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与小泽征尔数十年的情谊始于《二泉映月》 | 人物

当年凭借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让小泽征尔泪流满面,深深折服;曾被卡拉扬称赞“每一个乐句都是用心灵演奏的”,并被邀请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1980年登上坦格伍德音乐节,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访外国的音乐家;在电影《末代皇帝》中,用二胡琴音为尊龙饰演的末代皇帝溥仪写下了一笔令人难以忘怀的注脚……这些都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姜建华的传奇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姜建华带着“只有两根弦的中国小提琴”走上了世界舞台。

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

“二胡能唱出我的心声”

姜建华出生在上海一个大家庭。在她儿时记忆中,二胡是玩具一样的存在。两个哥哥和表哥、表弟们都在学二胡、拉二胡;热爱音乐的父亲收藏了很多唱片,各个名家的演奏录音伴随着姜建华的童年。“一听声音,我就能认出这是谁的演奏。”不知不觉间,姜建华在脑海里刻下对二胡的记忆。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女孩子拉二胡,父母也不支持小女儿学琴。“我实在是太喜欢二胡了。小时候也好强,觉得家里男孩子能拉,为什么我不能?”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姜建华在一旁默默地看,趁哥哥们上学,拿他们的琴偷偷地练。不会音阶,看不懂谱的姜建华竟记住了很多乐曲和演奏方法。一次学校组织演出,她毛遂自荐,“我二胡拉得很好,可以让我上台演奏吗?”7岁的姜建华第一次登台,演奏了《赛马》。她上台并不紧张,只是太希望演奏,一激动拍子起快了,拉到最后速度飞一般,险些没拉下去。

在上海音乐学院教书的舅舅发现了她的天赋,劝说她的父母,“既然孩子喜欢,你们就让她学吧。”姜建华10岁开始跟随舅舅学习二胡。“我没有觉得练琴辛苦,从小二胡就陪伴着我,二胡的声音对我来说太熟悉了。”能学琴,姜建华开心得不得了,每天早上起来先练琴再上学,中午回家继续练。“如果不练琴,我会很难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二胡。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唱歌,但是嗓子不好,二胡能'唱’出我的心声。”姜建华进入上海浦东区少年宫民乐队拉独奏,有了很多演出机会。

1973年底的一天,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到上海市少年宫选拔人才。姜建华拉了一首《北京有个金太阳》,两个星期后,她收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通知书。第二年的3月20日,姜建华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5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带领姜建华迈入音乐专业的门槛,为她打开一扇通往世界音乐殿堂的大门。1976年经文化部选拔,姜建华担任二胡独奏演奏员与上海交响乐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香港等地巡回演出。出国前8个月集训,每天排练8个小时,还要学习西方礼仪,了解西方文化。这期间,姜建华有机会与交响乐队排练。她开始懂得怎么与乐队合作,怎么看指挥。由于演出任务重,姜建华常常排练到半夜,熬得眼睛红红的,也因此得了个“小白兔”的绰号。

让小泽征尔“肝肠寸断”

姜建华与小泽征尔(右

1978年6月,小泽征尔为了指挥中央乐团来到北京。音乐会结束之后,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白色上衣,白色长裤,微卷长发,一条长长项链垂在胸前。这个造型在上世纪70年代很少看到。”在门口迎接的姜建华看见小泽征尔大吃一惊。

小泽征尔来到教室,五名学生从教室的前门走进来,先后为他演奏琵琶、小提琴、黑管、钢琴、二胡。姜建华的二胡是最后一个节目,她准备了《二泉映月》《樱花》两支曲子。《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为了理解作品,她做了很多功课,了解阿炳的生平,聆听阿炳的录音。演奏前,姜建华仿佛回到了阿炳的时代,“我就是阿炳。他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姜建华没有笑容,没有紧张,走进教室低头演奏,沉浸在阿炳的世界。

演奏过半,姜建华隐约听到耳边有人哭泣,哭声越来越大。她微微抬头,惊讶地发现小泽征尔感动得泪流满面。一曲结束,姜建华正要继续演奏特别准备的《樱花》时,小泽征尔一步上前激动地拥抱她,“没有想到两根弦能够奏出人生的喜怒哀乐,你拉的《二泉映月》让我肝肠寸断。这么深沉的音乐,感动了我,感动了大家,一定也感动了你自己。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的演奏,我根本不敢指挥乐队演出这首作品。”小泽征尔后来回忆道,“不能说《二泉映月》是首伤感、悲凉的曲子,但是我却泪流满面。它有着积极的精神,这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外露的,是一种无形之中,全人类共同的情感。”

这个消息很快在中央音乐学院传开了,学习西洋乐器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二胡也太厉害了,把大师都听哭了。”中午,姜建华到食堂打饭,接到学校通知:吃完饭赶紧来,小泽还要听你演奏一遍,这次日本电视台要录像。姜建华哪里还顾得上吃饭,立马回到琴房准备乐器。赶到教室时,小泽征尔正坐在那里等她,摄像机已经架好,灯光已经打亮。这次,小泽征尔坐在钢琴旁边,距离演奏的位置很近,他要仔细看看二胡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乐器。这段录像最后被制作成纪录片,小泽征尔感动的画面也传遍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头条《小泽先生感动的泪》。

小泽征尔与《二泉映月》纪录片片段

东渡日本传播二胡21载

1980年,在小泽征尔的努力下,姜建华和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扬琴演奏家黄河及指挥家韩中杰登上了坦格伍德音乐节。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在西方世界登台的中国艺术家。其中,姜建华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以独奏家的身份演出了《翻身歌》《江河水》。

“第一次与世界一流的乐队合作,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二胡,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排练时,没学过总谱、语言不通的姜建华非常紧张。“你怎么拉,我都能跟着你。”小泽征尔鼓励姜建华。“大师就是大师,他像神一样懂我。”姜建华被小泽征尔的音乐深深感动,跟随他的手势,自然而然地领悟了音乐的呼吸、平衡……“姜建华确实是个天才,但最重要的是,她的二胡演奏发自内心,有着自己的思想,这太了不起了。我至今仍然觉得二胡演奏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小泽征尔希望姜建华到日本,把二胡介绍给日本观众,更有机会宣传到全世界。

1986年,姜建华(右)和小泽征尔(中)排练三得利音乐厅开幕式音乐会

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二胡,也成为姜建华的梦想。1986年,已是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的姜建华来到日本,开启了长达21年的旅日生涯。10月12日,抵达日本的第三天,姜建华便登台日本三得利音乐厅开幕式音乐会。音乐会上,由小泽征尔指挥,姜建华与新日本交响乐团共演日本作曲家安生庆为其量身打造的二胡协奏曲《风影》。

1989年4月,姜建华获邀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演出

1989年4月,受柏林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卡拉扬邀请,姜建华参加柏林爱乐乐团定期音乐会,由小泽征尔指挥,再次演奏了这部作品。“《风影》是对二胡新的攀登,是新的开拓。”排练时,姜建华的演奏得到乐手们的热烈掌声。“乐队能够认可这件乐器,认可中国音乐,认可姜建华,就行了。”此后,小泽征尔与姜建华演出了多首古典作品。姜建华每次登台,小泽征尔都会向观众介绍她,介绍二胡:“这原本是小提琴演奏的部分,现在用两根弦的二胡来替代演奏。”

小泽征尔是二胡在古典音乐领域发展的开拓者,而二胡在流行领域受到大众欢迎则源于坂本龙一。姜建华初到东京之后不久,在纽约接到《末代皇帝》配音任务的坂本龙一也刚刚回到东京。作曲家希望在配乐中加入大量中国元素,还寻找身在东京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录音,其中就有姜建华。坂本龙一先写了管弦乐团的部分,然后在录音室里,一边写民乐部分一边录音。最终,《末代皇帝》的配乐赢得了1988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大奖。“

The Last Emperor 坂本龙一 - The Last Empero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坂本龙一对待艺术一丝不苟,每次录音,都会把乐器、设备提前准备好。日本艺术家对艺术的严谨是从'时间’开始的。”姜建华提前五分钟到录音室,发觉自己已经迟到了。从那以后,她每次工作都至少提前十分钟到。之后,姜建华又多次受邀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配乐,如1995年NHK电视剧《大地之子》、2001年电影《大河的一滴》。

1988年,姜建华被聘请为权威音乐事务所KAJIMOTO的惟一长期签约独奏演奏家。此后,她又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了多场演奏会,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先后与NHK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东京都交响乐团、京都交响乐团、大阪交响乐团等共演;并多次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公演,粉丝遍布各个年龄层。演出之余,姜建华致力于二胡教学事业。1987年,她受聘为高崎艺术大学二胡特任教授,并首次设立了二胡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二胡学员。现在,日本约有4万人学习二胡。姜建华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老师,在日本教授二胡。“用二胡宣传了中国文化,让很多人喜欢它。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幸福。”姜建华说。

“我把你带出中国,现在把你还回来”

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时任院长王次炤邀请姜建华回中央音乐学院演出。“这个人,你们有的人可能非常了解,有的年轻学生可能并不知道。”演出前,王次炤上台授予姜建华客座教授,讲述了她与小泽征尔的故事,然后说,“我们要邀请她回来担任教授!”

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姜建华内心涌出一股暖流,“我12岁来到这里学习、生活,老师像呵护孩子一样培养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就是我的家。我太久没有回来了。”姜建华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回来,回来吧!”她和身为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的丈夫决定立即回国。他们痛快地订了集装箱,卖掉日本的别墅,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北京。当她把回国的事情告诉小泽征尔时,小泽高兴极了,“你应该回中国。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你带出中国,现在把你还回来。”2008年,刚刚落成的国家大剧院邀请小泽征尔执棒北京新年音乐会。他亲自参与音乐会的策划,邀请姜建华在音乐会上,与他指挥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十里墩山歌》。

姜建华在2008年北京新年音乐会中演奏《十里墩山歌》

如今,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姜建华希望把自己的艺术感悟传递给下一代。她的教学注重实践,传授实用的舞台经验。教学之外,姜建华多次在国内舞台亮相。“要将二胡音乐推广到全世界,既要保持民族音乐的底蕴,也要打开思维和眼界,去演绎别人耳熟能详的作品。用中国乐器去讲述世界故事,让人们在二胡这件千年乐器中,得以窥见世界文化。”除了与管弦乐团合作上演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以外,姜建华还与多支室内乐组合合作,以这种世界乐坛上极为罕见的组合形式,改编、演绎了多首世界名曲和影视经典。比如,2004年她与斯卡拉弦乐团合作,演绎了二胡与古乐团版本的《今夜无人入睡》《大地之子》;2019年,她在东京“狂热之日”音乐节上,与南非的Canticum Novum古乐团合作演绎了一系列巴洛克作品。

7月17日,姜建华将在国家大剧院,与弦乐四重奏及钢琴家李大威一道,为观众呈现一场二胡和西方古典室内乐跨界音乐会,创新演绎多首中国传统名曲,以及《卡门幻想曲》《查尔达什》《绿树成荫》《今夜无人入睡》等西方经典作品,以二胡音乐和更多中西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贯穿,将二胡、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共冶一炉。

台下的姜建华,卸去了文化使者的厚重使命,也收拢了演奏家的耀眼光芒。她还保留着三十多年前的习惯,提前十分钟到达采访地点。60岁的她一席日式风的碎花连衣裙,精致漂亮,亲切爱笑,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她总说是运气使然:“我真的是一个幸运儿,幸运地成长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大家族,幸运地被选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幸运地遇到了小泽征尔。二胡是非常了不起的乐器,它拥有强大的音乐表现力。虽然高超的演奏技巧会吸引观众,但是,演奏二胡不是炫技,最终的追求还是音乐内在的深度。”回国之后,姜建华希望把自己的幸运和对二胡的感悟传递下去,让更多致力于二胡演奏的学子续写“两根弦中国小提琴”的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姜建华简介和演奏作品欣赏:太湖船、阳关三叠
尊前沉醉客 争似不曾听——旅日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整弦辟路五十载(文/高舒)
“连卡拉扬都被你感动!”输入标题
小泽征尔下跪倾听的《二泉映月》-- 二胡演奏:姜建华
小泽征尔:高山流水 中国知音
纪录片:小泽征尔与姜建华《二泉映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