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的异同

作者:梅松政

编辑:寸心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仅一字之差,均以柴胡为名命名,其差别在哪儿?

一、基本信息

出处: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组成: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芍药、枳实。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炙甘草。

功效:大柴胡汤属于表里双解之解表功里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功效。主要用于少阳、阳明合病。

小柴胡汤属于和解剂之和解少阳剂,具有和解少阳功效,主要用于伤寒少阳证和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等病。

二、组方特点

共同点: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均以柴胡为君药。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两方同时含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5味药,除生姜外,用量基本一样。

不同点:小柴胡汤用量几乎是大柴胡汤用量的翻倍。大、小柴胡汤共有药物用量分别为:柴胡(半斤15克、半斤15克)、黄芩(三两9克、三两9克)、半夏(三两9克、半升9克)、生姜(五两15克、三两9克)、大枣(12枚、12枚)。大柴胡汤中枳实(四枚9克)、大黄(二两6克)、芍药(三两9克),小柴胡汤中人参(三两9克)、炙甘草(三两9克)。

辨证点:大柴胡汤主要用于少阳之邪未解,化热入里成实之证。辨证要点为:往来寒热,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伤寒少阳之证,辨证要点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三、组方思路

《伤寒杂病论》有这样的记载,“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为伤寒少阳证之主方。

关于少阳证,《伤寒杂病论》这样记载,“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为阳明、太阳、少阳这三阳经之枢,当邪犯少阳时,邪气则容易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寒,内与阴争而热,故寒热往来。这正是小柴胡汤主要证候特点。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合病证候而设。少阳之为病,小柴胡汤主之。故然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大柴胡汤。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少阳之病未除,又出现或并发阳明之病,“阳明之为病,胃家实。”

也就是说,阳明实证多以胃与大肠实为临床表现,“心下满痛”应为胃痛,便秘即大肠热结,最主要的是脉弦数而有力,未见正气不足表现。故去掉小柴胡汤中人参、甘草之“补剂药”,加大黄、枳实、芍药治疗阳明之实证。这是典型的“表里同治”之方。

四、临证经验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对疾病和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少有人采取古代或者说过去的“拖拖看”思想来面对疾病,而绝大多数病人刚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就会及时诊疗,不管是运用现代医药诊疗,还是运用中医药诊疗,或多或少都会改变“伤寒证候”演变,临床上极少出现少阳、阳明同病证候。也就是说,临床上,小柴胡汤证容易见到,大柴胡汤证相对少见。

笔者20多年临证经验发现,运用大、小柴胡汤时,应当遵照《伤寒论》第101条思路,“伤寒中风,有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据悉。”

比如,运用小柴胡汤的主要临床指征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口苦,咽干,目眩,不一定同时出现也可运用;

运用大柴胡汤的主要指征为,“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或伴有大便不畅,或伴有心下满痛即可。

据文献记载

大、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比如,现代医学的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慢性阑尾炎等疾病,出现证属少阳、阳明之病证者,均可辨证运用大、小柴胡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感发热第十二方:大柴胡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九七)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266条辨/小柴胡汤
少阳病不是半表半里
往来寒热 医学百科
马培锋老师《伤寒论》条文解析90——104条
《伤寒论》名方大柴胡汤临床用的病种很多,尤擅治胆道疾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