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美人为什么不吃大米?

这个问题有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大部分欧美的文化发祥地是游牧文化,而中华民族是农耕文化,西方的主要烹饪方式是炙烤,而中国由于米饭这种独特的食材而发明了蒸的技术。

其实,中国人一开始选择的并非大米,而是小米,栗为正统。其主要的原因是投入产出比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华人喜欢群居,又不愿意挪地方,很容易过度耕种造成土地贫瘠,进而引发饥荒。黄河流域种小米,无需游耕,因此能让华人定居下来。

我们的先民不像欧洲、中亚那么幸福,密林猛兽,大量的牛羊可供使用。小米这种特殊的食材无法像肉一样烤熟,迫使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罐等蒸的技术,但由于蒸出来的谷物食用起来干涩,难以下咽,因此进一步发明了 羹。 羹起初的作用,是为了刺激唾液的分泌,起润滑、调味的功效,后来进一步演变成为菜。于是中餐有了饭菜分野的文化基础特性,饭是近乎无味,而菜是用来下饭的。前者为食,后者为味。食、味的异化,也是中餐重要的审美特点。

想要外国人喜欢米饭,得先让他们了解欣赏中国人的菜,否则有食无味。许多外国人较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鸭脖、鸡爪这种无肉有味的东西这么着迷,就是因为不理解饭菜分野,食味相异的审美逻辑。也正因为饭菜分野,中餐才会有筷子这一伟大的发明。在美食追寻的道路上,虽然经常闹饥荒,但华人很早就踏上了精细料理的赏味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甄真 中餐上菜程序
潮人“食的味道”—饭香菜鲜①
1半大米,1半小米,这样简单一做,不用菜就能吃1锅,比吃肉香
抹黑冬奥饭菜难吃却打包水果回宿舍跪拜?这下被自家队友实锤了
清朝有一道菜名叫“吵吵”,曾风靡大洋彼岸,它为何销声匿迹了
加拿大华人厨师:西式中餐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而非“洗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