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镛 | “逸品”漫议



闲来翻翻古代的画史画论,你会发现这个品评的标准开始并不那么确定:最早是南齐的谢赫列出了“六品”,继尔唐代的张彦远又分成“五品”,而同是唐代的张怀瓘提出的“三品”之说更有影响,即神品、妙品、能品,一时成为品画的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李嗣真的《画品》和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于三品之外,提出了“逸品”。 


身处晚唐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的序言中说:“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品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在他的书中,将唐代120多个画家,分别列入神、妙、能三品,每品再分上、中、下三个等次。然后将“逸品”附在三品之后,形成“神、妙、能、逸”四格。总共是十个级别。 

“逸品”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是在北宋,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录》中,将唐乾元至宋乾德年间四川的58位画家,按照“神、妙、能、逸”四格分别加以品评。此说一出,影响至大。我们在苏辙《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的一段话中,可以找到证明:“予昔游成都,唐人遗迹,遍于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评之者曰,画格有四,曰能、妙、神、逸,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其中“先蜀之老”指的便是黄休复。



然而,事情也难免出现反复。一百多年后的赵佶,就把“逸品”列在“神品”之后了。其品评顺序成了“神、逸、妙、能”。作为皇帝的赵佶,如此一反常论,为什么?当时自然无人开口,不过到了南宋,邓椿在《画继》中一语道破:“至宋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朱景玄当初说到逸品只有四个字——不拘常法。想想赵佶的画,自然与“逸”字无缘。于是金口玉言一出,就能把逸品贬在了神品之后,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逸、神、妙、能”四品说终于牢固地树立起来了,因为此说符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即使是皇帝的意志也奈何不得。 

逸品第一位的逐渐明朗,可以说与文人画理念的兴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那么,“逸品”的内涵到底何在? 

古人说了不少,归纳起来,我们不难理解出一个头绪。



古人论“逸品”

朱景玄说:逸品是“不拘常法”。

 

黄休复说:逸品是“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

 

晚唐窦蒙说:“纵任无方曰逸”。

 

明唐寅说王洽:“能以醉笔泼墨,遂为古今逸品之祖。”

 

明孙仰曾说:“遂于意象之间,超乎笔墨之外,洒然自得,雅淡天成,此逸品是也。”

 

明唐志契说:“唯逸之一字最难分解,盖逸有清逸、有雅逸、有隐逸、有沉逸、有纵逸不同”。“逸虽近于奇,而非有意为之,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与韵。”

 

明恽向说:“逸品之画,以秀骨而藏于嫩,以古心而入于幽,……”“逸品变化多端”。

 

清恽寿平说:“……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不入时趋,谓之逸格。”

 

清查礼说:“画家写意,必有意到笔不到处,方称逸品。”

 

清方薰说:逸品“意简神清,空诸功力”。


通过以上古人对逸品的描述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所谓“逸”,应该具备以下的品质:有想象力的,有独创性的,富于主观表现的,简洁生动不拘形似的,重笔之意韵而浪漫写意的,无人工斧凿之迹又自然天成的,高雅不俗又出人意表的,强调即兴发挥的,因此不可事先设计又能重复模仿的。

由此可见,逸品与神品有着质的区别。逸品不仅是对神品的超越,也是中国绘画的最高表现境界。逸品地位的确立,一千余年来主导了中国画发展的主流趋势。 

如果列出历代被推崇为逸品的大画家,可以连成这样一个脉络:唐孙位、宋王洽、元倪瓒、明徐渭、清八大山人。现当代肯定是黄宾虹与傅抱石了。 

“不拘常法”与“变化多端”,说明了逸品绝非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类恒常的面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艺术实践的演化,逸品不断向纵深层次的发展也必将是无止境的。





王 镛 作 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韩刚  中国画论解读(十三)——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节选)
逸品之当代
神、妙、能、逸!这些书画为什么被称为名作
书法的品级
逸格与文人画
“逸品”美學內涵之流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