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李娅 [ 北京市 省级优课] 】
小学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音乐美术科技体育信息技术艺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公共卫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自然汉语
初中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艺术公共卫生心理健康劳动技术汉语健康教育
高中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艺术艺术欣赏音乐艺术欣赏美术公共卫生心理健康社会劳动技术科学
优课展示 >初中语文 >苏教2001课标版 >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李娅   [ 北京市 省级优课]
地区: 北京市 - 北京市 - 海淀区
学校:北京市清河中学
发布时间:2015-04-28 10:24
优秀等级:
平均0.0分
评价(0) 阅读(19人)
我要点评教学设计
共1课时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       苏教2001课标版
评论(0)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念、寝、步”等,文言虚词“但、耳、遂”等。
⑵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所给资料初步读懂、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⑶学习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名句。
⑷背诵积累写月的名句、佳段。激发、培养有心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激活惰性思维。欣赏、积累咏月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理解苏轼贬谪中的落寞之情、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寄情山水自然、善于自我排遣、从容应对苦难的旷达胸怀。
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评论(0) 2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大都语文基础较差,学习缺少主动性、思维惰性较强,没有积累语言的习惯,缺乏合作精神,少有审美情趣。但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多数学生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精神。
评论(0) 3重点难点
重点:
1.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名句。
2.背诵积累写月的名句、佳段。激发、培养有心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难点:
1.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名句。
2.理解苏轼贬谪中的落寞之情、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寄情山水自然、善于自我排遣、从容应对苦难的旷达胸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导入】一、导入
1.阅读《卜算子》(放 ppt幻灯片),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
生:介绍苏轼     师:明确补充    (放 ppt幻灯片)
3.介绍背景:(放 ppt幻灯片)
生:速读介绍内容。
设计说明:
以词《卜算子》导入,由作者在月夜中抒发的“凄苦、苍凉、悲伤”的情怀引出苏轼;继而引出对苏轼生平的介绍,先指明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通过提问苏轼为什么凄苦、苍凉、悲伤,自然引出写作背景的介绍,最后自然过渡:在这同一时期,同样的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描写月色美景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这样既介绍了作和写作背景,又为后面积累苏轼的写月名句做了铺垫。
评论(0) 活动2【导入】二、配乐范读课文
放古筝曲《渔舟唱晚》,渲染气氛,再次引入情境。
评论(0) 活动3【导入】三、学生齐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评论(0) 活动4【导入】四、学生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落实:教学目标1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以及老师给大家下发的补充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两人一组,一读一译。找不到同伴的同学自读自译。遇到困难举手问老师。
1.两人一组,一读一译。     师:巡视答疑。
2.指名翻译
3.教师点评、激励,强调文言实词“念、寝、步”等,文言虚词“但、耳、遂”等用法
评论(0) 活动5【导入】五、探究活动(品析课文内容)
师:通过翻译课文,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品味承天寺的月色美景,感受一下作者的别样情怀吧。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答。每组派一个人来抽题。组员一起讨论,选一人执笔写答案。看看哪组合作的最好,给出的答案最完整、最准确。
步骤一:学生抽题。
步骤二:学生合作、探究,形成答案
步骤三:学生交流问题及答案,教师评价、小结。
☆学生交流第一道问题及答案,教师评价、小结。
1.①苏轼“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欣然起行”呢?(用文中词语回答)
②苏轼怀着喜悦的心情,在院中漫步赏月,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却没有人一起分享,该是多么遗憾呢!文中哪一句表露出这种深深的遗憾呢?( 用文中词语回答。)
③作者沉思之余,想到哪里去?去找谁呢?( 用文中词语回答。)
④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苏轼与志同道合的张怀民共同漫步于月光之下,欣赏月色美景呢?
☆学生交流第二道问题及答案,教师评价、小结。
落实: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1    突破:教学难点1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三句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写月光。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
①你知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②你能说说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吗?
☆学生交流第三道问题及答案,教师评价、小结。
落实: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1     突破:教学难点1
3.《小石潭记》中,我们领略了潭水清澈见底、游鱼佁然不动的静态美和鱼儿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的动态美。你能说说从“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这两个比喻中,感受到的画面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吗?
☆学生交流第四道问题及答案,教师评价、小结。
落实:教学目标3    突破:教学难点2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同学们能体会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抒发的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激励评价:略
教师小结,落实:教学目标3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所以才有贬谪的落寞。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从赏月的欣喜中,表现出那种自我排遣的坦荡、达观、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苏轼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
设计说明:设计“探究活动”的环节是为了在品析课文的基础上,使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同时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探究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解答一道大题,共有四个大题,采取抽签做答的方式。其中第一题较容易,第二题稍难,第三、第四题,难度较大。因此,第三、第四题都会有两个小组同时抽到,在交流的环节中,抽到相同题目的两组,其中一组主讲,另一组后做补充或提出质疑等,最后其他组同学可自由发言继续补充。
评论(0) 活动6【导入】六、德育渗透
落实:教学目标3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习苏轼那种善于自我排遣、从容应对苦难的旷达胸襟。也可像苏轼那样寄情于物、寄情于景,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轻装上阵。(态度、价值观)
评论(0) 活动7【导入】七、拓展延伸
落实: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2
(一)教师示范归纳拓展(用ppt幻灯片展示)
归纳、拓展苏轼在《卜算子》、《记承天寺夜游 》、《水调歌头》、《洞仙歌》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很富有人情味的诗句。
(二)教师示范联想拓展(用ppt幻灯片展示)
由苏轼拓展到唐代诗人李白用同样手法写月的诗句。
(三)学生积累、拓展——背诵咏月句段、篇章
(由苏轼、李白拓展到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咏月的名句、佳段、精彩篇章。)
生:自由发言,比赛背诵古今中外咏月的诗句、篇章。
教师评价激励后,与学生一起朗读咏月的名句(强化积累)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苏轼笔下的月色美景,也互相补充了这些描写月色,情景交融的妙语佳句,意在抛砖引玉。对于现在的同学们来说,积累重于欣赏。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这样继续有心积累,相信大家积累的是优美的语言,积淀的是健康的情感,洗涤的是纯净的心灵。
(四)写作拓展——课外练笔(用ppt幻灯片展示画面)
要求:观察一幅月夜图,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
评论(0) 活动8【导入】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翻译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2.内容同上“写作拓展”的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德州跃华学校王小琳)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品文章之美 析文章之妙
22课《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听王君聊课(69):精致家常与满汉全席——漫谈余映潮老师和卢望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