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龙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起点

日前,“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正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展览集结了10省48家文博单位的文物精品,展出文物518件/套、209件一级文物,系统呈现了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中国的青铜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长江流域各地区吸取了中原青铜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入本土特色,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格局,铸造了如三星堆青铜神树、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盘龙城是商王朝南下的据点,也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起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商王朝活动仅限黄河流域的传统观念,证实了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商朝政治版图的认识。

▲这组觚、爵、斝出土于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4,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商人重酒,以酒器为礼器,盘龙城出土了诸多觚、爵、斝的礼器组合,若等级更高,则是两套同时使用。

发现盘龙城

临水而建的盘龙城,其发现与水也有着密切关系。1954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武汉市在抢险防汛时,从黄陂县盘龙城一带取土、运土以加固堤坝。就在取土的过程中,挖出了一些碎陶片,有经验的人立即意识到这些陶片不简单,将此事上报给了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在武汉市文管会做文物保护工作的蓝蔚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很兴奋,依稀觉得这里可能会有更丰富的历史遗存。他查阅了一些资料,从一张1932年由湖北省陆地测量局实测的1∶50000的军用地图上,找到了标有“盘土城”城墙的符号标志。于是,他和同事游少奇按图索骥,从武汉市区骑了4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位于市郊黄陂县南的盘土城进行实地勘察。这段4小时的自行车车程也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一段小佳话。

那时洪水尚未退尽,又正值盛夏,天气潮湿闷热,两人在水边的芦苇荡中寻找古人的遗迹。最终,通过步行勘探、拍照、测绘城墙草图和文字记录等,他们发现这里的陶片与郑州二里岗遗址的陶片相似,初步推断该遗址属于殷商时期。蓝蔚很快在《文物参考资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此次探测结果。

盘土城的发现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奇怪的是,历史上关于这个地名的记载几乎没有。后来,学者们翻遍史料,最终在清代《张氏宗谱》中找到了此处最初的名字“盘龙城”。从此,“盘龙城”成为中国考古史上颇有分量的三个字。

商王朝的重要据点

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渐深入,盘龙城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盘龙城城址接近方形,面积约7.5万平方米,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城垣主体包括夯土城垣、城门及城门外的护城壕,防御体系较为完善,说明这里很可能是当时的战略要地。现存土城墙体的南、北、西三面残垣中各有一个豁口,均为原城门遗迹,据考证,盘龙城四面城墙应各有一个城门,与后代城市格局基本相似。

城内东北部建有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其中1号宫殿主体为中间四居室、周围有回廊的大型建筑;2号宫殿主体为不分间的厅堂式大型建筑。两殿相聚约13米,平行分布,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总体上构成“前朝后寝”格局,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布局先河。

城南的遗址主要是居民点和手工业作坊。民居为单体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简易窝棚,手工作坊包括酿酒、铸铜、制陶、琢玉遗址等。城外有平民居址、手工作坊遗址及墓地等。

可以看出,盘龙城是一个规模完整、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大型城市。

经过考古学家考证,盘龙城持续时间约300年,与郑州商城的时间基本一致。此前曾有学者推测,盘龙城可能是商早期的一个方国,但现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已经越来越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盘龙城考古工作负责人之一张昌平曾指出:“假设它是方国的话,它就有相对独立的发展,但我们现在在盘龙城完全看不到这种迹象。”

无论是城墙的营造技术,还是宫殿的建筑手法,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几乎一致。城墙墙体都是先筑主体,两侧设有护坡;宫殿建筑和墓葬方向都有偏东北的习惯,与商人重视东北方位相关;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中,觚、爵、斝等礼器占多数,与中原王朝的习俗相吻合。

由此可见,盘龙城很可能是商王朝经略长江流域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听命于中央王朝,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扩散到长江流域上游和下游。

青铜文明的中转站

盘龙城首次出土青铜器,是在1957年,城外的杨家嘴出土了青铜爵、斝、刀等器物。有考古学家认识到,这些青铜器在器形、纹饰、制作等诸多方面与郑州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相似,由此判断是商时代的器物。这是长江流域首次出土商代青铜器,改变了此前考古界关于商代长江流域还未进入青铜时代的认知。

尽管还未在盘龙城出土夏代青铜器,但一些遗址表明,早在二里头文化晚期,盘龙城已经有聚落分布,夏人将青铜冶铸技术带入这里,形成一个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中心。后来,商人为扩张势力范围,也可能是为了争夺铜矿资源,南下征伐,攻占了盘龙城,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版图。

如今,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总数已达400余件,器类有36种之多,多为礼器与兵器,在我国商代前期的青铜器群中可谓独占鳌头,甚至超过郑州商城。这些青铜器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往往一件鼎或簋,只在腹部有简单的条带状几何纹饰,其余大面积留白,没有复杂的雕刻,也没有夸张的造型,与同时期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青铜器差距较大,体现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美。

商朝时,盘龙城的青铜文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青铜器的花纹与规制均为郑州商城所未见,应该是在当地铸造而成的。此后,从盘龙城出发,青铜文明沿着长江流域,向西至巴蜀,向东抵吴越,向南到湖南、江西等地,与当地文化相交融,最终形成了各地奇谲、浪漫、瑰丽,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

南方最早的青铜作坊

很长一段时间内,考古学家认为青铜器的核心制造技术由中原王朝所垄断,盘龙城只是一个铜料中转站。商人在矿山开采铜料以后,加工成块状或者条状,方便运输,再北上商都进行制作,当地只能制作一些小型的青铜器物。

2015年,张昌平带领的考古队,在小嘴地区发现了一处大规模铸铜遗址。据张昌平介绍,考古队从采集到的两块石范(古代铸造工具用的模子)入手,顺着线索往北勘探,在小嘴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发现了浇铸青铜器的陶范。此外,考古队还发现铸铜各生产环节相关遗物,如铸铜原料木炭、炼完铜的铜渣、打碎准备回炉的铜器,以及铜颗粒、坩埚等,说明这块区域确实是一处青铜作坊。

这处远离商代都城的铸铜遗址证明,长江流域在商朝时,已经存在着相当高度的青铜文明,具有独立制造青铜器的能力。

2019年,考古人员又对盘龙城东北约30公里的郭元咀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处约3000平方米的铸铜遗址。考古队发现了一处用于铸铜的人工台基,面积约1100平方米。该台基分布着各类丰富的铸铜遗迹:灰沟11条,房屋建筑4座,圆形烧土面遗迹26处,陶范坑4处,烧土坑16个,垫土坑20处,灰坑59座以及因冶铸活动而形成的黑灰面、烧土面等遗迹。这些遗迹表明这里至少存在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铸造青铜器三类冶金生产活动。

郭元咀遗址的时间略晚于盘龙城,这恰恰说明,江汉地区的青铜技术并没有因为商王朝的版图收缩和盘龙城的衰落而消失,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已经开始生根、发芽,终将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董小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在南越王博物院开幕
一场青铜的对话……
【青铜的对话:黄河与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展开幕】让公众读懂青铜时代!
青铜器原来是金灿灿的?跟随考古队长,穿越到青铜时代去看一看
编者说 | 再现商王朝南土重镇青铜文明景象:《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图录》
关于盘龙城的性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