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就是做温暖人心的事儿——要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教育就是做温暖人心的事儿 

作者|王湘蓉 孙传爱


教育就是做温暖人心的事儿 


        一室晤谈,一案之间,语笑嫣然,宛若春天。

  

        眼前的王欢让人很难想象她已过天命之年。在她朗净的笑声中,我们的访谈如闲话家常,她语气温和,我们静心倾听。“做教育是一种福分,生命会备受滋养。”“做教育就是要让人觉得有心暖、心软的地方。”……


        她把教育的故事娓娓道来,带着一份热情与真诚,温暖了冬天的京城一隅,就像我们遇见的是36年前那个正青春的王欢。


        王欢: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从教30余年,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名校校长。现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东城区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一届“名校长工作室”研究员、北京市第三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东城区王欢小学语文工作室主持人、东城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永远的新校长

 

        正青春的王欢什么样?

   

        大概就现在这个样子了。有干劲、有热情,对教育有满满的情怀与梦想。

  

        跟很多选择当老师的人一样,王欢是从小就喜欢当教师的。这么多年了,她还依然记得自己在小学当“小老师”帮教师批改作业的场景。当自己的笔迹缓缓流淌到同学的作业本上,她心里就满溢出一种温暖的情愫,那种自豪感、价值感一下子就在她的心里扎了根,打开了她生命里的一扇门。

  

        “我要当老师,要当小学老师!”小小的她发出了关乎一生的豪言壮语。等到选报师范,“小教”的别名便坐实了,她一直被家人调侃到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今天不一样,小学教师的标签就是“孩子王”,不受待见。但她才不管这些呢,就是喜欢啊!只要进到校园,心里总会充溢满满的热情。

  

        她每天和着清晨的鸟语,早早赶到学校,研究教材,编写教案;为了上好一节课,几遍、几十遍地备课,晚上八九点还在学校里磨课;躺床上了,她脑瓜里的“舞台剧”也开始上演: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以及可能出现的教学场景,一遍遍推敲;有次,为了能给学生准确描述课文里有关满地落叶的细节,她特意找一块草甸踩来踩去,寻找感觉。外人看到,都说她是有点痴、有点傻了,她却觉得无比快乐而上瘾。



        这种执着哪来的?她也纳闷。从教的36年间,也不是没遇到过困难挫折,但王欢就是对教育有个执念,“一遇到困难就觉得这正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那时候,她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孩子优秀可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就是我发挥价值的时候。”岁月经年,等当了校长,她的想法有了2.0版,“工作都顺利了,要你王欢干吗?真行就顶上去,把问题解决”。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困难也怕。现在史家教育集团有史家小学、七条小学、史家实验学校、遂安伯小学等六个校址,大大小小的事务千百件,形形色色的问题万万千,她都能调控有度。同事们说王欢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能力,再大再难的问题,遇到她也只能“矮一截”。其实哪有什么神奇能力,不过是对教育本原的坚守,对人性真善美的持恒。

  

        “如何与人相处,经验零;如何管理财务,经验零。”说起第一次当校长,她会尴尬地笑,笑自己的笨拙,但在笑容里我们也能捕捉到一丝豪气、奋进的影子。

  

        2003年,非典肆虐,王欢作为新任校长,空降北京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当时学校正在装修加固,工期短任务重;三百多个寄宿生无法住宿,家长跑到学校,情绪激动……多年坐在书斋搞教学研究的王欢哪见过这阵仗,硬着头皮跟家长软磨硬泡,最终获得了家长谅解。

  

        为了完成装修顺利开学,她一星期没回家,白天监督工程进展,晚上就蜷缩在学校储藏室将就一下。等到开学前一天,照镜子才惊觉“王欢不认识王欢”了,于是匆忙找学校老师借了套衣服,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王欢凭着这股劲头,加上团队的鼎力支持,让分司厅小学迈上了新台阶,也练就了自己对一校之长的深刻理解。之后,王欢又历任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校长、史家胡同小学校长……

   

        2013年,王欢所著的《永远的新校长》,被收录到北京教育丛书中。她解释说这个“新”既是说自己刚到史家小学不久,也是说教育无止境,总会面临新问题,遇到新情况。但其实这个“新”,在我们看来也有心态年轻的意思——永远活力四射,永远不忘初心,永远热爱教育。



        影响儿童灵魂的生长

   

        对于校长这个角色,王欢最初是有所抗拒的。“觉得当教师就该进课堂教书育人,做校长属于不务正业。”但教研室的一段工作经历,让王欢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教育结构的丰富性,她对校长一职不再那么排斥了。“其实无论干教师还是校长,最终目标都是育人。以前会以为业务过硬就可以了,把教材当作自己和学生的全世界;等站到校长的视角上,我开始跳脱教材的束缚,琢磨怎样为学生搭台铺路,怎样影响儿童灵魂的生长。”

   

        她的人生准则逐渐浓缩为四个字“温文稳问”。“温”是一种状态与态度,要温和有温度;“文”是要做品行端正的文化人,有文化修养;“稳”是要学会传承,不能为自己的成绩随意推翻原有的学校文化;“问”就是要经常问别人、问自己——问别人是求知,问自己是求智;做事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有不合适的要先放一放,合适的再去深入实践。

   

        以这样的态度思考问题,她对教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教育是理性的设计和感性的实践。

   

        理性的设计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教育关乎学生、家庭、社会之未来,教育者当切磋琢磨,当有长远的设计。王欢没把教育局限在校园里,而是放到更宏大的时空背景里,追寻教育之魂: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那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怎么树?德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一次次追问中,王欢明确了“德”的三个内涵。首先是爱祖国的文明之德。家国情怀是根是魂,是一种集体基因,更是一个人的起点与归宿。史家集团无论哪个校区都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亲情、民族情。其次,是要有立身之德。立身之德是尊重,是同理心,是共情力。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成长历程与状态,要真心真意地去尊重欣赏他人。最后,要具备行事之德。一个人要实现人生幸福,还应具备行事之德,要对自己真诚,敢于担当。王欢觉得自己的成长就得益于行事之德,“愿意把他人和事放心里”。

   

        鼎立三德的内涵是什么呢?王欢认为,“实际是社会、他人和自己三个层次,与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相一致。如果一所学校能引导孩子处理好自己和社会、自己和他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一定光明,学校的发展一定成功。”

   

        理性的设计是教育的理念,而感性的实践则让理念落地。王欢所说的感性实践,不止是说教育者对教育要有感情,要热爱儿童——当教师“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摸孩子的心灵”时,其效果是“儿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而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每次看到教师蹲下身子和孩子呢喃絮语,王欢都觉得这些教师如同天使般美丽善良,都会想到《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那句话,“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她还关注到了孩子的感情世界。“对孩子而言,教育感性实践就是要有料有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教育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学校就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所在,成长也会迸发出蓬勃的力量。

   

        这些感性的实践体现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向,即还原孩子的主体地位,关照孩子的个体感受、个体幸福。这就要求“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价值基础: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是教育的基本标准,是教育的底线;快乐是教育给予学生激情、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体验与力量;成长是教育的目的,而学校课程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的生命在自主发展中成长,在教育唤醒中完善。

   

        教育要从“身心智趣”四个方面不断具化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内在需求。“身”是身体条件,“心”是心理基础,“智”是理性支撑,“趣”是感性依托。这四个方面在课程建构中缺一不可,它们互相联系、整体建构,互相作用、整体发展,共同生发出孩子生命成长中的健康快乐。

 


        寻找教师发展的第三条路径

   

        无论是理性的设计还是感性的实践,王欢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教育是一项集体事业,要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在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和四小”)从事教学是这样,在分司厅、府学、史家从事管理也是这样。她经常自我醒惕:“我王欢有什么呢?都是大家托举的结果。”

   

        她现在还记得,在和四小任老师时,时任校长孙笑秋告诉她的一句话:“名校是由名师带动的,没有名师,我们就创造名师。”他希望王欢成为名师,成为一面旗帜,带动校内外的一批人抱团前进。当王欢有去教研室的机会时,孙笑秋非常大度地送她到新的岗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欢任校长后对教师的态度,她深刻认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最强动力,并从来不觉得哪个教师是史家的,是分司厅的,或者府学的。“孔子说:人遗弓,人得之。名师到哪里都是我们教育之才,都是我们教育之福。”王欢在培育教师时会倾尽全力,全心全意把教师捧起来,从来不怕他们飞出校园,反而是期待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有人说,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群可以成为领袖教师的“沉睡的巨人”,那么,王欢就是唤醒他们的“闹钟”。她把教师的发展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寻找着教师发展的第三条路——“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模式。

   

        借助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他们聚集资源,转变一元管理的方式为多元共治,在史家教育集团着力建设一个以理念共识、机制协同、资源整合为行动基点,使运行模式从外部推动型转变为内在驱动型,让全体教师由被动应变者成为主动谋变者的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这种平行式、分布式、参与式的学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构建改革的“动力群”、激活发展的“群动力”,在“聚”与“变”的密切交互中推动集团一体化建设、均衡化发展。

   

        学校不仅成立了干部教师的专业精修学堂和职业成长基地——史家学院,还通过“史家讲坛”、国博人文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北师大脱产培训等深度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针对规模提升、流动提速、需求提高的师资发展要求,学校在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中重视培育领袖教师群,赋予教师专业自主,重构教师权力关系,使全体教师在互相追随、互为领袖的学术生态中得到融合发展。领袖教师群是一个基于却超越专业自我的优秀教师集合,每一个集群因子都具备依次递进的技术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和文化胜任力。同时,领袖教师群来自群众的身份属性,确保其自身及追随者的育人行为不再由从上到下的行政化来驱动,而是由令人敬慕的学术力来领导。

   

        一种“动力群”多样、“群动力”丰富的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正在史家教育中全面生发。这种治理结构,在集团建设层面激活了每一个校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学科的内在动力;在教师发展层面开辟了职务擢升、职称晋级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即依托学术启导、专业话语、文化引领的自我实现之路;在学生成长层面确立了由更为贴近学生的一线教师而不是行政领导来决定和供给更加适合的教育的理想方式。



        教育是生命力的唤醒

   

        “工作顺了吧?”调入史家胡同小学半年,有朋友这样问。“早顺了。”王欢脸上浮现出柔和的笑容,“来史家第一天,我就归顺了。”

   

        第一天到史家,是学校精神领袖卓立校长的离校报告会。那一天,她看到许许多多的老师在台下哭得不能自已,跑出了会议室,而她也很“没出息”地跟身边的老师借用了纸巾。最初做校长时,王欢觉得要刚猛、要树威,很多人说她刀子嘴豆腐心,但那天,她深深感受到教育可以很温暖很柔软。从那一刻起,她便实现了精神上的归顺——“教育是让人感动的事,要做豆腐嘴豆腐心的人,把教育的感动与柔软散播出去,用生命影响生命”。

  

        她继承并丰富了史家小学“种子计划”的内涵,关注“史家基因”的养成。

   

        从史家走出的学生,可以是坚韧的小草、参天的大树、绚烂的花朵,而在长成这斑斓世界的最初,他们都是饱含生命力的种子。这种生命力就是共同的“史家基因”。王欢觉得“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种子,尽可能让种子饱满,充满生命的能量与活力,尽可能激发孩子的内动力,从生命的最初阶段生发出成长的能量,沉淀为生命的基调,伴其一生,惠其一生。”

   

        立足于“种子计划”,史家提出了无边界课程的概念,希望“给成长无限可能”。

   

        提到成长,王欢特别强调了“成”和“长”的不同——成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以要正向干预;长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所以不能拔苗助长。她经常跟团队里的人说:“教育是百分之七十的等待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唤醒。”教育者要还原孩子成长的空间,让教育回归孩子的现实生活,使孩子在“长”的过程中达到“成”的目标。这就要求:不能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而要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王欢深情地说:“种子播撒课程中间,未来就在我们身边。”

   

        一次,王欢去国外参加活动,偶有闲暇,便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在那里,一对老夫妻吸引了她的目光。他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就是依偎着静静凝视眼前的一幅作品。他们的眼里有柔和的光芒弥漫,脸上有幸福的神情荡漾。这一画面,深深打动了王欢。

   

        她一下就联想到了史家集团现在正在做的一项跨时空校本课程,有人说叫国博课程,但王欢觉得太表象了,她更愿意称其为“文脉”。这一课程以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为载体,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探究文物的由来、文化的演变,乃至于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延伸出无限的时空想象与文化意象。教育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学生有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生命自然而然就舒展了,学生尝试着进行探究性学习,感悟文化的魅力,体验人生的幸福。

   

        当人们身处史家巧妙丰富的课程活动中,这种未来的即视感会愈发强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这样告诫教育者。而在史家,人们的感受是“这里的史家传媒藏着李安、诺兰,这里的商业挑战赛中有马云、乔布斯,这里的造梦空间孕育着钱学森、霍金……”

 


        让每所学校成为自己最鲜明的样子

  

        2011年,王欢开始“一长执两校”,兼任史家小学深度联盟校七条小学的校长。七条小学是一所胡同里的小学,生源以外来务工子弟为主。“学校与学校的差异固然有硬件、资源、政策上的,但最重要的是师生的精气神。”

  

        经过研究,她和团队决定以学校早操为切入点,提出了“小操场也能养出精气神”。他们从史家本部调派老师,从立正稍息喊口号开始,一点点指导孩子们练习,早操由此成为七条展示精气神的窗口。半年后,学校组织了一次队列展示活动,还是同样的学生,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很多老师眼圈红了,他们从来不知道原来七条的学生这么要强,这么优秀。老师唤醒学生生命力的同时,学生又用自己的生命张力感动和唤醒了老师,老师们自问:“怎么能辜负这么鲜活的生命?”

   

        2015年3月,史家教育集团在北京市东城区成立。在与七条小学多年成功深度联盟的基础上,按照东城区学区制改革部署,集团新增深度联盟校——史家小学分校、西总布小学,新增九年一贯制学校——史家实验学校,新增优质资源带学校——遂安伯小学,形成一校多址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无论是一体校还是史家本部,都在集团化过程中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一体校的特色更鲜明了,史家的发展更多元了。

   

        这种变化,王欢坦承自己乐见,却并未预见。最初知道要以史家小学为龙头校办教育集团,她认为这是“政治任务”,是在新时代要采取的教育形态。她是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既然任务下来了,那就要承担起来。

   

        故而,在集团化的第一阶段,还是一个物理反应的过程,大家聚在了一起。但集团化,不可能不发生理念的碰撞、智慧的绽放。此时,王欢和她的团队发现,教育集团化不仅仅是教育做大的契机,更是教育做强的机遇,是教育品牌提升、教育资源优化的平台。她强烈感觉到,集团化让学校发展置身于教育大时代的浪潮中。

   

        史家教育集团开始从集团走向集成,走向同声同气的生命共同体。在集团化的过程中,她也秉持同样的观点,尊重学校传统、尊重文化传承。她不止一次地强调:集团化不是消灭分校文化走向史家模式,而是要各自做强做大自己的文化,成为自己最鲜明的样子。

   

        作为七条小学的校长,王欢有事没事都喜欢到学校“闲逛”。这天正好赶上3月5日学雷锋日,她自然而然想到了七条小学的特色项目之一“红领巾义务打气队”,它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王欢走到打气点,老远就看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都架好了,等着捕捉小队员们打气的飒爽英姿,但尴尬的是一上午都没遇到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最后还是学校的一位老师把自己的自行车推来,才算完成这一年一次的形象展示。看到这一幕,王欢心里有些伤感,她从八九十年代那满怀激情的岁月中走过,对雷锋精神无限向往。但在新时代,雷锋精神却在自己眼皮底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她反问自己,义务打气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经过研究,王欢和团队有了答案。他们认为精神是可以万古常新的特殊存在,遭遇尴尬的不是雷锋精神而是对精神的解读。“再小的坚持也是力量”这一教育品质被他们挖掘出来——每天哪怕没有一个人打气,也要坚持到岗,做七条、也做社会精神文明的守望者。

  

        费孝通先生有句话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支持做强一体校固有文化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能实现集团文化上的美美与共乃至大同。她和团队商量后,决定从七条小学的环境建设、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真正办好胡同里的小学,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优质学校。于是,校园里有了七巧小街,有了一门一户的教室格局。学生从胡同里来在胡同里学,七条小学真正做出了特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前段时间,王欢带着一个博士实习生参加一体校史家实验学校的家长论坛。回来路上,这名博士实习生欲言又止:“王校,我说一个感受,您可别不高兴。”王欢一听心里挺忐忑:是不是活动做得不好啊?结果,对方说:“我觉得史家实验学校老师的积极性一点不输本部。”

   

        这哪里会不高兴呢?王欢心里乐开了花。集团成立之初,很多人担心史家的资源被分散,但现在来看,这种担心已经没有必要了。史家用自己最好的人、最好的资源托举着集团一体校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集团一体校又对史家小学进行反哺,史家教育集团形成了正螺旋的良好发展态势。

   


        要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教育是春风化雨,这是文学的表述。在王欢的语言体系里,教育是让人心暖、心软的叙事。“你走进校园里,看到团结一心的团队,倾情奉献的老师,如花绽放的笑脸,你的心不自觉地就暖了、软了。”每每体会到这种暖与软,她都特别庆幸,觉得自己能从事小学教育是一种福分。

   

        这两年史家教育集团蓬勃发展,史家本部和一体校互相支持、互相成就,校与校之间的联动越来越频繁,人员、活动、课程交糅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凝聚为一个大家庭。没有人在意自己是不是干多了,是不是拿少了,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们都是史家人”。

   

        谈起这些,王欢特别感恩,感恩这些人温暖了自己的人生。她全心全意托举教师,因为她永远记得别人对自己的支持。她记得领导对自己的包容,面对自己的不懂事,给予了太多空间,以及私下里的谆谆劝诫。她更忘不了,任府学小学校长期间,在体制改革的艰难过程中,老教师们站出来,联名写了一封“拒绝弹性坐班,给年轻教师起带头作用,全员上班,全员到岗”的公开信,无条件予以支持……

   

        她全心全意热爱儿童,因为自己的生命正被他们的纯真所滋养。她看到孩子们为了帮助别人,自发地启动暖冬红围巾项目,用稚嫩的童声喊着“用爱去编织,让世界更温暖”的口号。小男孩小女孩齐上阵,奉献自己的“真心针意”。她记得自己不过是本着教育的目的把孩子要扔掉的面包接过来吃掉,但孩子却牢牢记着“这是校长对我的好”,在毕业时送上温暖有力的拥抱……

   

        赵慧铭(化名)是一个患有上学恐惧症的小男孩,到六年级时症状加重,不敢上学,一到校门口就呕吐,提到学校焦虑不安。家长、老师束手无策,孩子父母甚至有了让孩子放弃上学的念头。王欢了解情况后,说:“没有一个孩子不适合学校,学校教育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她亲自登门,和孩子手拉着手谈心,用和蔼的笑容、温暖的话语,润泽着孩子的心灵。一上午下来,孩子竟然同意跟她一起去上学。俩人手拉着手奔向学校,20多分钟的路程,王欢小跑着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同时尽可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免他半路改变主意。最后,王欢目送着男孩走进教室,并不住地点头、微笑,鼓励他;班主任老师也趁热打铁做了许多工作,组织全班同学给他制作爱心卡并汇集成册。在师爱和友情的感召下,孩子克服了上学恐惧。后来,男孩的家长专门找到王欢,就为了说一句谢谢:“谢谢您!您挽救了孩子,也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

   

        问她为什么不放弃这样的孩子,她笑着说:“我这人有点偏执,总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总相信教育会越来越好。”这种相信让教育有了温暖的底色,有了动人的本质。

   

        王欢曾问一个小女孩,最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什么奖励。“希望看到老师的笑脸。”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哦,她想,原来只要一个笑容,就可以融化冰雪,带来一个春天。

   

        那么,我们教育人有什么理由吝啬一个笑脸?!        



        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对未来充满希望。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具有高超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记录幸福的教育故事。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学校发生安全事故,伤及孩子。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平静。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太多的教育前辈,尤其钦佩史家90高龄的特级教师

 

        张效梅老师和73岁高龄仍在岗的卓立校长。

 

        他们对教育无限忠诚,全身心投入,

 

        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攒下一大群挚友。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简单处理人际关系,出口伤人。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二十世纪90年代初,随父母、孩子去锦州走神路前往笔架山。回来时,神路被海水淹没,一家人乘船登陆,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品尝的无污染的十元一兜的甜鲜虾蟹,至今难忘。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欺骗。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手机。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自然醒。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衣服“瘦了”。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地评估的?

 

         大气。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教育工作呀!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个子不够。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跟工作伙伴较劲!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我认识的人中有吗?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包容大度,深刻努力。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词语是什么?

 

        太好了。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和,感恩。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让朋友伤心。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高度信任,彼此尊重。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儿子。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寿终正寝。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与家人,与好友相聚。

 

        26.如果你可以做改变你家庭的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退休。

 

        27.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当班主任,给学生上课,判作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四中校长、史家小学校长如何看待中小学生“减负”
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国家的未来在于现在的课堂
北京校长教师轮岗开始:史家校长兼任革新里小学校长
名人名家谈教育(辑录)
七旬长者卓立先生 助推临港基础教育
【校本研修】家校携手,开启零起点,筑基好未来——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在线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