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3年成立的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993年成立的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广州地化所,于1993年建立,其前身为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别名
广州地化所
历史沿革
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分设出来在贵阳成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987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与1978年建立的原“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科技力量共同组成,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两块牌子运行。
1993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独立建所,暂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名称运行。
1994年,经中央编制委批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正门
1999年,广州地化所进入中国科学院定位试点序列,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一期。根据科研力量的优势积累、国家需求的变化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学科方向逐渐调整为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边缘海地质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动力学,科技创新目标主要集中在海陆岩石圈演化与矿产资源和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领域。
2002年初,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南方海洋科学创新基地的战略部署,与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1961年成立,时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1978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异地整合,仍沿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名,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系列,科技创新目标进一步凝练为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两个主要领域,同时开拓了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主要是地球深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深海地球化学)探索性领域。
科研条件
设备资源
· 设施设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777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6676万元,拥有国际先进、中国领先的完备的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测试分析仪器,其中包括地质和环境样品物质成分与物质性质分析、地质年代学测定、矿物结构与形貌观测、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等四大系统。
2002年至2006年,对全所的基础设施、有机矿物和同位素实验大楼、流动人员公寓和长沙中心供电系统等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面积约4.2万平方米;兴建了15000平方米科研综合大楼。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图书馆以数字资源为主,通过集团采购的形式,订有全文数据库6个(ACS Journals、Elsevier_SD、Nature、Science、WileyOxford University Press),通过中图公司订购数据库1个(AGU),单点开通数据库2个(RSC、Annual Reviews);借助院图、国家平台开通Springlink、Taylor & Francs、Geoscience、CNKI、ISI等全文数据库、文摘库近100个,涵盖外文期刊6000多种,中国之外的博硕士论文33万多篇,外文会议录2.9万多卷,外文图书、工具书3.8万多册,中文期刊近10000万种,中文博硕士论文151万多篇。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图书总藏量共计12017种13047册,其中外文图书2599种2730册;期刊552种12845册(合订本);学位论文1280种2388册。
人员编制
院士风采
截至2013年底,广州地化所共有在职职工311人,其中科技人员198人、科技支撑人员7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8人;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6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傅家谟彭平安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谢先德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1
彭平安
1996
2
宋之光
2000
3
陈繁荣
2001
4
陈鸣
2002
5
徐义刚
2003
6
曾永平
2003
7
孙卫东
2004
8
应光国
200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1
彭平安
1994
2
陈鸣
1998
3
徐义刚
1999
4
赵建新
2000
5
许继峰
2004
6
陈衍景
2004
7
孙卫东
2005
8
麦碧娴
2005
展开表格
科研部门
截至2009年7月,广州地化所共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广州质谱中心、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联合建立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联合实验室”、与兰卡斯特大学环境中心和城市环境所联合组建的“国际环境研究与创新中心”、2007年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建有“地学与资源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共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2个专业二级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点,并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9个):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环境科学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海洋地质,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
二级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点(2个):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5个):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地质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514人,在站博士后48人。
张凯(导师:曾永平)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唐功建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导师王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陶奇和郭英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何宏平、曾永平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张玉修的博士论文入选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5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导师张开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02年至2009年7月,该所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0项,其中国家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单位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第一完成单位5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生物有效性研究”获得2003年广东省科学了技术一等奖,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傅家谟院士由于在有机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首届“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6年至2008年,全所共发表学术论文1467篇,其中SCI收录的国际刊物论文439篇、SCI收录的中国刊物论文120篇、中国核心刊物及统计源刊物论文908篇,出版专著22种。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有地学核心刊物《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近代地球化学,特别是其主要分支学科,如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矿床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第四纪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及岩矿测试等方面的创造性、综合性科研成果和研究简报、书刊简介、会议简讯、最新地质科技信息研究动态和问题讨论等,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皇家化学学会系统列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期刊。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该刊由中国已故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国达先生于1977年创办(创刊名为《成矿研究》,1979年改为现刊名),1984年起公开发行,1989年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刊以构造地质学和成矿学为其学术特色,系中国唯一一份重点刊载构造地质学学术论文的科技期刊。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成矿学、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和石油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该刊相对固定的栏目主要是:构造地质学研究、构造地质与成矿学研究、岩石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研究。
该刊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75、1.92、1.677和1.906,前3年分列中国地学科技期刊第10位、第6位和第8位(暂缺2009年排位数据)。该刊平均引文数、基金项目论文比率在广东省科技期刊中分列第2位和16位,期刊影响因子与该学科平均影响因子之比为1.838,位列广东省科技期刊第7位。
该刊已连续3次入选2000年版、2004年版和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经成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地球科学类的重要期刊之一。除国内的全部重点数据库与检索系统之外,该刊还先后入选美国《EI》、《CA》、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国际检索系统。1998年、2000年分别荣获湖南省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所徽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徽
外形:以各角略为钝化的正六边形为基本形状,表现科研单位严谨、求实的特点;六边形结构寓意矿物晶体苯环,代表该所矿物和有机地球化学,颜色上使用天蓝色与院徽颜色一脉相承,代表中科院下属机构,同时蓝色也代表天空、海洋和宇宙,寓意该所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圆形:所徽中部为一绿色的圆形,加上金黄色的经纬线,代表地球形象,表达该所的地学特征,以绿色表达该所的基本使命是通过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为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的地球,大面积使用蓝色和绿色,强调蓝天、大海和绿地。
字母:在绿色地球的周围镶以未封闭金色圆环,形成字母G的形状,在构图上增加了稳定感和向心感,字母G的收笔变化成锤子的形状,形成传统地质学象征符号。字母G具有多重含义,即重复地学(Geo-)主题,也表示广州(Guangzhou)、金子(Gold)、团队(Group)和宝石(Gem)等,其寓意是全所团结协作、积极创造,该所像一颗金色明珠在中科院大家庭中熠熠生辉。
文字:以中科院前院长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字为中文所名(“广州”两字为摹仿笔迹),以表示对先生的尊敬和地化所在国内外的地位。将红色文字放在绿色背景上,给冷静、庄重的图案增加了活泼的气氛,暗示该所老一代科学家硕果累累,新一代科学家茁壮成长。为便于国际交流,所徽中加入了所名的英文缩写,同时也是图形的对称元素
精神
创新、求是、协同、奉献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所长
何宏平
党委书记
陈绍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海滨
副所长
陈绍勇、夏萍、张海祥、王强
参考资料:[1]
历任领导
时期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
罗杰
1977.8-1980.7
筹建组组长
王家明
1980.7-1983.12
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工作
赵欣
1983.12-1985.11
副所长、临时党委书记,主持工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陈毓蔚
1985.11-1988.6
副所长
傅家谟
1988.6-1992.11
副所长,主持广州分部工作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何宏平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引用日期2021-02-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龙江这里发现我国第二个陨石坑!来自于白垩纪!
济源籍科学家翟明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熟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天天围着石头转……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博士对新宁崀山稀世珍宝七彩宝石惊叹不已
地学之家
2011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