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文明起源探索中认识仰韶文化
  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努力,目前发现仰韶时代的遗址数以千计。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学术界逐渐建立起从半坡、庙底沟到西王村类型的文化发展演变框架。
  在中国几大古文明起源地中,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自成序列,在中国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仰韶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在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社会复杂化常常被提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副主任戴向明看来,早期复杂社会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指人类社会群体内部出现了制度化的不平等;其二,社会复杂化还体现在社会群体之间的等级分化、主从关系上。仰韶文化历时约两千年,其社会形态也经历了从简单的平等社会到复杂社会的转变。
  作为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半坡村的发掘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村庄。戴向明说,考古发掘表明,仰韶早期半坡文化的聚落形态表现出氏族社会的特征,迄今已知所有的居址和墓地都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较为平等的简单社会形态,社会并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到了仰韶中期的庙底沟类型,社会分化逐渐凸显。一方面,聚落社会内部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与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越来越密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看来,大聚落、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庙底沟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也体现了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的迥异所在。
  仰韶文化后期,在经历了庙底沟时期强劲的发展之后,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东方的大汶口文化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中原腹地。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呈现出一种衰落趋势。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看来,这一点在周围文化发展的比照之下尤为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认为,由于受环境限制和文化中保守因素的束缚,当太湖地区已经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时,仰韶文化分布区仍处于文明前夜,成为被周边文化影响的区域。
  重视6000年前这一坐标 
  从社会复杂化的角度看,从距今6000年开始,仰韶文化圈内的社会分化日渐明显,即从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的过渡时期。
  数次重大遗址的发掘证实,这一时期大小聚落内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都逐步向小型化分解,由从前规模较大的氏族等大集体转变为家族或大家庭等较小群体。朱乃诚举例说,半坡类型时期,无论是西安半坡遗址,还是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都表现出向心的凝聚式的聚落形态,反映的是平等的社会形态;而到了庙底沟类型时期,聚落中出现了建筑工艺很高的特大型房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分化。
  西坡遗址考古发现,大墓和中小墓交织在一起,同时,在西坡墓地中发现了玉钺,这在以前的仰韶中期文化中没有发现过。一般而言,玉钺象征着武力和权力。这些都表明,社会分化达到了相当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推测,玉钺或许暗示战争或冲突的加剧,它作为长江下游崧泽文化或凌家滩文化的典型器物,说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分化,或许受到东南方文化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2年,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提出要特别重视距今6000年这个坐标,他认为,这一时期是该区从氏族到国家发展的转折点,从那时起,生产技术有很多新突破,社会出现了真正的分工,氏族社会发展至鼎盛,由此进入解体时期,同时随着文明因素的出现,开始了文明、国家起源的新历程。
  正是基于半坡时期和庙底沟时期的社会形态差别,朱乃诚主张将仰韶文化中探索文明起源的年代坐标定在距今6000年,即大约是庙底沟类型的开始年代。他认为,仰韶文化发展前后约两千年之久,其中以灵宝西坡墓地为代表的庙底沟类型晚期,以及大地湾遗址第四期大型房址为代表的西王村类型晚期所表现的社会发展程度最高,呈现出社会发展处于文明前夜的壮丽景观。这与庙底沟早期以来的文化发展演变不无关系,而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的社会发展程度则存在明显差距。
  高层次文化遗存或成突破点 
  与全国各主要区域的文明起源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一样,近年来,伴随考古领域的一批重大发现,人们对仰韶文化又产生了许多新认识。从文明起源的角度而言,未来仰韶文化研究应如何推进?
  探索仰韶文化在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庙底沟时期至为关键。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庙底沟类型的发现时间比半坡类型还要早,但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庙底沟文化的研究深度远远落后于半坡文化。目前,学界对庙底沟文化聚落的研究仍停留于浅层次上,难以全面地观察审视庙底沟社会复杂化的详情。
  可喜的是,近年来,西坡遗址大型房址和墓地的发现、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的发现,为在仰韶文化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西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仰韶文化中庙底沟时期的聚落形态、社会制度等有望得到全面揭示。
  朱乃诚表示,进一步揭示西坡墓地及其有关高层次的文化遗存,如中心墓葬、与中心大墓相匹配的大型房屋建筑,以及铸鼎塬区域以北阳平遗址等,应该是探索仰韶文化中文明起源的突破点之一。此外,朱乃诚指出,西王村类型阶段可能有比西坡墓地更高档次的文化遗存,探索关中东部、豫西、晋南地区西王村类型的大型聚落遗址乃至城址以及与此相匹配的高层次的文化遗存,将是揭示这一地区5000年文明的关键所在。(作者:记者 张杰 张清俐)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31日第77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要|【文研论坛157】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
国家文物局:仰韶文化中晚期已即将或初步进入文明社会
仰韶文化:中国考古学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
西坡地区苹果园下考古发现轩辕黄帝的京城
庙底沟文化与北阳平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