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1.治未病(已病防传)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14.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百合孤或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名百合病①★  概念: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俱受其累。百脉---泛指全身血脉
一宗---宗于心肺
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治法:润养心肺,滋阴清热
方药:百合地黄汤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4.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7.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狐  病
10. 狐 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开,卧起不安,蚀於喉为   ,蚀於阴为狐,不欲
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於上部则声暍,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外治法 11.蚀於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於肛则,雄黄熏之。
酿脓证治 13。病者脓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阴阳毒病
14.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15.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
蜀椒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单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賊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 辟不遂。邪在於络,肌肤不仁;邪在於经,即重不胜;邪在於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结节病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4.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
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风湿历节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名血痹病②★
轻  病因病机:内为卫阳不足,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
症状: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
治法:针刺法导引阳气,使气行则血行。
重  病因病机:素体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
症状: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身体不仁(局部麻木),如风痹状(轻重者有酸痛感)
治法:益气以通阳,和营以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虚劳病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1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病机---气血亏虚
虚劳不寐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问虚劳的证治(自己写)
《金匮》论治虚劳病共计七个方证。
1.其中有六个方正与脾、肾虚损关系密切。
①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薯蓣丸证皆与脾胃虚损有关。
建中的意义在脾胃之气;薯蓣(山药)独重,又因用四君为佐,亦以补脾益气为主。
②肾气丸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  虫丸证皆与肾脏虚损有关。
肾气丸—补脾肾气;桂枝~-- 调和阴阳、固肾摄精,主治在肾;大黄~-- 干地黄十两为君
用量重于数倍,益肾滋阴。
2.证型分类方面,虚劳属于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者有肾气丸(气虚)、酸枣仁汤证(阴虚)、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阴阳两虚)。
3.虚劳兼挟证有薯蓣丸证、大黄zhe虫丸证。
薯蓣丸证—虚劳挟风证,气血不足兼挟风邪所致;
大黄  虫丸证—虚劳不足,经络气血受阻,干血内结所致。
4.治则方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三者属于甘温扶阳的范畴。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肺痿:是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和短气为主证,分虚热河虚寒两种证型。
虚热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虚寒  5.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寒饮郁肺6. 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痰浊壅肺7.欬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饮热迫肺13.欬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寒饮夹热  上迫于肺  8.欬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饮结胸胁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外感风寒14.肺胀,欬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家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1.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主证  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重证  4.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虚实异治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轻证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急证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痛轻证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痛重证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里实兼表寒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少阳证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里实胀重于积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里实积胀俱重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寒饮逆满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脾虚寒盛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大建中汤主之。
寒实积滞 13.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寒疝]
阴寒痼结 1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寒疝兼表 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五脏风寒枳聚病证并治第十一
名肝着③ : 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 其经脉气血郁滞, 着而不行的一种病证。
1, 病机 : 肝之经脉(病位), 气血郁滞, 走而不行.
2, 主症 :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 但欲阴热。(7)
3, 治法 ; 行气活血, 通阳散结
4, 方药 :  旋覆花汤.
脾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15)
名肾着④ : 1, 肾著 : 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 引起腰部沈重冷痛为主的一种病症.
2, 主症 :         冷-- 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腰部  重-- 其人身体重,腹重如带五千钱.
痛--腰以下冷痛
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3,病因 : 肾劳汗出, 衣里冷湿, 久久得之.
4,病机 :寒湿痹阻, 腰部(经络)阳气.
5,方药 : 甘姜笭术汤. (1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21,22,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24,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汤主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
证名
病位
病机
主症
治则
方剂
痰饮
肠间
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
素盛今瘦,肠间 沥沥有声(可能伴泄泻,便溏)
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
悬饮
胁下
饮邪阻络,
气机不畅
饮后水流在胁下, 欬唾引痛
十枣汤
溢饮
四肢
饮停肌腠,
当汗不汗
当汗出而不汗出---无汗  身体疼重
汗法-表裏双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支饮
胸膈(肺)
饮邪犯肺
宣降失常
欬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通阳利水,
清热补虚
木防己汤
15,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1, 痰饮的性质 : 阴邪---伤阳.
---阻气 : 寒---凝----得温始化.
----得阳则行.
2, 温药的作用.
振奋阳气----阳虚 : 助阳.          甘温 : 扶阳
----阳郁 : 开阳.
开发腠理---- 发汗.                 辛温 : 发散, 开结.
通行水道----利小便                苦温 : 燥湿, 降泻
3, ‘和之’的含义 : 温药不可太过, 亦非补之, 燥之寓调和治本的法则.
调和脏腑, 恢復气化---本.
行消开导, 祛除饮邪---标.
行 : 行气利饮(行气则血行, 行气化饮).
消 : 消痰涤饮.
开 ; 开阳散结.
导 : 通导二便(前后分消, 表裏分消).
心下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
脾胃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留饮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甘遂半夏汤主之。(消法---函水)---通因通用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癰中。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开法---开阳散结)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导水下行)
35,欬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腹满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藶黄丸主之。(导法---通导二便)
脐下有悸,癫眩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2,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汤主之.
3,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肾虚(下消)
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11.小便不利,浦灰散主之。
13.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问〈水气病的分类〉
病位
脉证
主症
病机
治法
方剂
风水
表之表
恶风,骨节疼痛。面目肿,迅及全身。
风邪袭表
肺失通调
发汗宣肺散水
黄气建中汤
皮水
表之里
不恶风,四肢肿,按之凹陷,腹如故
肺失通调
脾失健运
发汗
防己茯苓汤
正水
里之表
沉迟
腹满而喘(身肿)
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
温肾化气
宣肺建脾
麻黄附子汤
石水
里之里
腹满不喘(身肿)
阳虚寒凝
结于下焦
温阳散结, 疏肝(活血)化瘀
黄汗
沉迟
汗出黄,发热,身肿,骨节疼痛等。
营卫郁滞
湿热熏蒸
益气固表,和营卫,散水湿
芪芍桂酒汤
20.病有血分水分,何也?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
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2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正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5.里水(指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可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27.厥而皮水者,浦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29.黄汗+腰以上必汗出,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阳虚阴凝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脾虚气滞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 湿热兩盛
15.酒黄疸,心中懊燶,或热痛,栀子大黄汤(清法)主之。热重于湿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
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这难治。
硝石矾石散主之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利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下法)
18.湿重于热;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16.兼表虚证;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21.兼少阳证;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2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补法)方见虚劳中。
问〈湿热发黄四汤证鉴别〉★
比较
茵陈蒿汤证
栀子大黄汤证
大黄硝石汤证
茵陈五苓散证
证型
湿热并重
热重于湿
热盛里实
湿重于热
病机
湿热俱盛
热多湿少,里热较盛
热多湿少,内结成实
湿重于热
主证
黄色鲜明,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小便不利
黄色鲜明,心中懊燶热痛,足下热,小便黄赤,大便干
黄色鲜明,腹满便结,小便短赤
黄色鲜明,小便不利,纳呆,苔白腻,脉浮缓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泄热除烦
通腑泄热退黄
利湿退黄
病位
邪结脾胃
累及三焦
热结胃腑
上干心胸
邪结肠胃,充斥三焦
邪蕴脾胃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火邪致惊 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水饮致惊 13.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虚寒吐血 14.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热盛吐衄 17.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虚寒便血 15.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湿热便血 16.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
名近血⑤: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病因病机:大肠湿热的灼伤阴络,迫血外溢
症状:先有便血,大便在其后。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方药:赤小豆当归散
瘀血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
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问〈吐衄下血证治〉
病证
病机
脉证
治法
用方
吐血
中气虚寒
气不摄血
吐血不止,色暗红,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微弱或虚而无力
温中止血
柏叶汤
心火亢盛
迫血妄行
吐血衄血,多鲜红,来势急,面红口渴,神烦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凉血止血
泻心汤
下血
脾气虚寒
气不摄血
下血暗紫稀薄,便溏腹痛,面色无华,神疲懒言,手足不温,舌淡脉细
温中摄血
黄土汤
大肠湿热
迫血下行
下血鲜红或有粘液,大便不畅,苔黄腻,脉数。
清热利湿
活血止血
赤小豆当归散
* 远血 与近血区别?
远血---色 : 黑色.   ---全身症状 : 虚寒. ---小肠, 胃
近血---色 :鲜红色.  ---全身症状 : 实热. ---肛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胃反是脾胃两虚,不能腐熟,运化水谷,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为特证的病证。
治则与禁忌 1.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寒证        肝胃虚寒 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虚寒胃反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阳虚饮停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热证        热邪少阳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实热 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热利兼呕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寒热错杂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寒饮        寒饮呕吐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饮阻气逆 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寒饮搏结胸胃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呕后调治  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诸苓散主之。
证治  胃寒气逆  22.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胃虚有热23.哕逆者,橘皮加竹茹汤主之。
31.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虚寒下利兼表证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气里,乃攻其表。
寒证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虚寒肠滑气利  47.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虚寒下利脓血  42.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热证        实积下利: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治法。
热利下重 43.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急性痢疾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www.eshu.org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肠痈    脓成证治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
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脓未成证治   4.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尤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名阴狐疝⑥★:是一种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的病证。
病机:寒湿之邪凝结于足厥阴肝经。
治则:辛温通利
方药:蜘蛛散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癥病2.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肧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
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恶阻 轻证  1.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重证  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腹痛  阳虚寒盛 3.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
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肝脾失调 5.妇人怀娠,腹中疒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名胞阻⑦★:指妊娠腹痛下血,阴血漏下不能入胞养胎,阻碍了胎儿正常发育的病证。
病机:冲任虚寒,阴血下漏
症状:妊娠腹痛下血、漏下、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
治法:温补冲任,安胎止漏
方药:胶艾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产后三病   1。病痉   2。郁冒  3。大便难
病位:筋脉
产后腹痛  1。血虚腹痛产后腹中疒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病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气滞血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3.瘀血内结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
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4.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
问 〈产后腹痛证治鉴别〉
病机
症状
治法
方剂
血瘀内寒
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养血补虚,温中散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
气血郁滞
腹中胀痛,心烦胸满不得卧
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
腹中刺痛拒按,或有硬块
破血逐瘀止痛
下瘀血汤
瘀血兼胃实
少腹坚痛,发热烦躁日哺剧,便秘,食则谵语,脉微实
攻下瘀热
大承气汤
中风  太阳中风 –阳旦汤
阳虚中风 -  竹叶汤
呕利  虚热烦呕  10.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热利伤阴11.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病因病机
治则;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
梅核气 5.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月经病 辨证   ①年龄:五十所
②下血证:漏下血不止
③瘀血化热证:暮即发热,腹满,唇口干燥
④阴血不足证:少腹里急,手掌烦热
虚寒夹瘀  9.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何也?此病属带下。何以故?增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瘀血内阻 --- 土瓜根散
经水不利    瘀结成实 --- 抵当汤
水血并结血室 --- 大黄甘遂汤
腹痛  风血相搏  16.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肝脾失调  17.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脾胃虚寒  18.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名转胞 ⑧★
病机:肾阳不足,气化不利
症状:不得溺,脐下拘急,小便不通---转胞,肾阳不足,胞系了戾
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通,浊气上逆
治法:利小便---温肾化气利水
用方:肾气丸
本文来源于临床整理
免责.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原文+《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歌+仲景论痉+金匮要略对胆病的治疗方法
由于《金匮要略》此条只论及奔豚,其余三部病脱简,经靡《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整理如下:奔豚气部病—...
《金匮要略》最全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必背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整理
金匮要略重点总结!!!(保存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