介石其实还是有过一段时间的“兄弟蜜月期”的,然而好景不长,杨虎膨胀了,他经常吹嘘追随孙中山革命时的劳苦功高,这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因为孙中山事业和精神的继承者,这一向是蒋介石自居的,他也是凭此稳定了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威望,怎么可能一直放任杨虎?

1932年,蒋介石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

蒋介石的反击很快也非常有效,逐步削弱杨虎的势力,将他排挤出权力中心。1931年,正在做着升官美梦的杨虎,只捞到了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的虚职,革命大佬虎落平阳,失了军中实权,杨虎一时无法接受。

杨虎越来越不将蒋介石放在眼里,官场不如意,他就霍霍起金钱。1936年5月,杨虎拿出7万元法币,瞒着蒋介石偷偷在孤山顶上建造奢华别墅,取名“青白山居”,并打算将此别墅打造成坚固永久的纪念性建筑,其中的用意不可谓不深。蒋介石知道后,恼怒异常,心里对杨虎的芥蒂也越来越深,矛盾渐渐明面化。

今西湖孤山的“青山白居”

为了缓和兄弟关系,据闻,当时宋美龄为杨虎的儿子介绍了一门亲事,婚礼当天,宾客云集,国民党内大佬基本上全都到场,但新郎杨国安却逃婚了,这让宋美龄面子大失,连带着对杨虎也好感全无,多次在蒋介石面前表达不满,杨蒋二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1937年,抗战爆发,杨虎主张武力抗日,而蒋介石却消极不作为,最终导致上海沦陷,杨虎仓皇逃至香港,而后辗转来到重庆,在这里,他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负责人周恩来。交往过程中,杨虎不禁为周恩来的才识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对共产党也有了更多认识与了解,思想慢慢转变。抗战胜利后,杨虎在上海与周恩来做了邻居,平时虽交往不多,但神交已久。

周恩来、邓颖超1946年合影

在这次拜访中,周恩来晓之以理,表示蒋介石政府腐败不堪,肆意欺压百姓,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有识之士必将群起而攻之,他劝杨虎和阎锦文站在人民的一边,帮助共产党为人民谋福祉。杨虎赞同周恩来的观点,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年轻时他迫害过很多共产党人,他的弟子手下们也做过不少错事,很担心日后被清算,他需要一条后路。

周恩来表示,共产党向来恩仇分明,何况杨虎当时只是奉命行事,知错而能改才是最重要的。周恩来还郑重承诺:“共产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对一个人,不但要看他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将来。对于杨先生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也必定一视同仁!”

一席话不仅使杨虎疑虑顿消,也令身旁的阎锦文深受触动,有感于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思想渐渐向共产党靠拢。

迷途知返 建立功勋

1949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后时刻,共产党正在着手建立新中国,并广邀所有爱国人士共襄盛举。4月,渡江战役打响,随后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南京,蒋介石匆匆逃往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街头蒋介石的巨幅画像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很多爱国民主人士都聚居于此。蒋介石一到上海,就对特务们下令监视身在上海的这些有识之士。他已经意识到,日后若要反攻回来,这些人将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除了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转移财物外,他还想将各行各业的领袖和精英也带到台湾。

然而,蒋介石早已失去民心,温情脉脉的诱使之词也被这些爱国民主人士严厉拒绝。穷途末路之下,他撕下伪善的面孔,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软禁、抓捕、强迫,手腕强硬,下令如若不去台湾就格杀,防止他们投向共产党。

张澜、罗隆基就是在此时,上了蒋介石的刺杀黑名单。

张澜(右)、罗隆基在虹桥疗养院

张澜,生于1872年,中国民主同盟的主席和发起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他留有标志性的长胡须,教育和民主活动贯穿清末、民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始终坚持民主、团结、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最亲密的朋友。

罗隆基,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年轻时,作为学生领袖参加“五四”运动,“皖南事变”后,他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他反对国民党专政,主张抗日,为民主革命和抗日民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二人是当时上海最具名望和影响力的爱国人士,所以蒋介石一到上海,就首先命人监视他们,为此,张澜和罗隆基不得不托病住进虹桥疗养院,但蒋介石并不肯罢休。

虹桥疗养院

周恩来给身在上海的地下党下令:必须保护好张澜、罗隆基的安全,护送他们来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营救张澜、罗隆基二人,参与营救的地下党人想到了杨虎。

首先,杨虎与蒋介石不和,且对共产党有着极大的善意和好感,可以争取;

二是,杨虎在上海势力庞杂,人脉强大;

三是,杨虎的心腹阎锦文,是稽查处第三大队的副队长,而虹桥疗养院正处于此辖区,行动便利。

早在周恩来夫妇拜访后,对杨虎的策反工作就一直在持续。通过国民党元老郭春涛,上海中共情报系统负责人吴克坚和杨虎搭上了关系。结识杨虎后,吴克坚又通过董竹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董竹君是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办者,是杨虎府上的常客,而且与杨虎的妻子关系也十分亲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杨虎终于弃暗投明,进入了共产党的阵营。

吴克坚

受吴克坚所托,杨虎找来了阎锦文,说服他一定要保证张澜、罗隆基二人的安全,不能让国民党将他们杀害,也不能让他们被劫持到台湾。

在军统内部多年,阎锦文清楚地看到国民党倒行逆施,无数次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磊落风骨,也始终没忘三年前与周恩来夫妇的匆匆一面,他已经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未来,所以非常爽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阎锦文通过稽查处处长何庆隆的关系,得到了监管张澜、罗隆基工作的指挥权。5月10日,他接到命令,将张澜、罗隆基软禁于虹桥疗养院206号病房。5月12日,上海的解放之战打响,失败已成定局之下,毛人凤给阎锦文下令随时做好处决张澜、罗隆基的准备。

彼时上海,风起云涌,面对各界谴责,国民党不得不放弃在疗养院刺杀张澜、罗隆基,转而想要伪造成意外,来堵住悠悠众口。阎锦文了解到,他们打算以“随国民党退守台湾”的借口将张澜、罗隆基骗上船,然后再把船底砸破沉江,毁尸灭迹。

外滩,等待撤离的国民党士兵

营救工作迫在眉睫。阎锦文觉得这是一个转机,他觉得既然是秘密处决,保密局肯定不希望更多人知晓、参与,他一个人行动把人带出来更方便。他计划将二人带出来后不去码头,而是逃离封锁,移交给共产党人保护。

接下来的时间内,就必须要保障好张澜、罗隆基在疗养院内的安全。阎锦文表面不动声色,私下里加强巡逻,以避免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二人被其他人秘密杀害或转移。同时,他很小心的接触张澜、罗隆基,想取得他们的信任,为营救做准备。

5月24日,毛森下令必须在9点前将张澜、罗隆基押解到黄浦江中的一艘船上。阎锦文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来到206号病房,要将二人带走,但张澜、罗隆基宁死不从,张澜表示:宁死也不去台湾,枪毙就在这里!

剧照,阎锦文营救张澜

阎锦文当即表明他是按杨虎的指示来营救的,但无凭无据张澜、罗隆基并不相信。情况紧急,僵持之中阎锦文灵机一动,想到罗隆基和杨虎的夫人田淑君相识,就马上拨通了杨虎家中的电话,巧的是,电话不仅通了而且正好是田淑君接听的。一番解释,张澜、罗隆基这才跟着阎锦文上了车。

在戒备森严的路上,阎锦文一边应付着岗哨,假借安顿父亲的名义,一边小心开车穿越重重封锁,将张澜和罗隆基带到杨虎的家中,成功将二人送到了地下党人手中。

张澜(中)在天安门城楼

1949年10月1日,张澜出现在开国大典上,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站在毛泽东身边,共同见证了新中国诞生这一神圣的时刻。此后的岁月中,张澜始终不曾忘记阎锦文的救命之恩,每次阎锦文进京,不管多忙都会亲自款待,给这位前军统特务以最高礼遇。

解放后,阎锦文得到了优待,先后供职于上海公安局、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华北区,担任过北京宣武区政协委员。晚年,回望过往时光,他发出了开头的那封离休申请信,没想到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的邓颖超还记得他,并批准了他的要求。邓颖超说:阎锦文是对党组织、国家和人民做过好事的人,我们都是不应忘记的,更不能亏待人家。他是对中国革命有贡献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知错能改,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守住底线。阎锦文虽然是个小人物,做过军统特务,但在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他迷途知返,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就像邓颖超所说的那样,不应该被亏待。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享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要亏待了他
解放后,为何军统特务阎锦文每次去北京,都能受到副主席亲自招待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特批:不要亏待了他
1983年,原军统特务要求享离休待遇,邓颖超作出批示:不能亏待他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要亏待了他
原军统特务致信政协,请求享受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能亏待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