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功太极拳之用意不用力
  本期前言:       
        恩师所著的《太极可道》中自始至终都强调着“意”的重要性。分阶段讲太极拳如何“用意不用力”,平日教拳时也常说“一举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门”、“手上一点儿力不能有”,等等。恩师晚年创拳道学说,将意识与实践、运动与知觉、行与知、技与道,统一于拳学之中。恩师对“意”的论述特别深奥,他曾说过:“'道’字,'首’是意识(性),'之’是行,即是走道之意。因而道的含义是:真正的意识(性)在行走。
        大家习练时应尽量多看恩师的著作、视频,尽力去揣摩其中含义,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正如高新生师兄谈到“用意不用力”一文时说过:任何人讲出来的老师的太极理论都不能完整、全面、真实诠释老师要表达的意图。所有的理解、感悟仅仅是其个人的认知,都有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之嫌。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认知、感知不同,各有各的理解。所以要想正脉传承李和生内功老六路太极拳,最好是多看老师的著作和视频资料,有机会多参加师门培训班的培训,并多向师母、大师姐请教为好。

        关于恩师拳理拳法的介绍到本期先告一段落,我们在培训班还要具体与大家研读分享。欢迎大家把平日练拳感悟写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高新生师兄解读太极拳之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无论是行功、走架、推手,每一举动都必须用意念来指挥,以意去求其精微巧妙,切不可用力。然而什么是意?怎样用意?为什么要用意不用力?“力”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做为习练者一定要弄明白。所谓“意”,是指习练者的思维器官(大脑:神经…)对太极拳法理论原则及其具体的行功实践要求进行思悟后,所产生的认识结果在思想意识中的反映而形成的意识要求。习练者有了这种意识要求后,在行功实践时则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要求去求达感性的认识,使自身的运动按照太极拳的理法要求进行。习练者在这种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思维和想象等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统称为“用意”。

       所谓“用意不用力”之力指的是没有这种意识参与的运动结果。太极拳之所以提出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就是要通过人的意识的正确活动,将先天自然之能的习惯转变为精微巧妙的内劲。只要习练者弄清原理,明白规矩,循于原则,一举一动善于用意,不断地研究揣摩,就能不断地提高意识对隨意机能的支配能力,由“用力”渐至“用意”。久练之后,自然能达到意到、气到、形到,所谓“意、气、拳”三者合一。熟能生巧,日久功深,那时周身节节处处皆能听从自己的意识指挥,渐至达到说有即有、说无即无,随心所欲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祝大彤自然太极拳内功练习感受--学练“自然太极拳”对放松的初步认识祝大彤太极拳网
谈太极拳的“意”与“松”---曲梁
感悟太极真功
有感“入门引路须口授”
[转载]太极秘要/练拳要练桩_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