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老行当|打洋锡业

    在客家地区,旧时具有客家特色的工艺要数“一阉二补三吹四打”。 阉是“阉鸡”、补是“补锅”、吹是“吹笛”、打是“打铁”。而打洋锡这门技艺也算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做法是将煅制好的锡皮(以前主要靠进口,固有说“洋锡皮”)手工制作成生活用品,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做什么物品,然后在锡皮上画图,用剪刀剪出模样,用硬木敲打成可以对接的样子,逐个套好,再敲打,由于做得很精密,一般情况是不用锡焊的。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经过加工而成的桶、脸盆、油桶等生活用品,仍然是高档物件,因为不仅是生活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手工艺品。另一种工序是甲锡金属加上一些其它金属煅成锡合金,然后纯手工制作成锡罐、锡盒、锡杯、锡香炉、烛台等锡制品。旧时的生活用品主要用陶瓷,这些锡制品还被看成是身份的象征,正像现在的高档用品,被当作是奢侈品。

    他们却能做出很精美的物品,究其原因,主要是靠师傅的传、帮、带。拜师的时候,要经过很多程序和手续,有很多清规戒律要求徒弟要执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徒弟“出师”后,一般是不可以在师傅周边开业的,究其原因就是怕“教会徒弟,打败师傅”。

    打洋锡业与梅州是侨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梅州有众多的侨胞在海外,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海外挖掘锡矿赚了钱,不仅将优质“锡米”——精炼后的锡带回来,而且还将加工锡的工艺和不少工艺品也带回家乡,因此,梅州的锡加工业就有了“洋”。梅州的打洋锡业是当地传统的特色手工业,其历史久远,已无可查。打洋锡业在梅州民间工艺中占有一席之地。上个世纪,梅州的乡镇几乎都有打洋锡店,在梅城的梅江桥北段曾有一条“打洋锡街”。由于梅州的洋锡制品质好价廉,不仅销本地,而且销往外地,甚至国外。

    解放后,打洋锡业被公私合营,进入集体经济。另外,随着大量塑料制品的涌现,现代人被机械工业生产的便捷美观和花色多样的工艺品所吸引,传统手工制品无人问津,销路不畅;再加上打洋锡师傅年老体弱,学艺人数锐减等等原因,打洋锡业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锡器场几乎倒闭。而今,在梅州城乡只留下老师傅们和他们的后代,以家庭作坊形式支撑着。 (梁豪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自大客家网




新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洋锡
指尖上的诗意
他曾放弃最“吃香”的行业,最后竟成为杭城一绝
风车掇呀开,就唔晓打拳
梅州之行
历史文化名城:梅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