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版务处理]山西人蚩尤仇犹的后代,蚩尤是怎么搞到苗族头上的

古有仇犹(丑陋)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丑陋)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盂县古名仇犹,历史悠久,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现属阳泉市管辖。盂县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阳曲县东北大盂镇。因县境山峦回合,中低如盂得名。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新安县有蚩尤屋场等。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

-------------------------------------------

山西为蚩尤文化正名 蚩尤部落遗址要建旅游胜地

本报讯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其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自汉晋以来逐渐为世人淡忘,再加上民间“关公战蚩尤”等各种荒诞的民间传说影响,他的形象几乎成了贪虐无道、不人不鬼、十恶不赦的怪物。8月9日,蚩尤部落遗址所在地盐湖区东郭镇从善村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运城市部分领导、学者和盐湖区近千名干部群众本着尊重历史、正本清源的态度为蚩尤正名,客观正确地评价蚩尤及其对历史的重要贡献。从善村在当日恢复蚩尤村名,盐湖区委、区政府也将把蚩尤文化看作为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之一,与关公文化、舜帝文化一样进行大力度开发。

蚩尤是生活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游运城一带的一大部落首领,蚩尤部落最早运用冶铜技术制造武器和生产工具,使运城成为当时农耕文明最先进的地方。

山西蚩尤村:一个追忆失败祖先的村庄

那一天,我正在运城市郊的盐湖区行走,一块碣石赫然入目:蚩尤村。

蚩尤村就是蚩尤的村落,应该说先前曾属蚩尤的部落。在传说史上,蚩尤是个凶蛮的形象。古书上说他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这就够难看了,还要加上尖利的双角,高扎的耳朵,以及耳朵边直竖如剑的毛发,简直是个大妖怪。蚩尤样子怪不说,吃的东西也怪,肚子里装的是沙子和石头。这怪物力大无穷,还有一帮力大无穷的弟兄,可想而知,黄帝要战败蚩尤多么不容易!

然而,黄帝竟然把蚩尤打败了,由此可以知道,我们中华儿女的先祖多么英雄,多么豪杰,多么了不起!

其实,一部历史就是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成功者主宰写下的传记。当然,也就少不了给成功者涂脂抹粉,至于丑化失败者那也是必然的。从众多的典籍中推测,炎帝是农耕文明的开启者、传播者,那时候他的活动范围多在现今的山西南部。这里嘉禾滋生,谷实养生,民众安居乐业,日子安乐祥和。于是,黄帝部落垂涎三尺,率众前来抢夺这文明的果实。一场大战爆发了,炎帝败了,黄帝占领了炎帝的地盘,这就是炎黄时期的融合。蚩尤是炎帝部落的下属,他不甘于这种失败,挥戈而起,继续奋战。何况,他拥有一个盐池,绝不甘心乖乖让出这块宝地。因此,又是一场大战、恶战,战败者还是炎帝的下属蚩尤。蚩尤被杀死,部落人众受到管制,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明显的表现是不准再叫蚩尤部落。

叫什么?从善。

弃恶从善,这就是对蚩尤部落的专制。善的标准是不要再对抗胜利者,否则就没有好果子吃。

蚩尤村的父老却不忘慷慨捐躯的先祖,时不时就亮出蚩尤的名号。多少年来,蚩尤与从善交替隐显,填充了历史的各个空间。

这不,大势一好,蚩尤村的名号又亮出来了。

这名号亮得好,不止是一个名号,其实是多元文化的一缕春光。(来源:凤凰网)

黄帝(皇帝)-----皇帝是古代生活在河南的种族,为雅利安华夏人种。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1. 古帝名。传说是华夏族的祖先。

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居姬水(又称潩水,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南部,起源具茨山脚下。)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孔颖达疏:“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裴駰集解:“号有熊。”司马贞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2.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史记·天官书》:“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张守节正义:“黄帝,中央含枢纽之帝。”宋高似孙《纬略》卷八:“《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

黄帝诞辰: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上古时人们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的说法。

诞生:西元前27世纪,河南新郑。

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1986-1993年版《汉语大辞典》说:“有熊,古地名,传说黄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不仅历代史书这样记载,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

以上历代文献、地方志和碑刻,告诉我们,从战国的《竹书纪年》至今,一致记述新郑古代为“有熊”。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常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新郑这个地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说从文献上来看,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作为‘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经《史记》和《史记三家注》等书记载下来,应该说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怀疑这一点。”

蚩尤百科名片

蚩尤和黄帝炎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先祖之一。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具体可详阅《涿鹿县志》、《史记》、《水经注》等文献史料。现代建筑有“中华三祖堂”等。

【中文名称】: 涿鹿之战

【发生时间】: 黄帝时期(公元前26世纪)

【发生地点】: 河北省涿鹿县

【事件介绍】:蚩尤攻打黄帝和炎帝联盟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山海经中曰灵山)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蓄水冲了蚩尤寨),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战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中文名称】: 阪泉之战

【发生时间】: 黄帝时期(公元前26世纪)

【发生地点】: 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

【事件介绍】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

黄帝治理有方,天下人公举为新的天子,而炎帝就必须与之较量,于是诞生了有名的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部族没兵戈相见,而是通过庙堂的论战来判定输赢。阪是古时一种饮水的木具,炎帝和黄帝双方一边都有一个土池,每一个论点谁赢了,谁就在面前木具之上放玉石雕刻,木具倾斜,木具之上的水就会流入倾斜的一方,直到谁的池水先满,谁就为最后的赢家!为什么炎帝和黄帝会产生这样一种输赢的方式呢?因为炎帝和黄帝都为一家,后分家治理不同的地域,家族的第一原则就是合族,而不是杀的你死我活,最后炎帝的小宗归为黄帝的大宗,所以从黄帝开始,尊黄帝为人文始祖,华夏道统的象征。而后的华夏文明其实就是在炎黄血脉之内的一种解释,一种陈述,故不强调血脉,以人文判定!所以华夏王朝历来就有这样的概念就是清君侧,而不是灭族的形式!采取灭族的一定是外来的夷狄,因为他们不在华夏血脉内! 

涿鹿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庄子.盗跖》:'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余涿鹿﹐边关容易卖卢龙。'一说﹐山名。 县因山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涿鹿山,州(保安州)西南九十里,一名独鹿山,涿水生焉,相传黄帝破蚩尤于此。”

涿鹿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之间,涿鹿—怀来盆地西部。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郊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东距北京市中心140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70公里,北距张家口市75公里。县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辖1区、8镇、9乡,373个行政村。

全县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以桑干河南岸的五堡、保岱村为界,北部为河川区,中部为丘陵区,太平堡以南为山区。海拔高度平均在500—1200米之间,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最低点桑干河、洋河交汇处海拔460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4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6. 76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为0.69亿立方米,整体评价水资源较丰富。涿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年平均气温9. 1℃,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23. 9℃。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年降雪月份为11月份至次年2月。年均风速为2. 5m/s,较大风速24m/s,风向频率为静风频率30,西北频率11。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

阪泉

古地名。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地所在﹐有三说﹕(1)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参阅《嘉庆一统志.太原府》。(2)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曰﹕’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3)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解州盐泽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据河北省《涿鹿县志》黄帝文化篇第538页载:阪泉即古涿水之源,在矾山镇西南偏北3.6公里的上七旗村内,泉涌如住,水色清澈,除村民饮用外,还可浇田。其水流出之河道,今人称为“清水河”,即古“涿水”。

另有,黄帝城、蚩尤三寨、蚩尤泉、定车台、黄帝泉、桥山、蚩尤坟、蚩尤血染山、土塔等遗址、遗迹亦在此县。

阳曲县属于山西省太原市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

----------炎帝蚩尤就是古代3000年前生活在阴山南的黄土高原的人,不要搞到苗族人头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在河南,蚩尤在山东,为何却绕道1600里外的河北开战?
黄帝轩辕氏简介
历史上真的有黄帝这个人存在么?
黄帝:中华民族始祖
涿鹿之战现在位于哪 涿鹿之战怎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四人赛 上古战争题目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