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回答2022,“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
userphoto

2023.01.05 北京

关注

在热播剧《请回答1988》中,这句经典台词让人记忆犹新,“1988年,虽然有冷战,但内心却火热,虽然不富裕,但却有段内心温暖的岁月”。

刚刚翻篇的2022年,每个人的感受恐怕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爱书的人而言,内心却是火热而温暖的,他们致力于在阅读中理解时代,在时代之中规划阅读,由此收获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独家记忆,感受到了思想的快乐和审美的慰藉。

有的读者在书中与诗词相遇,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意趣和心魂志意;有的读者学会用科学去丈量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有的读者从“电车难题”中体悟到谁都无权扮演上帝,道德应该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指责甚至操纵别人;有的读者在字里行间明白自己是家乡老古树上吹出去的种子,想在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也想离家乡更近一点。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在直面人生的路上,别忘了与阅读为伴。

下面选出的2022个人年度之书的阅读感悟,来自于北大社书评群、书友群的读者们,其中也许没有高深的见解,但是谈论的都是切身的体会,因此让人倍感亲切,相信对大家选书看书有所帮助。

01

文史类

《唐宋词十七讲》

作者: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首次出版后,被学界誉为“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词入门”的经典书籍。

@木木吖的小时光(今日头条):

与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得不同的是,叶先生是在讲诗词,又不仅仅是在讲诗词,她会结合作者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各方面来进行分析。而且在讲一首词的时候,又会引经据典,找到很多与其相关的诗词来佐证,趣味无穷,特别过瘾。

@凌威笑笑(小红书):

一首诗当你看不到它的美与深意,那它于你而言就是一阵微风,飘过即消失,未来也很难再想起,而当我读完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对温庭筠《菩萨蛮》的分析时,一下有了不同阶层的认识。叶嘉莹先生对这首诗几乎是逐句逐字来讲的,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最后揭示全诗的意境和美好。诗句经过她的解读,剥去表面的浮云,让人一眼看到更丰富的东西。

@无情无花(豆瓣):

叶先生讲诗、词,一个特点是不给诗人、词人设限制。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们就不婉约了吗?其实不是,他们的词中又很多婉约的意志。陶渊明有“隐逸”思想,那他就是消极的吗?还真不是,他也有自己的持守。所以,叶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思路,读诗、词或者做事时,不要先入为主。

@夏颜秋的小时光(微博):

叶嘉莹先生是博学的,对唐宋词信手拈来,如数家珍。随着深入地阅读,很难不被她的诗词素养所折服。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想读懂词,还是要多读多品。

《异乡人》

作者:加缪

@桑者闲闲(豆瓣):

这本书篇幅不长,读完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默尔索。不同时期读《异乡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大学期间读罢此书,觉得为何会有如此荒谬与社会格格不入之人,认为是默尔索不能适应社会的规则,认可这个社会的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读完这本书,反而觉得默尔索的生活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个社会是荒诞无稽的。

@王小线(小红书):

这本书中出现“荒诞”这个词屈指可数,但是却又无不透露着荒诞。目前来说,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你不遵守社会规则时,你就注定要被消灭。当你不愿意撒谎,只能接受自己心中的真相时,你就成了边缘人。不合群,你就是局外人?不,一定不是这样的。

《骆驼与轮子》

作者:[美] 理查德·W.布利特

@木卯·言兑(豆瓣):

读完这本北大社的《骆驼与轮子》,我感觉这种充满了各种“很难用得到的冷知识”的书应该注意起一个特别些的标题,正经一些的如《骆驼史话》、诙谐一点的如《骆驼的那些事儿》、骚情一些的如《“骆“家传奇》,都比《骆驼与轮子》要好一丢丢。

《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未晚书斋(豆瓣):

历史类书籍很多,看过这本后,我愿把它排在推荐前列。田余庆先生擅长考证,真实的历史比推理小说还要有趣,历史学家的推理能力,比柯南还要福尔摩斯。想写小说的朋友们,可以参考这本书,门阀之间的勾心斗角,人物的心思和谋略,故事的开始和发展,描绘的淋漓尽致。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作者: 托马斯·库恩

@自在有我(豆瓣):

库恩在这本书中,用“范式”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词汇,论述着科学发展过程中深刻的变革。正是这本书让“范式”这样一个词汇成为在所有领域都不断被应用的常规词汇。它被称为“改变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出圈’名著,掀起世界性的阅读热潮”,并不断的在超出科学史的领域被应用、被借鉴,可见它的江湖地位。

02

社科类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译本第二版)》

作者:欧文·戈夫曼

@别逗(小红书):

作者毫不讳言用戏剧表演模式分析生活中的“表演”的不足之处。舞台呈现的是虚假的事情,而生活中的表演更真实,甚至未经彩排;舞台上只有演员没有观众,而生活的舞台上,互动的双方既是演员又互为彼此的观众。世界是个大舞台,男男女女皆为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道读了这本书之后,大家能否演出更为精彩的人生大戏呢?

@音离畅书斋(红书):

一种社会角色总是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角色,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由表演者在一系列场合下对各种同类观众或由同样的人组成的观众呈现。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只是其中一个“不断在做自我展示的演员”,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真实自我,看清周遭。

@吕迪亚(豆瓣):

本书作者一再强调参与表演的剧班之间心照不宣形成的一种和平的一致的状态,小到同事之间,大到国家外交官之间。我想这种状态可以通俗地称其为“体面”,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不要撕破脸。一旦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撕破脸,或者表演者玩世不恭、自说自话,或者观众打破平衡、横加指责,那么就会发生暴力,至少是不和谐。

《中国人的习惯》

作者:邱泽奇

@和娃读书画画的子玥(小红书):

明清时期的文人志士有一种论断叫做:读书入迷,不伺思考,也是玩物丧志。读书读傻了,莫非指的就是这种“玩物丧志”式的读书人呢?发人深省!

@子玥长安(知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前,先想清楚:读什么,怎么读,读完之后呢,怎么做?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读书,犹如用“放大镜”去找茬,在和作者思辨的过程中,深化书中所得所获,化为己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妙哉妙哉!

@小鱼啃腿(简书):

《中国人的习惯》这本书通过古文献来分析我们全方位的习惯,诸如思维习惯,社会习惯,工作学习的习惯等等。但不论个人习惯还是社会习惯,我们是否想过,这些习惯从哪里来呢?

《舆论》

作者:[美]沃尔特·李普曼

@桑者闲闲(豆瓣):

书中李普曼用了很多例子给我们解释了新闻是怎么在新闻机构的手掌中被书写甚至篡改并传播到大众那里的,以及新闻舆论是如何被政客门审查和操纵,盲从的公众在成见,时间,空间,兴趣,语言,观念的差异下是如何诠释新闻舆论甚至被其左右的。有的书只影响读者的感情,有的书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舆论》因其深刻的思想而伟大。

@漫步书香墨海 寻找繁星(小红书):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兴起,部分有心之人喜欢利用网络舆情,其实这并非他们折服于大众的智慧,他们想利用人的善良天性,此类恶意行为是对公众的证据意识的一种羞辱,让需要讨公道的人无路可走!

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刷新了我对现实的认知,发现人在这个功绩社会中生存,要想格物致知、正德厚生,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思维和科学逻辑的思考方法,还要善于运用理性的力量!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Leonardo(小红书):

《乡土中国》一书自1948年初版以来广为社会关注,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认可和喜爱。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是许多忠实的读者的心头好,究其缘由,我以为是写出了数千年中国乡村社会的根髓,写透了传统的乡村社会。

@曦曦读书(小红书):

《乡土中国》豆瓣9.2分,建议每一个农村出来的人都要去看!这本书让你更了解你的家乡。

@東曦(豆瓣):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中,人与泥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念空白(豆瓣):

看完这本书再去回看我们我们眼前的农村,回看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就会发现费孝通老师对中国农村的理解有多透彻。了解中国农村的乡土性,就像是在了解我们的过去。而只有对过去有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更好的未来。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儒家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翟学伟

@卡卡(小红书):

其中有一章讲了农村中的“面子工程”——房子。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地方文化中,我的房子比你大就是显得比你有本事。如果建房子的过程中涉及到借钱,那就是“人情”;不是说“欠人情”就是坏事一件,相反,“欠人情”是有助于融入地方社会网络中的。

《世界经济千年史》

作者: [英] 安格斯·麦迪森

@木卯·言兑(豆瓣):

一部经济史,说到底还是贸易史,谁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谁就能拥有对世界的话语权,这大概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天使五花肉(小红书):

这部著作覆盖了全部世界经济在过去两干年间的发展史。所涉及的内容几乎超过了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见到的任何著作。它宏大的分析视野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从地理和历史的覆盖程度上来看,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史的著作可以与之相媲美。

@浅蓝的摩卡(豆瓣):

作者对于长期经济研究非常沉迷,多年以来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以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为依托,从地缘政治、贸易纷争、国际博弈、社会民生、制度规则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关注最主要的人口增长的规律,结合实际,通过一些案例、假说和模型,来阐述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03

教育类

《美妙的数学》

作者: 吴振奎

@凌威笑笑(小红书):

《美妙的数学》告诉我们理科不仅有逻辑,还有高雅与艺术,它的美可简约,也可深沉;可凝重,也可热烈;可短暂,也可永恒。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美与知识的灵魂,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

@归月如初(今日头条):

当自然的美好和有趣被发现后,怎么表达它就要回归到理性的层面上来了,而数学刚好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计算或推导出实现恰到好处地表达。走进这本书,你会发现数学所蕴含的美在哪里,以及如何利用与诠释那些变幻莫测的美的可能性。

@未晚书斋(豆瓣):

孩子喜欢的是手中的玩具,青年喜欢的是身边的世界,成长追逐的是心里的欲望。越是成长,需求的越是广博。而数学用它无所不包容的体系,能够实现人类最高的追求。唯有此无限,方可盛纳人类的精神家园。

《植物的“智慧”》

作者: 马炜梁 / 寿海洋

@未晚书斋(小红书):

这不仅是一本植物学书籍,也包含着马炜梁先生的人生教诲和信条。老先生着墨最多的章节《协同进化的杰出例证》,叙述了薛荔与榕小蜂间最高的东、植物共生范例:每年春季大量的雌小蜂争先恐后地去“自杀”。

“如此积极地去自杀,不是为了自身或当代群体的利益,而是几十年以后的后代能从它们当前的行为中获利……这种行为的效果却是和有意识、有理想的我们人类相一致的。”老先生出生于1936年,曾目睹那个人人赴死,心向光明的时代。

@吴斯末(小红书):

这本书书封上写着:“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但没有这本书,我无法知晓树叶饱含的厚重和智慧。

@晓逢(豆瓣):

作者根据他们近40年的野外考察、科研历程和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创新思维向我们介绍植物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其环境形态与生理上表现出的多种适应性,而这正是植物的智慧确实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车难题》

作者: [美] 托马斯·卡思卡特

@Lydia爱书影音(小红书):

这是一本锻炼批判性思维的非常好的小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电车难题”,我认为这个难题的答案其实很明显,正如书中反复提到了一句话:“她没有权利把自己当作上帝”,她没有权利选择任何人的生死。如果她不采取行动,这个事故就只是个事故。但是如果她插手,那就变成了谋杀。

@井边读书的阿呱(小红书):

这本书的讨论虽说比较基础,却相当于是一个汇总。我仿佛好像参与了一个更完整的辩论会,听到大家从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这个大家直觉觉得扳动道岔是可以的,但是推人下桥大家又觉得不可以。实际上这些讨论不单只是善恶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看到在道德认知当中到底会有怎样的空间。

@药罐子的日常(豆瓣):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不会真的遇上电车难题,但是有些情景之下,我们就是会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摆上舔屏的两端,尤其是在各种为难的时候。在那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退缩,我们也可能会勇敢逆行,但无论怎样选择,我们只需要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

04

综合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樱桃醉(豆瓣):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将本书作为本科生的毕业礼物,他说:“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思想变得浅薄,这本书不容错过!

@读书的草席吖(微信公众号):

许多人说,中国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这种观点,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的努力方向,是“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道先天未画出”,中国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

《中华文明五千年》

作者: 冯天瑜

@格野(豆瓣):

看完此书,对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儒墨道法各家的理论以及理学、汉学等也有了新的认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影响人生的书单》

任羽中、李喆 主编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

@兰斯洛特863(微博):

大师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这本书收入了北京大学老、中、青三代共137位学者亲自撰写的读书分享、治学箴言。即让人明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道理,又能通过这些北大师者的视角来分析这本书,让人跨越流逝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与这些大儒们畅谈一席,聆听他们美妙的思想,看他们分享影响人生中的那些书,看那些书本如何在精神世界的宝库中散发灼灼璀璨的光。

@龙骑士兰斯洛特(小红书):

这些书中浓郁的时代色彩,氤氲的人文气息,复杂多变的人性,美好的浪漫主义,深刻地剖析了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充分领略到这些名著为何而不朽,为何而渊远流传。

@想变瘦的猪23(百家号):

已经很久没能如此心静如水的读一本书了。坐在自家书桌前,手里捧着这本书,埋首书中,仿佛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着教授们在讲台上讲课。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在书里,我学到了北大教授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治学的好方法。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作者:宋修见

@诗晴 读书追剧(小红书):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热爱我们的国家,也更喜欢我们的文化,有一种此生不悔入华夏的自豪感。书中说到国人性格特点:比如顺而不从、友善宽容、沉默内敛,重视家庭,讲究面子,注重礼仪。这些性格特点,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更多地方还是散发着真善美,有一种博采众长的宽容,还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

@白菜(豆瓣):

在文学,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诸多领域,我们可以窥见人们卓越的创造力,想象力——而这些有形的,无形的作品以及故事,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一股内在的精神力量。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作者:苗子兮

@吴斯末(小红书):

“事死如事生”是古来就有的观念,因此我们对丧葬是极为重视的。《观我生》是一本关于墓葬壁画的书,精美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勾勒出了一个瑰丽的世界。

同时,它还是一本历史书。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宋,千年的历史在眼前徐徐铺开。从中,我们可以窥探皇亲国戚、王公贵胄如何交游、娱乐、权力争斗,也可以一览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的沉浮,还会为名门贵女的身不由己而扼腕叹息。

《阿根廷迷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年阅读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6本书,领略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5本绝美的古诗词经典,句句都让你心动不已
5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好书,滋养你的灵魂
新年新起点,这7本书助你养成好习惯
书单 | 在读诗词之前,你该读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