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一个真实的大观园原型(下)

  

       王巧林

 

 要: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它像该

书作者及贾府、都城的地点一样,备受红学界争议。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说法不一。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及其论述很难令人折服,或谓难以自圆其说。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自古以来,蕲州佛道兴盛闻名于世,素有“佛国”和“小蓬莱”之称。且有明以来,历代诗人吟诗都是将其比作蓬莱仙境、若耶溪、淇园或梁园。就是说,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作者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因此可以断定,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关键词:大观园; 荆藩苑囿;  松园; 大观楼; 河水西流

注:原载贵州《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45 原名《大观园原型探源》

 

 

至于“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之对联,更是与荆藩苑囿和顾家园林有关。非但荆王苑囿内河港池塘岸边多杨柳,而且,昔日顾家的松园内之更是以“烟柳”二字命名,堤上桃红柳绿,堤外即是莲花池。如顾景星《草堂漫兴》有诗句“曲堤宜柳复宜烟,更带桃花红可怜。”(《白茅堂集》卷之九)如此一个柳树绕堤和春桃夏荷所在,如何不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景象呢?

五是关于书中石桥三港兽面衔吐”的描述,这与荆府苑囿的蕲州城内的港桥也是相合的。

按:石桥三港,是作者描写大观园内景观特征词语之一。所谓港,在楚蕲方言里,念作gǎng,而不是念作hàng(航)或hong(轰)。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山涧溪水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凿的排水小河,亦称河港。沁芳溪便是属于这类河港。这是南方的叫法,而北方人似乎没有这样的称谓。作者意思是说大观园内河港上有石桥,石桥上均雕刻衔吐状的兽面图案。如今各种《红楼梦》版本关于此条的注解,多作“三孔石桥”或“桥下的涵洞”,其意亦通。而旧时荆藩苑囿区域,即荆府宫殿前汉白玉主牌坊入内有一莲花溪,溪上有三座汉白玉石拱桥,作为并行的三条官道,石拱桥上是否建有亭子不得而知,但是,同为雕工考究的汉白玉护栏,因荆王府宫殿建造在麒麟山半山上,故行人拾级而上才能到达荆王府宫殿。这也是《红楼梦》作者为何轻松地说出石桥三港之故。

还有,昔日荆府宫殿后为麒麟山,前有河港,河港岸边均种植有大量杨柳,每到春、夏之际,杨柳垂岸,青翠如屏。正如《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样: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

六是贾宝玉题“蓼汀花溆”,与旧时蕲州城岛江、湖之滨多沙洲、蓼草相合。书中描写众人自稻香村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而进,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清客说恰恰乎是“武陵源”,贾政嫌陈旧。众人笑拟秦人旧舍,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后作为蓼风轩。

按:武陵源的地点原本就是在楚地,典出楚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避难有关。而“秦人旧舍”则是更露骨地说到避难。能在《红楼梦》这部极具微言大义著作里写出避难典故的,他只能是像顾景星有过避难经历之人方能写出。而在清初著名文人中,很少有像顾景星经历避难、再避难的不幸故事。换言之,这两个拟题里含有顾景星本人铭心刻骨、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如顾景星《烛下留镇江钟恵中》有诗句:“今宵投辖亦何意,醉倒绳床即避秦。”〔6〕于是,有作者顾景星影子的贾宝玉,故有意说“‘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之语。

那么,贾宝玉为何将其题作“蓼汀花溆”呢?顾名思义,此题额必是与此地多蓼草、沙洲有关。蓼:即蓼草,有白蓼、红蓼、马蓼之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亦称“水蓼”,见于南方长江边生长最多的一种植物。而蕲州城岛沙洲、水边或水上到处都是蓼草、紫菱、芦苇之类植物。有明代著名文学家袁中道《蕲州道中并怀王大壑(蕲州人)》一诗为证:

两岸蓼花看不定,江尽依稀见蕲阳。流水石桥环古木,可是长髯王郎屋?〔7

按:蕲阳为蕲春、蕲州的别称。蕲州的水边,素多蓼草蓼花。尤其是红蓼,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红蓼与白苹,可是一对时髦的词汇,表示兴亡、秋思、哀愁,故物飘零等,但是,多为兴亡之感。如顾景星《秋思拟李贺》:“沾雨既下百潦清,蓼红滴泪玻璃明。”〔8〕他的同邑友人卢紘在《奉和(黄公)次韵》有诗句“过庭缘服训,咏蓼每闻哀。”那么,则不难知道作者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说出“莫若‘蓼汀花溆’”的一番用意了。书中所写的芦苇、菱角、杜若等,更是蕲州地区最寻常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非蕲州江滨、湖边所独有,但是,只因蕲州处处有此类植物,作者可以信手拈来。汀,即水边平沙洲。蓼汀一词,按照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的注解,当源于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而来,此诗是否与当时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传佛法的“水国”蕲州岛有关,今不得而知。因意境萧索,可见一斑。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溆,即浦,同为水边的意思。蕲州城岛江中素多沙洲,如鸿宿洲、三洲(在江南,蕲州旧时属地)。每至秋日,沙洲上和水边到处都是开着蓼花的红蓼,既惹人喜爱,而又令人愁绪满怀。顾景星《烈女墩》(元末寇乱,有蕲州张总管二女,义不受辱,投湖中。后人指二石墩曰:烈女墩”,亦曰“弹子山”)诗云:

姊妹相牵红蓼洼,不争闺阁赋怀沙。即令秋水强千尺,肯没波心两髻丫。〔9

  按:烈女墩在莲市湖中。顾景星将此二女投水自尽与红蓼、屈原赋《怀沙》联系在一起,悲叹的意思明确不过。如此义不受辱的烈女,这在《红楼梦》中可以找出多个。如金钏、尤三姐、尤二姐等,便是属于此等烈女和侠女。她们在乱世也要保持冰清玉洁的独立人格,宁愿以死也不能受到他人的侮辱。其实,顾景星本人也是这种性格。所谓怀沙,是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作为临终前的所作绝命词。这句诗思意是说,这姐妹俩不愿受辱,双双跳入长满红蓼的莲市湖中,宁愿像那怀抱沙石以自沉的屈原。实际上,诗人在讲述自己遭遇的不幸与感伤的同时,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如屈原一样,哪怕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作者抒发有志之士临终前的浩

叹与歌唱。这与《芙蓉女儿诔》借古喻今大肆发挥的笔法几相类同。而书中贾宝玉所题“蓼汀花溆”,同样隐含此等意思,只是含蓄浑厚而不容易被人们察觉而已。书中的蓼风轩同样是因此地蓼草蓼花多而得名。

七是书中清客拟题“兰风蕙露”,对联: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最终以宝玉题作蘅芷清芬为结,后被贾妃赐名“蘅芜苑(一作院)”。蘅芜苑因此地多杜蘅而得名,后为薛宝钗的住所。其对联宝玉题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按:“兰风蕙露”、“蘅芷清芬”,乃至对联,源于大观园内多蘅芜杜若、茝兰荼靡、紫芸青芷、藤萝薜荔之类植物而得名,这些植物楚、吴尤多,多出自《离骚》。屈原用于《离骚》里有对于故国之思,《红楼梦》亦然。而这些植物,除荼靡花外,余皆多属于蕲春之“蕲”具有香草本义的蕲芹同类的伞形科植物而来,如杜蘅、杜若、蘼芜、当归、芎、蕲茝、薜等。兰蕙,即兰草;茝兰,即蕲茝或蘼芜蘅,即杜蘅,名蘼芜,又名楚蘅,香草名。杜若,实际上也是属于蘼芜之类的香草,古代不少典籍将杜若注解为蘼芜或高良姜。《尔雅注疏·八·释草第十三》对于“蕲茝”解释道:蕲茝,蘼芜。”《本草纲目·草部三》:“蘼芜,一作靡芜,其茎叶糜弱而繁芜,故以名之。”明代著名学者蕲州人周祈《名义考》则说:“蕲,为蘼芜,即芎藭之苗”这就是说,蘼芜和川芎为一种植物,只是取其苗、根而称谓有别而已。顾景星《无题》:“弱髻罢梳乡俗改,蘼芜欲采故人非。江阳姊妹今犹在?一面菱花泪染衣。”(《白茅堂集》卷十五)又如《武昌舟中》:“楚江杜蘅绿,吾意在沧州。”〔10

从此诗句可以看出杜蘅与隐士有关。而且,像曹雪芹之“芹”一样,同与“蕲”字有关。又如茝兰、青芷。芷,即白芷,亦香草。如茝兰,《本草纲目》白芷【释名】李时珍引曰:“许慎《说文》云:晋谓之■,齐谓之茝,楚谓之蓠,又谓之药。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茝为咏,而本草有芳香、泽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本经》解释说:“蕲茝:白蕲,当归。”指的是当归。《本草纲目·草部三》则阐释说:“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茞、江离之名。《尔雅》说:“,白蕲,音百。”《本草纲目》引许慎《说文》云:“生山者名,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李时珍还说:“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即便是豆蔻之苗也是类似蕲芹、蘼芜之类的香草植物。尤其是这类芳香植物,多见于楚地,以蕲春、蕲州地区为盛。陶弘景说:“骚人借以为譬”。薜,也指薜荔,在古代文字里,“薜”通“薛”,如称隐士著衣为薜服薛衣,称隐士居所为薜户或薛户。如唐沈佺期《入少密溪》:“自言避喧不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明唐顺之《赠江阴陈君》:“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景星好友、蕲州梅川(今武穴)张仁熙有诗句:“佳人白羽停宫扇,游子春衫漫薛衣”。(《藕湾集》)这样一些极端关合楚蕲地区的一些植物名,尤其是与隐士有关的蘅芜苑,可以想见作者的一番用意了。这也是作者为何将有他本人隐士风范影子的薛宝钗居所题名“蘅芷清芬”,最终改名“蘅芜苑”,以及将她的别号取作“蘅芜君”的原因。

至于“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一联,豆蔻,也即蕲茝(或蘼芜、高良姜)类香草植物。荼靡,即荼靡花,因其果实可以酿酒,故也写作酴醾,别名为悬钩子蔷薇,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在蕲州地区漫山遍野都是,楚蕲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美称为“野玫瑰”。清明时开花,花单生,大型,大多为白色、单瓣,花蕊为黄色,有香味,入秋后果实变红,可生食,也可酿酒。正因为荼靡花色香俱美,其枝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优良的观赏花木。多产于我国秦岭以南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蕲地的荼糜花随处可见,多为白色黄蕊,艳如山茶。如今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可是非常有名的花木。陆游有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可见,古人对荼靡花评价是很高的。古代诗人吟咏荼靡的诗作不少,而清初时的文人,则鲜有吟咏荼糜花的。如顾景星《荼靡带露》诗云:“解带微闻沉水香,素娥齐卸百霓裳。锦焉日炙成何事?不及卿家露先妆。”(《白茅堂集》卷六)同为蕲州人的卢紘《荼靡》诗云:“万朵团团白,都来架上铺。闺中人若见,妒杀粉骷颅。”(《四照堂诗集》七卷,第10页)可见,书中多次说到荼靡花,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在蕲州随处可见,自然可以信手拈来。

八是大观园中的藕香榭和紫菱洲,与荆王苑囿及顾家居住地的环境相同。书中描述藕香榭是一座“四面有窗”的建筑。藕香榭有一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书中说到藕香榭不远处“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与顾家附近有老桂也是相同的。同时,对紫菱洲描述为:(宝玉)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萧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按:藕香榭盖在莲花池中,四面开窗,左右有曲廊,后面竹桥暗接。前面已经讲过,旧时蕲州城岛湖中、池塘多有莲藕。而且,荆府苑囿麒麟山上还有一座四见亭,即四面开窗的建筑。四见亭大约建于南宋,元末被毁,明时重建,亭边还建有麒麟阁,均是当时极为有名的建筑景观。明正德、嘉靖间,与荆王有至交之谊的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曾经旅居蕲州有日,写过《蕲州四见亭》和《蕲州麒麟阁》等诗,其中《蕲州四见亭》诗云:

长松落荫满苍台,四面轩窗向水开。何恨晚凉消不得,隔湖纷看待人来。〔11

四见亭旁有一棵古松,亭亭如伞盖,旧传常有仙鹤栖息于上。大约唐伯虎是秋日登的四见亭,白天,烈日高照,长松落荫铺满苍台,四面轩窗洞开,放眼四望城岛,周围被绿水所环绕;入夜,江风吹来,倍感凉意。可见,唐伯虎笔下的“四面轩窗向水开”的建筑,乃史湘云所居“四面有窗”的藕香榭灵感的来源。

紫菱洲,为一处临水建筑,位于大观园西南部的蓼溆一带,与潇湘馆相距不远。其所处的位置在缀锦楼。贾迎春奉元春之命进大观园后,即居于此处的缀锦楼。第三十七回开海棠诗社起别号时,宝钗说“他(迎春)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邢岫烟在大观园时也住于此。书中描述:贾赦将迎春许嫁了孙绍祖,并将她接出大观园去。宝玉发惆怅,天天到迎春住过的紫菱洲一带俳徊,只见“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按:紫菱洲得名于此处的水边多菱角。顾家居雨湖水边上,素多莲藕、紫菱、鸡头和芦荻等水生植物。而作者的笔下,将此处景观写得悲凉不胜,何也?这同样应该与张献忠屠城有关。当年,顾景星从江南昆山避难回到蕲州,到处是蓬艾萧萧,断垣残壁。如《颓垣百舌篇》(本草伯劳)有诗句:“荒城林木尽,百舌鸣颓垣。”“念昔繁华未凋槭,歌管东郊复南陌。”“门上白鸟啄大屋,宫中红艳吐迷楼。大屋迷楼今不见,倾台废井缠蔓延。山鬼悲吟绣岭宫,词人追赋灵光殿。”“剑外谁招蜀帝魂,江头更唱蕲州鬼(即九头鸟,一名鬼车鸟)!”〔12〕尤其是“似有追忆故人之态”之句,俨然是顾景星南渡归蕲后,有感屠城死去的亲友所发出追忆、哀悼之态。就是说,此处景观乃作者慨叹屠城后的萧条景象。可见,鲁迅说贾府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五,从书中对于大观园水源发脉与走势的描述,这与荆王府苑囿水源发脉与水系走势完全相合。即便是书中所言官道一事,也与荆王府苑囿内的官道相合。《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道: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沁芳泉)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沁芳闸),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

按:大观园水源来自大主山“东北山坳”,或说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可知其水系从东北角引外河的水进入沁芳泉沁芳闸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从东北角流向西南角的外河,是大观园水系流向主要特征,而蕲州的地理特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除麒麟山南麓诸多泉眼外,昔日城内人于荆藩苑囿范围引水种田,多将东北角的“外河”雨湖之水引入城内河港灌溉农田,这与“沁芳闸”之水来源相似,而大观园的水系从东北角流向西南角后流至外河,与荆藩苑囿蕲州城的水从东北流至西南最终流向长江完全一致。换言之,荆藩苑囿内的水源流向,完全吻合大观园的水源流向。如果说,大观园内的建筑,非荆藩苑囿所独有,尤其是与旧时扬州、苏州等地的园林有诸多共性的话,那么,大观园水向西流至外河这种奇特现象,则应该是作者对于荆藩苑囿水系走向的特指。这一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全国极为罕见,而往往被红学家所忽视。自古以来,蕲州境内的内河、内湖之水,毫无例外的都是从东向西而流,最终汇入外河长江。除昔日蕲州辖内的的巴水(河)、浠水(河)向西流外,今蕲春境内蕲河(旧称蕲水)、赤龙(东)湖、雨湖如此,蕲州城内之水同样如此!如今可从谷歌地图可以搜索看到蕲河水往西流的现象。这种河水西流或谓倒流的现象,恐怕也是古今罕有的一道奇观!多少人一辈子没有见过河水西流,偌大的泰山,也仅仅只有一条汶水西流。因此,书中描述大观园的水系排向西南,最终排向西面的外河,与荆府苑囿所在地蕲州城的水系西流,最终排向外河长江的现象是完全相同。

又,书中第十六回描述的“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第十八回贾妃省亲之日,“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按:书中还说到“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实则等于说此地附近有一条官道。而昔日蕲州城从西面江边西门瓮城入内,便有一条通往荆王府的官道,为进出荆王府的主要通道。荆王府主牌坊门楼下旧时立有一块巨型汉白玉石碑,上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该碑直至文革时期才被推到。即便是贾元春省亲时,贾府上下人等来到西街门下接驾的场景,也与昔日西街门城下瓮城之内作为大明皇家荆藩国禁区,一般用于迎接朝廷钦差、王公大臣或内宫太监等尊贵宾客的场景,也是完全相同。因为,瓮城外即是长江,自古以来接驾都是面北,而贾府接驾则是面西。何也?当然与蕲州城这一特定地理环境有关。就是说,贾妃省亲时贾府上下人等于西街门下接驾的故事,应该源于荆王府于蕲州城诸西门瓮城内迎接贵宾的故事。

第六,之所以说《红楼梦》一书为顾景星所撰,以及大观园出自其大手笔,更重要的一大原因,是因为顾家有建造园林的优良传统。甚至可以说,这在偌大的中国堪称是独一无二的。

按:发脉于我国江南地区顾姓的一支——武陵顾氏,有建造私家园林的辉煌历史,这在偌大的中国极为罕见。远者如晋代大名鼎鼎的顾辟疆,在苏州建造我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之一的“辟疆园”,历代名家题咏的极多,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如顾景星《汇白僻园席上步宋荔裳韵八首》有诗句:“自矜疏鑿趣,肯羡辟疆园。”〔17〕中者有元末名动天下的江南名宿,即顾景星的先祖顾阿瑛建造的“玉山佳处”园林建筑群,景观高达三十六处,乃当时顶尖文化名人唱和之所,同样是赫赫有名的私家园林。迩者有武陵蕲阳顾氏于蕲州城东门外雨湖边上全胜坊所建造的“松园”,在当时的荆楚大地,乃至全国,也是极为著名的一座私家园林。昔日的松园,占地十余亩,濒临雨湖莲花池,此园因两棵盘根错节的古松而得名,为顾景星先祖迟松居士顾敦携子问、阙所建。园内奇花异卉,树木楠竹,峰石松堤,轩馆亭台,烟柳堤,流觞水,源活池,一应俱全,为顾景星少时偕父亲读书之处,后毁于张献忠屠蕲城。顾家这座被毁的园林,曾经是明代颇具名气的私家园林,而且,同样是顶尖文人唱和之所。从顾景星所撰《月仙台记》一文中,可以窥见这座园林昔日的辉煌。文曰:

古人功业文章著于时,修身以名后世者。其丘墓第宅,游览经止之处,后之人或为之碑偈,构■歌诗咏叹。虽穷山僻壤,屡废数兴,岂独予若孙守之而已哉?!嘉、万间,中原无事,士大夫争工文章,而理学尤甚。先曾王父兄弟比之河南“二程”,封参议公徜徉山水,所居全胜坊第,在城东濠之东半里许,有小阜,曰松园,以古松名。有峰曰拳石,水曰流觞,池曰源活,亩曰三槐,堤曰烟柳,台曰月先,轩曰惜阴,堂曰人寿。封参议公谢世,桂岩公不忍经营,听榛圮弗葺,惟台藏封参政公冠屡。桂岩公年八十,登辄涕泗,最后自剪爪发瘗之予大人。及景星儿时,皆诵读其上。崇祯末,寇焚城倾矣。大人自吴归,躬刈莽,土而崇焉。时四郊荒芜,未有屋,宇旷,焉得江湖城郭之观?谋为台,更名月仙,不忍死……址至今存,是数子者功业文章,著当时,名后世,故其为台。历千百年父老犹能识之。月仙台数十武(按:半步为武),有井,桂岩公藏药石、丹砂,人已窃取尽。拳石峰垒高三丈,今只一百踞竹木中,大人于石南结草庐,仅四布席石橱,铅椠。东北草亭,纵横二十笏,日与景星呼诸孙听其诵读,悠然有遁世之乐焉。于戏陵谷迁矣。不朽者,存见斯文者,曷志斯地。顺治十二年冬十月。18

按:顾家先前的这座松园,轩馆楼台林立,为封参议公顾敦携其子顾问、顾阙经手所建,它与荆藩苑囿一起,并为昔日蕲州乃至全国顶尖文人唱和之所。蕲州本土的如荆端王、富顺王、樊山王、冯天驭、郝守正、李时珍等,蕲州外埠的如唐顺之、王世贞、吴国伦、宗臣、海瑞、王畿、钱宽、罗洪先、罗汝芳等一大批顶尖文人,都是这座园林的常客。尤其是《明史》所言当时的天下文士“东不走太仓,则西走兴国”的江南吴国伦,于蕲州一住便是数月,他与顾家祖孙三代数十人均有交往,并与他们顾氏家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惜的是,顾家的这座辉煌的园林与荆藩苑囿同毁于张献忠屠蕲城。其中拳石峰、流觞水、源活池、三槐亩、烟柳堤、月先(仙)台、惜阴轩、人寿堂等建筑景观,这与《红楼梦》中的所描写的大观园景观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当年他们一家人从昆山归蕲州后,顾景星与父亲一道在先前松园的废墟上,重新建造了一座“窥园”,取汉朝大儒董仲舒“目不窥园”之典。尤其是这座被顾景星与其父亲易名的月仙台,同为他们父子晚年率诸儿孙诵读及中秋拜月、赏月之所,也是当年他们顾家几代人的观星之台。《红楼梦》中屡屡说到“月台”一名,例如,贾母率贾府诸人中秋佳节赏月、拜月,就在大观园内一座月台之上。不难知道,贾府的月台,应该是作者以他们顾家“月仙台”为原型的。

第七,《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谈到大观园的建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甲戌本)。此山子野者,当是顾景星隐喻其本人。

按:《红楼梦鉴赏辞典》中对于“山子野”注解道:“姓野,‘山子’是指他的行业和专长,即擅长于垒石堆土,设计假山。大观园的筹划起造由他负责”云云。一个虚构的名字何以当真?殊不知,“山子野”应当作“处士”或“隐士”解。既然说是由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手筹划、设计,自然这位山子野,是指明末遗老顾景星这样的隐士式人物了,而能获得这样的称呼,不是一般文人所能相匹的。程甲本或许看出这个名字似乎带有民族主义色彩,故反其意而用之,擅自妄改作“胡老名公,号山子野”,易“明”为“胡”,即将“胡”隐满清,显然有违作者原意。可见,这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当为明末遗老顾景星刻意自指。如《草间田父啖蛇触感十首》之三有六字诗句“老僧梵放如是,子野清歌奈何!”(《白茅堂集》卷十一)《红楼梦》这部巨著,为一代东方大隐顾景星晚年所作,这当然可以称得上是“老明公”的了。否则,大观园的谋划、设计,何来一个老明公山子野呢?之所以将这位大观园的谋画者,锁定是与该书作者顾景星同一人,并非凭空而论,而是有根据的。

《红楼梦》一书还未完成,顾景星的不少莫逆至交,看到书中大观园描写得如此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如此气势恢宏,井然有序,令他们萌生出建造私家园林之意。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建造园林时,均邀请顾景星担任顾问,甚至帮助他们进行策划、设计等。例如,顾景星撰《红楼梦》之际,大约撰了前数十回,康熙帝的堂舅父佟国器,便于南京长干里建造了一座花园别墅“僻园”,于康熙七年(1668年)秋竣工。是年秋。僻园的主人佟国器特邀景星再次南下金陵,与他们的另一老友宋荦等,将僻园作为唱和之地,并结集刻板。为此,顾景星还撰写过一篇《僻园唱和集序》。此外,康熙庚申(1680年),前湖北布政使的南京人徐子星,在武昌黄鹤楼下建造了一座隐居别墅“东山小隐”,乃顾景星题名。其弟子张石虹撰有《东山小隐赋》,景星则撰有《东山小隐记》一文。作者在这两篇文章里,详细地介绍了这两座园林的建造经过和诸多亭台楼阁景观。这两座建成于康熙年间的著名园林,可以说,都是在《红楼梦》一书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这是因为,僻园和东山小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东山小隐,完全是在《红楼梦》一书杀青之后建造的,也即作者大约在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红楼梦》一书完成之后。毫无例外的是这两座园林,还同是当时名流钜公吟咏唱和之所。

不难想象,他们在建造过程中,当邀请顾景星参与策划、设计,在所难免。而且,顾景星在《僻园唱和集序》中有“王将军东山之觞,飞骑玉山之社”之句,这应该是再现书中贾宝玉与诸艳大观园结社吟诗时,所效仿王羲之及其先祖顾阿瑛当年的那种儒雅风流吧?同时,顾景星在该文里,同样还说到顾虎头的“一丘一壑”一典,这与书中描述建造大观园时引用此典故是如此雷同。尤其是自称为“山林老宾客”,难道不是书中筹划大观园的“山子野”么?况且,“老明公号山子野”,分明是明遗民顾景星借此对大明王朝的怀念。

由此可知,无论是从大观园的整体布局走向、面积大小,还是对于亭台楼阁、坊桥闸井俱全的人间仙境景观的描写,都契合以大明王朝皇家园林荆藩苑囿为主体的建筑群,包括顾家的园林等,即便是大观园的水流走向,也与蕲州城水系吻合。尤其是麒麟山上那座大观寺,别称大观楼,更是作者在书中题名大观楼、大观园灵感的直接来源。可见,大观园乃荆藩苑囿与顾家松园的一个集合体。说具体点,就是顾景星以荆藩苑囿为主的建筑群作为主体雏形,再参考他们顾家园林而写成的。当然,在大观园整体建筑布局以及景观的具体描写上,也不排除会有某些虚构的细节成分在内,因为文学作品并不是完全照搬生活。由此可知,大观园出自顾景星的大手笔应该是毫无悬念了。从而更进一步地证明了顾景星为《红楼梦》作者无疑矣。(全文完)

 

注释:

1681012〕〔1617〕〔918《四库全书》集部第二〇五册:《白茅堂集》卷十六,第791页;卷十一,第714页;卷之十八,第30页;卷之九,第679页;卷之八,第661662页;卷之六,第634页;卷十四,第758 集部第二六册《白茅堂集》卷十七,第11页;卷三十七.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2〕〔3〕〔13〕〔14〕明嘉靖《蕲州志卷之九诗文》第89页;第91页;卷之三《古迹》,第28页;卷之九《古迹诗文》,第84.蕲春县地方志办公室重刊天一阁藏本影印本,2009

4〕〔7〕〔11〕周勤《中国蕲春诗综》第258页,录自《康斋集》;第265页,引自《珂雪斋集》;第250页,录自《唐伯虎集》.湖北省青年旅游研究会出版发行,鄂蕲准印字19905号,蕲春县印刷厂印制,1990

515康熙《蕲州志》卷之十一《艺文志》第239页;卷之十一《艺文志》,第240.蕲春县地方志办公室重刊影印本,2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大观园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呢?
从《红楼梦》写大观园看曹雪芹的园林艺术思想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品读时刻 | 蒋勋细说红楼梦 第十八回 (下)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北京大观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