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说法|在台湾 这些建筑捍卫着中国文化的基因

高雄茄萣的庙很多,全台湾以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庙宇的密度会这么高,恐怕是非常少见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老的聚落,至少在台湾算是一个比较老的聚落,它某些信仰容易积累。第二个原因是在于说,这个地方靠海,海上的风涛,它得面临特别多的危险,所以它特别需要一种信仰。

《论语·乡党篇》

入太庙,每事问。

子入太庙,然后孔子每事问,那论语里面的"太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庙",它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它虽然不是一回事,它显然是一定有关连,不然它不会呢,都用了"庙"这个字眼。我想太庙很简单,太庙大家知道,其实就是周天子他们王室的,等于是他们家的家庙。而我们今天台湾的这种庙宇,它其实它是一定程度,它跟祠堂有一个部分是相关,但是它又不完全一样。

就是说中国人的祭祀,他所有祭祀的对象,大致而言就是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祖先,那就是由祠堂来担任这一个任务。另外有两个部分,是祭祀的对象,一个是什么?是大自然,天地日月山川。另外一个部分是什么?是历史,是历史人物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或者对于我们当地有贡献的这些历史人物。

譬如说茄萣最多祭祀的庙,大家都知道祭祀的是妈祖。妈祖是宋代的时候,在海上所谓的护法神,那是一个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然后大家知道,漳州、泉州那个开漳圣王也好,保生大帝也好,他都是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对当地有贡献的人。所以某种情况而言,就是说,他是什么?他是我们个别的一个祖先、一个祠堂的另外一种扩大。就是说,祠堂是我们家族的历史,而庙里面他是一个什么?是一个更大的一个空间的历史。

现在的庙宇,跟我们的祠堂,或者是孔子所说的那太庙,它的共通点都是什么?它都是一种对历史的一种报恩。所以其实它这样一座庙宇,它跟周代的那个太庙,它在这个地方,你就会看到有一个连结在,只不过以前的太庙,它显然没有像现在台湾这种庙宇承担这么多的责任。

《论语·八佾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台湾现在这些庙宇,它其实更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一个生命的中心。它从世俗到神圣的,它全部都在这样一个庙宇里,它把他给承担下来了。很多东西,在我们今天的庙宇,其实都会看得到脉络。好像民间他们每次在讲说"信神"这件事情时,都很喜欢讲一句话,他说"也得信,也不能太信"。这个是什么?其实这个就是跟孔子的态度很接近,就是"祭神如神在"。

我常常在讲,祭神如神在,他到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那就是说,他在于"有跟无"之间的那一份体会,我觉得跟民间在信神,其实他是非常接近的。也就是说,他在面对所谓神明,这样一个态度,其实跟《论语》里面的态度非常接近。我们不能说他完全一样,但其实都是非常接近孔子。

孔子当时他们在祭祀,祭祀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供品、祭品,一直到现在,民间祭祀也是一样,民间的庙,最大的特色就是供品。孔子他们那时候的祭祀,跟我们现在祭祀,摆什么供品、祭品,怎么摆,其实思路都非常接近的。所以我们回到这样一个庙宇的时候,它是什么?它就是变成跟我们几十年来,甚至是几千年来,我们身后的整个历史,我们整个的文化基因,它在这个地方,它就有一个最直接的联系。

现在很多人在家里生活其实就很西化,可是来到庙宇,这里就完全是整个我们文化的东西,我们传统的东西,它就是在这里。然后里面的规矩也好,里面作为中国人的那一份敬畏心也好,对历史的感受也好,对于“天”,对于未知事物的那一份敬畏也好,我觉得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就会回到整个中国文化的最原点。

不管整个台湾社会,它外表上再怎么样的浮躁,再怎么样的西化,但是每一间庙宇里,都保存着我们每个人心里面的那个中国文化的基因,它就在这个地方保存着。然后庙宇变成是什么?它是整个中国文化,最根柢的一个堡垒,一个捍卫者。

主讲人简介: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学生。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5、孔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吗——长夜孤灯话《论语》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祭神如神在(3—12,讲于2021年5月20日)
中國宗祠
论语:祭神如神在(3-12)
日课 |《论语·八佾》12
【每日论语】八佾篇第十二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