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海撷珍 ?初学行人如何观察内心修行


 

初学行人,会发觉心意,全被恶念所控制,而注意力因此会被分散,但更微细的念头,会在不被注意之情形下生起,直至一个清晰的念头告诉你:“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在这一刹那间,千万不要打断这念头,亦不要后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你所需的乃是住于此清晰的念头里,而继续去了别此自然的境界,这就本身而言,是足够的了。

 

谚语有云:“不要摒弃思维!而应将之视为法身之本性。”但除了你能清澈地了别到较高的境界,则随便去思维,“这便是法身了。”及住于一片空白的宁静境界中,会流于不定形的恶取空境。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时!只须对之加以注视,而不须分辨及思考,实应不加以理会,而住于自觉为意念之“了知者”上,有如老年人看著小孩玩耍一漾。

 

在这境界中继续下去,则你会达到一个空无一物的境界,而停滞下来。当这境界突然被破坏时,一刹那间!一个超越意识的,赤裸裸的、新鲜的、活泼泼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

 

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许会经历到乐、明及无念的境界。但你一定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执著、希望或怀疑;否则,这样一定会对修行有障碍。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乱的修持。

 

如果你迷失于间断的修行及教理当中,你会感到自傲于虚幻的宁静之定境,同时因为你没有透彻地了别本身的体验,故只会流于言语上的优越;而这对你是毫无益处的。正如大圆满中有云:“理论会好像斑点般的消失”及“体会有如雾般之逝去。”这解释了大多数的行者,被好与恶的细微情形,迷失去了方向的原因。就算定境已渗入了你的意识中,你亦必须好好地加以栽培,否则那些精要的指示及口诀,便会流于空谈。而你的意境,你之法及修持,都会变成障碍,而使真实的定境,不能生起。你们那些虽然已经“修”定很久之行者,但在“行”的阶段,你们却仍是初学而已。故此,你们必须注意,因为若你们不了知这种保持证量的方法(持明),便犹如有可能会死于头部被盐所包裹著一样,毫无价值的。

 

当你不断修行至相当时候,以精进及热诚信心之故,经验会转变为证悟,而觉性便能赤裸裸地显现。这就好像把盖头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畅。这种见性之境界,非为肉眼所能见的。此后一切意念都成定境,一切所能动与静皆能同时解脱。

 

最初,由于了别意念之本性而解脱,有如遇到相熟朋友。进一步的话,意念的自然解脱,便若蛇自己从蛇盘中解脱。最后就意念的解脱,而不著善或恶的话,有如盗贼进入一所空屋。这三个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对于“一切唯心造”之见解,有著真正信念的话,则觉性便会从内心自然生起。继而出生如波浪般的空悲不二之心,对于生死涅盘,等同视之;佛与众生、亦无所谓善恶之别。无论你在昼夜里所做什么,都不会一刻离开胜义的本性。正如大圆满中所记载:“证量不变如虚空。”

 

虽然一个“契合本性”的修行人在外表看来,与普通人无有分别,但可知他的心意,实在于自然的法性中(常在定中),他不需任何做作,亦可超越一切阶段及途径。最后,他的见解及现象之观念,皆全部消失,就好像打破了花瓶里的空气,与大自然融合一样。其本身与自性的细份融会,而其意则与胜义本体融合为一,这就是住于原始虚空中,即所谓“内在光明童瓶身”也。

 

这就是“见”、“修”及“行”之终点——就是把“果”加以实现出来。于其体验及证量也许会循序渐进,也许不依阶段,也许在一刹那间显现。这一切都是依据各人之根器及能力而有所分别的。但在其结“果”之时,则绝无分别了!

 

——选自敦珠法王《成就山法精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禅:万法在自心中
智海撷珍 ?意念起时,我们怎么办?
王阳明: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再谈“座上”——《如何修证心中心法》摘录45
太极拳的放松心法
怎样修炼精神力? - 已回答 - 天涯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