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修一天搞定,90 靠的就是这份重点

盼望着

盼望着

寒假来了

回家的日子来了


然而,回家之前

期末考试也说来就来了




小伙伴们,你复习好了吗

是不是明天就考试啦

妈呀,这么多重点,你背完了吗?

根据小伙伴的友情提供

小编整理了一份思修期末考试重点

请笑纳~






话不多说,直接上重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重点:

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重点:

1.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重点:

1.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4.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重点:

1.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择业观是: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2)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创业观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简述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重点:

1.法律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有哪些?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重点:

1.什么是法治思维?如何理解?

(1)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重点:

1.什么是法律权利?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权利是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2)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还听说这道论述题考这个的可能性很大呢……

(这只是老师说的一个可能,大家还是要看看其他的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94年出生的小闫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放暑假在家时发现村外的树林里有鸟窝,和朋友架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后来又掏了4只。然而因为这16只鸟,小闫和他的朋友小王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2015122日《人民网》)

  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为自己卖出的16只小鸟进行赎罪。法院的判决在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刑罚未免过重,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虽然这16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给这几名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合情合理,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回答问题:

(1)此案体现的我国刑法的原则是什么?

(2)法院判决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我们应如何培养这种思维?

.答案要点:

(1)此案体现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2)法院判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维。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科学的法治思维方式。




思修简答和论述的重点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背完这些,思修期末考试就应该过了

小伙伴们加油咯

等你好消息







祝所有参加期末考试的孩子期末全过

<THE 大米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十个神秘小礼物第十个礼物(最重要的礼物):三个两个好东东系列(七)
初中道法 | 启示类题目解题技巧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六
法 治 、 伦 理 与 信 仰
【思修选择】法律篇内容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