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勇:你最应该避免的是成为别人的工具



春秋战国起,一直到清朝,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功臣都无法摆脱“敌国灭则谋臣亡”的命运。


看透皇帝专权体制,回归田园的陶渊明发出了感叹——“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与其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冒着牺牲自己尊严和自由的危险,陪着皇帝去瞎折腾,还不如回到田园,喝喝酒、种种地、采采菊花………


今晚,跟着费勇老师一起解读陶渊明的一首饮酒诗,学会一条重要的生活法则:我们都应该避免成为别人的工具。



01

 

陶渊明有一首诗,《饮酒》的第十七首,透露了他为什么那么坚决地不愿意再当官的深层原因。这首诗的原文: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译成现代汉语:

 

幽雅的兰花开放在庭院

隐隐的花香仿佛在等待着清风徐来

如果清风真的吹来

就能显现出兰花是多么不同于那些杂草

 

人生路上我们走着走着就会迷失

其它的路当然也能通达

但觉悟了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

鸟打尽了,良弓就被扔掉了。

 

 

02


前面四句讲兰花。兰花自有幽香,但没有清风的时候,人们并不觉得兰花和那些杂草野花有什么区别。


“脱然”是一种假定,就是说,兰花再香,没有清风,就不能显现于外,所以,好像对于清风有所期待。

 

但后面四句突然写走路,当然不是我们平常走路的走路,而是我们的人生道路,意思是在我们追求理想、事业的道路上,常常会走着走着就走丢了。



然后,像是告诫自己,也像是告诫别人,人生路,还是不要偏航,不要被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而是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千万不要忘了“鸟尽废良弓”的残酷规律。

 

鸟尽废良弓。出自范蠡的一个故事。范蠡和文种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范蠡就悄悄地带着家人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在齐国做起生意,成为一代巨贾。文种留在越国,继续做官。


范蠡写了一封信给文种,信里说:“兔子死了,猎狗就会被人烹食。鸟儿打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勾践脖子很长,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你还是尽快离开他吧。”

 

文种看完信后,就称病不再入朝,但已经晚了。越王去探望他的时候,给了他一把剑,对他说:“你教给我七种消灭别国的方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灭掉了,还剩下四种方法,你拿到吴王夫差那里去试一下吧。”文种只好自杀。

 

范蠡说的“狡兔死,走狗烹,”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韩非子的这句话写于春秋战国时候,但一直到清朝,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功臣都像中了魔咒一样,无法摆脱“敌国灭则谋臣亡”的命运。


比如,刘邦在建立汉朝的过程里,有七个重要的包括韩信、张良、萧何在内的七个功臣,在汉朝建立后的三五年内,除了张良以外,其他人全部被刘邦铲除。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叹。 


 

现代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中国的皇帝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其实,不需要经济学,即便从人之常情,也能够理解皇帝为什么总要杀功臣?


皇帝都不是靠学历,也不是靠选票当上的,而是靠造反,靠打仗,靠谋略,历尽千难万险杀出来的。所以,每一个皇帝当上皇帝后,最害怕的还是又有人造反。于是,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有可能造反,宁愿错杀一千,也不可漏掉一个。


另外,一起打江山的人,开始的时候往往像兄弟一样随和,皇帝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也是普通人,当上皇帝后,就不太愿意让那些知道他普通人一面的人还活着。

 

朱学勤谈到了另一种杀功臣的现象:“二十五史揭示了一条规律:危机往往是开国君主去世前杀死或者驱散功臣。其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这些功臣跟帝王的年龄相仿,资历相仿,而他们辅佐的太子年龄稚嫩。如果不将功臣打倒,这些太子们就不能站起来;


二是打江山的功臣有可能与帝王自己的治国理念相左,必须把开国元勋的治国理念压下去,才能保证自己的路线得到贯彻”。

 


03

 

前四句和后四句,连起来读,可以确定这首诗所感叹的,应该与陶渊明在刘裕手下做参军的经历有关。


刘裕后来当上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说,如果陶渊明一直在刘裕幕府里,他基本上也会成为开国大臣里的一员,但是,陶渊明主动退出了这样一个历史机会。为什么?从这首诗里,能读出一点端倪。

 


刘裕当上皇帝后,不仅杀了东晋的最后两位皇帝,还杀了帮他打天下的几位功臣。刘裕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又互相残杀。宋文帝杀了自己的兄弟当上皇帝后,不仅杀了曾经帮助过他兄弟的那些大臣,也少了帮助过他自己夺权的人。


著名诗人谢灵运就是在这场权斗里惹上杀身之祸。这些被杀的人,都是陶渊明熟悉的人,有些甚至还一起共过事,对于他的震动,一定巨大。

 

陶渊明一定领悟到了,他那个时代的官场体制,本质上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在鼓声停下来之前把花传到别人手里。但只要继续玩下去,每个人都会扔不掉手中的花。

 

智慧的人明白,只有彻底退出这个游戏,才会找到真正的安全。只要你还贪婪这朵花,最终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从历史大背景看,陶渊明的彻底隐退,在于他把官场的本质看透了。秦始皇以来到晚清,皇帝往往是草根,甚至是流氓,但帮助他打天下的又往往是贵族,或者读书人。比如刘邦、张良。


为什么贵族或读书人总当不了皇帝?好像还没有人研究过。陶渊明关心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读书人帮助了皇帝,最后却要被杀,即使不被杀,也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没有什么尊严。 


所以,兰花虽然需要清风才能显现她的价值,但清风只是把兰花看作工具。所以,陶渊明的潜台词是,算了吧,我还是在风吹不到的地方独自盛开,总好过被烹了吃掉。即使不被“吃掉”,也会失去自己,沦为走狗或工具。

 

 

04

 

既然在朝廷内走投无路,那么,就只有一条路,回到田园。


所以,陶渊明喝酒的时候,反复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对于这个皇帝专权的体制,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没有必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冒着牺牲自己尊严和自由的危险,陪着皇帝去瞎折腾,还不如回到田园,喝喝酒、种种地、采采菊花、看看月亮、听听河水………


 

 

05

 

陶渊明这首诗,只是表达他自己为什么不做官的深层原因,但启示了一条重要的生活法则:不要成为别人的工具。


我们活在世界上,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就算我们普通人,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也不可能只靠自己,我们总要和人发生各种关系,总要彼此帮助。


彼此帮助,很容易走偏为彼此利用。一旦彼此利用,往往两败俱。


好的关系,可以让关系里的彼此一起成长。坏的关系,可以让关系里的彼此共同消耗。

 

我们不应该把别人作为工具。但也不应该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就像孔夫子说的,君子坦坦荡荡,不去害人,但也不能够是一个糊涂的老好人,愚蠢到看不透别人设下的陷阱。



他的意思是,君子不害人,但也不能让人害自己。

 

不知不觉成为别人的工具,不知不觉陷进一个泥潭里,不知不觉地再也无法自拔,不知不觉地为自己写了一出悲剧。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而这种事情的开端,总是以幸运降临开始,突然有人特别欣赏你,突然有一个什么利益敲响了你的门…….



- End -




- 你可能感兴趣 -


费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该怎么走?

费勇:夜幕降临,和陶渊明一起浅酌低吟,忘掉了人间燥热



- 今日荐书 —


“热爱什么都不如热爱生活”

“喝再多的鸡汤,都不如喝陶渊明的那一杯酒”


在这个好像失去了方向的年代,不妨和陶渊明一起痛饮二十杯酒,看清人生的真相,找到我们生命的内在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历史上的诛杀功臣
古代不杀功臣的三位开国皇帝,你知道都有哪几位吗?
此人只用三年,就从一个种地农民变成皇帝,被诸葛亮评价远胜刘邦 2018-05-08 11:03
历史上不杀开国功臣的皇帝只有这3位,个个都是千古一帝
杀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光所有的开国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