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朋友圈好友越来越多,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精选推荐


授权

  作者:楚江十一木

  来源:壹心理精选(微信号  :yixinlijx)

  编辑:

  Eve


社长说

——快跑!我们这栋楼起火了!

——真的吗?等我找个好角度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   

朋友圈好友越多,

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


微信里曾经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朋友圈里的孤独》,文章作者自称是一位'晒娃狂魔',并剖析了自己乐此不疲的原因,'每次在朋友圈发消息,哪怕我晒娃刷屏,也会有几十号朋友给我点赞、评论。每每此时,我都非常满足,感觉自己高朋满圈,人缘俱佳。'


不过,作者立刻话锋一转,坦陈心迹。因为即使每天都有很多人给她点赞和评论,礼尚往来,她也不停在朋友们的状态下点赞、评论,她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当自己心情极度郁闷时,打开微信朋友圈,几百个好友,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

当你的朋友圈朋友越加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个好朋友、好闺蜜、好基友,到后来的几十成百上千个同事、同学、工作伙伴,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卖小广告的,你也一定和《朋友圈里的孤独》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疑问,为什么朋友圈的朋友越来愈多,我们却感到越来越孤独?

为何人们热衷用社交媒体展示自己?

网络(机器)带给了我们一种便利,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而是刚刚好。

玛丽华盛顿大学副教授Hayeon Song曾经就Facebook与孤独之间的关系做过研究。她的研究成果支持这样一个结论,相较于Facebook带给人的孤独感而言,那些感觉孤独的人,更热爱使用Facebook。'孤独的人会在网上花更多的时间。'

那为什么人类(或者孤独的人类)热衷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我呢?

Hayeon Song表示,对于那些害羞或者有社交尴尬的人来说,机器或者网络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们想要说的话。'他们的焦虑会随之变少'。

对于另一些没有明显社交尴尬的人来说,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我,或许是基于'金发姑娘原则'(Goldilocks principle)采取的一种自我选择(保护)。

Goldilocks principle源自《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迷路了的金发姑娘Goldilocks 未经允许就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分别尝了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粥,又试了他们的椅子,还在他们的床上躺了躺,最后决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着最舒服,小床上躺着最惬意,因为那是最适合她的,不大不小刚刚好。

社交媒体给许多人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回忆一下你在朋友圈里发送的状态,是不是经过一次次的编辑和修改,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说的话了?如果没有美图秀秀,许多人是不是已经不敢发送美食或者自拍了?在一次次自我表达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在同时进行着一次次地自我审查?那些你最终选择展示自我的内容,是不是让你感觉最安全的内容?


在美国知名文化分析师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看来,'发短信,邮件,贴照片,所有这一切,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我们可以编辑,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删除,可以修改和润色我们的面容,声音,甚至我们的整个形象。”

越孤独越社交


“我们脆弱,因为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

Sherry Turkle是《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一说的作者。她曾经在二十年前卫网络虚拟空间的到来而鼓与呼,并因此而登上《连线》杂志封面。不过,最近15年,她则在关注另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对科技的期盼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盼却越来越少?'

对网络和机器研究得越多,Sherry Turkle越发现,'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因为,人类的关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需要技术和精力来处理,而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技术使它变简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找到了技术,技术让人们和其他人保持联系,又易于控制。

然而,这可能其实只是错觉。在TED的一次演讲中,Sherry Turkle表示,社交媒体或者电子设备,带给了人们三种错觉,'一是它可以让我们关注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二是,总会有人倾听我们;三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一人'在她看来,这第三种错觉是最要命的错觉,因为即使几秒钟的独处,也会让一个人感觉到焦虑,坐立难安,然后转向那些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

——这可能正是许多人感到朋友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孤独的真正原因。


并不像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反而越来越孤独;而是恰好相反,技术的便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联系的便利,越孤独,朋友越多。

人类学家邓巴指出,人类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人数在150人上下,超出这个数字就会引发认知焦虑。我们朋友圈里的好友人数或许已经远超这个上限,但这些朋友,或者说这些'联系'是真正的联系吗?

那些随手按下的点赞,那些只言片语的回复,真的可以替代一次深夜里的促膝长谈?一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相聚?甚至只是一次对面而坐时的眼神?

在社交媒体的轰炸下,人变得越来越难以独处。孤独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几秒钟的孤独,也会被无限放大,转而求助于更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认识你的脆弱

在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这样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那么,你需要如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开始抱怨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孤独也越来越多。可能正说明,你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来一次促膝长谈了,或者仅仅是一次春游。

因为那些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让我们了解彼此,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交流,帮助我们自我反省。

另一方面,心理学倾向于认为,一切感觉都有其价值,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是纯粹消极的。即使是恐惧、愤怒那些最负面的情绪。脆弱、孤独,自然也不会例外。

试想一下,一个害羞或者有社交尴尬的人,不正是在其'结巴、迟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我的时候',才是'向对方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的时候吗?

——与其躲在屏蔽和手机背后寻找自信,不如在朋友面前卸下伪装和防备,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孤独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孤独,能够帮助你清空自己的头脑,集中于自我,思考自我。孤独,能够帮助一个人倾听来自自我内心的声音。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不如试着关掉你的电脑,把你的手机调成静音,和朋友、家人来一次'真正'的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感到孤独。

也许,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战胜孤独。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   

1

电影《她》里网络科技发达得令人羡慕,

但是足以让男主孤独到爱上一个”声音“。

社交媒体依赖症是否也让你错过了生活许多真实的美好瞬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社交媒体,抑郁或追你!
听听MIT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herry Turkle这场震撼心灵的演讲:社交时代的孤独
FOMO:一种社交时代的专属疾病 | 心理学解读“雾霾”刷屏
TED | 远离你身边低层次的圈子(双语字幕)
放下手机,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场“带发修行”
你微信上那么多好友,能约几个出来喝咖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