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零光片羽:作为原始氏族文化活化石的西藏“帕措”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条件,衍生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地方文化。在遥远的西藏贡觉县,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从夫居”的父系氏族社会依然得以保留。不管是猴祖起源的传说,还是既居也防的碉房,或是多样的婚葬形式,都是氏族文化的零光片羽。当我们窥探这些文化的留存,惊叹于文化的生命力的同时,或许也应思考这远古文化的延续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现在仍留存着较为完整的原始氏族社会——三岩“帕措”。在藏语中,“帕”指父系一方,“措”指聚落之意,“帕措”指“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社会”。帕措本质上是一个父系氏族血缘组织,同时还拥有更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和鲜明的氏族民主议会特征。三岩的帕措组织被称为“原始氏族文化的活化石”。


图:俯瞰贡觉县

1.三岩在哪儿?何为帕措?

三岩为藏语的汉字记音,意译有“恶地”之意,极言其环境恶劣,资源紧张。三岩峡谷位于藏东三江流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的金沙江峡谷,东西长三百余里,南北长六百余里,为康区的一部分。根据地理位置,从北至南依次被分为上、中、下三岩。

 “帕措”组织集中分布在贡觉县三岩地区雄松乡、敏都乡、克日乡、罗麦乡、木协乡、沙东乡等六乡,芒康县的戈波、尼增、朱巴龙、宗西等十乡,以及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等地区,其中以四川白玉县山岩乡和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三岩区为核心。每个大小不同的村庄,少的有一两个帕措,多的有五六个帕措。小的帕措仅有几户人家一二十人,大的帕措有五六十户,数百人。帕措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头领。


图:三岩景色

2. 族源:猴祖起源的故事

三岩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族群名称。关于族源问题,三岩人总会提到自己的猴祖起源。他们讲述说:最初西藏没有人,后来有了一只猴子,猴子与一个女子结婚,生了6个儿子,繁衍出了藏族。6个儿子发展出了6大姓,即 “色”、 “穆”、 “董”、“东”、“楚”、“查”。三岩人都是“查”族的后代。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表明藏东古代人群是形成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传说是藏族原始社会图腾制度的反映。还有一种观点指出,猴祖传说不是神话,而是对藏族上古社会氏族通婚的一种记忆。在汉藏之间这段模糊的文化边界上,由于族群众多,历史上不断迁徙、通婚,族群之间在族源记忆上因为长期互动也产生了相互影响。

3. 碉房:

生活需要与防御需要结合

三岩地区,民众世代居住于碉房之中。碉房是具有“碉”之性质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高度上不及碉楼宏伟,墙体土夯而成,主要为三层结构,功能上主要用于居住而不是战争。三岩地区的碉房一般一层养畜,二层住人,三楼建为仓库,为囤积粮食、草料等之用,顶楼则主要作晾晒之用。

可见,碉房主要是按照实际生活的需要来安排结构和功能的。但除生活外,碉房也兼有防御的作用。历史上,三岩属“化外野蕃”,帕措之间常因财产、通婚等问题引发仇杀,并造成恶性循环的复仇。碉房的防御作用对当地人来说非常重要。碉房内各个楼层之间都是以独木梯作为通达工具,如果将梯子撤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图:碉房近景


4. 婚姻家庭:三种婚姻形态

三岩“帕措”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族制,采取严格的父系血缘为纽带来组织其亲属关系。同一宗族的“帕措”内部,人们互视为兄弟姐妹,实行严格的外婚制,本帕措内部禁止通婚;帕措之间有血仇的不准联姻;女子必须嫁出,不得招婿上门。男女之间性行为非常严肃,女子未婚前不得有性关系,结婚后不得有外遇,否则认为有辱门户。在家庭中,妇女无婚权,无财产支配权和继承权,也无家庭议事、决策权。

三岩地区的婚姻形态主要有三种:(1)一妻多夫制。即同胞兄弟共娶一妻。主要是为了兄弟不分家,家庭财产不分用。(2)一夫一妻制。一户只有一个男子者就娶一妻,或同胞兄弟各自娶妻,分居生活。兄弟们虽各自娶一妻分居,但因修不起房子,不能独立门户,故多共居一房,各安一灶起炊。(3)一夫多妻。这种情况较少,主要是在一夫一妻的基础上,由于妻子连续生育两个是女子而认为绝嗣,按照三岩的习俗由男子再娶一女子为妻而形成。


图:三岩某新建碉房内部,正在做木工的兄弟


5. 葬俗:

并存十余种丧葬方式

在三岩不大的区域内并存着十余种丧葬方式——土葬、天葬、火葬、水葬、室内葬、岩洞葬、瓮棺葬、二次葬、树葬以及塔葬等等,基本囊括了整个青藏高原主要的丧葬方式,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丧葬博物馆”。

树葬、岩洞葬主要是针对婴幼儿的葬式,系指以棺木盛尸,或用柳条、树皮将尸体包裹起来,选择宜于搭架的树做桩,架棺或尸体于树上,任雨打日晒,使尸体自然腐烂。

火葬主要和意外死亡的年轻人有关。在三岩习俗中,械斗中亡者的尸体不能运回家里,需要在事发地尽快火葬。据说,火葬时的熊熊烈火好似年轻人在打斗,这些意外死亡者的遗体经过火葬的洗礼后,将会为家庭成员带来健康和平安。

在室内葬中,那些子孙满堂、无疾而终的长者的遗体则和意外死亡的情况截然不同,人们更愿意主动将这些长者的遗体葬在家中,这主要是为家中聚敛财富和运气。几年后,再择地而葬。

水葬者主要是难产而死的妇女,其尸体被认为极其不净。据说存在不利于死者转世的东西,人们选择水葬来借此消除邪气与不顺。


图:三岩全景

美国文化人类学朱利安·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来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生命圈。如同生态系统一样,“人类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并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在远离都市的西藏村落中,作为原始氏族文化活化石的西藏“帕措”得以保留,或许恰好能说明这样一种关系:生态、组织、制度、习俗、思想、仪式、礼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牵连、相互补充,达到平衡并得以延续。

图文作者:李怡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东秘境 三岩民俗 一一原始社会的活化石
茶陵是神农文化发祥地之一
[图文转载] 中国历史纪年表(一)旧、新石器时代
甘南,卓尼,觉乃三格毛服饰:西藏宫廷服饰文化的“活化石”
原始社会的丧葬文化:父系氏族社会葬俗的变化
会宁幅员辽阔丧葬文化博大精深,南北差异很大,这是北乡还是南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