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会关注你的“情绪”吗?


作者      

姚跃林     


作为社会成员,教师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异于他人。但由于教师的工作伴随孩子的成长,故应当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带到课堂上。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也是教育工作纪律要求。而当教师情绪一旦形成,势必影响工作。因此,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无疑是教职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面。


虽然教师应对个人情绪管理负责,但面对众多教职工,学校应当有一套预警、干预和修复机制,不可听任不管。我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对此深有体会。学校要对每一位师生员工负责,要积极帮助困难师生度过每一个难关。一个人有情绪有可能带来一群人有情绪,只有每一位师生生活幸福,才会有幸福校园。我认为,学校管理工作从明理、顺气、鼓劲入手,做到情理交融、刚柔相济、虚实并重,就能较好地帮助教职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设和谐校园。





1.

>明理是情理交融的基础<

在思想工作中,情理交融的管理方式,是将理性主义管理理论和非理性主义管理理论融为一体的综合方式。制度管理属于理性主义管理理论的范畴。理性主义管理,就是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它注重战略的制订、组织结构的形成、规章制度的建立、指标考核与定量计算等方法的使用。它认为,所有的管理行为来自规章制度,管理的权威集中于制度和规章。毫无疑问,理性主义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理论,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它有许多不足之处,它还不能运用到所有的管理空间,或者说它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非理性管理主义理论认为,现代管理应当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以制度化管理体系为基础,讲求规律与科学,同时重视人的个性、价值与精神,讲求人性与柔性。也就是说,在管理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做“人”的工作;学校又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知识分子的管理显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引进非理性主义管理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非理性主义管理应当建立在理性管理主义管理基础上。明理是情理交融的基础。明理是人的基本素养。理不明则情无寄托,是滥情,是牺牲原则。所以,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需要明理在先。立足点是知晓一个“理”,即为人之道、为师之道。人性化管理要建立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通常情况下,教师能够比较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章,矛盾或情绪往往产生在学校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上。因此,民主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消除情绪。让教职工充分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制订和学校管理中,就能从根子上消除不良情绪产生的萌芽。譬如,我校实行全员坐班制,就不是按照上级要求或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来的。在全体教职工大会和教代会上,学校仔细分析了校情和实行坐班制的必要性,最后由教工代表表决。因为事理清楚,教师们“革了自己的命”,几乎全票通过实行坐班制。教师们能够辩证地看待方便不方便、自由不自由,一事当前就不会出现不良情绪。理明了,情就有了发挥的可能——经校行政会提议、教代会表决通过,我校实施弹性坐班制,即不设中午考勤点,半天假和零星假不扣薪,缺勤不公示等。情理交融,在制度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做到心情舒畅。


我们认为,教育无非服务,教师要生活在学生中,对教育、对学生的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明白了这些道理,把握好了各种关系,每个人都会自觉做好自己,集体就更加和谐,个人的不良情绪就大大地减少了。学校有义务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人际交往,要切实规划好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2.

>顺气是刚柔相济的前提<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总有一些人会生成不良情绪。有了情绪就会生气,生了气就要找地方撒气。“顺气”,就是要将这股气自然轻松地排解掉。如果不排解掉这股气就有可能失去理智,而一旦失去理智,即便是刚性的制度也从根本上失去了作用。校长善于倾听、关注乃至示弱,就能达到顺气的目的。


校长无论多忙都不能拒绝任何一位教职工向其倾诉的要求。校长要学会倾听和沟通,不能感情用事,要懂得共情,要避免直接对教师说“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坚决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校长在掌握一般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外,要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一位教职工,或者在沟通前做好功课。


有一位年轻的同事,一段时间以来,事业、家庭都不太顺利,人际关系紧张,总觉得身边的同事要陷害他,觉得领导也是处处为难他,于是就变成了一位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刺头儿”,结果反而自己处处受伤。我找他谈心,他不否认校长很关心他,但认为其他人都想“害”他。后来,我根据他的宗教背景和成长经历,专门阅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以及相关的宗教书籍。在之后的交流中,我们基本不谈学校和工作,只谈这以外的事。他开始变得理性,懂得换位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分析他自身和身边的问题,他也就豁然开朗了。有一天,他到我办公室送来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他说,他从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觉得以前自己的语言很“暴力”,也开始有意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他建议我看看这本书,因为他发现身边有不少同事也存在“暴力问题”,希望能请个这方面的讲师给老师们开个讲座,帮助大家提升有效沟通的能力。至此,我突然悟到静待花开的美妙。另一位青年同事,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在读书期间患过精神类疾病,两年前还因为有轻度抑郁住过院。他有时一周内会在QQ上给我留言数千字,我也一直耐心回复,从不言“烦”。因为,我知道我的冷淡有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耐心地帮助青年教师度过人生关口,既有利于他们成长,也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这也不单是一两个人的事。处理好了一个人的情绪会平复一群人的心态。


若干年前的一个午后,一位老教师因同事间的关系问题要找我谈谈。她发短信问我是否有时间,我回复:“可以,一刻钟后。”因为时差关系,我正准备给在国外的儿子打电话确认一件事。谁知电话还没有拨通,这位老师就进了我的办公室。我放下电话,点了一下网络银行的汇款确认键,然后倾听她的倾诉。半个小时后,她愉快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但就在那一刻,我被人冒充我儿子骗去了数十万元。直到今天,这位教师也不知道她提前了几分钟给我带来了那么大的损失。我也从来没有怪过她,这确实也不是她的错,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麻痹大意所致。


心理学上有个霍桑效应,这个效应有一系列试验。其中有个谈话试验,专家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工人在谈话试验中将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不满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关注、关心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懂得共情,有原则地示弱,当事人想不通的处理暂时搁置一下等,都能够达到顺气的目的,最终能够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

>鼓劲是虚实并重的关键<

虚实并重是辩证法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管理不能没有实招,这个道理尽人皆知;但管理也不能没有“虚功”,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有些改革风云人物,作风强硬,工作见效快,但由于不注重“虚功”,后继乏力,最后树倒猢狲散,乃至众叛亲离。任何一个单位都要致力于软实力的提升。要通过文化来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采取虚实并重的方式帮助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实功虚做、虚功实做,久久为功,迟早见效。但不管是“实”还是“虚”,“鼓劲”是管理的关键。


教师不良情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日常工作的不顺心、工作成效低、专业成长遭遇瓶颈等。因此可以说,职业幸福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人生的幸福度。从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方式改革、管理制度创新、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改革和学生发展评价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更有效的“减压”系统等方面积极地为教师创设优良的工作环境,“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若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光有这些“实功”还不够,还要做好“虚功”。


校长必须时刻关注教师的付出和进步,要养成发自内心地欣赏同事的习惯,并及时以合适的方式予以肯定和鼓励。我以“关键时候有我”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应出现在一切该出现的地方,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我们学校很少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因此一般也很少在大会上表扬老师,但我经常在自己的博客里叙写“校园故事”,将我亲见的感人瞬间写成故事。我的“理想国”博客开了整整十年,写了650多篇180多万字的文章,全是基于校园的写作。学生、同事、家长和校园是我的写作背景和倾诉对象,内容一概是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人生修养的。每一篇都有生动的写作背景,每一篇都可以给我带来快乐的回忆。我很少在博客写作中加入自己的评价,只是客观叙述,但故事里有我的情感。“校园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与教师们沟通不够、不及时的缺陷,也是我以“虚功”给教师们鼓劲的一种很好途径。


不久前,我在一篇博客里写了下面两个故事:

马老师的故事是我讲得最多的。我往往也只讲一两个经典镜头。其中永恒的一幕是,每天早晨6点50分前,她总是站在所带班级的书柜前批改作业,总是那么专注。今天早晨,当我看到汗水湿透了她的后背,她依然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批改作业后,我也顾不得她的反对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背影!这是每天早晨6点50分之前在这个窗口一定可以见到的背影!马老师,数学老师,我的同事,年届五旬,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可谓功成名就。她不是班主任,也不看早自习,但每天都是早早来到教室,站在书柜边批改作业。学生进教室就交作业,交了她就改,有问题就面批。到8点上课之前,当天的作业就批改完了。她每学期都要听同行的课近百节;她领衔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她总是那么热情、高效……优秀从何而来,看到这个背影就有了答案。虽然已是深秋,但今天的最高气温超过30度,我一眼就看到了汗水湿透了她的后背。此情此景,我实在抑制不住……一个校长,如果不能为这个背影感动,他的学校是不会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为这个背影所感动,这个民族也是不会有希望的。”我发了两张昨天早晨和今天早晨“偷拍”的照片。办好一所学校,理念、理想、课程、模式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故事。


暑假期间,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同事赖老师的文章,就立即拍了照片发到教师QQ群里。赖老师给我留言说,他和同事林老师今年参加中考命题,题目命好后等待中考还有一周时间,这一周禁闭在那里无事可做但不能与外界联系。他利用这一周时间写了3篇文章,而林老师则在写学期总结、做省级课题准备。其他学校参与命题的老师大多在打牌消磨时日。有老师好奇地说,这厦大附中的老师怎么都不打牌?到9月份,赖老师的3篇文章都在杂志上发表了。这就是我常说的,附中老师过的是一种比较专业化的生活。高攀一点,有点类似于西南联大的教师生活。说到底,专业人员的专业追求终归是他个人的事,靠外部施压作用非常有限。


类似的故事在我们学校每天都在发生,我没有一天不为这些故事所感动,感动之余我就会记录下来发在自己的博客里。


我也比较关注在本校就读的教职工子女的表现。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我都要特别关注一下,只要有一个亮点,我都要当面夸夸同事和他们的孩子。如果我有一点好的建议,我也会与孩子们面谈。他们在任何一方面有一点进步,我总要当面竖起大拇指。看到同事的父母亲属或亲朋好友,我不仅恭敬有加,而且一定要夸一夸同事。如果同事生病住院,我一般都要具体过问;即使小到一个感冒,只要我知道,我一定要当面或通过留言问候。这种关注、关心是由衷的而非装出来的。在学校管理中,我一向奉行“力行垂范,共情共苦”的原则,所以,我是师生眼中的“自己人”。 


凡此种种,我称之为“虚功”。于学校工作而言,看似无关实则有关。校长的人情味儿、学校的温度于此“虚功”更见效果。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来鼓劲,进而做好专业引领和职业引导工作,是舒缓紧张的工作节奏、疏导不良情绪、实施柔性管理的有效办法。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从明理、顺气、鼓劲入手,做到情理交融、刚柔相济、虚实并重,就能为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提供支持和帮助。


文丨原刊载于《福建教育》总第109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管理心得:校长如果不会“玩儿老师”就会被老师给“玩儿死”
现代校长要强化“十种意识”
有感于老师给校长颁奖
一校之长是怎样变“平庸”的
实用贴:校长管理小贴士九则
校长致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