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命的樱桃红



写在故事前

国内做遗传的大夫都是有情怀的人,因为在国内做遗传首先缺少来自国家的经费支持,医保投入极少,除了患者支付的有限的检查费用以外,其他费用多来自大夫从各种渠道筹措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对于庞大的遗传病患者群体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近年来,各种公益基金因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基金的建立者是除了做遗传的大夫外的另一群有情怀的人。

但即便解决了弹药问题,能不能快而准的诊断遗传病,一枪中的,是做遗传的大夫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如果之前见过,无论是自己的病例,还是文献的病例,诊断起来相对容易。但是遗传病种类繁杂,加之人类总是在不停的产生新的突变,有些突变连软件都无法准确的预测其临床表型,因此做遗传的大夫经常会碰到从来没有见过的疾病,不过对这些有情怀的人来说,却仿佛挖到金矿般高兴。不管如何,如何提高诊断水平始终是做遗传的大夫们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事。

如何提高诊断水平?窃以为工作要做在两个方面:(1)对物的要求:完善检查手段,搭建遗传病的检测平台;(2)对人的要求:丰富从业者自身的知识体系,力求见多识广。每个大夫见到的病种有限,但是如果能有个平台,用于分享每个大夫的经验,用一个经验换另一个经验,将会得到两个经验,善莫大焉。“聊聊神经遗传吧”正是在进行这项非常有益的尝试,所以当Dr.Cao跟我约稿的时候,我欣然答应了。我不是主要做遗传的大夫,目前主要的专业方向在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病和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但这些方向与神经遗传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送检过不少基因检测,也略懂点DNARNA、蛋白啥的,但和专业遗传大夫相比,还是差距不小。因此,今天的病例分享,如果说了外行话,请大家海涵。


1微博好友

说到这个病例,我不得不提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母亲。是她的坚持,让孩子得以确诊,也是她的坚持,现在孩子已经超过了理论预期的寿命,而且似乎较之前还有了起色。

我对这个孩子的关注,不是源于门诊接诊、网络咨询,而是源于微博。我和孩子的妈妈因既往机缘互为微博好友,有段时间,我惊讶的发现,孩子的妈妈有了二胎,是个漂亮的女孩。但因为微博已经沦为人人噤声、处处粉饰太平的场所,我没兴趣驻足,便很少登录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登录的时候,发现那个漂亮的女孩似乎有点问题,孩子的妈妈在焦急的就诊咨询,但始终不得正解。因我当时对婴幼儿疾病并不十分关注,所以我并没有给孩子妈妈提供什么意见和建议,但是开始保持对这个孩子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孩子病情似乎继续进展了。他们几乎跑遍了深圳的各大医院,也在广州的一些大医院就诊,一直没查出什么原因。


2易受惊的女孩

我联系了孩子的妈妈,问是否需要帮忙,这促成了我见到孩子的第一面。孩子虽然长得非常白皙,但是已经表现出先天愚型的外貌特征,鼻梁扁平、眼距增宽、短颈、伸舌,和外界几乎没有正常的交流,像一只小猫一样躺在妈妈怀里,惹人怜爱。但是外界的一点点声响都会导致孩子突然受到惊吓,继而发生肌强直,让所有人不知所措,当时秒懂孩子妈妈为何动作尽量缓慢,发出尽量小的声音,原来是为了尽可能少的激惹孩子,减少孩子的发作频率。

虽然微博上得到了片段信息,但对诊断疾病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首先我还是仔细的询问了孩子的病史。患儿在7月前基本正常,甚至能发出“妈妈”的叫声,但从7月开始,孩子各项发育出现明显的倒退,并出现对声音异常敏感,以及难治性癫痫。询问家族史的时候,才得知孩子是领养来的,养母对孩子的家族史一无所知。

仔细查体可见孩子有先天愚型外貌特征,尤其可见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四肢肌张力低下,发作时四肢及躯干强直,呈角弓反张状。据妈妈描述,孩子双眼追物越来越差,提示可能存在视觉损害。


3厚厚的就诊资料

看着妈妈带来的在各地就诊获得的那沓厚厚的资料,医生的直觉告诉我这是获得诊断的突破点。拿着这沓资料,我和我们科潘主任一起详细的研究了孩子既往化验和检查,虽然有一堆的化验指标异常,但发现ALTLDHHBDH这几个酶学的指标始终是增高的,提示可能是代谢性疾病。

虽然外院头颅MRI检查报告显示未见明显的异常,我们还是进行了仔细阅片,发现孩子有双侧侧脑室旁白质、丘脑存在着异常信号(如图1


4不识庐山真面目

其实,如果了解或接触过这类病例的医生,可能这时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只是我们当时并不认识。所以就让她们先行回家。罕见病,不认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工具,经过关键词检索,我检索到了一个病名:神经节苷脂沉积病。根据文献的描述,我意识到这个女孩有可能就是这种病。神经节苷脂沉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具有特征性的眼底樱桃红斑。可是,这些既往病史都没有提供,诊断似乎又可能陷于停滞不前。


5繁琐的验证过程

母亲是伟大的,孩子的妈妈为了搞清楚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还能不能尽快找到治疗方法?费劲千辛万苦,在深圳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愿意给孩子检查眼底的医院,同时又托了一大堆朋友,终于联系上了孩子的亲生父母。得知孩子共有5个兄弟姐妹,其中大哥和大姐已经因病离世,症状和孩子相似,而另外两个姐姐目前尚正常,而一个弟弟刚出生,目前尚不知有无症状。

在等待这些补充检查期间,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时间,我们没有慢条斯理的、按部就班的给孩子安排检查,而是根据孩子的诊断、鉴别诊断,给孩子复查了头颅MRI、抽血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查。

一个个结果似乎被孩子妈妈所感化,纷至沓来。首先,头颅MRI的复查,验证了我们对外院MRI的判断,孩子在基底节区出现异常信号,但并未见到高耸的NAA峰,符合神经节苷脂沉积病的影像特点(如图2)



眼底检查发现了经典的樱桃红斑。深圳当地的眼科大夫看到这么经典的樱桃红斑,甚至忍不住电话我,说这是他见过最经典的一个(如图3


6好事多磨的基因检测

正当我们觉得一切都水到渠成、板上钉钉之时,基因结果回报“未见异常”。拿到报告的当时,异常困惑,这么经典的病例,为何基因是阴性的,百我思不得其解。把报告仔细研究一遍,恍然大悟,原来查错了方向,当时我们的需求是查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但是属于溶酶体贮积病这一大类的疾病,所以我们也把溶酶体贮积病写在了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之前,但是基因检测公司查了最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病,戈谢氏病。再和基因公司详述理由后,重新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在GM2A基因上检出一个纯合的疑似致病突变,之前文献没有报道过,该突变引起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病AB变异型。经过软件预测,该突变有害。经过家系验证,孩子生父母各携带一条基因,而其正常的一个姐姐也是杂合子。至此,诊断终于真相大白。


后  续

由于孩子妈妈的坚持,让孩子得以确诊。经过治疗,孩子已然超过了她的理论预期寿命。我对这个基因的研究也未停止,经过我的努力,有幸获得了一项省级课题,可以对该基因的功能及可行的治疗方法进一步进行研究。真心希望孩子能挺到研究获得有益结果的那天,也希望我的研究能造福更多这样的孩子。最近跟一些患病孩子的家长交流,发现他们存在就医难,诊断难,费用高,无报销等诸多难题,罕见病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眼底黄斑区樱桃红斑点为神经节苷脂沉积病常见体征,但亦可见于Niemann-Pick病和Gaucher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似相识燕归来
婴儿肌张力低下伴大量蒙古斑1例
Neurology病例:婴幼儿Sandhoff病的MRI表现
案例分享 | 基因检测辅助临床诊断罕见病——亚历山大病
【科普】携带者测试,每位患者和家属都要了解的资料
【健康】孩子的基因遗传,到底来源于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