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收开始了,都说手工割麦在消失,这位老人为啥还挥镰龙口夺食

5月27日,山西芮城中条山下,六官村的姚克杰正挥舞着镰刀割麦。近日,晋南小麦自南向北逐渐成熟,部分山坡旱地的麦子开始收割。每到夏收季节,因为天气阴晴不定,乡亲们为了赶在雨天之前将成熟的麦子收割入仓,故将夏收称为龙口夺食。摄影师在芮城六官村看到,往年都是人工收割的小块地,现在已经被机械收割完毕,地里只剩下低矮的秸秆茬,像姚克杰这种用镰刀割麦的劳动场景已很难见到。

姚克杰今年73岁,耳朵听力不好,在与他断断续续的交流中得知,他和妻子有一女一子,女儿出嫁,儿子外出打工,平时的家庭收入以花椒为主。“今天割的这块麦子只有一分地,是在花椒地里套种的,因为地里有花椒苗,收割机不愿意进来,怕压坏花椒,没办法只能手工割。”

据了解,六官村的土地以沟坡地为主,以往都是人工收割,从去年开始,一些小型履带式收割机开始出现,解决了机械难以进入农田的问题。加上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无法回村帮助收割,老年人为了抢天时,纷纷付费请收割机割麦。姚克杰说,机械收割不用再碾场,直接就出麦粒,省事省力,还不怕下雨。

“像我这样用手割就比较麻烦,不但要顶着烈日,后续要碾、要扬、要晒,没有三五天收不到家里,要是遇上下雨,成熟的麦子还可能发霉。”姚克杰边挥舞着镰刀边说,儿子在外面打工,手工割麦的一系列活都得他自己干。

图为姚克杰身后用镰刀割倒的麦子,这些麦子还需要他用车拉回家中。

姚克杰介绍,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打麦场,这两年逐渐少了,特别是今年,村里的打麦场几乎没人整理,到现在还长着荒草,个别用手割的麦子,也是拉回家后直接铺到村里的水泥路上,让来往的车辆或者用自家的三轮车碾压。

“用收割机的费用是一亩地50-60元,我这块地小,人家不愿进,我也正好省点钱,手工割也就半天的功夫就完了。”姚克杰说,现在粮食的价格不高,村里人种的麦子都不多,“不为了卖钱,都是种点自己吃。”

走进村里,一位大爷正在村口的水泥路上用木锨扬麦子。大爷说,自己大块地的用机器收完了,这一点是沟边上手工割的,上午碾好,下午趁着有风,赶紧扬一扬好装袋拉回家。“今年雨水好,一亩旱地能收600斤左右,算丰收了。”

据介绍,扬场曾是庄稼人的必备技能之一,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已不学了,会扬场的全部是老年人。“有风是主要的,但扬得好不好还是要靠技巧,高手扬出的麦子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尘土。”一位扬场的老人说,这几年用得少了,不会扬的人都开始用鼓风机了,加上有了小型收割机,扬场估计慢慢的就消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磨刀
『我醉乡土』第63期||静莲丨麦子熟了(回味儿时的农村记忆)
1982年,南阳农村收麦标准流程
老家的麦子熟了
王选 | 说起粮食
龙口夺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