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六 小石潭记 【张萍 [ 江苏省 省级优课] 】
课文配乐朗诵 
张萍   [ 江苏省 省级优课]
地区: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
学校: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发布时间:2015-04-22 01:39
优秀等级:
平均0.0分
评价(0) 阅读(34人)
我要点评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共1课时
十六、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       苏教2001课标版
评论(0) 1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
评论(0)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拓宽学生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评论(0) 3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导入】解题导入
由“石潭”的含义导入。什么叫“石潭”?
(明确)石潭是岩石构成的深水池。
评论(0) 活动2【活动】研读文本
1、品“石”
小石潭是由岩石构成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正面描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侧面烘托:“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冲击在石头上,才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水尤清冽”由于整个都是石头构成的,所以水特别清澈。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植物因石之形状各异而本身形状各异。
2、品“水”
水清澈,除了“水尤清冽”外,还有哪些句子描写出了水的清澈?
(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分析:通过写乐鱼,鱼影,暖日,奇石,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3、品其它景
文章除了写奇石、清水、乐鱼,鱼影,暖日这些景物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也用一个形容词加一个名词的形式来概括。
(明确)青树、翠蔓、曲溪、错岸。
评论(0) 活动3【活动】赏析语言
我们用了简要的语言概括了景物的特征,作者很有文采,用了生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出这些美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感官的角度、颜色的角度、声音的角度、形状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谈。(赏析语言的时候诵读相关语句)
示例:斗折蛇行,用了两个比喻,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而言,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是流动的。动静结合来描写小溪,准确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交流)“如鸣佩环”运用比喻修辞,调动了人的听觉,生动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运用排比,铺排出石潭边沿的各种形状,具体可感。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写了颜色,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青色,加上日光之金黄色,鱼之颜色,五彩斑斓,充满生机。另外又抓住了景物的动态,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修辞,生动描写出了石岸的形状互相交错的样子。
评论(0) 活动4【活动】体悟情感
1、作者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生发了怎样的情感呢?在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忧:“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为什么会先乐后忧呢?
(联系背景)柳宗元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但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偏远的永州地区,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遂与山水结缘,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游记,借以抒发被贬的情怀。
(明确)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见到小石潭的美景感到大自然的乐趣,心情欢快起来,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凉忧伤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评论(0) 活动5【活动】了解文体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这种文体在古代叫做“记”: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种文体。
评论(0) 活动6【作业】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跟着柳宗元去小石潭一游,现在我们要穿越回来,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游客介绍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动笔写在纸上)
评论(0) 活动7【活动】本课板书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抓住特征                    寄情山水的快乐
景                      ——  情
描写细致                    触景伤情的凄凉
评论(0) 活动8【 】教学后记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赏析优美的景物,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在赏析景物的同时,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抑郁悲凉的心境,领会作者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解题导入,研读文本,赏析语言,体悟情感,了解文体五个环节,设计第一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熟悉文本,这是接下来几个环节教学的基础。由于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所以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
这样就使得一开始的课堂气氛就较活跃。
再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本课的两个重点环节:赏析语言和体悟情感。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诵读,反复品析。并且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感官的角度、颜色的角度、声音的角度、形状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谈。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既弄懂了这篇文章,又学到了赏析文章的方法。
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在之前训练“听说读”能力的基础上,又锻炼了学生的“写”的能力,可谓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我觉得语文教学不能把每篇课文、每种知识点割裂开来讲。语文能力是需要逐步积累的,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每堂课中有意识的训练的。只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1-5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哪一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不可久居                             心乐之
A                                    B
居庙堂之高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其境过清                           佁然不动
C                                    D
策之不以其道                         吴广以为然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是哪一个?(      )
A凄神寒骨      B 腰白玉之环      C公将鼓之      D 躬耕于南阳
3.文中“伐竹取道”四个字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以及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4.选文语言生动,极好地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请以“斗折蛇行”为例作简要分析。
5.柳宗元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写道:“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B
2.D
3. ①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②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4.采用比喻,把小溪比作北斗七星一样曲折,比作蛇爬行一样弯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溪曲折、悠远的特点。(写出比喻1分,有具体分析1分)
5.作者看到小石潭的潭水清澈、树蔓葱郁、游鱼戏水等景象,作者的内心是快乐的(1分),但他的快乐是表面的,是寄情山水后的暂时排遣,当他回到现实之中时,贬居生活又使他感受到悄怆悲凉。在游玩后更增添了几许忧伤。(1分,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品读】柳宗元《小石潭记》
26《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特级教师 王君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诗意赏析_(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
古诗的表达技巧
《小石潭记》说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