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正夏商周史观:三晋之源纪行


  遇见“桥山”

8月20日,我应邀参加在山西翼城举行的一次会议。乘坐飞机先飞到临汾。我坐在飞机右侧窗户边,一上飞机,我先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下面都是山,猜想应该是中条山到了。飞机继续飞行,转了一个大弯向北飞行,并开始在降低高度准备降落到临汾机场。

这时,熟悉的地形出现在我眼前,我在谷歌地图上看过很多遍,那就是绛山和桥山。在绛山南边大约8公里横水北处有所谓的西周“倗国”墓地;在桥山南边大约10公里处有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在距离晋侯墓地东边大约18公里处,有所谓西周时期“霸国”墓地,其在翼城县城东大约有5公里。如上图的三处黄标处位置,在这相距不远的西周时期三大墓地的考古挖掘发现震惊了世界。

(晋国博物馆内陆图模型,晋侯墓地位于桥山和浍河之间,作者实拍)

在桥山和绛山之间有一浍河,是汾河的支流。浍河上游有二个源头,一个是北边浮山县的桑王庙,另一个是东边沁水县的大岭。两股水源在翼城县东大河口村汇合后称为浍河,经翼城、曲沃、侯马、新绛,流入汾河。浍河上建有浍河水库和浍河第二水库。此处的桥山正好位于汾河与浍河北源支流之间,可以想象成是连接两条河流的桥。因为司马迁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所以也有人认定这里是黄帝埋骨地。而笔者经过严谨考证,确认真正的桥山确是在上埃及(上郡)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墓地1,其西南边山形很像一条平坦的长桥,其东面则是尼罗河。这里曲沃北的桥山、晋侯墓地和南边的浍河组成的地形,与阿拜多斯“桥山”、阿拜多斯墓地和尼罗河,可做风水上的对比。

(位于曲沃县东的浍河水库,百度图片)

(埃及阿拜多斯乌姆·卡伯墓地和桥山地形,谷歌地图)

  路过“尧帝陵”


下了飞机,司机接站,与广西民族大学的几位老师一起,从临汾尧都区,沿着向东到浮山、翼城的省道行进。虽然号称省道,但是路况很是一般,而且限速严重,60公里以下。这里多丘陵山地,与我家乡地形颇为相似,顿生一种亲切感。道路两帮种植了大面积玉米,以及苹果树等果木。到处郁郁葱葱,并未见黄土高原景色。不一会就看到路旁的尧帝陵指示牌。尧帝陵位于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元代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清时期对尧帝陵进行过多次修葺补建。在临汾市南4公里处还有尧庙村,那里有巍峨壮观的尧庙,始建于晋,后世不断增建,规模宏大。

(尧帝陵,谷歌地图)

路边标牌提示距离尧帝陵越来越近,终于在距离大约5公里处,我们与尧帝陵擦肩而过。同样的,经过笔者考证尧帝真身墓也是在阿拜多斯乌姆卡伯墓地,与黄帝墓在一起1,2。今天中国境内的五帝陵,基本上都是唐宋之后修建,作为后人对五帝的祭司陵,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尧帝陵,百度图片)

(从临汾到翼城大致车行路线,谷歌地图)

笔者认为,临汾、襄汾一带的所谓“尧都”“尧帝陵”等与尧帝有关的地名,乃是尧的后裔迁徙到此而命名。尧帝就是古埃及第0王朝的Iry-Hor国王,大约距今5200年前左右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这已得到埃夏论的文字、墓葬等证据链条证明18,19,20。尧后裔迁徙到晋南地区,大约存在两条候选路线,第一条是走海路,大约是在距今4600年前后,是和第二王朝炎帝姜姓后裔一起在山东半岛登陆,然后沿黄河上溯到山西,这也是龙山文化扩张路线;第二条是走西北陆路,大约是在距今4300年前后,因为中东大旱而迁徙到此。

三  走进古唐国与剪桐封弟之地

车子穿过桥山东段,位于前面半盆地的翼城就到了。翼城县属临汾市管辖,其北、东、南分别有桥山、太岳、中条山环绕,仅西面开阔平坦。县境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与浮山、襄汾眦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据《翼城县志》,城当翔翱山下,山形如鸟舒翼,以山形为名而叫翼城。

(翼城县界,搜狗地图)

翼城县境内山地、丘陵、平川各占三分之一,中西部地势平坦,在山地与平川过渡地区广布黄土丘陵。东南部为山地,翼城与垣曲、沁水交界处的历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殷商时,这里为古唐国之地,传为祁姓,乃尧裔子所封。春秋时为晋都翼。东汉为绛邑县之翼城。

自汉以来,史学家对晋国始封所在的古唐国所在地争论不休,使其成为史学界的一大悬案。古唐国历史悠久,然“唐”的地望,史书却有不同的记载,除一说在河北唐县外,其余皆在山西,即翼城说、平阳(今临汾)说、永安说(今霍县说)、安邑(今夏县)说、晋阳(今太原)说等。近年来襄汾陶寺遗址、翼城枣园遗址、翼城和曲沃交界处的曲村-天马晋侯墓地遗址的挖掘问世,多数学者已接受殷商时期“古唐国”封地在晋南最有说服力,而在晋南诸多县份中与“唐”相关的地名唯翼城最多,这也是翼城素有“唐尧故地,晋国旧都”之称的渊薮3,4,5,6,7,13

  • 《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 《括地志》载:“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者也。”

  • 《翼城县志·古迹》所载:“古唐城:丹朱封唐侯时所都,在房陵之右,今名唐城村。在翼城县西二十里,今有庙存焉”。

(古唐国与晋国故都翼城位置)

今天,在翼城县政府驻地,唐兴镇西15里处有“唐城村”和“南唐城”,唐兴镇西南有南唐乡,南唐乡周围有东唐村、北唐村、云唐村、城南村等带唐与城的乡村地名,和晓史村、原村、符册村、感军村、南官庄村等很多与古代官制有关的地名。这些今地名与地方史志记载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公里有相互验证之效,古唐故城当以南唐乡为中心。

古唐国是殷的属国或尧后裔之封地。周王朝推翻殷商后,周边地区还有戎狄势力。周成王时,殷商贵族武庚又发生叛乱,古唐尧之后裔贵族不满周人统治,一起参与叛乱。周公东征镇压了武庚叛乱,也征服了古唐国之地。这时周王室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袖去治理这一片文化发达地方。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成王和周公选中。叔虞封唐后,对旧唐遗民采取怀柔政策,沿用旧唐习俗,依旧使用唐的称号,建都于翼(今翼城县故城村,已有城墙遗迹发现),叔虞因而也被称为唐叔虞,被视为晋国的始祖。叔虞死后,其子燮父改国名为晋。

叔虞封唐,还有一个典故叫“剪桐封弟”或“桐叶封弟”,用于说明君无戏言。《吕氏春秋》和《史记·晋世家》都记载了“桐叶封弟”的故事。《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记载: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晋国经过燮父改晋、王赐苏钟、文侯勤王、曲沃代翼、献公拓疆、骊姬之乱、重耳复国、城濮大战之后,晋文公重耳称霸,晋国的中原盟主地位延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成为周王室依赖的肱骨之国。经过历代晋国君的开疆拓土,晋国疆域从唐叔虞所受封的晋南古唐国百里之地,发展到几乎整个山西全境。翼城也成为晋之源6,7

(晋国疆域扩张形势图,晋国博物馆,作者实拍)


  参观晋国博物馆


山西又称“三晋”。“三晋”之称源自战国初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赵、魏的前身是春秋时期五霸中的超级大国晋国,晋的前身则是商之时尧后裔封国古唐国,而古唐国之地,又被典籍记载称为“夏墟”。如能找到晋国故都,也就找到了“夏墟”。1962年,国家文物局谢元璐先生首先发现了“曲村-天马”遗址。该遗址位于晋南曲沃县之东和翼城县之西的两县交界处,位于四个村庄中间,北是北赵村,西是曲村,南是毛张村,东是天马村。其中只有东边天马村属于翼城县管辖,其他三村属于曲沃县管辖。遗址也位于曲沃县境内,三面环山,两面近水,地阔土沃,气势非凡。迄今为止,经过对该址12次的大规模勘探发掘。挖掘有千余座古墓。墓葬的时间从西周早期至战国末期,出土的文物有青铜礼器、青铜兵器、车马器、陶器以及玉、石、骨、贝、蚌等,数量之多、制作之精,令世人惊叹。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9组19座晋国早期国君及夫人墓葬,10座车马坑,发掘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许多青铜器的铭文载有晋侯名号,年代为距今2800~3000年。该遗址的发掘,确凿无疑地证实曲沃和翼城一带乃早期晋都和晋国始封地,平息了中国学界聚讼千年的一场学术公案。

(晋侯墓地遗址位置,谷歌地图)

2009年,在曲村-天马原遗址上,开始动工修建晋国博物馆,2014101日已经正式开馆。

(晋国博物馆,谷歌地图)

博物馆外侧规划有广场、祭坛、石牌坊、雕塑等。821日下午,会务组安排与会人员去参观晋国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大门入口处是一组晋国车马出征的群雕,中间一位是晋国国君,国君的左右两侧是四匹拉着马车的战马。组雕底座上刻有“晋魂”二字。

(晋国博物馆入口广场雕塑,作者自拍)

馆内设有晋国历史展厅、遗址发掘史展厅、遗址保护展厅等。在遗址保护展示厅内,有中国所发现商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有48辆真车,是晋献侯生前使用过的战车、生活用车及礼仪用车。车上各部位青铜构件多未拆卸。坑中的车和马是隔开的,两坑之间有横梁,东边是105匹真马。比秦始皇陶兵马俑早600年。但在19座晋侯夫妇墓中,殉人极少。

(晋国博物馆内最大车马坑)

遗址保护展厅是直接盖在晋侯墓葬上方。这里未发现唐叔虞墓。第一代晋侯燮父始埋葬于此,他的墓葬编号是M114,于2000-2001年被发掘,该墓有一20多岁年轻女子殉葬。

(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和出土器物,作者自拍于晋国博物馆内)

曲沃武功统一晋国之前的晋侯国君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墓葬

唐叔虞


姬虞

1033-?


未知

晋侯燮


姬燮



M114

晋武侯


姬宁族



M9

晋成侯


姬服人



M6

晋厉侯


姬福

?-859


M33

晋靖侯


姬宜臼

858-841

18

M91

晋僖侯

晋釐侯

姬司徒

840-823

18

M1

晋献侯


姬籍

822-812

11

M8

晋穆侯


姬费王

811-785

27

M64

晋殇叔


姬伯殇

784-781

4


晋文侯


姬仇

780-746

35

M93

晋昭侯


姬伯

745-740

6


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分裂为曲沃


晋侯

(也称翼侯)

晋孝侯

姬平

739-724

16


晋鄂侯

姬郤

723-718

6


晋哀侯

姬光

717-709

9


晋小子侯

姬小子

708-705

4


晋侯缗

姬缗

704-679

27


(晋侯墓地平面布局)

五  专家无中生有“倗国”“霸国”


在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出土了一个鸟尊,该鸟尊原物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已成为该院的院徽和镇馆之宝。鸟尊尾部为象鼻造型,但在出土时,象鼻鸟尾中间断了一截。象鼻可能是向外,也可能向内翻卷。在二选一情况下,专家们选择向内修复,导致整个鸟尊看上去“畏首畏尾”很憋屈。而倗季凤鸟尊和“霸国鸟盉”的鸟尾都是向外张扬的。最近新闻消息,说丢失的晋侯鸟尊尾部中间一截已经找到,有望重新修复这个鸟尊12

(修复的晋侯鸟尊,山西省博物院)

(晋侯鸟尊的象鼻形鸟尾,可能是向外翻)

类似造型的鸟尊还有倗季凤鸟尊,凤鸟的背部圆拱形器盖上也挺立一只小凤鸟。大尊通高达49厘米,身长达41厘米,尊盖内侧有两行8字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尊彝”。该尊形体巨大、气势非凡、造型奇特,前所未见,是目前世上所见最为精彩的商周青铜鸟形尊,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和“国宝”。该尊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在海外寻访到的,有可能是出土于绛县横水北所谓“倗国”墓地。

(倗季凤鸟大尊)

第三件“鸟尊”出土于翼城县大河口所谓西周“霸国”墓地 M2002号墓,但专家鉴定为是鸟盉(hé)。盉盖上有铭文8行约50余字。该鸟盉被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院,与“晋侯鸟尊”一起是该院的“镇院之宝”。

(“霸国”鸟盉)

但考古专家们仅根据西周横水北墓地出土铭文“倗”字和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霸”字,就匆忙臆断在古唐故地、晋国都城核心区方圆不到百里范围内竟然还存在有两个不见于历史记载的“诸侯小国”,即“倗国”、“霸国”。这种说法通过媒体放大渲染而被大众熟知。然而已有多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严重质疑。例如兵策儒剑通过解读绛县横水北M1号出土“倗伯爯簋”和M2号墓出土“肃卣”青铜铭文,发现了晋武公姬称和晋昭侯姬伯的名字。而“肃卣”大意是讲解“曲沃代翼”战争的最初纠纷过程,可以说肃卣铭文找回了一段历史!8所以兵策儒剑认为横水北M2号墓主就是打败了翼城大宗晋侯系而统一晋国的曲沃小宗晋武公,所谓的“倗伯称”就是晋武公姬称。笔者对这个解读信心满满,希望学术界不要做鸵鸟,欢迎基于追寻历史真相的学术争辩。横水北M1M2墓也出土五件一套的铜甬钟,而在曲村-天马墓地,这是只有晋侯才拥有的随葬品。

(晋昭侯伯和晋武公称的名字同时出现于横水北M2号墓肃卣青铜器铭文)

大河口墓地出土随葬品更是惊人。例如大河口1号墓随葬的青铜礼器就有70余件,仅青铜鼎就有24件之多,完全违背了西周礼制,超过了周天子随葬9鼎。M1017号墓主椁室中也出土了60余件青铜礼器,13件青铜鼎中仅方鼎就有5件,还有大量的酒器和3件青铜编钟。卧马先生解读大河口M2002墓出土鸟盉盖铭文,认为是周襄王作公命赐晋文公称霸誓辞9。卧马先生解读大河口M1017墓出土“霸伯尚盂”铭文,认为是周襄王受觐晋文公践土之盟全程铭文。晋文公的墓是在大河口墓地。

(霸伯尚盂:晋文公“践土之盟”铭文?)

考古专家在解读历史时一定要慎重,不能违背基本“时空”逻辑。关于“倗国”与“霸国”的解读就违背了基本历史的“时空”逻辑。

  • 曲村-天马晋侯墓地的发现,已经证明了古唐国确实就在晋南翼城,以翼城为中心方圆百里之地正是叔虞受封唐地。

  • 从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到晋国故都翼(故城村)只有18公里。

  • 从绛县横水北墓地离庄伯所受封曲沃也只有十几公里。从绛县横水北墓地到晋国故都翼(故城村)只有36公里。

  • 从大河口墓地到晋国故都翼只有7公里。

(晋国区三大墓葬区,以及翼都和曲沃的相对位置)

西周时期的横水北和大河口墓地所在,都落于唐叔虞所封方圆百里的古唐国核心之地。从两个墓地丰富随葬品看,与两个臆想的“小诸侯国”应有的财力国力完全不相称。笔者看到有专家说“霸国”是只有几百人的小国,若真如此,几百人的部落怎么可能有如此奢华超规格的随葬墓?如果在唐叔虞所封方圆百里之地,几乎同时段,在历史上真的存在晋、倗、霸三个强大诸侯国,那么绝无可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可能,晋国历史绝无可能与倗、霸两个诸侯国的历史没有任何交集,以致不见于任何历史记载。违背这个基本时空逻辑,必然要犯重大错误。所以结论就是,所谓“倗国”和“霸国”,是专家在未认真解读出土铭文情况下的无中生有的臆断,它们实际就是晋国历史的一部分,横水北和大河口墓地实际上是曲沃系小宗代翼之后国君和贵族墓地。这也与考古现实一致,迄今“并未发现”曲沃代翼之后晋国王陵墓葬区。实际上,已经发现的横水北和大河口墓地就是,却被专家们错误地认定为是独立的“倗国、霸国”,而且还是两个不见于历史记载的“戎狄”国家,与晋国无关。实际上“霸”字正是与春秋时期称霸的晋文公有关,大河口墓地超规格随葬青铜器,正是晋国称霸后的体现。

卧马先生于20171219日在新浪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关于“黎国倗国霸国考古问题”致山西省文物局和考古所的公开信,期望山西省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能够用出土的文字证据说话,他说11

  • 关于2004-2007年以来“山西省考古发掘的黎城县楷(黎)国墓、绛县倗国墓、翼城县霸国墓,仅据出土带有“献(楷)候、倗伯、霸伯”铭文,在未完全考证其它相关青铜铭文内容的情况下,即简单论定出土楷候之墓黎国,出土倗伯的墓地为倗国墓,出土霸伯的墓地为霸国,从程序上有证据严重不足、操之过急、片面、主观、武断之嫌。虽然说历史上没有楷(黎)国、倗国、霸国的记载,但这并不等于考古专家就能像科幻小说家一样天马行空的凭空幻想和盲目推论一个古国。一个古国的诞生和消亡,不可能在三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留下一点历史信息。以楷候、倗伯、霸伯论定楷候墓、倗伯墓、霸伯墓可以,仅以楷候、倗伯、霸伯的楷倗霸三字论定三个三千年前的古国,显然过于武断,疑存在失实的重大学术问题。

  • 翻案,是很难的事情,考古也是如此,特别是十几年前已车成马就早成定论的重大考古事件。之所以执意写此公开信,旨在让山西省考古专家真正重新重视十几年前发掘考古论定的黎城县、翼城县、绛县的楷(黎)国、倗国、霸国考古问题的最新进展,如果当年的考古论定真的错了的话?那造成的恶劣影响就不简单是几个专家无意间说错话失言的小问题了?意味山西省历经十几年发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重大考古成果全部打水漂辛辛苦苦的心血全白费了?

  • 另外如果考古结论错误和失实的话?那等于十几年来已经忽悠了全国各地所有媒体及所有参观展览的观众,并会严重影响到中国考古学术的严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失实的考古结论连带所有做过相关报道的媒体存在做过相关的失实报道使信誉受损,关系到国格声誉等重大问题外,错误并将遗留于后世,使得错误失实的信息代代相传,造成遗恨千古的历史遗憾。古人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在发现错误后,积极组织文物考古专家,予以重新严谨的科学系统论证,予以澄清还原文物的历史真相,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迅速告知和更正错误,还是能够挽回因为一时的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去晋国博物馆途中,小导游在车上介绍了“霸国”,笔者反驳此说。小导游说,这都是专家认定的了啊,笔者答复到:专家认定的未必就是事实。小导游很聪明,立即就懂了。在这次会议上,山西省考古所的田建文上台说,他刚刚看到了网上的公开信,他们搞考古的现在都“越来越不敢说话了”。然,大家需要的是真相,笔者也期盼山西省考古所的专家们能够重新审视对“倗国”和“霸国”的认定。考古专家们为了各种目的的考古造假案也时有所闻,有时候对考古事实的解读也充满了随意性想象臆断,这与严谨的考古科学不符。过多臆想就可能走向错误道路。比如襄汾陶寺考古,有很多说辞就很难令人信服。笔者这次在晋国博物馆之历史展厅看到一张图片,图片解释说这就是“陶寺天文台”。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半弧形的地基。地上隐隐约约的线应是考古专家画上去的,因为笔者在央视纪录片“尧舜之都”上看到考古专家在地上画线,如果他们不画线,根本看不出来有线。即使有地基线,就能想象出地面建筑是天文台?这未免就太过于民科式想象臆造了,怎能就如此急功近利呢?如果发生错误还去大肆宣传,就是误导国民了,甚至把臆想东西还要“写进教科书”,就是要误导后世子孙了。

(所谓的陶寺“天文台遗址”照片,自拍于晋国博物馆)

  “刘累故里”真伪辩


821日在翼城县举行的会议是由山西社科院和翼城县政府主办,山西刘氏宗亲会协办。其主题是“刘累故里在翼城暨中华龙文化溯源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山西省社科院、山西大学、上海师大、首都师大等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员教授来为“刘累故里在翼城”进行论证2,14,15,16


关于刘累给夏朝国王孔甲养龙故事,刘姓人一般都很熟悉。唐代史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古缑氏县今属河南洛阳偃师县,辖境西南有地名刘聚,相传是他养龙时所居处。但经过考证洛阳偃师缑氏县为春秋刘国的故址,非刘累养龙之所。显然本次会议又为“刘累故里”增加一个争议点。虽然有这么多专家论证,但只有文献和传说间接证据,并没有考古直接证据。关于刘累的故事最早记载于战国时成书的《竹书纪年》《左传》,西汉时期成书的《史记·夏本纪》也记载了刘累给孔甲养龙故事。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 《竹书纪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三年,王畋于掞山。五年,作东音。七年,刘累迁于鲁阳。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九年,陟。殷侯复归于商丘。

  • 《史记·夏本纪》: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典籍记载大意是:陶唐氏后裔刘累曾经跟豢龙氏学养龙之术。陶唐氏是尧帝的称号,所以刘累就是尧帝的后裔。夏朝孔甲时获得雌雄两龙,没有找到豢龙氏,刘累代替去给孔甲养龙。孔甲就把豕韦氏的御龙市称号给了刘累。但雌龙被刘累给养死了,刘累把龙肉做成佳肴送给孔甲吃。孔甲吃后还想吃,就派人继续索要。刘累害怕了,就逃跑,迁居到鲁阳,其后裔有范氏。

要考证真正的“刘累故里”,因为刘累出自给夏朝国王养龙典籍记载,所以必然要首先证明夏朝在哪里,孔甲在哪里?遗憾的是本土考证并没有发现任何夏朝证据,而《发现夏朝》却从文字解读角度严谨证明了夏朝历史。依据笔者《发现夏朝》埃夏论严谨考证,尧帝和夏朝历史都是发生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历史18,19,20。孔甲就是第十八王朝末期法老埃赫那顿,文字证据确凿,埃赫那顿的名字就是“孔甲”二字,他在位时期大约在1353–1336 BC1351–1334 BC17,18。因此,如果刘累给孔甲养龙故事为真,那么刘累必然是生活在尼罗河流域,也就是说“刘累故里”实际上是在尼罗河流域,这是埃夏论的必然推论。

(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埃赫那顿雕像)

有趣的是古埃及阿玛尔纳时期有一些表现埃赫那顿皇宫御厨的场景。而据新浪博客“玉壶九千”等网文,“豕韦氏乃祝融之后,姓彭,姒少康时封于豕韦,因其族善烹调,帝少康便命他们住进宫中,专门负责王室的饮食。此后世代沿续,豕韦氏一直为御厨。此时的庖正是彭祖后裔彭吉古,姒孔甲认为彭吉古故意把饭菜做得难吃是藐视他,犯有欺君之罪,便将其罢官夺爵,没收其封地,将其族赶出王宫。彭吉古愤而带族人离开王都。姒孔甲旋即加封刘累为“御龙氏”,命其专门负责王室的饮食。21夏代有一些专门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为夏王管理饮食的官员叫“疱正”。而在埃赫那顿时期的文物资料中,也有一位负责埃赫那顿膳食的官员Parennefer,他是彭吉古吗?

(阿玛尔纳时代厨房场景浮雕,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尼罗河有很多尼罗鳄,古埃及人还有鳄鱼神崇拜。刘累所养之龙或确实为鳄鱼的可能。在古埃及尤其是托勒密时期,有确实把鳄鱼曾作为美味食物的记载,这与刘累豢龙故事存在吻合性。彭吉古被孔甲弃用后,刘累做了孔甲的皇室仆役总管和庖正,不仅替孔甲养龙,也负责皇室膳食。所以他才能在雌龙死后,把龙肉做成美食送给孔甲。

刘累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御龙堂刘氏始祖。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传说他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百度刘累词条上有刘氏族谱记载:“刘累公(聚义公长子),字华美,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为刘氏十八世祖,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享寿壹百一十一岁。”后来刘累迁居鲁阳,鲁阳为何地待考。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被认为就是刘累所迁居的鲁阳,但未见说法出处。在鲁山县城西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附近有刘累墓。20004月,鲁山县有关部门又在昭平湖风景区重新修筑了刘累墓。鲁山县境内的刘累墓、刘累祠、刘氏与龙文化碑林共同形成了参观刘累的旅游线路。每年世界刘氏宗庆齐聚鲁山祭拜始祖累公,规模宏大。

笔者认为刘累出生地是在古埃及,他因惧怕夏朝国王孔甲(埃赫那顿),后逃走而迁居的鲁阳到底在哪里,这里至少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鲁阳仍然是在埃及的地名,刘累后裔后来迁居晋南翼城一带,在这里建立古唐国;另一种可能,刘累当时就直接从埃及长途迁徙到了山西翼城境内桥上镇刘王沟村,这里有明代雕刻的“刘累故里”青石碣,现石碣已残,仅存“刘累故”三字,1989年收藏于翼城县博物馆6。《翼城县志·古迹》载:刘王沟为刘累故里。埃赫那顿时期(公元前14世纪晚期),殷商已在中原站住脚跟,刘累是有目的的奔商而来,刘累后裔随被殷商分封,在翼城建立古唐国。而河南境内的鲁山地名大概率是后人根据文献记载的夏朝地名而重新命名,因为迄今并未见有任何有说服力的文献和考古证据,而这里关于刘累传说大概率是后人借鲁山之名而附会。

(翼城县关帝庙内翼城县博物馆展示的“刘累故”石碣)

刘累还被认为是"唐,杜,士、范,随,司空,龙"等姓氏的共同祖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记载了刘累后裔的情况

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於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於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兴。般生恺,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徙居丛亭里。恺六世孙讷, 晋司隶校尉。孙宪生羡。羡二子:敏、该。敏从子僧利。

晋国辉煌主要是在曲沃小宗代翼之后。晋献公即位后用刘累后裔士蒍[wěi]之计,尽灭桓庄之族子弟。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国大夫士蔿对晋献公说:“原晋国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于是晋献公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了。而刘累后裔势力也在晋国坐大。士蔿的孙子士会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故士会又别号范武子。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河南范县高码头乡老范庄被发掘。士会曾到秦国,他小儿子士囏[jiān]留在了秦国,恢复了刘姓,叫刘囏。因而士会成为范刘共祖。后刘囏的十世孙成为魏国大夫,生清,秦国灭魏后,迁徙沛。《汉书.高帝纪》则注载有刘清“曾仕魏,为大夫,秦灭魏,徙丰。”清生仁,仁生煓[tuān],煓生四子:伯、仲、邦、交。邦,就是汉高祖刘邦。

纵观刘姓渊源,无疑晋南和翼城地区是刘氏最重要的发祥地和政治舞台地区,没有之一。其至少经历三次中兴发展历程:

  • 距今大约4000年前后,可能有尧帝后裔从古埃及迁徙到晋南地区。

  • 距今大约3340年前后,刘累或其后裔子孙迁徙到山西翼城地区,建立古唐国。

  • 距今大约2600年前后,刘累后裔士蔿在晋国势力坐大。范武子成为晋国正卿。晋国的辉煌正是由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几个家族历经十几代励精图治奋斗的结果,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华夏民族精神。晋定公时,范氏、中行氏衰落,六卿改为四卿。晋出公时,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最终实现“三家分晋”,原晋国地盘分裂成赵、韩、魏三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雄。4000年前尧帝后裔迁徙和3340年刘累迁徙,其考证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目前仍然未有直接证据。但晋国的历史是很清晰的。

 考察桥上刘王沟

 

会务组安排了参会人员考察翼城县桥上镇刘王沟村。桥上镇地处翼城县城东部山区,距离县城25公里。我们从晋国博物馆出来后,向东走陵侯高速,就直奔刘王沟村。在路上笔者还看到了南边的绛山金字塔形主峰。在刘王沟村高速出口,看到了“刘累故里,龙兴之地”的牌子。

(陵侯高速刘王沟村出口的牌子)

刘王沟村就在一条山沟里,山沟上方是陵侯高速。山沟里有煤矿,阳煤集团在此挖煤。村里建设有刘累与龙文化,以及历史、民俗、红色和煤炭文化等展厅。刘累与龙文化展厅里有一尊刘累塑像。

(刘王沟村入口牌坊) 

(刘王沟村谷歌地图)

(翼城县刘王沟村墙绘宣传介绍)

(刘累塑像,刘王沟村刘累与龙文化展厅)

晚上,在村里的露天广场吃饭,这里十大碗菜真的是名不虚传,十分对笔者的胃口,感觉与笔者家乡的做法和味道也颇为接近。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到此,想为组织这次会议的几方提几点建议:

  1. 山西省社科院和考古所:最近二三十年,山西省在晋西南地区的考古成果丰硕,可喜可贺。但是对于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性质解读,却充满了争议。建议山西省社科院和考古所的专家们,能够站在长远历史和为后世子孙负责任的角度,慎重科学解读考古文物,尤其是翼城大河口墓地和绛县横水北墓地性质的解读,需要重新审视,以坦荡的学术精神,该翻案的就给以翻案。

  2. 山西刘氏宗亲会:争夺“刘累故里”无可厚非,但确实缺少直接证据。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妨碍把翼城定位为“刘氏发祥祖庭”的观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与尧帝和刘累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即使尧帝和刘累没有生活在这里,一定会有他们的后裔迁徙到这里,所以才把祖先的传说带到这里。而刘累的后裔士蔿家族为晋国的辉煌做出重大贡献,晋国卿大夫范武子士会也成为范刘共祖。这些历史都是信史可考的。这里就是刘姓先祖真切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里就是刘氏发祥祖庭,所以笔者支持山西刘氏宗亲会,并建议把宣传刘累和士会并举,建议天下刘姓家人都能到这里看一看,走一走。翼城,我还会再来的。

  3. 翼城县政府:刘累故里是个名牌,但晋国更是翼城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张大名牌。这里有古塘城和晋国故城遗址。这里并不存在一个什么“霸国”小诸侯国,大河口墓地就是曲沃代翼之后的一处最重要的晋国国君及贵族墓葬区,其历史地位超过曲沃晋侯墓葬区。专家们把大河口说成是一个不见于历史记载的“霸国”戎狄小国,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更是对翼都的矮化,是对翼城人民感情的一种伤害。建议翼城县政府联合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河口晋国墓地遗址的保护,把翼城附近的大河口晋国墓地、苇沟-北寿村晋国文化遗址、晋国故城遗址等作联合保护,建设成为晋国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教育基地和大旅游区,以及华夏先祖祭拜区,甚至可以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而晋国历史首看翼城!

参考文献

1.   Liu, Guang Bao, 天涯何处是桥山:黄帝陵新考 (Where is the Bridge Hill: New Textual Research of Yellow Emperor'sMausoleum) (September 5, 2018).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244436

2.   Liu, Guang Bao, 古埃及蝎子王是黄帝的证据与证明(Evidences to Prove the Ancient Egyptian Scorpion King Was theChinese Recorded Yellow Emperor) (September 3, 2018).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243284

3.   李吉,翟铭泰,“古唐胜地,刘累故里”,《刘累故里在翼城》论文集。

4.   “翼城”与"古唐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6/22/8527076_698411166.shtml

5.   霸国考古惊天下 发现唐国城与桐叶封地 确证山西翼城无“霸国”之地图_卧马先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x2tz.html

6.   《走进翼城》,翼城县委宣传部和翼城县史志办公室编著。

7.   霸国考古惊天下 发现唐国城与桐叶封地 确证山西翼城无“霸国”之地图_卧马先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x2tz.html

8.   横水北墓地铭文揭示M2墓主实为晋武公姬称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2wtab.html

9.   破译霸国“鸟盉”文字密码 揭开周襄王作公命赐晋文公称霸誓辞之谜 图_卧马先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x2v9.html

10.  2017破译“霸伯尚盂”铭文 惊现周襄王受觐晋文公践土之盟全程 图_卧马先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x35j.html

11.  关于“黎国倗国霸国考古问题”致山西省文物局考古所的公开信_卧马先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x6f9.html

12.  破谜开始|晋侯鸟尊再次修复,象鼻是内卷还是会外翻?_搜狐历史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231039599_526303

13.  尧后裔古唐国与唐叔虞新唐国的关系_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2ad50e9558f5f61fb7366694.html

14.  钱杭,“刘姓故里与龙的原型”, 《刘累故里在翼城》论文集。

15.  赵瑞民,“《左转》载刘累事迹与东汉贾逵的图谶之学”,《刘累故里在翼城》论文集。

16.  蔺长旺,“古唐国与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渊源”,《刘累故里在翼城》论文集。(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2123874741.html)

17.  Akhenate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khenaten

18.  刘光保,《发现夏朝》,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12月

19.  Liu, Guang Bao, 西奈半岛发现的5000年前象形文字见证夏朝建立历史(5,000-Year-OldHieroglyphs Discovered in Sinai Desert Revealed a Period of History of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Xia Dynasty) (May 8,2017).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2964700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2964700

20.  Liu, Guang Bao, 汉字和夏朝的古埃及起源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a inAncient Egypt) (June 9, 2016).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2860128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2860128

21.  夏代十四任王姒孔甲_玉壶九千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158e50102vvsd.html

更多

  1. 玉璋的古埃及起源

  2. 山海经地理坐标:昆仑和斟灌之墟

  3. 古埃及纸草纸在中国考古的发现

  4. 文明同源:从中国历史传说中的黄帝与古埃及蝎子王的关系谈起

  5. 黄帝的医生:塞尔凯特女神和俞姓起源

  6. 天涯何处是桥山:黄帝陵新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尧之陶唐地址考
古倗国揭秘(图)
央视开讲倗伯霸伯墓,无稽之谈作证据 (3)胡说
古董国的董姓部落聚居地范围研究
夏商周三朝唐国地望演变
一只鸟尊解答了连司马迁都弄不明白的难题:晋国始封地到底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