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冷的冬天,要吃红烧羊肉

红烧羊肉,江南地区冬令最具代表性的好物。

切大块的湖羊肉,捆上草绳定型,在柴灶里慢炖,加盐、月桂叶、老抽酱油、黄酒、冰糖、甘蔗梢。几小时后火候到了,拿筷子一戳,羊肉酥软入味;汤汁油水分离,清透的羊油浮于其上,而下层的汁水已经在冰糖的作用下收干成半流质的胶体,稀溜溜裹在羊肉上。此时下一把青蒜苗出锅,香甜、浓郁、肉味张扬。

在湿冷的江南冬夜,红烧羊肉是最抚慰人心的吃食。窗外飘风苦雨、屋内孤灯摇曳,一盅黄酒、一钵羊肉,就是整个世界。

吃不完的羊肉,会自然凝成雪白的羊脂冻。第二天早上,煮一把银丝细面,按照苏式面的规矩,摆出漂亮的鲫鱼背。浇一块羊肉在其上,再撒一大把小青葱。羊油自然融化,与面汤融为一体。红肉、白面、绿葱、清汤,这是很能体现江南式精致的应季早餐。

总而言之,在江南,红烧羊肉已经不是简单一道菜,而是一种固定的食俗,一门浓缩节气风物的饮食文化。

 

最具草原游牧性的家畜,羊,为什么会在最具农耕传统的长三角腹地,形成一整套的餐桌仪式?

No.1 

烹制红烧羊肉的材料,不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山羊,而是湖羊——一种生长在太湖边的多胎绵羊。

从生物学的范畴上定义,羊是牛科动物:一种个体弱小、出肉率较高的牛。但人类驯化羊的历史更久、选种育种程度更高:绝大多数牛都是一年发情一次,一胎一崽,但一部分选育程度更高的羊,会出现常年发情,一胎多崽的情况。

比如滩羊、蒙古羊、藏羊、乌珠穆沁羊、阿勒泰羊,都是单胎羊,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而小尾寒羊、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则是多胎羊,它们生活的区域,文明历史相对更久远。

湖羊,即是良种多胎羊。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地,多次引进湖羊改进本地蒙古羊的种群,并不是说湖羊口感胜过蒙古羊多少,而是它的多胎特性,能为蒙古羊的养殖带来更高效益。

更重要的是,湖羊和蒙古羊,八百年前曾是一家,有更高的配种成功率:据说,湖羊的祖上,是靖康南渡时,赵宋皇室千里迢迢从北方带到江南来的。


宋朝皇室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吃羊肉的家族,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宋真宗要求,“御厨止用羊肉”,每天宰羊350只;宋神宗年间,开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的羊肉达到了天文数字“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

宋仁宗喜欢吃羊肉,甚至曾别出心裁地将羊肉充作官俸。某天早上,他对近臣叹息,昨晚失眠,饿啊,想吃烧羊。近臣问,您昨晚咋不说?仁宗:我怕吃了这次,以后御厨每晚都杀只羊,等我饿了吃——此事一度被当作仁宗体恤下属臣子的美谈。

士大夫们也上行下效,以吃羊为政治正确。老饕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放着满街的海鲜不吃,要去市场里收购羊脊骨。煮熟后火烤到半焦,用签子挑着吃,自得其乐。

所以,当女真铁骑踏足中原,宋高宗仓惶转进江南的时候,也没忘记带上好吃的绵羊。

南宋对江南的大开发是史无前例的,相对于三国、南北朝倾向于开垦荒地、收复百越,南宋的主题是“再造一个中原”。赵宋皇帝把中原文明的一切都照搬到江浙:除了照搬汴梁形制的杭州皇城之外,还把曲阜孔庙移到了浙江衢州、把商丘应天府书院移到了江苏南京……

而绵羊养殖地,则放在了距离杭州不远的太湖南岸平原。这里水草丰美,有着最接近北方草原的放牧条件。在其后近千年的发展和繁衍中,喝太湖水、吃江南草的绵羊,形成了新的种群:湖羊。

 No.2 

除了代代选育出现的多胎优势之外,湖羊从基因测序上来看,与蒙古绵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很多人觉得湖羊肉的膻味大,其实,这与种群的关系不大,更有可能来自它生活的水土。

对照化学层面的分析,羊肉中的风味物质和独特的膻味,大都来自于羊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这种脂肪酸的多少,与羊种、羊龄、饲料、公母、阉割与否,都息息相关。

一般说来,山羊好动、食量小,脂肪生长慢,膻味就大;绵羊懒散,食量大,脂肪囤积快,膻味相对小——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草原上的牧民会选择放牧长肉更多的山羊,以攫取更高的养殖效率。但在绵羊群中,也要混养几头山羊:这是为了保持整个羊群的行动力,防止绵羊长得太肥,降低经济价值。

而在南方,没有北方丰沛的草场,人们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无法耕种的山地上豢养山羊,尽可能地不与粮食争地。在南方各地,会根据山羊膻味大的特点,发明了更多烹饪方式:比如广式的羊腩煲、云南的黑山羊火锅、贵州的羊肉粉、福建的温汤羊肉……

图/食妞

本质上,它们中添加的复杂香料和微妙做法,都是为了掩盖山羊常见的令人不悦的膻味。

吃不惯南方山羊膻味的人,第一口吃到蒙古羊时,都会惊叹:好吃;蔡澜那种信奉“羊肉不膻,女人不骚,有什么味道”的南方人,则多半会嫌蒙古羊淡薄无味。

所有好吃的背后,都是经济账下,人们逐渐养成的味蕾习惯。

另一个显著的规律是,越贫瘠的牧场,羊肉膻味越小。有人认为是干旱少雨地区的土壤盐碱度高,生长的都是沙葱、碱蓬、甘草、苦豆子之类的盐碱性植被。羊吃了盐碱性草之后,可以有效去除带有膻味物质的脂肪酸:著名的新疆巴里坤羊、喀什多浪羊、宁夏盐池羊,都在盐碱化的荒漠上生长。

比如海南东山羊,是南方极少数不膻的羊,因为东山羊以海岛所生的热带苜蓿作为饲料——和戈壁滩上的碱蓬一样,这也是耐碱性植物。

所以,从种群特性上来说,湖羊是膻味较小的蒙古绵羊,但从生活环境来说,水草丰美的太湖平原,却容易养出膻味较大的羊只。

南北交融之下,所生长出来的物产。

从这种角度分析,北方原汁原味的清炖、手把不适合湖羊,更南方重味、重料的爆辣羊肉粉、黑山羊火锅也不适合湖羊。

唯有甜美、绵长的红烧,才是湖羊最好的归属,这是物产风物、民风民智生长出来的,最根植于土地的味道。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食味艺文志(ID:foodoor)授权转载,作者:魏水华,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羊肉何必去新疆内蒙,苏州羊肉就能把你吃撑!
今日入伏,宜吃羊
江南的红烧羊肉
千年食肉史最贵是羊肉
追随record江浙沪之嘉兴系列壹
羊鲜从南到北的改良与创新(含菜品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